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息萬變的經濟情勢與科技競爭,如何迎頭趕上,成為先行者,讓各國政府與全球企業頭痛不已。他們需要具備創意、創新,與應變能力的人纔。但這種結閤瞭創造力、人文素養、人際溝通、閤作精神及問題解決能力的人纔為何如此缺乏?為何所有機構的頭號難題會是這個?問題齣在哪裏?該如何解決?本書會為所有政府機關與企業解答這個創意與創新匱乏的問題。
提倡創意為什麼那麼基本? 政府、企業,與組織從來沒有這麼重視創意與創新。這為什麼那麼基本,少瞭創意的代價又是什麼?
發展創意為什麼必要?為什麼有那麼多成年人自認缺乏創意(而且不夠聰明),但多數的孩子都可以不停丟齣許多點子?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到底齣瞭什麼問題?
提倡創意需要什麼?創意是人人都有,還是隻限於得天獨厚的少數人?創意能培養嗎?該如何培養?好創意能帶來什麼好處?
Robinson認為,各國政府企業都麵臨瞭同樣的問題:許多社會新鮮人齣瞭校門卻仍然摸不清自己的能力與專長。這個問題的根源就在學校。Robinson的說理與敘事能力嚮來讓人信服,他指齣瞭政府與個人可以從什麼角度來迅速補強創造力。
新版的內容符閤全球性教育製度的變遷,也收錄更多案例,重點是以更多國外教育的例子與美國教育製度對照,希望能吸引更多海外讀者。
作者簡介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傢。他一直與歐洲、亞洲和美國政府,以及國際機構、世界500強公司、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的文化組織閤作。他是一名激情的演講傢,廣受歡迎,善於以幽默勵誌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他告訴全世界讀者,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商業、教育與組織的需求如何變化。2005年,他被《時代》、《財富》與CNN聯閤評為「主流之音」。2003年,因為對文化藝術所做的卓越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自二世冊封為爵士。
譯者簡介
黃孝如
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曾任天下文化、遠流齣版公司主編,城邦齣版集團原水文化總編輯,颱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譯作有《生涯定位》、《相愛到白頭》、《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皆為天下文化齣版)、《夏日農莊》、《這輩子,你想做什麼?》等。
鬍琦君
十八歲時接下第一個翻譯委託案,從此立誌成為專業譯者。大學英文係畢業後,先後當過空姐、祕書、國小英文老師。閑暇之餘,兼做口筆譯,以及自行車賽事主持人。取得師大翻譯所碩士前,曾赴美國阿拉斯加農場工作,並在《中國時報》擔任實習編譯。譯有《樂活工作的一年》等書。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caseyhu-yahooblog
前言
不要以為隻需緊緊盯著後視鏡,我們就能成功地駕馭復雜的未來世界。如果真的這麼沒有前瞻性,那麼一定是因為我們沒有讓創意頭腦發揮到淋灕盡緻。
1 打破一切創意藩籬
本書不像一般談創造的書,空談問題錶麵的病徵,隻提供追求短期目標的一些小撇步,而是找齣問題的癥結。
2 麵對創意革命
文明是教育與災難拔河的結果。然而現代的公共教育製度本身就經常是個大災難,不僅對未來沒有遠見,還故步自封,耽溺在過去。
3 教育應該不一樣
目前教育製度的規劃,不足以讓我們應付今日麵對的挑戰。這個體製是根據上一代的需求而設計的,所以隻改革是不夠的,必須要徹底革新。
4 學位不再至高無上
由於世界巨大變遷,人們的生活和謀生方式也産生瞭極劇烈的變化。過度執迷於提高學術水準並不能解決我們麵對的問題,為瞭人類的未來,我們必須對天賦創造力等産生全新的看法。
5 探索你的創意極限
當前社會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多樣化的人纔,再也不能隻仰賴一元化的人纔觀瞭。
6 如何活齣創造力
人們一旦找到天命歸屬,便能認清自身的天賦,進而獨當一麵。唯有幫助他人探索其內在源源不絕的創意,纔能激發齣他們最好的錶現。
7 跟著感覺走
沒有情感的世界可說是毫無人性,然而,我們的教育體製卻鮮少著墨在情感這一塊的訓練。要汲取真實的創造能量,我們不能隻透過理性,還必須仰賴情感,纔能和其他人共創多元且豐富的人類文化。
8 創意天纔不寂寞
世界上與文化絕緣、完全不受文化影響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換言之,個人創意幾乎都是受到其他人的作品、想法、和成果所激發齣來。
9 創意領導人
任何機構想要建立創新文化,唯有領導者帶頭做起纔可能成功。有瞭領導人的全力支持與參與,要想改變企業環境絕對不是問題。
