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這種方式保留我和孩子們在認字過程中的記憶,這也是我最重要的傢庭記憶。」
—張大春
繼兩岸熱銷好書《認得幾個字》後,張大春想再送孩子幾個字。
雖然隻有幾個字,都是父親對兒女的深情。
華文作傢張大春繼《認得幾個字》之後,送給即將步入青春期孩子的39個字。
在這本《送給孩子的字》中,張大春試著透過傢常生活與孩子們的交流,解說漢字,讓看似工具的文字變成懷帶情感的故友。書裏的中文漢字,並非冷僻生字,張大春透過孩子的眼光,期待與讀者一起像個小學生一樣重新理解那些我們以為熟悉的字,由淺入深,追根溯源,不離開生活情境,彰顯瞭文字的親切與樂趣。
關於認字,張大春想的比彆人復雜,他說:「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許多張冠李戴的錯字,來自於我們對這些字的習焉不察。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是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一定會齣現說也說不完的故事。所以,不但念小學的孩子要認字,大人更要重新認字。
本書收錄39篇關於文字故事的散文和2篇張大春談教養與作文寫作,作者從日常與兒女間的趣味互動,
透過深入淺齣的解說,將中文字的精髓與奧秘傳承給兩位小孩。《送給孩子的字》正是張大春為所有對文字還保有赤子之心的人所寫,並獻給那些不知該如何與孩子生活對談的父親之書。
作者簡介
張大春
1957年齣生,山東濟南人。颱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
作品以小說為主,已陸續在颱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齣版。
張大春的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的陷阱,從而産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在張大春的小說裏,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八零年代以來,評傢、讀者們跟著張大春走過早期驚艷、融入時事、以文字顛覆政治的新聞寫作時期、經曆過風靡一時的「大頭春生活周記」暢銷現象、一路來到張大春為現帶武俠小說開創新局的長篇代錶作《城邦暴力團》,張大春堅持為自己寫作、獨樹風骨的創作姿態,對颱灣文壇起著現今仍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聆聽父親》入選中國「2008年度十大好書」,《認得幾個字》再次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作傢。《認得幾個字》更入選中國新聞齣版總署評選的「2010年度大眾最喜愛的50種圖書」。
代序: 教養的滋味 張大春
推薦序:小學的體溫 阿城
PART1有情感的字
喜 / 笨 / ㄈ / 怪 / 國 / 鬧 / 緒 / 諱
PART2失而復得的字
玉 / 卡 / 買 / 該 / 臨 / 妥 / 掉 / 牙 / 更 / 剩 / 哏
PART3很難學的字
藝 / 遺 / 矩 / 節 / 震 / 亂 / 疵 / 反 / 冓 / 遵
PART4送給孩子的字
寵 / 吝 / 練 / 刺 / 悔 / 懶詩 / 收 / 戛 / 稚 / 背
附錄
一、希臘.中國.古典教養
二、作文十問
推薦序
小學的體溫
1992年我在颱北結識張大春,他總是突然問帶他來的朋友,例如:民國某某年國軍政戰部某某主任之前的主任是誰?快說!或王安石北宋熙寜某年有某詩,末一句是什麼?他的這個朋友善飲,赤臉遊目瞭一下,吟齣末句,大春訕訕地笑,說嗯你可以!大春也會被這個朋友反問,答對瞭,就哈哈大笑;答不齣,就說這個不算,再問再問。我這個做客人的,早已驚得魂飛魄散。
張大春的《送給孩子的字》(編案:簡體中文版全部收錄在08年齣版的《認得幾個字》一書中),目錄上看起來無一字不識,翻開來是父親教兒女認字,但其實是小學,即漢代的許(慎)鄭(玄)之學,再加上清朝的段玉裁。章太炎先生當年在日本東京教授小學,魯迅、周作人兄弟趨前受教。對於中文寫作者來說,漢字小學是很深的知識學問。如果瞭解一些其中的知識,韆萬不要像前麵張大春那樣考彆人,如果彆人反考你,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義在其中。
所以這是一本成人之書,而且是一本頗深的成人之書。但很有意思的是隻要你翻看這本書,就會一直看下去,因為這裏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叫張容,一個叫張宜。是的,你會認為兩個小孩子的名閤起來是「容易」的意思。大春當然也很謙虛地稱自己「認得幾個字」。把那麼不容易的內容講給大春自己的一兒一女,他們的反應是讀者最關心的,也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說實在,我認為這兩個小孩子相當慓悍,原因在於初生牛犢不怕虎。
讀這本書時會疑惑,究竟我們是在關心漢字文字學,還是在關心父、子、女的關係?讀完瞭,我告訴自己,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文字學的體溫。當年章太炎先生教小學,也是有體溫的,推翻帝製的革命熱血體溫。
不過令我睏惑的是這樣一本繁體字的書,如何翻印成簡體字而得讓不識繁體字的人讀得清楚?
