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者重新認識父親的一次心靈探索,藉由追索父親的生命曆程,達成對自我生命本源的探問。
父親過世,轉眼之間,倏忽十年。這十年之間,最大的變化就是,我有瞭一個小孩。
有瞭小孩之後,我更加珍惜,當初寫齣這樣一本書,能夠清楚記住父親生前種種。
因為不久之後,我也要如法炮製,父親曾教過我的東西,我也要教給我的小孩……
全書十八篇,以散文之情小說之筆,書寫父親離開人世後兒子內心的種種情感,塑造的是唐山老傢一位木匠師傅,內戰期間被鬍璉部隊徵兵入伍,曆經古寜頭之役與八二三砲戰,終於以上士排副的名義退役為榮民;其後重操土木舊業,辛苦養傢。寫父親從軍、娶妻、教育孩子書法、太極,讀三國演義,點點滴滴呈現齣荒唐戰亂時代下,一個父親想守住一點文化命脈的微薄努力,篇篇動情。
以「離彆賦」為名,用眼淚寫下孺慕情真,呼應一對父子也是一種男人情誼的叩問。
作者簡介
張輝誠
一九七三年生於雲林縣,原籍江西黎川。從小於雲林鄉間長大,虎尾高中畢業後,資賦優異保送颱灣師大國文學係,後又就讀國研所,目前為博士班研究生,同時亦任教於颱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獲時報文學奬、梁實鞦文學奬、全國學生文學奬等,著有散文集《相忘於江湖》、《我的心肝阿母》。
序:耿耿孺幕 餘光中
序:情理交織的錦綉 楊昌年
序:說父親 龔鵬程
新版序:〈淚書〉
舊版序:〈火光〉
最初的告誡
過年
傢書
職業
洗澡
光頭
消失
離傢
相牛
藥
醫院史
說書人老張
老張說三國
書法
返鄉
從軍考
最後的叮嚀
附錄:〈墓誌銘〉
後記:〈貴人與我〉
新版自序〈淚光〉
父親過世,轉眼之間,倏忽十年。
這十年之間,最大的變化就是,我有瞭一個小孩。有瞭小孩之後,我更加珍惜,當初寫齣這樣一本書,能夠清楚記住父親生前種種。因為不久之後,我也要如法炮製,父親曾教過我的東西,我也要教給我的小孩,──他曾祖父傳給他爺爺,他爺爺再傳給我,我又傳給他,興許就在傳授過程當中,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什麼叫做傢教、什麼叫做傢學、什麼又叫薪火相傳。
《離彆賦》舊版曾在時報齣版社梓行,五年版權期限到期,存書售罄,我特地將版權取迴,因為想把這本書和《我的心肝阿母》併在一塊,兩書同在一傢,就像父親對我阿母不離不棄、始終如一的感情。
重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件苦差事,因為勉強校完一篇,無一例外,總要傷心掉淚一迴。掉淚當下,纔又想起當初也是這樣一邊掉淚,一篇接著一篇辛苦寫成。──隻沒料到,過瞭五年,眼淚還來。
所以,這是一本用眼淚寫成的書,又用眼淚重校而成的書,如果讀友讀著讀著不小心也泫下淚來,很有可能不是因為我的文筆如何如何、故事如何如何,而是裏頭有太多我們對親人的不捨、遺憾與歉疚,當然還有更多的是疼惜、想念,和愛。
因為在愛中,眼淚顯得溫暖,顯得莊嚴。
倘若真是如此,這本小書,或許就有瞭一丁點的價值和意義
那天在誠品書店閑逛,本來隻是想隨便翻翻,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齣的雜誌或者小品文集。然後,《離彆賦》就被我隨手拿瞭起來。封麵設計倒是挺樸素的,但那種素淨反而有種說不齣的質感,不像很多書那樣嘩眾取寵。我翻開第一頁,然後第二頁,然後就有點停不下來瞭。這不是我一開始想象的那種“離彆”,它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沒有生離死彆的悲痛。它寫的是那種,你明明知道要告彆,但卻又有點捨不得,甚至帶著一絲絲期待的復雜情感。那種感覺,就像畢業季,你看著身邊一起瘋過鬧過的朋友,知道從此天南海北,但心裏又清楚,這份友誼會一直都在,並且未來各自精彩。
评分閱讀《離彆賦》的過程,與其說是沉浸在一個故事裏,不如說是被帶入瞭一種情緒的氛圍。作者的文字,就像在颱灣夏天傍晚的海邊,吹著微風,看著夕陽一點點沉下去,那種顔色,那種溫度,那種安靜,都恰到好處地存在。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細微之處的描繪,比如一片落葉的軌跡,一個眼神的停留,甚至是空氣中彌漫的氣味。這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卻能瞬間勾起我內心深處某種模糊的記憶,讓我覺得,哦,原來我曾經也感受過類似的心情。
评分每次讀完一本好書,我都會有一種衝動,想和身邊的人分享。但《離彆賦》不一樣,它更像是一本藏在心裏的小秘密。我不太想把它拿給彆人看,怕他們無法體會到我所感受到的那種微妙的情感。它講的離彆,太個人化瞭,太屬於我自己的獨傢記憶瞭。它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我希望它能一直靜靜地躺在那裏,提醒我,我曾經有過的那些,也曾被深深觸動過的瞬間。
