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科學界革命性的新理論
◎瞭解目前大腦科學界的爆發性進展,每天都可以改寫自己的腦地圖。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與訓練,過著比以往更有意義的人生。
◎採用新發現的腦部思維,光靠想像也可以改寫腦地圖。
◎以心智訓鍊提高集中力,強化讓人感到幸福的「幸福迴路」。
諾貝爾奬得主維瑟爾博士原是大腦固定論的代錶性人物,自從他承認大腦會改變後,許多大腦科學傢也紛紛改變立場,接受「腦地圖可以改寫」的事實。大腦科學的認知變化,有如天動說被地動說推翻一般震撼,足以對人類生活帶來根本上的變化,因為大腦就等於我們的人生,改寫大腦地圖就可以改變人生。
打破「成人的腦不再改變」的迷信,發掘人類大腦驚人的柔軟度
透過學音樂、投注關心、冥想、運動改變大腦迴路
就能把不幸腦變成幸福腦
許多因為腦中風而大腦受損的病患,都可以靠重塑大腦皮質的復健治療,重拾原本喪失的大部分功能,而過著正常的社會生活。你隨時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開創嶄新人生,也可以靠心智訓鍊提高集中力、改善心情、剋服憂鬱、獲得幸福,更可以靠運動或冥想來升級你的大腦。書中提齣最新腦科學,證明隻要給予大腦正確刺激,成人腦依然具有可塑性,並能因此接通幸福迴路,重塑幸福腦。
作者簡介
生田哲
藥學博士。1955年生於北海道函館市,於東京醫藥大學畢業後,進入專研癌癥、糖尿病、基因研究的希望城(City of Hope)醫學中心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等機構任職博士研究員,再轉任伊利諾州理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擁有藥學博士學位。在美時期,緻力研究基因構造與藥物設計。目前在日本進行大腦與心靈的物質分析,研究何種營養最適閤大腦與身體。每天早上運動完纔開始工作,親自實踐「改寫腦地圖」之宗旨。著有《改變飲食就能改變大腦》、《飲食治心病》(以上為PHP新書),《剋服憂鬱的最佳方法》(講談社+α新書)、《用飲食喚醒大腦》(Soft Bank Science-i 新書)等許多等身著作。相關著作中文版:《健康警訊-慢性發炎》、《遺傳的疾病與基因》、(世茂齣版)、《大腦元氣飲食》(天下雜誌)、《圖解聖經》、《圖解舊約聖經》等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1979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係,自學日文小成。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目前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麵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譯有《3小時讀通奈米科技》、《圖解有趣的設計心理學》(世茂齣版)、《3年300人超速人脈養成術》(智富齣版)。
第1章 「成人的腦不再改變」隻是迷信 13
ADHD少年成為泳池中的超級巨星 14
六十五歲的腦中風病患恢復瞭 16
佩卓的大腦重新建構起來瞭 18
「大腦不會改變」的迷信 20
成人的腦可以改變! 22
製作腦地圖 23
天大的誤會 27
大腦真的不會産生大規模變化嗎? 28
拉小提琴,活動手指的運動區就會變大 32
大腦可以藉由習慣、訓練、心理鍛鍊來改變 35
成人也會産生神經細胞 35
雖然神經新生的提示有很多 37
人們曾經以為成人大腦不可能産生新的神經 40
新的神經細胞發齣金黃光芒! 42
在好環境中生長會比較聰明 43
有運動的老鼠,智能比較高 45
運動可以促進海馬體的神經誕生 47
放下酒杯去跑步吧! 49
第2章 人類大腦具有驚人柔軟度 51
嬰兒的腦無所不能 52
神經細胞與突觸都在爭取生存 54
人類大腦功能並非僅由遺傳決定 56
環境、學習、經驗能創造大腦 58
嬰兒的腦可以分辨所有語言 61
天生眼盲的老鼠能在迷宮中快速奔馳 63
為何人類與動物的實驗結果不一緻? 64
聽不到的人眼力比較好 66
大腦皮質重組提高瞭動態視力 67
鏇轉圓盤訓練改變瞭猴子的大腦 70
讀點字不能缺少感覺與運動能力 73
讀點字的全盲人,手指感覺特彆敏銳 74
讀點字的全盲人,手指運動能力特彆高 76
TMS對PET 78
當全盲人讀點字,大腦視覺區會亢奮 79
全盲人也用視覺區來讀點字 82
視覺區受損,就不能讀點字 85
天生看不見的人,聽力特彆好 86
當全盲人開口說話,大腦視覺區會亢奮 88
全盲人用視覺區處理語言 90
大腦功能序列並非強製限定 92
第3章 靠習慣.訓練來改寫腦地圖 93
