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是解脫的起點,也是終點。本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者宗喀巴大師,在影響後世甚大的實修經典《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空性教導。
★一本通往空性的入門書,豐富而簡練,充滿常識和貼切的例子,任何對佛教感興趣的人,都會從中獲益。
★《菩提道次第廣論》英文本編譯者蓋.紐蘭(Guy Newland)集三十多年的體悟,精練、概括重述宗喀巴的關鍵想法,幫助讀者逐步建立正確的「空性」觀點、見地與實修方法。
★《菩提道次第廣論》以空性智慧直接斷除煩惱及痛苦,帶你趨入勝義真實的世界。
作者蓋.紐蘭(Guy Newland)是總攝佛經三藏十二部要義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簡稱《廣論》)英文本的編譯者,他在大學時代便開始與美國藏傳佛教學傢傑弗瑞.霍普金斯(Jeffrey Hopkins)一起研究藏傳佛教。這本書是他集三十多年來對藏傳佛教格魯派所談論的空性的體悟,以他自己的語言及豐富貼切的例子,精練、概括與重述宗喀巴《廣論》中關於「空性勝觀」的關鍵想法與論點。
宗喀巴.羅桑劄巴(Tsong-kha-pa Lo-sang-drak-pa)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者,而《廣論》是宗喀巴個人的修行教誡,他在《廣論》「空性勝觀」中為我們顯示他如何閱讀佛教中觀論師龍樹、月稱的方法,以避免許多早期詮釋者所犯下的錯誤,並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智慧去觀察、思惟、選擇「空性勝觀」的見地,以免落入修習的歧途。
宗喀巴說,隻有單獨的「觀察修」(analytical meditation)或「安止修」(stabilizing meditation),都是不夠的。源於我們的貪婪、仇恨、嫉妒、恐懼、瞋恨、驕慢與愚癡,即使這些煩惱並未以強烈的方式展現或看似不存在,它們潛伏、隱藏,就如同深植於我們的心續之內的根。
這些煩惱如同長在心錶麵的雜草,修習寂止能夠壓製以惱人、痛苦形式所展現的煩惱,而修習智慧則可以在其上生起甚深的勝觀,穿透一層比一層細微的自我欺騙,最後甚至根除最細微的、潛伏的煩惱。本書可以帶你遵循智慧之道,認清自己最根本的邪分彆,進一步去探索「我們如何存在」、「事物是如何存在」,最後纔能看見事物的真貌,開始為真正的解脫痛苦創造根基。
作者簡介
蓋.紐蘭(Guy Newland)
他自1988年起於此任教是密西根中央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宗教學教授暨哲學與宗教係主任。他是《菩提道次第廣論》(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的譯者兼共同編輯,也是數本藏傳佛教書籍的作者,其中包括《顯現與真實》(Appearance & Reality)。
譯者簡介
項慧齡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學士,英國史特靈大學齣版學碩士。
現專事翻譯,譯有《當和尚遇見鑽石》、《你可以更慈悲》、《蔣貢康楚閉關手冊》、《如是》等書。
導言
第一章 如何解脫?
空性如虛空∕宗喀巴的教法∕智慧的力量∕如何變得明智?∕一切善法的來源
第二章 遵循智慧之道
概述∕智慧是佛道的獨特力量∕我們應該研讀什麼經典?∕「道」要根除的是什麼?∕法無我
第三章 我們的選擇至關重大
我們期待什麼?∕掌握目標∕遮破過度∕緣起與空性∕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章 勝義與世俗的電颱
勝義觀察∕名言有
第五章 可靠的來源
我們的感官作為知識的來源∕事物生起的方式∕善巧的教法
第六章 勝義真實存在於名言中
「無」(不存在)可以是重要的∕勝義真實存在於名言中∕持有「無見」
事物的本性∕他空性
第七章 自性
遮破不足∕真正的所破境∕心與世界
第八章 兩種中觀
背景∕宗喀巴的解釋∕法庭的比喻∕宗喀巴區分兩種中觀∕結論
第九章 我究竟是誰?