絕大多數擁護簡體字的人說齣的簡化中文字的理由是方便書寫,這意味著這部分人將中文字僅視為工具。我認為這是一大盲點,既是盲點,早晚是要吃虧的。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的人是陸費逵,1909年(到今年正好一百年),他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錶〈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一直到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這一年,我上小學一年級。
如果說上述旨在文字簡化,就錯瞭,文字簡化隻是階段,最終目的在文字拼音化。1950年,毛澤東說過:「拼音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隻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但早在上世紀初,對於中文羅馬字母化,趙元任就曾做一篇《石氏弒獅》諷刺過。
對於中文作傢來說,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輩們,積極推動白話文,推動簡體字,推動中文拉丁字母化,還有一項現在不提瞭,就是大眾語,也就是「我手寫我口」。魯迅先生是積極的支持者。當時還有世界語運動,我小時候甚至也接觸過世界語,因為自己笨而失望,中斷瞭。
拉雜寫這些,是由張大春新書簡體版而發。我認為文字,中文字,隻將它視為工具,是大錯誤。中文字一路發展到現在,本身早已經是一種積澱瞭,隨著文化人類學的發展與發現,這種積澱是一筆財富,一個世界性的大資源。這一點,在大春的這本書裏,體現得生動活潑,讓我們和書中的兩個小孩子一起窺視到中文字的豐富資源。一個煤礦,一個油田,一畝稻子,我們知道是資源,同樣,中文字也是資源,不可廢棄。
隻有將中文字視為一種資源,我們纔能從繁簡字的工具論的爭辯中擺脫齣來,準備成為現代人。
感謝大春寫瞭這樣一本書。
阿城
※補充說明:本文為2008年《認得幾個字》簡體版齣版時,收錄書中的專序。簡體版《認得幾個字》收錄瞭本書及印刻齣版社所齣版的《認得幾個字》所有字。特說明之。
作者序
教養的滋味
身為一個父親,那些曾經被孩子問起:「這是甚麼字?」或者「這個字怎麼寫?」的歲月,像青春小鳥一樣一去不迴來。我滿心以為能夠提供給孩子的許多配備還來不及分發,就退藏於而深鎖於庫房瞭。老實說:我懷念那轉瞬即逝的許多片刻,當孩子們基於對世界的好奇、基於對我的試探,或是基於對親子關係的倚賴和耽溺,而願意接受教養的時候,我還真是幸福得不知如何掌握。
那一段時間,我寫瞭《認得幾個字》的專欄,其中的50個字及其演釋還結集成書,於2007年鞦齣版。美好的時日總特彆顯得不肯暫留,張容小學畢業瞭,張宜野生上瞭五年級。有一次我問張宜:「你為甚麼不再問我字怎麼寫瞭?」她說:「我有字典,字典知道的字比你多。」那一刻我明白瞭:作為一個父親,能夠將教養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的機會的確非常珍貴而稀少。
孩子學習漢字就像交朋友,不會嫌多。但是大人不見得還能體會這個道理。所以一般的教學程序總是從簡單的字識起,有些字看起來構造復雜、意義豐富、解釋起來麯摺繁復,師長們總把這樣的字留待孩子年事較長之後纔編入教材,為的是怕孩子不能吸收、消化。
但是大人忘記瞭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對於識字這件事,未必有那麼畏難。因為無論字的筆畫多少,都像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內在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旦求取,就會齣現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我還記得第一次教四個都在學習器樂的小朋友拿毛筆寫字的經驗。其中兩個剛進小學一年級,另外兩個還在幼稚園上中班,我們麵前放置著五張「水寫紙」──就是那種蘸水塗寫之後,字跡會保留一小段時間,接著就消失瞭的紙張──這種紙上打好瞭紅綫九宮格,一般用來幫助初學寫字的人多多練習,而不必糜費紙張。我們所練寫的第一個字是「聲」。
拆開來看,這字有五個零件,大小不一,疏密有彆,孩子並不是都能認得的。不認得沒關係,因為纔寫上沒多久,有些零件就因為紙質的緣故而消失瞭,樂子來瞭。一個比較成熟的小朋友說:「這是蒸發!」
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聲」字在甲骨文裏麵是把一個「磐」字的初文(也就是聲字上半截的四個零件)加上一個耳朵組成;也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磐」,就是絲、竹、金、石、匏、土、革、木「八音」裏麵最清脆、最精緻,入耳最深沉的「石音」;更沒來得及告訴他們:這個字在石文時代寫成「左耳右言」,就是「聽到瞭話語」的意思。
這些都沒來得及說,他們紛紛興奮地大叫:「土消失瞭!」「都消失瞭!」「耳朵還在!」
既然耳朵還在,你總有機會送他們很多字!
張大春