二十五歲的大腦還在開發中 94
大腦還有第二次寶貴機會! 96
後天失去視力的人跟先天全盲的人有何差彆 97
大腦五天內發生的重大改變 98
濛起眼睛可喚醒沉睡的神經迴路 100
銀泉市的猴子 101
失去手卻依然感覺手痛的幻肢痛 105
幻肢是大腦重組所引發的現象 107
戀足癖 109
手腕移植也會引發腦皮質重組 110
日本每年有五十萬人因腦中風而病倒 112
學會曾經一緻反對的CI療法 113
CI療法錶現齣驚人效果 115
腦中風之後四年半依然能恢復功能 116
打破功能永遠喪失的迷信 118
有時還會徵召另一半腦 120
簡易CI療法也有相同效果 122
無論幾歲開始學音樂,都能改變大腦 124
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開始襲擊日本老年人口 127
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所引發的大腦重組 129
第4章 以心理鍛鍊來改變大腦 131
心理鍛鍊可以大幅提升運動能力 132
為何心理鍛鍊如此有效? 134
心理鍛鍊可以改變大腦嗎? 135
想像自己在動,運動區就會改變! 137
心理鍛鍊可以用於許多方麵 139
客觀看待自己的OCD病患 140
大腦排檔卡住不動 142
曾經難以治療的OCD 144
大腦配綫錯誤纔會引發OCD 146
成功給自己的大腦換檔 147
以頓悟療法成功改寫腦地圖! 149
容易憂鬱的人會將小小的悲劇放大 151
頓悟療法對上認知行動療法 152
改變想法就能改善憂鬱 154
抗憂鬱藥物並非改善憂鬱的唯一手段 157
大腦隻會記錄自己關心的資訊 158
關心與新奇性可以提高神經細胞活動 160
投注關心就能改變大腦 162
訓練可以提升投注關心的能力 164
今日的關心與習慣將形成明日的大腦 165
第5章 把不幸腦變成幸福腦 167
靠心理鍛鍊獲得幸福 168
心靈也需要訓練 170
靠冥想改變大腦 171
冥想就是心靈的重量訓練 172
靠冥想提高集中力 174
腦額葉的運作會改變情感 176
「幸福迴路」就在左額葉 178
什麼人最幸福? 180
成人的「幸福基準點」相對安定 181
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都可以冥想 183
冥想會讓左額葉激烈活動 184
心理鍛鍊可抑製扁桃體亢奮 186
冥想會使γ波快速增加 188
大腦變化來自於心理鍛鍊 191
心理鍛鍊也可以獲得幸福 193
靠冥想提升創造力 195
靠冥想擺脫壞習慣與癮頭 196
參考文獻
前言
腦科學教科書寫得很清楚,成人的大腦不會再有改變,腦神經細胞也不會再生。所以醫師與一般人一直深信不疑。但是事實證明,這兩個說法都是錯的。
最近發錶瞭許多研究,證明大腦構造不僅會因為生活習慣而改變,而且大腦每天還會産生新的神經細胞。真是令人驚訝的事實。
因為證明瞭大腦臨界期(功能確定的時期)而獲得諾貝爾奬的托斯坦.維瑟爾(Torsten Wiesel)博士,曾經大力反對成人大腦會産生變化的說法,但是之後卻發錶聲明,承認自己長久以來都是錯的。維瑟爾博士可說是大腦固定論的代錶性人物,卻乾脆地承認瞭自己的錯誤。於是這件事情成為導火綫,許多大腦科學傢如雪崩般改變立場,開始接受大腦會改變,也就是「腦地圖可以改寫」的事實。
大腦科學這方麵的認知變化,有如天動說被地動說推翻一般震撼,足以對人類生活帶來根本上的變化。因為大腦就等於我們的人生。
宗教和精神領袖總是高喊「人隨時都能改變」,此言不假。而且不僅如此,大腦的本質就是能適應環境而不停變化。
許多因為腦中風而大腦受損的病患,都可以靠復健重拾原本喪失的大部分功能,過著正常的社會生活。因為復健可以改變大腦迴路,重拾失去的功能。功能之所以恢復,是因為大腦的健康部分,代替受損部份執行原本工作的緣故。
而熟練的小提琴演奏者之所以手指如此靈巧,是因為他們大腦中控製手指的運動區範圍,變得比平常人更大。
運動、樂器演奏,任何日常生活之外的外部輸入,都會改變一個人的腦。所以心理鍛鍊(冥想、呼吸法、瑜珈等)不僅可以提升集中力,還能提升競技力。
更驚人的是,科學傢們發現瞭人類夢寐以求的「聰明特效藥」。這帖藥不需要你傾傢蕩産掏錢來買,隻要換上運動鞋開始跑步就可以瞭。
「聰明特效藥」就是運動。隻要跑步,大腦就會産生神經細胞,提高智能。無論是白老鼠或人類,這點都已經獲得證明。
比方說有運動的白老鼠,智能比沒運動的白老鼠要高,而且大腦産生的神經細胞也多齣二至三倍。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齣,人類隻要運動,掌管大腦中記憶功能的海馬體就會增加一倍的血流量。
而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指齣,健走組與純伸展組相比,新産生的神經細胞更多,海馬體也更大。
而且科學傢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復健、或是心理鍛鍊,都會不斷改變大腦。
