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運用年錶,中國曆史一讀就通!
發揮「年錶」的優點──視覺化,時間點清楚,綫性發展明白,方便查詢;
配閤「曆史事件始末敘述」──掌握來龍去脈,瞭解前因後果,置身曆史現場,閱讀趣味高;
結閤「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兩大特色,相互對照,這是你案頭必備工具書。
全書特色
◎上起遠古,下迄民國一百年,依朝代分十五章,每章有一總說。
◎年錶標示西元、朝代、帝王年號,係以中國曆史事件,包括朝代興衰、帝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變亂、將相人物等;西洋曆史大事直接對照。
◎二百二十餘條中國曆史重要事件始末敘述,標題清楚,敘事明白,與年錶呼應。
◎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一本方便查詢、適閤學生與一般大眾閱讀的中國曆史工具書。
本書有助於
1.學生讀者解決中國曆史綜觀學習上的睏難,加強曆史的時間概念,同時提供中西曆史對照,是有用的參考工具書,也可以是有助於曆史學習的課外讀物。
2.曆史愛好者對於重大事件的綫性整理與時期範疇歸納。
3.一般民眾可快速查閱,並中西對照,以解決中國曆史事件時間定位點上模糊不清的睏擾。
4.對中國曆史有興趣的讀者,快速、有效理解重要曆史事件的發展始末。
5.對中國曆史有興趣並想學好的讀者,藉由視覺化的錶現形式,結閤「紀年體」與「紀事本末體」的特色,兩相呼應,內化中國曆史常識與概念,是案頭必備工具書。
本書透過「時間軸」、「定點標示」、「曆史事件始末敘述」三大元素,幫助讀者如學生、曆史愛好者、一般讀者,掌握曆史事件的時間定位點、綫性發展、時期範疇,以及重要曆史事件的完整背景與來龍去脈。
全書特色條列如下
1.以年錶為主的中國曆史書籍,沿襲編年史的體例,多以錶列,標年月日以記載大事,純屬工具書性質,非常實用,但毫無閱讀樂趣可言。本書發揮「年錶」所長,並補其所短,為特定的主題,量身打造兼具「有用」與「有趣」的曆史工具書。
2.全書設計齣一個「時間軸」(西元、中國朝代、帝王、年號),貫穿全書,以錶現齣曆史長河與時間的流動、演變。
3.中國曆史重大事件,包括朝代興衰、帝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變亂、將相人物等等,在時間軸上定點標示,或是呈現時間範疇。
4.重大曆史事件在與時間軸相對應下,有完整的始末發展敘述。
5.西方曆史重大事件的對照。
目前此形式的相關書籍,規劃有三書:《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用年錶讀通中國文學史》、《用年錶讀通中國文化史》。
作者簡介
雷敦淵
1978 生,淡江大學曆史學係、東吳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
近來察覺坊間書店內陳列的曆史類書籍中,翻譯引進外國著作者多,經海峽對岸人士撰寫再轉成正體字齣版者,其數量更是激增,國內在比例上相對較少;其中又有相當部分屬於研究著作,大多是給史傢和史學係的學生閱讀。如果再摒除這些的話,好像寫給青少年學子、大眾閱覽,且源自國人之手的讀物真的不多。
每個地區、國傢的人們在用字遣詞上的習慣不同,而且觀察曆史事件的角度也有差異。當代多元社會裏,接觸不同說法可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假使國人的觀點也在其中,就能讓大傢瞭解國內有哪些意見,與其他地區的想法有什麼同異之處。因為沒有讀太多聖賢書,學力當然無法與前輩史傢相提並論;不過既與讀書人沾上瞭點邊,還是希望可以略盡綿薄。相信之後一定會有許多有識之士發錶新的曆史作品,豐富每個人的心靈。
楊士朋
1972年生,東吳大學曆史係碩士,暨南國際大學曆史所碩士,專長為中國近代史。
2000年畢業後,先後於國小、國中、高中、專科等學校當瞭兩年多的社會或曆史科代課老師。在這段期間曾經動筆寫過幾篇關於鬍適、徐誌摩、錢鍾書、傅斯年、饒毓泰等民國名人的文章,發錶於《傳記文學》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2004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擔任數位典藏計畫研究助理,從事軍機及宮中檔案目錄校對和數位化影像查核的工作,後來轉從事於明清檔案人名權威資料庫(與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閤作)的建置及外交部寄存於故宮的條約和地圖的數位化工作。2009年轉往檔案管理局擔任檔案描述人員及數位典藏計畫研究助理,主要負責的是颱灣産業經濟檔案的數位化工作。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完全顛覆瞭我以往對曆史學習的認知。我過去總是被動地去記憶,去背誦,感覺像是在填鴨式地學習,效果並不好。《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則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學習範式,它不是讓你去“記”曆史,而是讓你去“悟”曆史。通過這種編年體的形式,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朝代、不同時期的興衰更迭,各個事件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曆史發展的大趨勢。它讓我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一個曆史事件,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宏大的時間框架內去理解,從而更容易把握曆史的脈絡。尤其是書中對一些關鍵節點和轉摺點的細緻梳理,讓我深刻體會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曆史都是被簡化和提煉過的,而這本書則在保持可讀性的同時,盡可能地還原瞭曆史的豐富性。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穿行,指引我發現那些隱藏在時間深處的寶藏。我發現自己開始對曆史産生瞭濃厚的興趣,甚至會主動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一步瞭解某個時期或某個事件。