老實說,看到《送給孩子的字》這本書,我心裡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以載道」。「載道」或許有點沉重,但漢字確實承載瞭我們豐富的文化和情感。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節奏快、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他們看到一個字,可能隻是把它當作一個符號,忽略瞭它背後蘊含的深意。這本書的齣現,我覺得非常重要,它不僅是教孩子認識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連結。我猜測,這本書一定是用一種非常溫柔且富有想像力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們進入漢字的世界。它不會隻是單純的「認字」而已,而是會透過每一個字,去講述一個小故事,去展現一種生活的情感,或者去描繪一個美麗的畫麵。例如,關於「光」這個字,除瞭它的筆劃結構,會不會搭配太陽的光輝,或是溫暖的燈光,讓孩子感受到「光」所帶來的希望與溫暖?又或者「笑」這個字,除瞭讀音,會不會描繪孩子們開心的笑容,讓他們體會到「笑」的喜悅?我非常看重這本書對於「形音義」的結閤。漢字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象形,它的演變,它的意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巧妙地將這些元素融閤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漢字的奧妙。我還蠻好奇,書裡有沒有設計一些「猜謎」的環節,讓孩子們透過聯想,去猜齣字的含義,或是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然後去發現漢字與現實世界的關聯。我相信,這樣的方式,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去發現,進而愛上閱讀和寫作。
评分哇,這本《送給孩子的字》!光聽名字就覺得非常有溫度,也讓我迴憶起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在客廳,他們拿齣字典,一頁一頁地教我認字的情景。那時候,每一個方塊字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寶藏,裡麵藏著無窮的秘密。現在的小朋友,可能比較習慣在螢幕上看字,少瞭那種紙本的觸感和墨香,也少瞭那種一筆一畫慢慢學的過程。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它能夠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重新讓孩子們感受漢字的魅力。我猜,這本書一定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識字教材,而是充滿瞭故事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它可能會挑選一些比較常見,但又蘊含深刻意義的字,然後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插畫,或者有趣的小故事來解釋這些字的由來、用法和延伸的意涵。例如,介紹「山」這個字,也許會搭配一個關於小山丘探險的故事;介紹「水」這個字,或許會描繪河流的蜿蜒流淌,或是雨水的滋潤萬物。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孩子們去觀察漢字的「形」,去感受漢字的「意」。讓他們明白,很多漢字的結構,其實是從事物的樣子演變而來的,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發現。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強調「字」與「情感」的連結。例如,「謝謝」、「你好」這些日常用語,它們如何傳達禮貌和關懷。我甚至希望,書裡能有一些小小的互動設計,讓孩子們可以動手畫一畫,寫一寫,或者和傢長一起討論,分享他們對這些字的理解。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本給孩子的書,更是一本喚醒我對漢字傳統文化記憶的書,我非常期待它能為孩子們帶來一段美好的漢字學習旅程。
评分《送給孩子的字》,這書名簡直太有詩意瞭!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它充滿瞭對下一代的關愛和期許。我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買過一本《成語故事》,裡麵那些充滿智慧的詞語,對我影響很深。現在的小朋友,接收的資訊太多元瞭,有時候反而會忽略瞭漢字本身蘊含的深厚文化和情感。這本書,我覺得應該是填補瞭這個空白。我猜想,作者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是用瞭很多心思,把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字,通過生動的圖像和富有啟發性的文字,讓它們變得活靈活現。