本書要告訴你的是,你隨時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開創嶄新人生,也可以靠心理鍛鍊提高集中力、改善心情、剋服憂鬱、獲得幸福,更可以靠運動來升級你的大腦。
首先在第一章,我們要推翻以往認為成人大腦不會再有改變的常識,說明神經細胞會不斷産生,腦地圖也會每天改寫。
接著在第二章,要看看人類大腦為瞭適應環境所展現齣來的驚人柔軟度。例如聽不見的人眼力會比較好,因為大腦中負責處理耳朵聽覺資訊的區域,會被用來處理眼睛的視覺資訊。
在第三章,要探討如何藉由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與訓練來改寫腦地圖。例如最近開始用於腦中風復健的CI療法(強製使用法),實行之後可以恢復大部分之前失去的功能。這就是因為大腦中産生瞭新的迴路。
然後在第四章,要為各位介紹其實不一定要運動或行動,光靠想像也可以改寫腦地圖。隻要想像自己在彈鋼琴,大腦的運動區就會産生與實際彈鋼琴時一樣的變化。
而且隻要採用新的思維,就能將製造負麵思考與負麵情緒的大腦迴路,替換為産生正麵思考的迴路。
最後在第五章,要說明如何以心理鍛鍊提高集中力,養成具創意的創造力,強化讓人感到幸福的大腦迴路(幸福迴路)。
希望讀者能夠瞭解目前大腦科學的爆發性進展,改寫自己的腦地圖,過著比以往更有意義的人生。
誠摯感謝東洋經濟新報社齣版局的黑(土反)浩司先生,在本書的企劃編輯過程中提供許多寶貴建議,以及(木通)口一裕先生所製作的精美插圖。
2009年6月
生田哲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印象深刻,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繪製著錯綜復雜卻又充滿藝術感的神經元綫條,給人一種既神秘又充滿希望的感覺。我一直對大腦的可塑性充滿好奇,也曾嘗試過一些冥想和正念的練習,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指導。市麵上關於大腦的書籍很多,但大多偏嚮於科學理論,讀起來略顯枯燥。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將復雜的腦科學知識,以一種易於理解、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並能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改變思維模式,擺脫負麵情緒睏擾的書。尤其吸引我的是“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這個概念,聽起來非常具有治愈性和鼓舞性,仿佛真的有那麼一把鑰匙,能夠打開通往內心平靜與快樂的大門。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識彆並重塑負麵思維模式的有效策略,學習如何培養積極的心態,以及如何將這些實踐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實現“腦地圖”的更新換代。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強大的承諾,我希望它能夠兌現這個承諾,為那些像我一樣在人生旅途中感到迷茫和掙紮的人們,提供一盞指路明燈。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改寫腦地圖”讓我立刻聯想到我們每個人大腦中都存在著一套固有的“運行程序”,而這些程序很多時候是由於過去的經曆和負麵信息積纍而形成的“地圖”,指引著我們走嚮不快樂。我渴望瞭解,作者是如何將“改寫”這個概念具體化,讓讀者能夠切實地操作自己的大腦,如同重新繪製一張全新的、充滿陽光的地圖。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或案例,來佐證作者的理論,讓我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學概念。我同樣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練習方法,例如視覺化、正念冥想的進階版本,甚至是針對特定負麵情緒(如焦慮、抑鬱)的定製化訓練。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潛藏的力量,學會如何積極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而不是被它們壓垮。這本書的“幸福腦”概念,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誘惑,我希望能在這本書的引導下,真正實現一次深刻的內心轉變,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喜悅。
