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可以販售?創意是一種産業?
「文創」=?
何謂「文化創意産業」?這是一種販售文化的名詞?當普遍概念還是停留在「好點子vs好生意」,甚至偏義到後者的産業麵時,國際間又悄悄掀起瞭一股「軟實力」鏇風,這又跟文創有什麼關係?
作者以自身曾任美術館長、藝術大學校長、藝術傢等身分,以及長期接觸官方、民間文化活動與國際相關研討會的經驗,撰寫齣他這些年來對國際藝文環境與發展的觀察。書中從「文化創意産業」一詞做拆解與溯源,旁及歐、美、亞洲實際發展,並對照到颱灣環境裏的「文化&産業」、「文化&創意」等意涵與關係,從文化政策到實例都有羅引,從一般觀念的紀念品販售到博物館、學校與周邊社區的藝文結閤、官辦城市展覽行銷、颱灣地産與文化象徵等都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甚至,作者還針對鮮少人著墨的美學教育與人纔培育,有著不容置疑的堅持與肯定,並以其所在辦學的藝術大學為例舉之。是為國內少見專業人士所撰寫之以理論為體、實例為用的颱灣文創專書。
本書特色
.作者曾兼美術館長、藝術大學校長、藝術傢等身分,以及長期接觸官方、民間文化活動與國際相關研討會的經驗,撰寫齣他這些年來對國際藝文環境與發展的觀察。
.是為國內少見專業人士所撰寫之以理論為體、實例為用的颱灣文創專書。
作者簡介
黃光男
1944年生,屏師、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高雄師範大學中文係學士,颱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曾任颱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曆史博物館館長,現任國立颱灣藝術大學校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顧問、中興大學講座教授、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專長水墨畫創作、中國美術史、美術理論、美學、美術行政及博物館學等。
著有畫冊廿餘集;《宋代繪畫美學析論》、《颱灣畫傢評述》、《颱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等美術與繪畫學術專論十餘部;《異國文化行腳》(典藏)、《一樣湖山兩樣春》(典藏)、《實證美學》(天培)、《印象國度》(聯閤文學)、《流動的美感》、《黃光男的藝術散步》(九歌)等十餘本散文集;《博物館行銷策略》中英文版、《博物館新視覺》中英文版、《博物館能量》(藝術傢)等近十部美術行政與博物館學專書;以及榮獲教育部社教奬章( 1984年)、教育部文化奬章(1998 年)、法國文化部文藝一等勛章榮譽(1998年)、行政院新聞局國際傳播奬章(1999年)等奬項。
推薦序
創意颱灣、美力國民∕吳清基(教育部部長)
軟實力經濟:創意産業∕張文雄(景文科技大學董事長)
颱灣的文創産業未來發展∕劉兆玄(文化總會會長)
文創産之體與用∕作者自序
第一章 源起
第二章 文創理念
「文創」=?
創意+美學+實用=……
産業的指嚮目的
第三章 文創政策
文化創意産業政策進程探討
颱灣文創産業政策與機關沿革
第四章 文創經驗
國際文創運作發展
亞洲文創亮眼之星──韓國、日本
中國文創事業的急起直追
第五章 文創活動
文創産業下的活動形式
歐洲的文化都市選定與再造
第六章 文創颱灣
開發颱灣文創産的獨特性
颱灣文創産特色
第七章 文創現場
從實務現場看文創颱灣
第八章 文創經驗
經驗一:博物館商店
經驗二:文創産教育
經驗三:行銷思考
第九章 文創理想
文創産與庶民文化實踐指嚮
文創産與宗教文化實踐指嚮
文創産與農業文化實踐指嚮
文創産與博物館文化實踐指嚮
第十章 文創産銷
颱灣文創産的有利管理與機製
文化+創意+産業=颱灣活力
參考書目
附錄一 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法
附錄二 世界化時代的韓國國傢品牌的建立與戰略講稿∕李廷彬 (韓國前外交部長)
附錄三 全球重要節慶活動
自序
文創産之體與用
二十年前在辦理澳大利亞當代畫展時,看到當地的畫傢,以毛利文化作為引子時,就有一種於心有戚戚焉的感受,因為颱灣多元文化的環境,不也可以將原住民、閩南、客傢或更明確的中原文化融為一體,成為有國際性(荷蘭、英國、日本文化亦曾滲在其間)且具特色的「颱灣文化」?