评分這本書帶來的體驗,簡直是耳目一新,我之前從未想過曆史的學習可以如此輕鬆有趣。我一直認為,曆史就是一堆需要死記硬背的年代和事件,所以對它敬而遠之。《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將中國幾韆年的曆史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就像一張巨大的曆史地圖。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曆史時期之間聯係的梳理,能夠讓我清晰地看到,一個事件是如何引發另一個事件,一個朝代的衰落又是如何孕育齣另一個朝代的興起。它讓我不再孤立地看待曆史,而是能夠將其視為一個有機整體。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即使我對某個時期不太瞭解,也能夠通過年錶快速找到相關的背景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而且,它在提供宏觀框架的同時,也沒有忽略細節,很多重要的曆史人物和事件都被恰如其當地提及,為我的曆史認知增添瞭色彩。我感覺自己像是走進瞭一個巨大的曆史博物館,而這本書就是我的導覽手冊,讓我能夠有條不紊地參觀,並從中獲得深刻的理解。
评分這本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把打開中國曆史大門的鑰匙。我一直以來對曆史都有一種模糊的認知,覺得它充滿瞭各種復雜的人物關係和事件,難以梳理清楚。而《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卻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龐雜的曆史信息進行瞭係統化的整閤。《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條理性”和“清晰度”。它就像一個精密的設計圖,將中國數韆年的曆史清晰地劃分成不同的時期,並以時間為軸綫,將重要的事件、人物、製度、文化等等一一羅列。這種編年體的形式,讓我能夠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曆史的流變,看到不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我曾經在閱讀其他曆史書籍時感到頭暈目眩,而這本書卻讓我豁然開朗。它不僅讓我能夠快速瞭解曆史的梗概,更重要的是,它讓我能夠在一個清晰的框架下,深入地理解每一個曆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我感覺自己仿佛掌握瞭一種全新的曆史學習方法,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曆史知識,並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曆史一直提不起太大興趣,總覺得它離我太遙遠,而且各種年代、人名、事件混雜在一起,讓人頭疼。《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的齣現,簡直是我曆史學習道路上的“救世主”。它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中國幾韆年的曆史巧妙地分成瞭清晰的章節,每一個章節都圍繞著一條清晰的時間綫展開。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看似零散的曆史碎片,有邏輯地串聯起來,讓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中國曆史的發展脈絡。通過對照年錶,我可以輕鬆地瞭解同一時期發生的各種事件,比如某位皇帝在位時,國內發生瞭什麼大事,又發生瞭哪些重要的文化變革。這種“聯係性”的學習方式,比我過去死記硬背要有效得多,也更有趣得多。我不再覺得曆史是冰冷的數據,而是鮮活的生命曆程,充滿瞭起伏和變遷。這本書的語言也十分通俗易懂,沒有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讓我能夠輕鬆地進入曆史的情境。
评分這本書真是太齣乎我的意料瞭!我一直覺得曆史是個枯燥無味的東西,背誦年代、人名、事件,感覺就像在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是《用年錶讀通中國曆史》卻把我帶進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像傳統的史書那樣,堆砌大量的文字和復雜的敘事,而是以一種極為清晰、直觀的方式,將中國幾韆年的曆史脈絡呈現在我眼前。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如何將不同時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特點融為一體,形成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讀的時候,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發現聯係,去感受曆史的流動性。特彆是當我看到某個事件的發生,能夠立即在年錶上找到與之相關的其他事件,或者通過時間軸瞭解其前因後果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棒極瞭。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就像給我的大腦安裝瞭一個高效的索引係統,讓我能夠迅速定位和理解每一個曆史節點。而且,它並沒有犧牲曆史的深度,在簡潔的年錶框架下,依然提供瞭足夠的信息量,讓我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前很多模模糊糊的曆史概念,現在都變得清晰起來,仿佛那些遙遠的曆史人物和事件,都因為有瞭年錶這個“GPS”,變得觸手可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