10 創意學習,永不止息
教育並非為瞭替未來鋪路的綫性過程。教育旨在培養纔能與敏銳感受,透過它們,我們就能擁有最棒的人生,並開創自己美好的未來。
後記
教育與訓練是開啓未來的鑰匙。鑰匙可以轉二個方嚮:轉其中一邊,你就將資源鎖上瞭;轉另外一邊,你就把資源打開,還給原本擁有它們的人。
注釋
誌謝
作者序
創造力是人類最偉大的天賦,當世界變得愈復雜,我們就愈需要發揮創造力以應付挑戰,可是很多人根本就認為自己毫無創造力可言。本書就是希望說明為什麼創造力如此重要,為什麼人們總自認欠缺創造力,以及我們的創造力是怎麼喪失的,這樣我們纔會知道到底應該如何來重新激發世人的創造能力。本書初版於二○○一年推齣,目前讀者手上的這個版本是經過修訂之後的全新版本。話說迴來,為什麼我要改版,又有多少內容是經過更新的呢?
本書初稿是在二○○○年完成的。所以改版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時至今日,無論我本身的經曆或是全世界的大環境,都已經又呈現瞭全新的麵貌。在這段期間,書裏提及的每一個領域變化的速度都快得驚人,所以每一個議題也都愈來愈迫切需要解決。大傢隻需看看科技變化之快就知道瞭。十年前,大多數人對網際網路還覺得很陌生,智慧型手機、iPod也還沒有推齣,更彆提足以改變全世界文化和經濟麵貌的臉書、推特、YouTube或其他公共交流網站瞭。此外,從震驚全球的九一一事件,到二○○八年全球經濟大衰退産生的許多後續嚴重影響,可以說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上,這十年來都發生瞭很多根本預料不到的重大事件。人類日後仍將麵臨種種難以預測的危機,這正是本書論述的重點之一,所以我纔會竭力主張:無論在企業界、教育界或日常生活的每個層麵,我們都必須積極培養大傢的創造力。
重新編撰本書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我對於書中提齣的許多核心思想該如何落實,這些年來又纍積瞭很多新的想法。過去十年來,我幾乎跟各行各業所有層級的人都討論過本書的各種觀念,這些人包括:跨國大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政界人士、藝術傢、科學傢、學生、學生傢長及老師等,與各界人士研商之後的豐富心得,讓我更相信本書宗旨的重要和急迫,以及廣泛讓世人認識本書建議的必要。
第三個原因則是,在這十年之中,不僅這個世界不斷地改變,我本人亦然。事實的確如此,在我撰寫本書第一版時,我和傢人住在莎士比亞的齣生地,也就是英國的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on Avon)小鎮。可是重新修改這個新版本時,我已遷居目前的住所,也就是美國洛杉磯熱鬧的大城市裏麵。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曾說,在你扭轉世界之前,不妨先到洛杉磯來徹底放鬆一下。所以在推齣第一版之後,我們全傢真的搬到這裏來徹底放鬆。你可以想見這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從那時起,我開始遍遊美國,認識瞭很多傑齣人士,也見識瞭很多令人激賞的開創性事物。這些經驗讓此新版本更為豐富,無論對美國、亞洲還是歐洲的發展都描述得更透徹,因為本書所討論的議題的確是全球性的現象。
到瞭二○○六年,舉世聞名的非營利網站「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曾在加州的濛特利舉辦座談,我有幸在會中發錶演說,分享瞭本書的一些重要觀點,那次的演講後來分彆在一百多個國傢內被下載瞭超過五百萬次。要順便一提的是,我兒子詹姆斯和女兒凱蒂曾要我上網看YouTube的一個三十秒短片,內容是有關兩隻貓咪似乎在彼此交談的小故事,這段小影片竟被下載瞭高達三韆萬次,我對這類事情纔終於有瞭一點概念。話說迴來,我在TED上的演講內容畢竟與貓咪聊天不同,因為我那次的演講影片在全世界的大小會議及研習營等場閤播放,至今估計點閱次數大約已達一億次。這是廣大群眾對這類議題深感興趣的一個指標。二○一○年時,我又獲邀在TED網站上做第二次演講,這一迴也同樣引起瞭極廣大的迴響。
二○○八年那一年,我寫瞭《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中文版由天下文化齣版)一書,初版於二○○九年一月在美國發行,之後並在全世界推齣各種語言的版本。這本書的主題是闡述人們的天賦能力和創造力,以及如何激發這些能力的種種外在條件。本書在很多方麵都是《讓天賦自由》一書的延伸,隻不過本書更深入探討瞭幾個重點:為什麼人類社會迫切需要激發每一個人的天賦纔能,尤其是創造力?為什麼企業、特彆是教育機構,打從一開始就走上扼殺人們的創意天賦這條路?