之後得便到歐美洽公的曆程中,受到當年駐英代錶戴瑞明先生的熱心引導,在他繁忙的工作中撥空帶我在深夜三點鍾前往英國文化中心、歌劇院、現代劇場參觀,雖然不得其門而入,但得到「文化産業」的訊息,自始開始,隻是沒能參與更多的實務經驗,隻在且看且思之中,迴到工作的崗位尋找更確切的「文創産」意涵。
也由於自颱北市立美術館舉辦過著名展覽(如羅丹雕塑展)將衍生品公諸於大眾時,所受歡迎的程度,其中為購買衍生品得排隊近一小時的等待,使我想起大都會、MoMA的博物館商店排隊的情形,纔理解作為文化象徵的博物館是否就是文創産的重要基地?本人調任國立曆史博物館時,由於它有曆史背景,館內設有員工福利委員會的組織,對外營運則以「文化服務處」對應,頗有「國際博物館商店」性質,因此參照國際慣例與營運的辦法,在周經理建議之下,開始在閤法閤理的行銷中,將非營利事業進行「文化産業」的實務,在幾位前任館長設置的餐飲休閑處與機場商店改變為以博物館「文化服務」作為優質品牌的要求,一方麵符閤「國際博物館商店」(MSA)的規章,另一方麵作為館務行銷的管道。其效益在十年之間,由原有的營業額提高瞭近20倍之多,不僅提昇員工的服務品質,也使館務推展有實際的經費挹注,且符閤博物館非營利事業的公益性前進。
基於上述原因,本人一直關心「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不論從文建會開始倡導到文創産政策訂定,或作為教育功能的藝術大學,都是值得再三思考與計畫的工程。除瞭閱讀相關來自國內外有關「文化創意産業」的文獻,並參考國內環境,在一次文創産研討會中,總覺得「實務」更具有行動力與吸引力。其中政策麵引導執行麵、國際觀相對於國內條件,是否能將「文化創意産業」的範疇與意涵,有更明確的說法,以引發産業工程的建置?在這一趨力下,不論作為兩岸「文創産」為議題的討論,或是國際間學者的文件報告,本人認為理論多於實務、理想多於現象。
從各項統計資料,文創産的實施對於該國或地區産業有顯著的提昇,但如何釐清文創産的具體方針,或許更能發掘蓬勃的文創産值,以及無形精神價值,則是每位文創産同道均得投入更多的研究與實施的方嚮。
颱灣文創産在政策的推展之下,明確標示15項加1項的內容,並在創意與競爭中歸納瞭環境的優勢,其中包括政府的決心、優秀的文創産人纔、多元文化的融閤、創新與專利的發明、行銷能力、華人市場為前導(顧客來源),以及民主自由與世界同步等等相關條件,都為文創産開啓實踐的大門,加上國際資訊與技術的優勢,作為文創産的推展力量,將是颱灣實力的展現與希望。
作為長期藝術創作的工作者,發現「文化創意産業」的意涵,重點在「文化」與「産業」間的聯結,應該在藝術錶現作為「創意」的加值上。換言之,以藝術創造與方法,促進産業的升級以提高産值的品質與呈現,那麼「文化」的範圍便成為文創産的內容。它不僅承受人類生活的廣義文化,更作為藝術錶現的專業文化。尤其後者作為「文化」之用時,更得從前者作為文化之「體」的選擇。因此,除瞭一般性被列項為文創産範圍外,是否可以以生活中文化産值加以體悟,使文創産有更大的施展能量,則是本文無意間寫齣的感想,或說是有獻曝之虞,卻不失對於文化工作者尊敬的立場。
當然,書名為《詠物成金──文化創意産業析論》的訂定,就文體而言,乃在於學理與實務之間的筆記有根據也有實例(數字因時空可能有變易)。除瞭就文創産大範圍中,列舉庶民、宗教、農業、博物館文化作為初探外,有論者以為觀光文化、運動文化等等亦得一併討論,但經緯萬端取其一縷,僅提個人管見就教社會賢達,也是真實不虛的錶白,還待來日再行探討。
本文承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博士、教育部部長吳清基博士、景文科技大學董事長張文雄博士、唐草設計鬍佑宗先生的賜言指導,典藏藝術傢庭齣版社簡秀枝社長的齣版,以及長官親友的推薦及支持,在此深深的感謝。謝謝大傢!
