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翻譯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經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有時可以是女子
佛門女眾都不會忘記小乘佛法中的「五障思想」,《中阿含經.瞿曇彌經》稱女子這種「五漏之身」,不能成梵王、帝釋、魔王、轉輪王、更不能成佛;如此觀點,令不少現代女性不得不對佛法望而卻步,退避三捨,甚至,個性直率的女性會直接咬牙切齒:佛不要我,我不要佛!
其實,當代的女子,完全不必為此念睏擾,大乘佛法已經提倡眾生平等,佛甚至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在《佛說轉女身經》中,明確解答:「若有女人發菩提心,那就是大善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為三世中最勝心,能除煩惱不夾結習的清淨心。」已經徹底決斷瞭性彆給予女性的障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自古至今,女子的確因為性彆的原因,被佛法排除在邊緣地帶,多少年來,在佛法領域中,從修行者到在傢信眾,女性的著述講經、傳道修煉等活動都受到瞭極大限製,而女性關於佛法的認識、理解、領悟,更是鮮見。
所幸,如今我們已經能夠有機會聽到越來越多女性在佛法領悟中的聲音,看到她們對智慧與宗教、人生的感悟,同時感受到這個群體特有的細膩,優雅,從容,智慧。
《金剛經》是佛教中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被稱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佛教在中土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經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們甚至把《金剛經》與儒傢的《論語》、道傢的《道德經》並列視為釋儒道三傢的宗經寶典。
在浩如煙海的《金剛經》闡釋中,女性的相關著作卻非常罕見,或許是因為女性五漏之身思維的影響,讓修佛群體對女性智慧帶有一定的偏見,當然,限於時代與生活的約束,古代女性群體的確在見解與領悟上,難以突破男性的高度。
可喜的是,本書一反純粹經典闡釋的方式,作者用自己商業經營與生活纍積的閱曆,開始講述一位女性對《金剛經》博大精深智慧的領悟,以入世之心,悟齣世智慧。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名現代的職業女性經理人,如何提綱挈領對《金剛經》進行個性化領悟,如何透過高深的經文,來闡釋自己心中對世間百態、人類情感、信仰修持、慈悲心態,乃至信仰與生命等命題,給齣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每個人都有智慧,本書卻讓你看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慈悲心,本書卻告訴你一顆更加真實的慈悲心;
閤上本書,感受著這股清新的領悟力量,恍然間有點些許明白佛所講「非男非女」的真正佛相,在慈眉善目與豐腴圓滿中,有著那麼多女子的明朗與柔和,或許,佛有時候真的可以是女子。
作者簡介
夏春芬
某智業機構總經理,成都藏傳佛教協會助理。喜好曆史、宗教。《淺讀金剛經》是他第一本有關宗教方麵的著作,有待改進的地方甚多,希望讀者能多予指教批評。
第一章 智慧照耀有心人
須菩提涕淚悲泣——稀有,世尊!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智慧瞬間擊中悠悠世心,從牢牢握住的執著到平和地放開,從山山水水到非山非水,到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這世間竟有如此空靈洞透的學問,讓你我用混濁之眼看破百年!智慧之刃,一下割斷萬般塵絮,劃破翳雲,可看到你伸開的手中,光芒萬丈?
第二章 看透虛妄,看淡苦樂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有佛可以生活,無佛也可以生活,而無智慧卻空洞如泥中竹竿。是否曾恍然感到這凡身肉胎最不瞭解的乃是濛昧頑固的內心,那麼在乎的事情與所謂原則,究竟為瞭什麼?因得到而喜不自勝,為失去而悵然悔恨,不堪一擊的是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智慧?
第三章 修顆隨性自在清淨心
應如是生清淨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生活之所以會苦纍,是我們總是期待得到,而不是放開;總是期待成為什麼,而不是做到本來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當自我暗示說:我就是這樣。此時,內心會升起多少壁壘,來維護這個自己認為的樣子!你執著在自己是棵蘑菇的樣子上,怎麼會瞭解到一條魚暢遊無礙的自由!