一個謎題∕侵入的大象與已婚的單身漢∕觀察一輛馬車∕補特伽羅
緣起∕視事物猶如幻象
第十章 從觀察至勝觀
勝觀需要觀察∕攝持自心是不夠的∕智慧之道上的寂止∕為勝觀作準備∕勝觀∕一個完整的修行
緻謝詞
附錄——各章精要
名詞解釋
延伸閱讀
導言
「空性」(emptiness)?我們知道佛教教導勝義真實(ultimate reality)即是空性,因此,空性一定是重要的。我們或許覺得,「空性」一詞暗示著某種神祕難解的「空無」(nothingness)。即使我們擁有強烈的動機與發心,理解空性一直都是一項挑戰,我希望這本書對此將有所幫助。
如果你擁有一些佛教背景,但並未專精於佛教哲學,那麼不論你是一個認真的修行者或隻是齣於好奇,我這本書都是為瞭你而寫。我急於嚮你介紹三十多年來一直令我著迷的事物:藏傳佛教格魯派所談論的空性。
我在撰寫本書時,主要是針對格魯派創始者宗喀巴.羅桑察巴(Tsong-kha-pa Lo-sang-drak-pa, 1357-1419)在其巨著《菩提道次第廣論》(The Great Treatise on the Stages of the Path of Enlightenment;藏byang chub lam rim chen mo。簡稱《廣論》)中,就討論「勝觀」(insight)的部分,以我自己的語言來概述、闡釋其中所提齣的關鍵想法與論點。宗喀巴通曉印度文學及其所繼承的藏傳佛教,在經過密集的禪修之後,他得齣一個無所不包、綜閤協調這些教法之義的絕妙遠見。在1402年,宗喀巴把這個遠見呈現在《廣論》之中;六百年之後,約書亞.剋特勒(Joshua Cutler)帶領一群佛教學者,把整部《廣論》譯成英文並付梓齣版(Snow Lion Publications, 2000-2004)。在本書中,當我提及《廣論》時,我引用這個英譯本,並且標示齣其冊次與頁碼。
當約書亞與我編輯《廣論》時,我們真的想要創造一個忠於藏文原著又清晰可讀的英譯本。我們認為,大部分的內容已達到這個目標,但是第三冊的一些部分──處理空性為真實(reality)本性的勝觀,則是那麼地錯綜復雜,以至於沒有一種翻譯本身能夠完全地讓一般讀者瞭解其中的內容。這純粹是因為宗喀巴如同大多數傳統的佛教作者一般,當他在撰寫有關空性的內容時,並非為瞭讓初學者明瞭而寫。
在本書中,我的目標是在想要理解空性的當代讀者與宗喀巴甚深闡釋的鴻溝之間,構築一道橋梁。《廣論》無庸置疑地是一部經典巨著,因此肯定會有其他書籍可以幫助讀者深入論「勝觀」最棘手的部分。但是,現在我們需要一個起點,我使用對學生所提齣的相同例子,精練、概括與重述宗喀巴的關鍵想法,使讀者們能夠瞭解它的部分意義。由於受到西藏文學傳統的啓發,我進一步擷取齣本書各章精要,集結成附錄。
任何仔細閱讀宗喀巴著作的人,將會感受到接觸他之後的啓發力量。他的教法具有普世的吸引力,在任何世紀都能夠大大地釐清人類日常經驗的本質。這個教法之門應該嚮所有想要迎接挑戰的人開啓。
我對這本書《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感到非常興趣,主要是因為我一直對佛教的「空性」概念有所耳聞,但總覺得它深奧難懂,似乎是高僧大德們纔能真正體會的境界。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更是佛教界公認的修行指南,如果這本書能從廣論中提煉齣關於空性的教導,那肯定價值非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麼龐大且複雜的論著,聚焦在「空性」這個核心上?書中是否會用比較現代、生動的語言,來解釋一些比較難懂的術語,或者提供一些實際的例子,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理解?畢竟,要理解空性,不隻是文字上的學術研究,更重要的是實際的體悟。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瞭解「空性」到底是什麼,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係,以及如何透過學習空性,來減輕我們的痛苦和煩惱。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引導我走嚮更深層次佛法理解的入門磚。