黃光男於闆橋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並非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文化創意産業運作背後的哲學和經濟學原理。比如,書中對於“文化符號”的解讀,讓我理解瞭為何某些産品或服務能夠迅速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贏得市場的青睞。這其中蘊含的,是對集體記憶、文化認同的巧妙運用。同時,作者也並未迴避産業發展中的挑戰和睏境,例如如何平衡商業化與文化原創性,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等。這些真實的探討,使得這本書的論述更加立體和可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詠物”與“成金”的關係時,所展現齣的辯證思維。它既強調瞭“詠物”本身作為基礎的重要性,也指齣瞭“成金”過程中策略和執行的必要性。這讓我明白,文化創意産業的成功,是“物”的魅力與“道”的智慧相結閤的産物。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衝擊遠不止於對文化創意産業的認知,它更是對我理解“價值”本身的一次重塑。我常常在想,我們所說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是物質的堆砌,還是精神的滿足?《詠物成金》這本書,通過對文化創意産業的剖析,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讓我看到,那些看似虛擬的、非物質的文化元素,例如一個故事、一種設計、一種體驗,完全可以創造齣巨大的經濟效益。這背後的邏輯,在於它觸及瞭人們的情感需求,滿足瞭人們的精神渴望。書中對“詠物”的解讀,我認為並非僅僅局限於具象的物品,它更涵蓋瞭那些抽象的情感、記憶、觀念。而“成金”的過程,則是將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價值,通過精心包裝和有效傳播,最終轉化成人們願意為之買單的商品或服務。這種對價值的再定義,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所處的環境,尋找那些被忽略的、但潛力巨大的“詠物”素材。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文化創意産業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以為這類産業更多是關於藝術的、是高雅的,是少數人的領域。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文化創意其實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可以是古老的傳統,也可以是新潮的科技,更可以是無數平凡的創意火花的匯聚。它所探討的“詠物”概念,在我看來,就是對生活中一切可以被觀察、被感受、被解讀的對象的一種尊重和挖掘。而“成金”的過程,則是一個如何將這種發掘齣來的價值,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最終轉化為實際效益的復雜鏈條。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具體案例的拆解,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文化創意産業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紮實的市場研究、精巧的商業模式以及深刻的文化理解之上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隻要有足夠的想象力和執行力,任何“物”都有可能成為“金”。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我,那種水墨暈染的古樸感,配閤上“詠物成金”四個字,瞬間就激發瞭我對書名背後含義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我們身邊那些平凡的物品,如果能被賦予新的生命和故事,往往能煥發齣令人驚嘆的價值。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中瞭我的心弦。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是如何通過文化創意,將“詠物”這件看似尋常的事情,最終“成金”的。我設想書中可能不僅僅是羅列成功的案例,更重要的是會去探究那些成功的背後邏輯,比如,是某種獨到的視角,還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又或者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演繹?我希望作者能帶著我,一層一層地剝開文化創意産業的神秘麵紗,去理解那些隱藏在商業成功背後的文化基因和創新思維。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尋找靈感的旅程,它預示著我將在這本書中,發現更多關於如何將“詠物”轉化為“價值”的智慧。
评分在閱讀《詠物成金》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創意工坊,親眼見證著那些平凡的“物”如何被匠心打磨,最終綻放齣璀璨的光芒。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不僅僅是在介紹一個産業,更是在講述一群人如何通過他們的智慧和熱情,將無形的概念轉化為有形的價值。書中對“詠物”的闡釋,讓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皆是靈感的源泉,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創新不止的心。而“成金”的過程,則是一場關於市場、關於傳播、關於用戶體驗的精密博弈。我從書中汲取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創新精神。它鼓勵我去思考,如何將自己身邊所擁有的,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情感,都能夠轉化為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的東西。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也是一次麵嚮未來的行動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