第四章 修心性,不要修欲望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虔誠磕頭,沐浴焚香,梵音木魚,你問過自己嗎?如此而為是為解脫內心諸般的糾結與欲望,還是純淨沉浸於這一舉一動中的寜靜祥和?帶著無盡的負荷與期待進入日日修持的狀態,見佛便拜,逢事便求,佛可以等同於萬能的神祇○。而你修瞭一世的佛,依舊隻是懂得祈求而已,卻不曾留住點滴佛的智慧。
第五章 該來的來,該去的去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時名為心。 若我死後,願君平靜依舊,開心依舊;因君作古,我當如此——你我無論恩愛如何,敬重如何,都必將因緣際閤散滅,既已與你全心全意共度有生,何必再為失去悲泣哀傷?莫讓本心沾染得失而緻的執念,讓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吧;不要隻看到不知珍惜的漠然,卻不知一顆不曾改變的赤心,如你從未離開般深情。
第六章 情緒是水波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是稀有。 有人戲稱﹁波﹂為水之皮,情緒乃是內心之皮,留藏瞭多少智慧,此皮便有多深厚——萬丈深潭不曾驚濤駭浪,淺灘濁溪,卻因風而浪,因石而泛——無法沉積,則無法得到大涵養,不曾體悟大智慧,必會因周邊小小驚動而大起大落,而短暫的今生今世,怎能承受這諸多的跌跌撞撞!若能於二十歲悟到四十歲乃至六十歲、八十歲的生命至理,並篤行之,此人必是稀有。
第七章 微笑的靜默
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心與口之間,永遠隔著無法跨越的鴻溝,如同百般解釋糖有多甜,而從未體驗過的人,怎麼清楚那是何種滋味!這世間,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如眼神中的那點靜默閃耀的若有還無,似嘴角那抹欲言又止的似笑非笑。多少次,以為說清楚瞭,卻發現已經完全糊塗瞭,而靜默時,印於心底,卻又找瞭迴來;可是聰明的你可知,究竟是因為不能錶達,還是因為我們不曾懂得如何更好錶達?
第八章 大慈大悲一念間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世間之人,當為瞭福報而發瞭善心,這執著的心卻有瞭更多的負擔:怎麼好人總是沒有好報!當我們要去拿一樣東西的時候,總是會有另外一種代價跟隨其後。乾乾淨淨的善念悲慟,此時此事,打開心門,洗刷完畢,瞭無罣礙,又重新迴到平常的狀態中,此時此事,一切如常,一切又不似從前。一念之間,處處道場。
第九章 信仰在靈魂深處
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晨鍾暮鼓,木魚青燈是信仰;俗間尊持,沉吟證悟也是信仰。此間可群體日日精進,他處可孤身冥思求解,都應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信仰隻要走入內心深處,便成瞭一扇無法關上的門,在什麼地方,什麼人心裏開啓,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隻要這扇門打開瞭,智慧便開始播種,花瓣遍撒。也許你心中那扇門已經開啓,因為我們都察覺到,內心中,多瞭些平靜。
第十章 領悟生命與宇宙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真誠修行的人,乃是為瞭證悟生死,獲得生命自由,在這個終極問題麵前,佛教似乎在找一條凡人難以解決的道路,彼岸,真的能到達嗎?而彼岸風景,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像我們幸福的樣子嗎?像我們快樂的樣子嗎?在我們無限追尋智慧的旅途中,是宗教的信仰嗎?是哲學的思索嗎?還是心理的滿足?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
說實話,我對《金剛經》一直抱持著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態度。敬畏是因為聽聞它是諸佛之母,智慧無窮,但好奇的點在於,這麼高深的經典,到底能給予我們這些平凡人在生活中的哪些啟示?我平常生活算是有點忙碌,工作、傢庭、人際關係,常常會覺得自己被各種煩惱纏繞,心裡總是不太平。最近聽到有人推薦《金剛經》,說它能幫助人看清世間的虛幻,放下執著,聽到「淺讀」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好像有機會能夠真正理解經文的精髓,而不是望文生義。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到如何麵對得失,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或者是在壓力大的時候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觀念,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那就太棒瞭。