评分我一直覺得,好的故事,不是讓你跟著情節大起大落,而是讓你在讀完之後,仿佛經曆瞭一段人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它不是那種“哇!好刺激!”的讀物,而更像是,一個老朋友坐在你對麵,輕聲跟你講他過去的一些經曆,那些經曆裏有歡笑,有遺憾,但更多的是一種成熟後的釋然。我會在某個咖啡館的角落,或者是在迴傢的捷運上,一邊翻閱,一邊陷入沉思。那種感覺,就像在和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分享他的世界,我也在其中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是它對待“離彆”的態度。通常我們說到離彆,總是伴隨著傷感和不捨。但《離彆賦》卻賦予瞭離彆一種新的意義。它不是終結,而是一種新的開始。就像花兒凋謝是為瞭孕育新的種子,就像鼕天過去,春天一定會到來。這種樂觀、這種韌性,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重新審視生活中的一些告彆,不再一味地沉浸在悲傷中,而是學會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评分坦白說,我對“賦”這個字,一直有點距離感。總覺得它帶著一股古風,需要很高的文學素養纔能欣賞。但是,《離彆賦》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用非常現代、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講述瞭一個關於“離彆”的故事。這裏的離彆,可以是愛情的結束,可以是親情的淡漠,可以是友誼的疏遠,也可以是和自己曾經某個階段的和解。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晦澀的典故,隻有最真摯的情感和最細膩的觀察。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反而像是在品嘗一杯溫潤的茶。
评分我一直以為“離彆”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詞匯,但《離彆賦》卻用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嚮我展示瞭離彆的另一種可能。它不是轟轟烈烈的告彆,也不是刻骨銘心的痛苦,而是一種淡淡的,卻又揮之不去的思念。這種思念,不帶怨恨,不帶悲傷,隻是一種對曾經擁有的美好,以及對未來未知的淡淡的期盼。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有些告彆,其實是帶著祝福的,帶著一種,希望對方能夠過得更好的,默默的祈願。
评分《離彆賦》帶給我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非令人絕望,反而有一種治愈的力量。它讓我明白,人生中的每一次告彆,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那些離開的人,那些逝去的時光,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寶貴的財富,滋養著我們繼續前行。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讀越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的書,而是會一直留在我的書架上,偶爾翻開,都能從中找到新的感悟。
评分老實說,《離彆賦》這個書名,一開始真的沒有勾起我太大的興趣。我平常看書的口味比較雜,從曆史小說到都會愛情,再到一些奇幻武俠,隻要故事夠吸引人,我都會捧場。但“離彆賦”這三個字,總給我一種既沉重又可能有點掉書袋的感覺,總覺得離不開一個悲傷的故事,或者是一堆咬文嚼字的描寫。你知道的,有時候書名真的會限製住一部分讀者的第一印象。我承認,我有點以貌取人瞭,看到書名就腦補瞭一個可能有點壓抑,不太適閤我這種想放鬆一下心情的時候閱讀的題材。
评分我不是一個特彆感性的人,但《離彆賦》讓我流瞭幾次眼淚。不是那種嚎啕大哭,而是偷偷地,眼眶濕潤。它讓我迴憶起很多我以為自己已經忘記的事情,一些小小的瞬間,一些曾經深埋在心底的情感。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能穿透那些時間留下的壁壘,直抵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被淨化瞭一樣,卸下瞭不少不必要的包袱,心情也變得格外平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