例如,介紹「光」這個字,可能會搭配一幅晨曦的畫麵,讓孩子們感受到「光」帶來的溫暖和希望;介紹「雨」這個字,可能會描繪雨滴落在荷葉上的樣子,讓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的詩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引導孩子們從「認字」走嚮「識意」,讓他們不僅知道字怎麼寫,更懂得這個字背後的故事,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含義。我還好奇,書裡會不會設計一些「親子互動」的環節,比如讓傢長和孩子一起玩「猜字謎」的遊戲,或者一起討論某個字的用法,這樣能夠增進親子關係,也能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培養孩子們對漢字的「感情」,讓他們覺得漢字是親切的、是有溫度的,進而激發他們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讓他們在文字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成長。
评分拿到《送給孩子的字》,我立刻就被它溫暖的氛圍吸引住瞭。我的孩子現在正值識字階段,每次看到他們埋頭苦幹,我都會想,有沒有一種更輕鬆、更有趣的方式,讓他們愛上學習漢字呢?這本書,聽名字就覺得很有親和力,彷彿是一位溫柔的長輩,正要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一一送給孩子們。我猜測,這本書一定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識字書,而是會用充滿童趣和想像力的筆觸,為每一個漢字賦予生命。比如,介紹「樹」這個字,可能會畫上一棵高大挺拔的樹,旁邊有小鳥在唱歌,讓孩子們從畫麵中感受「樹」的生命力;介紹「笑」這個字,可能會描繪一個孩子咯咯大笑的樣子,讓孩子們體會到「笑」的快樂。我非常期待,書裡能夠巧妙地運用「象形」和「會意」的原理,讓孩子們明白,漢字的演變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故事。例如,為什麼「人」字是這樣寫的?為什麼「山」字看起來像連綿的山峰?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孩子們去觀察生活中的漢字,從路標、招牌到圖書,讓他們意識到漢字無處不在,它們是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鼓勵孩子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字」,或者用簡單的圖畫來錶達意思,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錶達能力。總之,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教授知識,更在於啟迪智慧,讓孩子們在充滿愛的氛圍中,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從而熱愛閱讀,熱愛學習。
评分拿到《送給孩子的字》這本書,內心湧起一股暖流。我的外甥女剛上小學,最近一直跟我抱怨說,寫國語功課好難,很多字都記不住,有時候寫錯字,寫齣來的句子就變得很奇怪,讓她很沮喪。我當時就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她覺得學漢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場艱難的戰鬥?這本書的齣現,彷彿是及時雨。我雖然還沒翻開,但光是書名就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是一本充滿瞭溫馨與啟發的讀物。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以一種非常貼近孩子視角的方式來編寫這本書,不是像傳統課本那樣,隻是告訴你這個字怎麼寫、怎麼讀,而是透過生動的插畫、有趣的例句,甚至是一些小小的謎題,讓孩子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漢字。例如,如果書裡有介紹「日」這個字,會不會畫上一輪太陽,讓孩子知道它的形象?或者介紹「月」,會不會搭配夜晚的月亮,營造一種詩意的氛圍?我特別希望,這本書能夠強調「字」與「詞」之間的關聯,以及「詞」與「句子」之間的連結。讓孩子不隻是認識單一個字,而是能理解這個字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組閤齣怎樣的意思。這對於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絕對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我非常期待看到書裡有沒有一些引導孩子進行「字卡遊戲」的建議,或是親子共讀的互動方式,讓學習漢字的過程,成為親子間的美好時光。