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 研究範圍、限製與方法∕6
第三節 本文架構∕7
第四節 用語說明∕10
第二章 公務員之拒絕證言權∕11
第一節 公務員拒絕證言權之意義∕11
第二節 職務上應守秘密之事項∕18
第三節 妨害國傢之利益∕21
第四節 小 結∕26
第三章 美國政府秘匿特權之實踐∕27
第一節 特權(Privilege)之意義∕27
第二節 政府秘匿特權之意義∕41
第三節 政府秘匿特權理論之演進∕48
第四節 政府秘匿特權之法律效果∕79
第五節 聯邦法律規定∕91
第四章 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101
第一節 我國法製之政府秘匿特權概念∕101
第二節 法院審查政府秘匿特權主張之程序∕112
第三節 政府秘匿特權與被告對質詰問權之衝突∕136
第四節 政府秘匿特權與被告強製取證權之衝突∕141
第五節 政府秘匿特權與檢察官取證權之衝突∕157
第六節 立法芻議:法院調查證據涉及政府秘密之程序∕161
第五章 結 論∕169
參考文獻∕181
自序
本書的完成,首需感謝指導我寫作碩士論文的恩師王兆鵬老師,以及口試委員王皇玉老師與林誌潔老師。三位老師均不僅是在學術上賜我指導,也在人格上予我諸多光明啓發,非常感謝。而本書能順利付梓,則特彆感謝元照齣版公司,配閤及容忍我審視稿件的緩慢進度,並惠予提供一切協助,方使本書得以成形,我謹在此錶達由衷的謝忱。
本書改編自我就讀於颱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時的碩士論文。迴想當初,所以選擇政府秘匿特權為題,原因在於受到秘匿特權(privilege)領域中,各種錯綜復雜的價值衡量所深深吸引。
我始終認為,法律的重要意義,乃在於將價值的思辯與選擇「具體化」。當生命中的各種價值發生衝突時,該如何取擇所欲顧全與欲犧牲的價值,極為睏難。舉例而言,麵包與愛情何者為重?犯罪者是否可殺?能為國傢利益侵害個人自由至何種程度?恐怕人言人殊。然一旦落入法律議題,立法者將透過製定法律的方式,將其選擇的價值一體適用於全國人民;司法者則在具體案件中,將其自行選定的價值施加於個案當事人。換言之,法律人不僅要麵對自身的價值選擇,同時還因為參與製定或執行法律的過程,而需將自身的價值選擇加諸他人。這是何等艱钜的工作?又是何等令人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唯恐稍有閃失的職責?
在秘匿特權的領域中,價值間的衝突碰撞最為明顯。各種秘匿特權的存在,正是為瞭顧全某些特定的價值,而寜可犧牲審判結果正確的價值。然而,當天平的一端是發現真實、追求正確、實現正義,另一端卻是五花八門的各類價值時,究應如何取捨?又應「取」或「捨」至何種程度?其標準與理由何在?此類問題雖然極睏難,但我卻深受吸引。尤其是在政府秘匿特權(governmental privilege)概念中,天平的此端是發現真實,彼端卻是龐大瀋重的國傢安全與國傢利益,同時還牽涉刑事被告對質詰問權、檢察官取證權等憲法和法律上權利,其間的糾結纏亂,實為難解。
嘗試解開上述糾結的努力,形成瞭我的碩士論文與本書。本書的內容,雖然隻是一個法律初學者非常粗淺而不成熟的想法,亟需學者專傢不吝指正;但也期望能透過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人投入秘匿特權的研究領域,讓立法者與司法者麵對颱灣社會中各式各樣的價值選擇時,都能有更豐富的內涵,與更厚實的基礎。
蘇凱平 敬筆
2011年6月
《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這個書名,一看就不是那種輕鬆的讀物,但對我來說,越是觸及核心的法律議題,越是吸引我。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司法體係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如何處理那些復雜、敏感甚至充滿爭議的法律問題。而“政府秘匿特權”,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可能被用來“隱藏”真相的工具。我很好奇,在刑事審判這個追求證據和事實的環節中,這個特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我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有探討過“秘匿特權”在實踐中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如果政府為瞭掩蓋某些不當行為,或者在調查過程中齣現疏漏,是否可以輕易地以“國傢安全”為理由,阻止相關證據的披露?這對於被告的辯護權會造成多大的衝擊?我特彆期待作者能夠通過案例分析,或者理論闡述,來揭示這項特權在實際運作中可能齣現的睏境,以及它如何影響司法公正的實現。對我而言,一本好的法律書籍,不僅要講述法律條文,更要能夠觸及法律背後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评分《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懸疑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關注著我們社會法治發展的進程,總覺得在權力與公民權利的交織點上,總有一些值得深入挖掘的議題。我對“秘匿特權”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總是擔心它會被過度解讀,或者成為一種“免罪金牌”,讓一些本應公開的真相被永遠掩藏起來。 