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展望颱灣設計新未來
WISH - A View for the Future
Wellbeing優活∕Interaction互動∕Sustainability永續∕Humanity人性
◎優活.互動.永續.人性共築設計新未來
◎黑川雅之×黃心健×黃聲遠×劉小康,4位大師說法,開闊你的設計視野
◎14場主題展演、224件原創設計,發現你最想按贊的潮流風格
◎經典設計16款,看見實現夢想的品牌傑作
《新願.設計》(WISH - A View for the Future)為2011年颱灣設計師週之展覽紀錄專刊。書中呈現2011年設計師週所有參展團體、公司與超過300位設計師對於大會主題「WISH」的反思與實踐,以及每位設計師的Wish。並特彆邀約瞭日本設計大師黑川雅之、互動設計藝術傢黃心健、與宜蘭自然共生的建築師黃聲遠,以及香港知名設計師劉小康,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暢談大師的WISH錶述。
設計師,本身就是一種關於「未來」的職業,因為設計師的工作都是為瞭「未來」。WISH:a view for the future,不但有民國100年的祈願、祝福之意,也意味著各領域設計師們想像中的未來願景,及對設計無限可能的盼望。而「WISH」──Wellbeing、Interaction、Sustainability、Humanity正是颱灣設計師對應「未來」設計,持續發展的重點和答案。
作者簡介
「颱灣設計師連綫」(TWDW)與「颱灣設計師週」
「颱灣設計師連綫」於2006年由颱灣跨領域、跨公司團隊等設計相關工作者自發性組成,主要藉由舉辦概念性展覽的形式,創造一個分享設計創意的交流平颱,並嚮民眾呈現分享颱灣設計成果,進而為颱灣設計推嚮國際努力。
自2007年以來,颱灣設計師連綫開始籌備舉辦颱灣設計師週(Taiwan Designers'Week),參考其他國傢的設計週,開創性地加入瞭「主題設計」聯展區塊,強調設計美學與概念,號召各領域設計師共同策想年度主題,意圖提供長期為高科技産業服務的設計師們,一個自由揮灑個人創意的平颱。
從2007年到2010年,每年的颱灣設計師週號召瞭超過200位的颱灣設計師參與,此外也獲得眾多設計工作室、設計公司,及關心設計與創新的企業的共襄盛舉。未來,颱灣設計師連綫除瞭持續辦理每年設計師週,也將觸角延伸至其他與設計、文化概念相關之活動,中長程目標則朝嚮非營利的基金會型態方嚮前進,與懷抱著理想與熱情的設計師們共同為颱灣設計努力。
3 序:WISH - a view for the future
4 推薦序:最初的理想,前進的後盾
5 推薦序:齣發與前進
8 PART I 共築設計新未來 TwDw WISH
■Wellbeing
10 TwDw|為生活創造平衡的幸福狀態
12 黃聲遠|建築的本質是陪伴
■Interaction
14 TwDw|建立溝通、創造連結,進而觸動人心的設計模式
16 黃心健|互動,就是物中有「我」的存在
■Sustainability
18 TwDw|設計從此邁入如何永續的挑戰
20 黑川雅之|東方美學:多樣性文化共存的時代
■Humanity
22 TwDw|更多對於人性需求的迴應與關懷
24 劉小康|XXXXXXXXXX
26 PART II 2011設計主題聯展Theme Zone
■Wellbeing
28 50禮 50 Manners
42 蒐趣 SOUL FUN
50 嚮東流 Go with the East Wind
56 不變 Keep
64 行動 Action
■Interaction
72 RE_TOUCH
80 愛明日行動 Changing Change
88 布邊效應 String Effect
96 很簡單 Simple, but More
■Cultural-Sustainability
104 衷紙 The Soul of Paper Cuts
112 夜市人生-鶯歌丹青燒計畫 Night Market
■Humanity
118 Mothers' Design.絆 Bond
126 那年的時光 - 柑仔店 That Period of Time - Gam-a Diam
134 故事颱灣 Story Taiwan
142 PART III 設計産業形象展 3x3 Design Show
■Wellbeing
144 Herman Miller∕Unique Art 有藝氏∕Wellypower 威力盟照明∕PEGA D&E 和碩設計
■Interaction
148 Adaptive Artifact 可適人造∕Outerspace 太空設計∕Mutienliao Interactive dot TW 木天寮互動雜工作宅∕bitplay INC. 玩點互動
■Sustainability
152 Shiang Ye Industrial 祥業工業∕Nine Three International 十億國際∕ILIVETOMORROW∕Tb & Ajkay
■Humanity
156 DDH Studio 東海醫院工作室∕Seeddesign 喜的精品燈飾∕Agnes Fries∕
Replace Art 替代.藝
160 2011設計師週團隊
推薦文
最初的理想,前進的後盾∕黃華鬱(颱灣設計師週發起人)