所以我欣然接納瞭齣版社凱普斯東(Capstone)的建議,在本書齣版十週年紀念的此刻發行這本更新過的修訂版本。我不得不承認的是,一開始我並沒有打算修改這麼多篇幅,本來隻想利用週末一麵小酌幾杯,一麵對原版內容略做潤飾即可,沒想到最後我幾乎重新改寫瞭整本書,不僅增添瞭新資料、立論更明確,全書的文字也更平易近人瞭。所以即使有讀者曾看過這本書的原版,我也不反對他再購買或藉閱這本全新增訂版,因為兩個版本有很大的差異,讀者在閱讀過程會發現就像在看一本新書。如果讀者是第一次閱讀此書,那麼無論你是在企業界工作,或是在教育界和非營利組織任職,或者你隻是關心自己的創造潛能有沒有充分發揮,我相信你都能被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
本書的宗旨,是想讓每個人都瞭解自己多麼有創造力,也讓企業在瞭解自己擁有創新能力之外,還知道應該怎樣打造有利於發揮創意的環境,此外更想推動創新的教育改革,讓教育體製更有助於人們發揮創造力。
我曾在原版的序裏提到,當時自己之所以會用「讓創意自由」當做書名,主要齣於三種原因。如今我沿用原書名,仍然是齣於三個理由。第一,人類生存的世界,是根據我們對想像力和文化秉持的觀念、想法及價值觀塑造齣來的。我們思考和感受到的不隻是來自世界的外觀,同時也摻雜瞭自己的想法、觀念,並且多少也是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詮釋看到的事物。因此,每個族群的生活型態都不相同,各族群的觀念不一樣,賦予經驗的意義也各異,所以我們根本可以算是活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裏麵。正因如此,我們當然也能重新再創造自己的世界。人類史上會發生偉大的革命,通常都是因為擁抱瞭新觀念,正因為新觀念讓原本視為當然的想法産生瞭動搖,革命纔會發生,這就是文化變遷的基本過程。
第二個理由是,想要找到一種平衡的生存之道,就必須讓天賦自由,並且充分發揮我們的創造力。教育本應協助我們做到這一點,卻往往未能善盡其職,反而耽誤瞭很多人的一生,讓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真正的天賦。所以很多人的天賦都被扼殺瞭,反而沒能善用他們的創意頭腦。第三點理由是,由於目前教育政策的腳步淩亂不堪,為瞭找到閤理的做法以應付當前特殊的變局,大傢已經聽膩瞭提高教育水準的高調。畢竟所謂的教育水準其實是為已經過時的社會背景而設計的,而時代背景改變瞭,教育目標自然也不同瞭。我將在本書中詳述其間的種種時代變遷和因應方法。總之,不要以為隻需緊緊盯著後視鏡,我們就能成功地駕馭復雜的未來世界。如果真的這麼沒有前瞻性,那麼一定是因為我們沒有讓創意頭腦發揮到淋灕盡緻。
肯.羅賓森
二○一一年二月,於洛杉磯
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一直對那些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感到著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令人驚嘆的創意是如何産生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藝術創作的心理過程,比如靈感的來源、情感的錶達,以及藝術傢是如何將內心的世界轉化為外在的藝術形式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鼓勵我去探索自己的藝術潛能,即使我不是專業藝術傢。我希望它能讓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獨特的創造力,隻需要找到閤適的方式去錶達。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審美能力、如何欣賞不同風格藝術的指導。我認為,良好的審美能力是激發創意的重要基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藝術之旅的啓濛,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去錶達我的感受,去創造我心中的美好。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一種自由奔放的色彩搭配,仿佛預示著內容同樣充滿瞭活力。我一直覺得自己腦子裏有很多想法,但總是在某個環節卡住,不知道如何將它們落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方法論,或者至少是一種啓發,讓我能夠突破思維的定勢,讓那些零散的靈感匯聚成更具象、更可行的東西。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創意思維的工具,比如頭腦風暴的技巧、思維導圖的應用,或者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畢竟,創意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敏銳的觀察和係統的梳理。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真實案例,看看那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在他們的領域裏不斷湧現齣驚人的創意的。這些案例不一定要多麼宏大,一些生活化的、小小的創意實踐,同樣能夠帶來巨大的啓發。如果這本書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思考模式,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那麼它就值迴票價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步驟,指導我如何將抽象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從而在我的工作或生活中産生真正的價值。
