執著,可不也是人間的一種附身?
來附身的,究竟由外而來,還是魔由自生!
一個西拉雅族的巫女,不斷遷移中來到鹿城,被平地人稱為「尪姨」,建立「雲從堂」以其靈能為人「辦事」。
先收留瞭本該活不過九歲的小男孩,之後又來瞭被拋棄的世傢小姐及小女兒。
自恃聰慧的世傢小姐,何以成為尪姨的文生「桌頭」,為尪姨解天音天語代傳諭令?
而後因果輪轉,相關眾人必然得離散,曆經魔難、隻有等到眾緣聚集,方重迴雲從堂,成就一段不具血緣關係的奇緣。
樂園得以重續。
眾生的膜拜,或神或魔的依附,皆因執著而沉淪。
誰又能辨誰是誰非,誰是神明、誰是魔障?
而像颱灣這樣的島嶼,百韆年來曆經荷蘭、清帝國、日本、國民黨政府所統治,每一個統治,都像是一種附身,島嶼留下一再被附身的印記、傷痕……
颱灣島嶼形同被一再附身。
而我們,曆經的生生世世,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也是一種附身?
被一再附身的我們,被一再附身的島嶼,什麼可以是依歸?
李昂試探生命、死亡 ﹔愛情 、親情的另類極緻!
本書特色
★李昂以一貫的女性角度齣發,再度寫齣颱灣島嶼的命運糾葛。
作者簡介
李昂
原名施淑端,鹿港人,文化大學哲學係,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曾任教文化大學多年。
創作題材廣泛,作品深入挖掘性彆與政治的多麵性,在颱灣廣受爭議。曾由《紐約時報》、《讀賣新聞》、法國《世界報》等等評介。
小說《殺夫》已有美、英、法、德、日、荷、瑞典、義、韓等國版本;《迷園》亦已譯成日、法文齣版;《自傳�小說》在日本齣版;《暗夜》在法國齣版;《看得見的鬼》在德國齣版。《鴛鴦春膳》在巴黎改編為舞颱劇演齣。《北港香爐人人插》中的〈彩妝血祭〉由德國達姆(Darmstadt)國傢劇院改編成舞劇,於大法蘭剋福地區演齣。
另齣版有《花季》、《她們的眼淚》、《一封未寄的情書》、《漂流之旅》、《花間迷情》、《七世姻緣之颱灣∕中國情人》等。美食旅遊劄記《愛吃鬼的華麗冒險》。
★2004年獲法國文化部頒贈最高等級「藝術文學騎士勛章」。
序∕
一再的被附身:失樂園及樂園重建 5
第一部∕
兩個母親 15
紅姨 37
神通 75
第二部∕
流浪的菩薩 103
肉身佈施 147
第三部∕
孩子 171
遠行 223
序
一再的被附身﹕一個「後悲情」時代
雖然一直住在颱灣,更準確的講是住在颱北,但前些年積極的花瞭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去「觀看」——即便隻能是走馬看花,外麵廣大世界的變動:「全球化」形成中的所謂「地球村」。
然後,必然的要再將大部份心力再放迴颱灣,尤其是離開颱北外的颱灣。
期間作的一些社區、農村採訪,我能深入、看到、感受到除瞭颱北外的颱灣。而在幾首大學:「中興」、「颱南」、「中正」作駐校作傢,使我在中部、南部有較長時間的佇留,碰到的人、事,亦有相當幫助深入接續起與土地的淵源。
重迴本土本地,並不錶示與前些年勤走外麵世界無關。而應該要說,是重將重心放迴颱灣,纔發現先前企圖拓展的世界視野,給瞭重新「看」颱灣這土地的不同方式,也對所「看到」有瞭不同的迴應。
如是,方讓我有能力來書寫「附身」。
必得發現,這新近完成的長篇,有一種我過去小說較少見的、我自稱的「放鬆的田原風情」。那些迫切的、一定得訴說齣來的「東西」不再 ﹔我也不再扮演過往寫作時的強勢掌控者,而任小說作更自在的、有機的發展一一這該是我寫作四十幾年後,新近有的一種新方式吧!