评分這本書的名稱《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暗示著一種積極的、可控的改變過程。我一直對大腦的奧秘充滿好奇,也曾思考過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容易陷入負麵情緒,而有些人卻能保持樂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揭示其中的科學原理,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理解和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有趣的實驗或故事,來生動地闡釋“不幸腦”和“幸福腦”的區彆,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改變的可能性。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會提供具體的練習,例如如何識彆和挑戰負麵想法,如何培養積極的情緒,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應對機製。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一種賦能感,能夠主動地去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告彆那些不快樂的“地圖”,繪製齣一張充滿陽光和希望的“幸福腦”藍圖。
评分在閱讀過一些勵誌類書籍之後,我發現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實際可操作性的指導。《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這個標題,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種更為深入和科學的方法。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不幸腦”和“幸福腦”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的,以及它們在大腦中的具體錶現形式。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是什麼樣的神經迴路和思維模式導緻瞭“不幸腦”的運作,又是什麼樣的改變能夠激活“幸福腦”的潛能。我對書中是否會提及大腦的神經可塑性,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可塑性來構建新的思維路徑和情緒反應模式非常感興趣。我希望能學到一些基於科學研究的技巧,比如如何通過改變行為來影響大腦,如何通過正念練習來增強自我意識,以及如何通過積極的社交互動來構建支持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打破固有的負麵思維循環,培養更具韌性和樂觀的心態,最終實現內心的平衡與幸福。
评分在翻閱瞭《改寫腦地圖:把不幸腦換成幸福腦》的目錄後,我感到非常興奮。作者似乎非常深入地剖析瞭人類負麵情緒産生的根源,並提齣瞭顛覆性的觀點。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認知重構”和“情緒調節”的章節充滿瞭期待。我常常覺得自己被一些陳舊的、消極的思維模式所睏擾,即使知道它們不對,也難以擺脫。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步驟,幫助我識彆這些“不幸腦”的信號,並逐步用更健康、更積極的“幸福腦”取而代之?我希望能學到具體的技巧,比如如何挑戰負麵想法,如何培養感恩之心,以及如何在壓力麵前保持冷靜和彈性。此外,我對於書中是否會提及神經遞質和激素在情緒形成中的作用也抱有濃厚的興趣,瞭解這些科學原理,也許能讓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行為和感受背後的生物學機製。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一種賦權感,不再是被動地被情緒所左右,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塑造自己的內心世界,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