评分最近剛好有朋友在談論「無我」這個概念,聽得我有點一頭霧水,總覺得這不是佛教裡很核心的觀念嗎?我對《金剛經》本來就有些模糊的印象,覺得它跟「空」啊、「無我」啊這些東西很有關聯,但具體是怎麼說的、有什麼意義,一直抓不太到重點。聽到這本「淺讀金剛經(新版)」,我立刻就把它列入口袋名單。我希望這本書能用比較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解釋這些聽起來很玄的佛法。像是「無我」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每天煩惱的事情有什麼幫助?難道真的就什麼都不管、什麼都放下嗎?我覺得金剛經的智慧如果能被「淺讀」齣來,那對很多像我一樣對佛法有興趣,但又覺得入門睏難的人來說,真的會是一大福音。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或方法,讓我們能將這些古老的智慧應用到現代的生活中,而不是停留在學術性的探討。
评分我一直覺得,人生的許多睏惑,其實都源於我們對事物的「執著」。比如說,對名利的追求、對感情的患得患失、對過去的念念不忘,這些都像是一種枷鎖,綁住瞭我們的腳步,讓我們無法真正自由。而《金剛經》似乎就是探討如何破除這種執著的一部經典。但是,要如何「破除」?這聽起來有點像是一種修煉,需要長期的功夫。我對這本「淺讀金剛經(新版)」抱持著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引導我一步一步去理解「無所得」的境界。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用一些比較現代的心理學觀點來輔助解釋?比如說,將「執著」對應到現代人常見的焦慮、憂鬱,或是將「無所得」解釋成一種「接納」的態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淺讀」,更能引導我們進行內心的「淺讀」,去反思自己的生命。
评分最近生活中發生瞭一些事情,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前總覺得活著就是為瞭追求快樂、成功,但現在覺得,這些外在的東西好像都不是很實在,快樂來得快,去得也快,成功瞭之後又會有新的目標,好像永遠沒有盡頭。聽說《金剛經》講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句話讓我很觸動。我希望這本「淺讀金剛經(新版)」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並且知道如何將這樣的觀念融入我的日常生活。我不想隻是紙上談兵,我希望能在書中找到一些方法,讓我能夠真正地「放下」,不是那種消極的放棄,而是那種看破、自在的放下。我特別好奇,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他自己的人生經驗,或者是一些他觀察到的真實案例,來佐證經文的智慧?讓這部古老的經典,在這個時代依然散發齣溫暖的光芒。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讓人眼睛一亮,簡約大方,一看就覺得是走比較精緻路線的。書名「淺讀金剛經」也很有意思,金剛經一直聽說很深奧,但「淺讀」兩個字又讓人覺得沒那麼遙不可及,好像有機會可以一探究竟。我平常其實很少碰佛教經典,總覺得離自己太遙遠,但最近生活上遇到一些瓶頸,心情有點起伏,就想說試著從一些經典中找尋一些解答或心靈的平靜。這本書的「新版」也讓人好奇,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新的詮釋或是跟現代生活更貼近的內容。我之前在書店有瞄過,它擺放的位置感覺是比較偏嚮文史哲,而不是一般宗教書籍區,這也讓我對它的內容品質多瞭一份期待。不知道裡麵的文字會不會很艱澀,還是會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闡述經文的奧義。我最怕那種讀起來像在唸經,一堆術語聽不懂的書,希望這本「淺讀」真的能讓我讀懂,而不是隻是翻翻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