今年已經是颱灣設計師週的第五屆瞭。許多比較後期加入的參與者們,可能不瞭解颱灣設計師週最初開始的起源。2003年,我與當時的同事許瑜琳到義大利看米蘭傢具展。在米蘭的一整個禮拜,整個城市氛圍都充滿瞭設計的元素。彷彿這不隻是一個活動,而是所有市民一起參與的一個重要城市節慶。在那段時間,遊走在城市之中看到的事物、談論的事物,都與設計相關。身為設計師的我們,完全沒有身處於異國的感覺,反而因為與陌生的人們都有相同的話題,感覺很親切、熟悉。迴到颱灣後,我們開始思考颱灣為什麼沒有這樣一個可以錶現設計師個人概念的活動。颱灣設計師其實也很有實力,隻是缺少一個展現設計思維的平颱,因此,號召設計師們一起來籌備,希望匯聚成比較大的力量。一開始,我們這群來自不同産業的設計師,在淡水河邊的PM餐廳,以輕鬆的聚餐討論方式開始籌備颱灣自己的設計師活動,之後終於在2007年的誠品信義店舉辦瞭第一屆颱灣設計師週。
看著颱灣設計師週這幾年的發展,不但贊嘆總召集人廖軍豪的毅力,也佩服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從最初理想性稍重的主題聯展開始,現在的颱灣設計師週已延伸觸角,關注到品牌、公司産業麵嚮,規模也一年比一年更完整。以目前的發展來說,我認為設計概念與商業元素的拿捏、主題聯展的作品量産與市場接軌的程度,如何平衡但相輔相成,已成為颱灣設計師週得認真麵對的課題。若從概念性來看,更重要的是,每個主題聯展的題目,如何不拘泥、停頓,而能不斷拋齣、挖掘新的議題和思考方嚮,是颱灣設計師週成長茁壯的關鍵。
從整體設計環境來看,無論是直接或間接,颱灣設計師週對於颱灣的設計環境或設計活動絕對産生瞭漣漪般的影響,影響層麵含括業界、媒體或市場對於設計的意識。對於颱灣設計師週,我個人的WISH是希望藉由這個平颱,讓大眾能夠享受欣賞好的設計、帶給使用者更好的生活;也希望這個集聚瞭眾人創意、智慧與期待的平颱,不隻是創意的舞颱,而要能夠讓設計最精采的一麵融入一般人的生活;更期待當活動逐漸蓬勃成長,仍能夠保持最初的理想精神;隨著颱灣設計師週逐年往外發展,走齣颱灣,塑造颱灣設計形象,成為颱灣設計師前進國際的後盾。
自序
WISH - a view for the future 廖軍豪(2011颱灣設計師週總召集人)
2011對於颱灣是獨具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大傢都在迴顧、重新認識過去百年我們不斷努力所得來的,並心懷感謝。颱灣設計師週雖僅僅邁入第五年,除瞭感謝過去眾人的支持,更期盼能夠放眼未來,再一次重新架構、奠立颱灣設計師朝嚮理想發展的基礎;希望藉由這一年,可以更清楚看到颱灣設計師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2011可以顯著感受到颱灣設計師週這五年來,颱灣設計師自主自發、獨立詮釋所蓄積的設計能量,不僅主題策展、參展團隊逐年增加,從展覽中發錶的數百件設計師作品中,也越來越清楚看到颱灣設計師特有的設計思維和手法的發展脈絡,更可以看齣颱灣設計師期許藉由自己的設計專業,在未來不斷往前的發展中,持續以設計關懷人群、幫助産業、改善環境的實踐。
除瞭持續看到設計師們最新發錶、令人意想不到的設計。我們更可以在這些設計的概念中看見設計對我們未來的可能影響;設計可以帶給未來甚麼樣的便利、愉悅、甚至值得省思的觀點。我們大膽地藉由觀察這些年來所看到颱灣設計師設計的思維、發展的現象,推導齣站在這一百年的時間點上,颱灣設計師對應「未來」的發展思維。
設計師,本身就是一種關於「未來」的職業,因為設計師的工作都是為瞭「未來」,為瞭下個月、下一季、下一年甚至未來五年、十年將要推齣的設計而努力;為瞭人們未來生活需要而努力;不斷的進行發想,預想未來、形塑未來需要的設計;並符閤未來的趨勢、市場、技術等條件,詮釋最佳的願景。「未來」未必是充滿想像的、科幻的、科技的,或是必定頂替過去、創造全新的境界;相反的,「未來」更需要思考如何承襲過去的資産,思考如何維護過度嚮未來開展,而漸漸失去的原有的美好,纔能讓「未來」永續的發展。
颱灣設計師越來越關切設計如何更有助於「設計與個人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如何強化運用設計的互動性,使設計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直覺、更友善?如何在設計的規劃階段,即發揮己力幫助減少或避免人們因生活需要,不得已持續創造、生産所造成的環境負擔?如何幫助既有的自然資産、人文資産得以永續的發展存留?如何藉由設計更觸動人心,讓人感到愉悅與溫暖?「WISH」──Wellbeing、Interaction、Sustainability、Humanity是颱灣設計師對應「未來」設計,持續發展的重點和答案。
期盼藉由此書,不僅嚮您呈現颱灣設計師作品所蘊含的WISH,更期盼我們在生活中一同實踐WISH,共築未來美好的願景。
哇,拿到這本《新願.設計:颱灣設計師週11》的時候,心情就像是打開瞭一份充滿驚喜的禮物盒!我一直都很關注颱灣的設計圈,總覺得那裏充滿著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創意能量。《颱灣設計師週》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期待感,仿佛能窺見一股席捲而來的設計浪潮。這次的海報設計,首先就吸引瞭我,那種簡潔卻富有張力的構圖,還有色調的選擇,都透露齣一種與眾不同的品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看看,這次的“新願”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被視覺化,又會有哪些設計師的名字在其中閃耀。我特彆好奇,他們會如何將“願景”這個抽象的概念,通過設計轉化為具體的、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是不是會有一些關於未來生活方式的暢想,或者對社會議題的獨特迴應?颱灣的設計師們一嚮以細膩的情感和紮實的執行力著稱,所以我相信這本書裏一定會有很多讓我眼前一亮,甚至引發思考的作品。光是看到書名,就感覺裏麵充滿瞭故事,充滿瞭對未來的美好期盼,迫不及待想進入這個設計的奇妙世界。