评分這本《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聽起來像是針對有一定佛學基礎,或是對「空性」議題有特別濃厚興趣的讀者。畢竟,《菩提道次第廣論》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論著,能夠從中提煉齣「空性」的專門探討,可見其深度與廣度。我對「空性」這個概念一直充滿瞭好奇,也知道它是佛教中極為重要的核心思想之一,但往往覺得離生活太遙遠,甚至有些抽象難懂。這本書如果能將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關於空性的開示,以一種比較結構化、有條理的方式呈現齣來,那就太好瞭。我特別期待書中是否能闡釋「空性」如何與我們日常的煩惱、執著連結,以及如何透過對空性的理解,來轉化我們的心念,進而達到解脫的境界。畢竟,佛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脈絡,說明從最初如何認識空性,到最終如何證悟空性,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那我相信一定能幫助很多像我一樣,對空性感到既嚮往又畏懼的讀者。
评分哇,這本《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光聽書名就讓人覺得很有份量。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一直是佛教界非常重要且權威的經典,許多人窮盡一生去鑽研,想要從中一窺佛法的究竟。而這本書聚焦在「空性」這個核心概念,實在是太吸引人瞭。空性,這個詞聽起來很玄妙,又讓人覺得離我們生活好遠,但同時又好像隱藏著無窮的智慧。我一直對佛教的某些觀念很好奇,像是無我、無常,還有就是這個空性。總是覺得,如果真的能理解空性,那對人生的看法一定會徹底改變,煩惱也會少很多吧。這本書能夠從廣論這麼浩瀚的典籍中,提煉齣關於空性的教導,肯定是用心良苦。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去解析宗喀巴大師的論述,會不會加入一些比較現代的解釋,或者用比較容易懂的方式來闡述?畢竟廣論的原文有時候真的讓人望之卻步,如果有能夠幫助我們這些初學者理解的書籍,那絕對是無價之寶。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空性智慧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質,以及如何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评分這本《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種對佛法充滿好奇,但又常常被經典的深度和廣度嚇到的人而準備的。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我聽過它的名氣,也知道它在佛教修行上的重要性,但光是看書名,就覺得內容非常紮實,不是那種輕鬆閱讀的小品文。這次聚焦在「空性」這個主題,更是讓我心生嚮往。空性,這個詞聽起來總是伴隨著一股神秘感,似乎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又讓人覺得有點難以捉摸。我一直很想知道,要如何纔能真正理解空性,而不隻是停留在文字上的概念?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從宗喀巴大師的教導中,引導我們逐步理解空性的真實義涵?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會探討空性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煩惱、以及我們追求幸福的關係。如果能將這麼深奧的哲理,用一種能夠讓平凡人也能有所領悟的方式呈現,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真的不可限量瞭。
评分這本《空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之空性教導》光是書名就足以讓我眼睛一亮!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其中的智慧無窮無盡,而「空性」又是整個佛教思想體係中最為核心、也最引人深思的概念之一。我一直對「空性」感到好奇,但又覺得它相當的抽象,彷彿是需要經過漫長修行纔能觸及的境界。能夠從廣論這樣一部宏大的著作中,梳理齣關於空性的精要教導,這本書絕對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我非常期待作者能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教導,是逐字逐句的解釋,還是會用更宏觀的視角來串聯?會不會融入一些對現代人而言更容易理解的比喻或闡釋?畢竟,很多時候,佛法的智慧若能巧妙地與我們的生活經驗結閤,會更容易被接受和吸收。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真正地理解,空性並非虛無,而是通往究竟解脫的關鍵鑰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