我相信,一本好的啟濛書,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熱愛文字的種子,這棵種子在未來,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评分這次偶然翻到這本《送給孩子的字》,說是送給孩子,其實我自己也覺得受益匪淺。現在的小朋友,接觸到的資訊爆炸,每天滑手機、看平闆,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圖像化的符號,反而對傳統的漢字,可能就少瞭那份親近感。我記得以前小時候,最喜歡去圖書館藉書,一頁一頁翻過去,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那個過程雖然有點慢,但那種從生澀到熟悉的感覺,是現在孩子比較難體驗到的。這本書的齣現,我覺得非常及時。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工具書,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我猜想,作者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是用瞭很多心思,把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字,賦予瞭生命和故事。比如說,如果書裡有介紹「山」這個字,會不會講述它的形狀就像連綿的山巒?又或者介紹「水」,會不會搭配一條潺潺的小溪,讓孩子感受它的流動?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是透過一種「由形入意」的方式,讓孩子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每個字的結構和含義。而且,不隻是單純的認字,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它能培養孩子對漢字的「感情」,讓他們覺得每個字都像是一個小精靈,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故事。我希望能看到書中有一些小小的習題,不是那種填鴨式的,而是引導孩子去觀察、去聯想,讓他們主動去發現漢字的奧秘。例如,看到「口」這個字,能不能引導孩子去想想,有哪些東西是跟「口」有關的?吃、說、唱,甚至是一個圓圓的「球」也像個口。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在數位時代,依然能夠保有對傳統漢字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评分這本《送給孩子的字》,真的像一本藏在心底的寶藏。我從小就喜歡閱讀,漢字對我來說,不僅是符號,更是通往世界的一扇扇窗。但看著現在的孩子,每天沉浸在各種APP裡,我總是擔心他們會不會對傳統的漢字文化,漸漸疏遠。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進瞭我的心。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去和孩子們溝通。它不會是單純的「教」字,而是會引導孩子們去「感受」字。比如說,如果書裡介紹「思」這個字,會不會描繪一個孩子在窗邊,望著遠方的身影,然後引導孩子去體會「思念」的情感?又或者,介紹「跑」這個字,可能會描繪一個孩子在草地上盡情奔跑的畫麵,讓孩子們感受到自由和快樂。我非常看重書中對於「字」與「意」的連結。漢字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簡潔卻意蘊豐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巧妙地將字的形、音、義融為一體,讓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逐漸領悟漢字的奧妙。我還蠻期待,書裡會不會有一些「小小的習題」,不是那種製式的填空題,而是像腦筋急轉彎一樣,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去聯想,從而加深對字的理解。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教會孩子認多少個字,更在於培養他們對文字的「情感」,讓他們覺得漢字是親切的、是有生命的,進而愛上閱讀,愛上錶達,開啟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學世界。
评分《送給孩子的字》這本書,一拿到手,就讓我想起小時候,阿嬤每天晚上搖著蒲扇,拿著一本泛黃的線裝書,指著上麵的字,輕聲細語地唸給我聽。那時候,每一個字都像是從書本裡跳齣來的小精靈,活靈活現。現在的社會,資訊太爆炸瞭,孩子們每天接觸的都是圖像,對漢字的這種「溫度」和「故事性」,可能就比較缺乏瞭。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真的覺得非常感動。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用一種非常細膩、非常溫柔的方式,去觸動孩子們的心靈。它不會是一本硬邦邦的教材,而是會用充滿愛與想像力的筆觸,去描繪每一個漢字。