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6
《金剛經》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翻譯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經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有時可以是女子
佛門女眾都不會忘記小乘佛法中的「五障思想」,《中阿含經.瞿曇彌經》稱女子這種「五漏之身」,不能成梵王、帝釋、魔王、轉輪王、更不能成佛;如此觀點,令不少現代女性不得不對佛法望而卻步,退避三舍,甚至,個性直率的女性會直接咬牙切齒:佛不要我,我不要佛!
其實,當代的女子,完全不必為此念困擾,大乘佛法已經提倡眾生平等,佛甚至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在《佛說轉女身經》中,明確解答:「若有女人發菩提心,那就是大善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為三世中最勝心,能除煩惱不夾結習的清淨心。」已經徹底決斷了性別給予女性的障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自古至今,女子的確因為性別的原因,被佛法排除在邊緣地帶,多少年來,在佛法領域中,從修行者到在家信眾,女性的著述講經、傳道修煉等活動都受到了極大限制,而女性關於佛法的認識、理解、領悟,更是鮮見。
所幸,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有機會聽到越來越多女性在佛法領悟中的聲音,看到她們對智慧與宗教、人生的感悟,同時感受到這個群體特有的細膩,優雅,從容,智慧。
《金剛經》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經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甚至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並列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宗經寶典。
在浩如煙海的《金剛經》闡釋中,女性的相關著作卻非常罕見,或許是因為女性五漏之身思維的影響,讓修佛群體對女性智慧帶有一定的偏見,當然,限於時代與生活的約束,古代女性群體的確在見解與領悟上,難以突破男性的高度。
可喜的是,本書一反純粹經典闡釋的方式,作者用自己商業經營與生活累積的閱歷,開始講述一位女性對《金剛經》博大精深智慧的領悟,以入世之心,悟出世智慧。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名現代的職業女性經理人,如何提綱挈領對《金剛經》進行個性化領悟,如何透過高深的經文,來闡釋自己心中對世間百態、人類情感、信仰修持、慈悲心態,乃至信仰與生命等命題,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每個人都有智慧,本書卻讓你看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慈悲心,本書卻告訴你一顆更加真實的慈悲心;
合上本書,感受著這股清新的領悟力量,恍然間有點些許明白佛所講「非男非女」的真正佛相,在慈眉善目與豐腴圓滿中,有著那麼多女子的明朗與柔和,或許,佛有時候真的可以是女子。
作者簡介
夏春芬
某智業機構總經理,成都藏傳佛教協會助理。喜好歷史、宗教。《淺讀金剛經》是他第一本有關宗教方面的著作,有待改進的地方甚多,希望讀者能多予指教批評。
第一章 智慧照耀有心人
須菩提涕淚悲泣——稀有,世尊!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智慧瞬間擊中悠悠世心,從牢牢握住的執著到平和地放開,從山山水水到非山非水,到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這世間竟有如此空靈洞透的學問,讓你我用混濁之眼看破百年!智慧之刃,一下割斷萬般塵絮,劃破翳雲,可看到你伸開的手中,光芒萬丈?
第二章 看透虛妄,看淡苦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有佛可以生活,無佛也可以生活,而無智慧卻空洞如泥中竹竿。是否曾恍然感到這凡身肉胎最不瞭解的乃是蒙昧頑固的內心,那麼在乎的事情與所謂原則,究竟為了什麼?因得到而喜不自勝,為失去而悵然悔恨,不堪一擊的是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智慧?
第三章 修顆隨性自在清淨心
應如是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活之所以會苦累,是我們總是期待得到,而不是放開;總是期待成為什麼,而不是做到本來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當自我暗示說:我就是這樣。此時,內心會升起多少壁壘,來維護這個自己認為的樣子!你執著在自己是棵蘑菇的樣子上,怎麼會瞭解到一條魚暢游無礙的自由!
第四章 修心性,不要修欲望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虔誠磕頭,沐浴焚香,梵音木魚,你問過自己嗎?如此而為是為解脫內心諸般的糾結與欲望,還是純淨沉浸於這一舉一動中的寧靜祥和?帶著無盡的負荷與期待進入日日修持的狀態,見佛便拜,逢事便求,佛可以等同於萬能的神祇○。而你修了一世的佛,依舊只是懂得祈求而已,卻不曾留住點滴佛的智慧。
第五章 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時名為心。 若我死後,願君平靜依舊,開心依舊;因君作古,我當如此——你我無論恩愛如何,敬重如何,都必將因緣際合散滅,既已與你全心全意共度有生,何必再為失去悲泣哀傷?莫讓本心沾染得失而致的執念,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吧;不要只看到不知珍惜的漠然,卻不知一顆不曾改變的赤心,如你從未離開般深情。
第六章 情緒是水波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是稀有。 有人戲稱﹁波﹂為水之皮,情緒乃是內心之皮,留藏了多少智慧,此皮便有多深厚——萬丈深潭不曾驚濤駭浪,淺灘濁溪,卻因風而浪,因石而泛——無法沉積,則無法得到大涵養,不曾體悟大智慧,必會因周邊小小驚動而大起大落,而短暫的今生今世,怎能承受這諸多的跌跌撞撞!若能於二十歲悟到四十歲乃至六十歲、八十歲的生命至理,並篤行之,此人必是稀有。
第七章 微笑的靜默
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心與口之間,永遠隔著無法跨越的鴻溝,如同百般解釋糖有多甜,而從未體驗過的人,怎麼清楚那是何種滋味!這世間,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如眼神中的那點靜默閃耀的若有還無,似嘴角那抹欲言又止的似笑非笑。多少次,以為說清楚了,卻發現已經完全糊塗了,而靜默時,印於心底,卻又找了回來;可是聰明的你可知,究竟是因為不能表達,還是因為我們不曾懂得如何更好表達?
第八章 大慈大悲一念間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世間之人,當為了福報而發了善心,這執著的心卻有了更多的負擔:怎麼好人總是沒有好報!當我們要去拿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有另外一種代價跟隨其後。乾乾淨淨的善念悲慟,此時此事,打開心門,洗刷完畢,了無罣礙,又重新回到平常的狀態中,此時此事,一切如常,一切又不似從前。一念之間,處處道場。
第九章 信仰在靈魂深處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晨鐘暮鼓,木魚青燈是信仰;俗間尊持,沉吟證悟也是信仰。此間可群體日日精進,他處可孤身冥思求解,都應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信仰只要走入內心深處,便成了一扇無法關上的門,在什麼地方,什麼人心裡開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要這扇門打開了,智慧便開始播種,花瓣遍撒。也許你心中那扇門已經開啟,因為我們都察覺到,內心中,多了些平靜。
第十章 領悟生命與宇宙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真誠修行的人,乃是為了證悟生死,獲得生命自由,在這個終極問題面前,佛教似乎在找一條凡人難以解決的道路,彼岸,真的能到達嗎?而彼岸風景,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像我們幸福的樣子嗎?像我們快樂的樣子嗎?在我們無限追尋智慧的旅途中,是宗教的信仰嗎?是哲學的思索嗎?還是心理的滿足?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
淺讀金剛經(新版)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淺讀金剛經(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