而在小說中不再迫切的、一定得訴說齣來的「東西」,在這篇序裏,便還是想要明說一下﹕
誠如本書中角色所言:像颱灣這樣的島嶼,百韆年來曆經荷蘭、英、法、清帝國、日本、國民黨政府所統治,每一個統治,都像是一種附身,島嶼留下一再被附身的印記、傷痕、、、颱灣島嶼形同被一再附身。
然重大不同的是,多年來繞經大半個世界,對這「重新」接觸到的颱灣,更能深切體會走過重重苦難荊藜,島嶼有瞭今日的民主與自由,即便尚未完善,令我真正看到「附身」可以有另種「脫胎換骨」的前瞻意義:被多重附身可以形成的多元化、混種、創新的可能。
當然得感謝寫作期問參與法國、韓國開的國際文學會議,二O一O年五月有機會在「多倫多國傢圖書館」與艾特伍女士(M. Atwood)同颱朗讀;年底十九天在美國八個大學以英文演講「Writing Sex and Politics in Taiwan」;美國大學M.I.T.大學的英文李昂網頁;到今年三月「彩妝血祭」(「北港香爐人人插」最後一章),改編成舞劇在德國Damstad國傢戲院演齣十四場。
這些深入的文化交流,讓我深切體會,歐美「先進」國傢晚近幾百年的強勢文化,産生他們所特有的「看」的方式,以及往後對這類作為産生強力的反思與批判。
而一直以來,隻作為被「看」的我們颱灣,雖然經濟上進入開發中國傢,也學習「先進」國傢的壞習慣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去「看」所謂「落後」國傢,但畢竟並非深自我們的文化根基,始終有著心虛也會學點反省。
不是去「看」的我們,創造不齣像西方的「女性主義」等等論述。被「看」的我們,又不夠所謂的文化底蘊,去創造像「後殖民論述」等等論述。
那麼,處在現階段颱灣的我們,什麼是我們具創造性、特殊性、在地性的特色?
釐清瞭這眾多思慮與經驗感覺,得感謝葛浩文先生與林麗君女士。 編輯「奧剋拉荷馬大學」當代華文的雜誌的「李昂專欄」。不隻英譯「牛肉麵」、邀評論,也希望我再作一篇我的自我訪問。
我也因而再作瞭第二次的自我訪問:「黑暗的李昂VS光明的李昂」,英文版先收在「李昂專欄」,較簡要的韓文版則收在韓文「看得見的鬼」書後。中文版收錄在「中正大學」開「李昂國際學術研討會」後的論文集「永遠的花季」(聯文齣版社)。
經此反思,我有瞭這樣強烈、明確的體悟﹕應該是到瞭脫離「開發中國傢」慣有的悲情、抗爭、激情、、、不僅要能走過被壓迫的悲情與控訴,一個我所謂「開發中國傢」的「後悲情」時代還會産生,經此冀望能有更前瞻性、開拓的視野與發展的機會,而仍以「開發中國傢」為主軸,展現(颱灣)文化多元化、混種、創新的可能,讓另一層麵的書寫空間開展,不再隻是一味的跟隨著西方的文學時潮走。
這是我至深的期待與嚮往。
便誠如書中角色所言:我們,曆經生生世世,身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尤其我作為一個作者的能夠創作,這曾曆經過的每一生、每一世,不也是一再的附身?!
那麼,一再被附身的島嶼、一再被附身的我們,在「全球北」中無可避免的還要這樣問:「還會有什麼來附身嗎?下一個來附身的,是誰?是什麼?又會是如何?」
或者還要問﹕「我們如何看待、麵對這附身?好來作為下一輪的開展創新。」
哇,拿到這本《附身》之後,真的讓我超期待的,光是書名就很有懸念,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大概花瞭兩個晚上纔全部讀完,老實說,中間一度因為太投入,半夜還被嚇醒,還好不是真的有什麼東西「附身」在我身上,不然我真的要考慮搬傢瞭。但這種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正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作者在營造氣氛上真的很有功力,從一開始的平靜,到中間的詭異,再到最後的驚悚,層層遞進,讓人完全喘不過氣。而且,書裡的場景描寫也非常細緻,我閉著眼睛都能想像到那些陰森的角落,以及空氣中瀰漫著的、令人不安的氣味。最重要的是,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也做得相當到位,角色的恐懼、掙紮、甚至最後的崩潰,都寫得非常真實,讓讀者彷彿感同身受,跟著他們一起經歷這一切。我個人特別喜歡書中關於「記憶」的描寫,那種過去的陰影如何影響現在,以及一些被遺忘或被壓抑的事物如何尋找齣口,都讓我覺得非常貼切,而且引人深思。總之,如果你喜歡那種讓你毛骨悚然、卻又欲罷不能的題材,這本《附身》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跟身邊的書友們推薦瞭,但又怕他們被嚇到,哈哈!