例如,關於「花」這個字,可能會描繪春天盛開的美麗花朵,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的盎然;關於「風」這個字,可能會講述風吹過樹葉發齣的沙沙聲,讓孩子們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我特別期待,書裡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漢字的「由來」,讓孩子們明白,為什麼這個字會長成這個樣子,它背後蘊含著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和智慧。這不僅僅是認字,更是一種文化啟濛。我還蠻好奇,書中會不會搭配一些「動手做」的環節,讓孩子們可以自己嘗試去畫一畫,寫一寫,或者用身邊的東西去拼湊齣漢字的樣子,這樣能夠加深他們的記憶,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總之,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點燃孩子們對漢字的熱情,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與力量。
评分拿到《送給孩子的字》這本書,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教育要從小做起,而且要有趣」。現在的小孩,生活在一個非常豐富多元的環境,他們每天接觸到的資訊量非常大,但有時候,反而會忽略瞭一些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漢字,就是我們文化最基礎的載體,也是我們情感傳達的媒介。這本書的書名很直接,但我覺得背後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意義。我猜想,這本書一定不是單純地羅列字卡,而是會用一種非常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認識每一個字。想像一下,如果書裡介紹「傢」這個字,可能會配上一張溫馨的傢庭照,或者一個小小的傢屋插畫,然後講述一個關於傢人的故事。又或者,介紹「朋友」這個字,可能會描繪一群孩子在公園裡玩耍的場景,讓孩子們感受到友誼的可貴。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平衡「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它一定有精心設計過的插圖,讓孩子們一看到就產生興趣。同時,它也一定有巧妙安排的文字,讓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發音、理解意思,甚至能夠模仿和運用。我甚至猜測,書裡可能會有一些「小挑戰」,鼓勵孩子們去觀察身邊的漢字,然後找到與書中內容相呼應的例子,這樣能夠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教孩子認字,更在於培養他們對文字的「敬畏感」和「親近感」。讓他們明白,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歷史和文化,都是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孩子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地去閱讀、去錶達、去創造。
评分哇!拿到這本書《送給孩子的字》,真的讓我想起瞭小時候,阿嬤總是拿著一本厚厚的國語日報,指著上麵一個個方塊字,慢慢唸給我聽。那時候覺得,這些字怎麼那麼神奇,可以組閤起來變成一個個故事,又可以寫成一封封信,傳達那麼多情感。這本書雖然我還沒仔細翻閱,但光是書名就讓我覺得很有親切感,很有溫度。我猜,它應該不是那種硬梆梆的識字教材,而是用一種更溫柔、更有故事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文字的魅力吧?像我自己的小孩,現在上小學瞭,有時候寫作業,看到他皺著眉頭,我就會想,是不是因為對文字還不夠熟悉,覺得它們是陌生的符號?如果這本書能夠讓孩子覺得文字是朋友,是打開世界的一扇窗,那該有多好!我想,它應該會包含一些比較常見、但又富有意義的字,然後用一些小故事、小情境來解釋這些字的用法和意涵。比如,像「傢」這個字,怎麼寫,為什麼是這樣寫,它代錶瞭什麼?是一個人、一間房子,還是溫暖的擁抱?又或者像「愛」這個字,怎麼去感受它、錶達它?這本書有沒有用一些貼近孩子生活的例子,讓他們覺得學習漢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的背誦?我真的非常期待,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孩子們認識漢字的啟濛者,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最終愛上閱讀,愛上寫作。我會推薦給我的朋友,特別是傢裡有正在學齡期小孩的傢長,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給他們帶來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