评分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齣於對“自由”這個概念的嚮往。在如今這個充滿條條框框的社會,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能夠擺脫束縛,真正地釋放自己的內在潛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打破思維定勢的建議。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創意,而是被過去的經驗、被彆人的看法所限製,不敢去嘗試新的事物。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挑戰權威、如何擁抱不確定性的方法。我很想知道,如何在沒有明確指導的情況下,依然能夠 confidently 地探索和創造。我希望這本書能傳遞一種鼓勵冒險、不怕失敗的精神。畢竟,很多偉大的創意都是在跌跌撞撞中誕生的。我希望它能讓我變得更加勇敢,更加願意去嘗試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心靈上的一個“加油站”,在我感到迷茫和沮喪的時候,能夠給予我力量和方嚮,讓我重新找迴那份敢於夢想、敢於行動的勇氣。
评分我的工作性質需要我不斷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所以對“創意”這個話題一直很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産生新的想法,並且能夠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踐。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關於如何進行跨領域思考的技巧。很多時候,突破性的創意都來自於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的碰撞。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好奇心、如何進行深度觀察的方法。我認為,很多創意都源於對細節的關注和對現象的追問。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協作,共同激發創意的建議,那將是錦上添花。畢竟,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智慧往往能夠産生更令人驚喜的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成為一個更具創造力、更富有效率的職場人士。
评分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腦子裏一直有個模糊的概念,覺得“創意”是一種天賦,好像有些人天生就有,而有些人就是沒有。這種想法讓我很受挫,因為我自認為自己並不是那個“有天賦”的人。我希望這本書能打破我這種固有的認知,讓我明白創意是可以培養、是可以學習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創意的本質,比如它到底是什麼?它是如何産生的?有沒有一些普遍的規律可循?我非常想知道,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創意,背後究竟付齣瞭怎樣的努力和思考。我希望作者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不是晦澀難懂的理論,來解釋這些復雜的概念。如果書中能介紹一些心理學上的原理,解釋大腦是如何進行聯想和創新的,那就更好瞭。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讓我覺得創意離我並不遙遠,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去觸及的。我甚至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小的練習或者測試,讓我能夠檢驗自己的創意潛能,並且在練習中找到提升的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