评分這本《附身》的閱讀體驗,讓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作者就像是一位精明的建築師,為我們設計瞭一個複雜而充滿陷阱的故事結構。我讀書的時候,經常會猜測接下來的發展,但每一次,作者總能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他擅長利用「誤導」和「欺騙」的技巧,讓讀者在以為自己已經接近真相的時候,又被推嚮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嚮。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情節,主角們以為自己找到瞭逃離睏境的方法,結果卻發現,這恰恰是敵人設下的陷阱,那種絕望的感覺,真的讓我感同身受。而且,書中對於「符號」和「象徵」的運用也很有意思,一些看似隨機齣現的符號,其實都隱藏著重要的線索,需要讀者仔細去解讀。我讀完之後,還會在腦海中不斷迴顧書中的符號,試圖找齣它們之間的關聯。總之,如果你喜歡那種需要動腦筋、不斷猜測的懸疑故事,這本《附身》絕對能讓你欲罷不能。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附身》的作者,在「製造懸念」這方麵,絕對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從第一頁開始,就讓人感覺到一種不同尋常的氣氛,彷彿有什麼東西在暗中窺視著。我讀書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背脊發涼」的感覺,明明沒有什麼特別的恐怖情節,但那種氛圍,卻讓人無時無刻不在提心吊膽。書中對於「聲音」的描寫也做得非常齣色,那些細微的、難以辨認的聲音,往往比直接的畫麵更能引起讀者的想像,也更加令人不安。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段落,主角們聽到牆壁裡傳來奇怪的抓撓聲,這種聲音,讓他們對未知的恐懼達到瞭極點。而且,作者在處理「角色之間的互動」時,也寫得相當細膩。在極度的壓力之下,角色們之間的猜忌、懷疑、甚至是背叛,都寫得非常真實,讓人對人性的複雜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讓我從頭到尾都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但這種緊張感,卻又讓我無法停止閱讀。
评分這本《附身》真的徹底顛覆瞭我對「靈異」題材的看法。我一直覺得這類的書,大概就是些鬼怪、嚇人的情節,但這本書卻巧妙地將「超自然」的元素與「心理學」的理論結閤在一起,產生瞭一種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作者對於「精神創傷」、「記憶錯亂」以及「潛意識」的描寫,真的非常專業,彷彿是一位心理學傢在拆解一個複雜的案例。我讀到書中一個關於「幻覺」的描寫,主角們分不清現實與虛幻,明明看到的東西卻又無法解釋,這種模糊不清的界線,纔最讓人感到不安。而且,作者在探討「集體意識」和「個人意誌」的衝突時,也寫得相當深刻。書中的角色們,有時候會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操控,但同時他們又在極力掙紮,試圖找迴自己的自主權,這種內心的掙紮,讓我對人性的韌性有瞭新的認識。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信任」的描寫,在極度恐懼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有多麼重要,一旦失去,後果又是多麼可怕。這本書不僅讓我心跳加速,更讓我對「心靈」這個領域產生瞭濃厚的興趣。
评分這本《附身》真的讓我重新認識瞭「懸疑」這個詞。我平常雖然也看一些推理小說,但這本的「驚悚」元素真的比我預期的要高齣許多。作者似乎很擅長利用一些細微的、難以察覺的線索來鋪陳劇情,剛開始我還以為隻是單純的靈異故事,結果越看越發現,裡麵還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真相」揭露時的節奏感,不會一次性把所有東西都爆齣來,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揭開,讓讀者在猜測、懷疑、以及偶爾的「原來如此」之間來迴擺盪。書中一些角色的選擇和反應,我也覺得非常貼近現實,即使在極度的恐懼之下,人們的求生意誌、對親人的牽掛、以及一些無法擺脫的過去,都會影響他們的決定,這些都讓故事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我讀到一個情節,主角們為瞭逃離睏境,不得不做齣一些犧牲,那個場景真的讓我非常揪心,感覺心臟都要跳齣來瞭。而且,作者對一些象徵意義的運用也很有意思,比如某些物件、某些場景,似乎都隱藏著更深的意思,讓我讀完之後還會不斷迴味和琢磨。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是一次既刺激又帶點哲學性的思考。
评分每次讀完一本好書,我總是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而這本《附身》正是這樣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忘懷的作品。作者在故事的結尾,並沒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說死,而是留下瞭一些開放式的結尾,讓讀者自行去想像和揣測。我特別欣賞這種處理方式,因為它讓故事的生命力得以延續,我會在讀完書很久之後,還會不斷迴想書中的情節,思考主角們的命運,以及他們接下來會麵對什麼。書中對於「因果循環」的描寫,也讓我印象深刻,似乎每一個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逃不過時間的輪迴。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情節,主角們為瞭擺脫一個睏境,做齣瞭某種犧牲,而這個犧牲,卻又在往後的日子裡,引發瞭另一連串的事件,這種環環相扣的設計,真的非常精彩。而且,這本書並不隻是單純的恐怖故事,它還觸及瞭一些關於「道德」和「選擇」的議題,在極端的環境下,人們會做齣什麼樣的選擇?這些選擇又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都是書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部分。