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深入探討“政府秘匿特權”在刑事審判中的具體運作機製?它是否會分析在哪些類型案件中,這項特權更容易被援引?而對於辯護律師來說,當麵臨“秘匿特權”的阻礙時,他們是否有有效的法律途徑來爭取獲取必要的證據?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哪怕隻是對一些公開的案例進行解讀,讓我看到這項特權在實際的庭審中是如何影響案件走嚮的,那將非常有價值。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平衡國傢安全需要與司法公正原則的深刻見解。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深度和嚴肅感:《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我最近剛好在關注一些法律相關的社會議題,尤其是涉及國傢與個人權力對抗的部分。坦白說,我對“秘匿特權”這個概念不算特彆熟悉,但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它可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我們能理解國傢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為瞭維護國傢安全或公共利益,可能需要一些信息不對外公開。但另一方麵,刑事審判的核心不就是追求真相、保障被告的公正審判權嗎? 我特彆想知道,當“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發生衝突時,颱灣的法律是如何權衡和處理的?有沒有一些經典的案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在某些高度敏感的案件中,檢察官或辯護律師是否會因為政府援引“秘匿特權”而無法獲得關鍵證據,從而影響審判結果?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法律條文的分析,或者對相關判例進行剖析,那對我來說會非常有啓發性。我期待它能解釋清楚,在颱灣的法治框架下,這項特權究竟是如何被運用的,以及它是否真的能夠被有效監督,避免被濫用。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就透露齣一種“國傢權力”與“司法正義”之間可能存在的張力,這立刻就吸引瞭我。我一直對法治國傢的運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當國傢權力介入到個體的權利保障領域時,總會引發我很多思考。我對“秘匿特權”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總覺得它在實踐中,可能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領域,很容易被濫用,或者成為阻礙真相的屏障。 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深入地剖析“政府秘匿特權”的具體內涵?它究竟是指哪些信息可以被秘匿?在什麼條件下,政府纔能閤法地行使這項特權?而在刑事審判這個至關重要的司法環節中,當被告方的律師要求獲取與案件相關的、但可能被政府以“秘匿特權”為由拒絕披露的信息時,法律的天平會如何傾斜?這本書如果能夠結閤颱灣的法律體係,分析一些實際案例,或者探討一下不同國傢在這個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對我理解這個復雜議題將非常有幫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讓我們思考如何在維護國傢安全的同時,確保刑事審判的公正與透明。
评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夠讓人好奇瞭:《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我一直對這種涉及國傢權力與公民權利邊界的議題很有興趣,總覺得裏麵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和博弈。《政府秘匿特權與刑事審判》這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一些真實案件的聯想,比如某些涉及國傢安全或公共利益的案件,辯護律師在獲取關鍵證據時,是否會因為政府的“秘匿特權”而受阻?這直接關係到被告能否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是不是有點像在玩一場不對稱的遊戲?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闡述“秘匿特權”的範圍和界限的。它究竟是像一把萬能的保護傘,可以遮擋一切可能損害國傢利益的信息?還是說,它本身也存在著嚴格的法律限製和司法審查機製?如果政府可以隨意運用這一特權,會不會導緻司法公正的失衡,讓一些本應公開的真相被永遠掩埋?尤其是在颱灣這樣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對政府的透明度和問責製有著很高的期待。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分析它在實踐中可能帶來的影響,甚至提齣一些可能的解決之道,那絕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