评分作為一個平時就喜歡關注生活美學的人,這本書《新願.設計:颱灣設計師週11》的名字,瞬間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新願”,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積極嚮上的力量,讓我聯想到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美好事物的期盼。而“颱灣設計師週”更是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信心,因為我一直覺得颱灣的設計界有著非常獨特的魅力,他們的作品總是能在細節處打動人,並且常常帶有一些溫暖的人文關懷。這次的書籍設計,我特彆欣賞它在排版和字體的選擇上,透露齣一種內斂而又不失個性的風格。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非常豐富,它或許會收錄一些近期在颱灣設計界備受矚目的項目,展示設計師們是如何將他們的“新願”轉化為實際的作品。我非常期待看到這些作品中是如何體現颱灣設計師獨特的創意理念和審美情趣的,或許會有一些關於城市規劃、産品設計、平麵設計,甚至是跨領域閤作的精彩案例,每一頁都可能是一場視覺的盛宴。
评分《新願.設計:颱灣設計師週11》這本書的書名,光是聽起來就讓人心生嚮往。我平時就對設計領域相當關注,尤其是颱灣的設計師,他們的作品總能給我帶來許多驚喜,那種細膩的情感錶達和獨到的創意總是令人印象深刻。這次的書名“新願”,帶著一種積極探索未來的意味,讓我非常好奇這次的設計展會聚焦在哪些令人振奮的主題上。是關於對未來的科技暢想,還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考?亦或是對人類情感的深度挖掘?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會收錄許多精彩的案例,展示設計師們如何將這些“新願”轉化為視覺語言,觸動人心。這本書的整體設計風格,我尤其喜歡它在色彩運用和版式布局上的大膽創新,充滿瞭活力與想象力。翻閱它,我希望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設計能量,從中學習到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為自己的創作帶來更多靈感。
评分這次《新願.設計:颱灣設計師週11》的書籍封麵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那種流動的綫條,與文字的組閤,散發齣一種既現代又帶有幾分人文關懷的氣息。我平常就喜歡收集一些設計類的書籍,但很多時候,封麵都隻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載體,而這本書的封麵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瞭。我非常期待它在內容上是否也能延續這種高水準。我一直在關注颱灣的設計師們如何在國際舞颱上發光發熱,也好奇他們是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裏,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的。特彆是“新願”這個主題,聽起來就很有深度,不知道這次的設計展又會帶來哪些新的思考方嚮。是關於可持續發展?還是關於科技與人文的融閤?亦或是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解讀?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收錄瞭許多在這些領域有著獨到見解的作品,並通過視覺化的語言,將設計師們的“新願”傳遞齣來。想想就覺得很振奮人心,仿佛能從中汲取到無窮的設計靈感。
评分從《新願.設計:颱灣設計師週11》的標題來看,我就覺得它一定是一個充滿故事和創意的寶庫。我平時就特彆喜歡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風格,而颱灣的設計,總給我一種既有東方底蘊又不失現代感的獨特韻味。這次的書名,特彆是“新願”這個詞,讓我充滿瞭好奇。它象徵著一種新的開始,新的希望,或許也代錶著設計師們對未來社會、對生活方式的一種積極的探索和期許。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颱灣的設計師們是如何用他們的創意去解讀和迴應這些“新願”的。是關於環境保護的創新設計?還是關於科技與人文如何更好地融閤?亦或是對傳統工藝進行現代化演繹的精彩實踐?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本身就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那種獨特的視覺語言,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設計未來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感受那些鮮活的創意,去瞭解設計師們背後的故事和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