评分老實說,剛開始拿到《附身》這本書,我對它並沒有抱持著太高的期待,想說大概又是那種為瞭嚇人而嚇人的靈異小說。結果,我錯瞭,而且錯得離譜!這本書真的讓我驚豔到不行。作者在編織故事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多餘的贅述,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似乎都經過精密的計算,旨在將讀者更深地拉入故事的漩渦。我特別喜歡書中那種「未知的恐懼」,那種明明知道有什麼東西存在,卻又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纔是最摺磨人的。作者巧妙地利用瞭讀者自身的想像力,讓每一個讀者腦海中浮現的畫麵,都比書中直接描寫的更加恐怖。我記得有幾個晚上,我讀到睡不著,躺在床上,腦子裡不斷迴放書中的情節,總覺得房間的陰影裡藏著什麼東西,全身都起雞皮疙瘩。而且,這本書不隻在於嚇人,它還探討瞭一些關於「身份」、「歸屬感」以及「自我認同」的問題,這些都讓故事變得更有深度。我讀完之後,不禁思考,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狀況,會做齣什麼樣的選擇?我真的能分辨齣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覺嗎?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認知產生瞭一些懷疑,這也是一種很奇妙的閱讀體驗。
评分我平常其實不太敢看太恐怖的書,但這本《附身》卻讓我破戒瞭。不得不說,作者的敘事功力真的非常高超,他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來營造齣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而且這種恐怖感,並不是那種瞬間的驚嚇,而是一種持續不斷的、侵蝕人心的不安感。我最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的描寫,彷彿時間在這裡失去瞭原有的意義,過去、現在、未來,都混雜在一起,讓主角們陷入一種極度混亂的狀態。而且,書中對於「空間」的運用也很有意思,一些看似熟悉的場景,卻因為某些「附身」的現象,而變得陌生和詭異,這種「熟悉的陌生感」,正是這本書最讓人害怕的地方。我讀到一個段落,主角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空間,但這個空間卻又和他們記憶中的某個地方驚人地相似,那種認知上的錯亂,真的讓我感到非常不安。總之,如果你想挑戰一下自己的心理極限,又不想被過於血腥的畫麵嚇到,這本《附身》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评分這本《附身》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完全是一種「感官轟炸」。作者對於細節的掌握,真的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從環境的氣味、聲音,到角色的呼吸、心跳,甚至是細微的錶情變化,都描寫得極其生動,彷彿讀者就身臨其境,與主角們一起經歷這場恐怖的歷險。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段落,描寫主角們在一個廢棄的老宅裡尋找線索,空氣中瀰漫著黴味和塵土的味道,腳下的地闆發齣嘎吱嘎吱的聲音,每一個細節都營造齣一種極緻的壓迫感,讓我讀到那個部分的時候,都忍不住屏住瞭呼吸。而且,作者在處理「視角」的轉換上也做得非常齣色,有時候是從主角的視角齣發,感受他的恐懼和無助;有時候又會插入一些旁觀者的視角,提供一些額外的資訊,讓讀者對整個局勢有更全麵的瞭解,同時也增加瞭懸念。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反轉」的設計,幾個重要的轉摺點,都來得非常齣乎意料,讓我忍不住拍案叫絕,同時也對之前的一些猜測感到啼笑皆非。總之,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種極緻的沉浸式閱讀體驗,這本《附身》絕對能滿足你。
评分這本《附身》真的給我帶來瞭一次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鬼怪」的故事,更像是一場關於「存在」的哲學辯論。作者在書中,巧妙地探討瞭「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意識?」以及「我們如何定義自己?」這些深刻的問題。我讀到書中一個關於「記憶」的描寫,主角們發現自己的記憶,似乎並不是屬於自己的,這種對「自我」的懷疑,讓故事變得更加引人入勝。而且,作者在處理「善與惡」的界線時,也做得非常模糊。書中的一些角色,並不是單純的「壞人」,他們也可能有自己的苦衷和動機,這種複雜性,讓故事更加耐人尋味。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救贖」的描寫,即使身處絕境,角色們依然在尋找一線生機,這種對希望的堅持,讓我感到非常感動。總之,如果你想讀一本不隻讓你嚇到,更能讓你思考的書,這本《附身》絕對是你的首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