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黑道退役.殯葬業者
鼕瓜的第一本個人著作
這一生,
我經曆過比彆人更多的高潮起伏,
也看過比彆人更多的生離死彆。
迴首人生的路途,沒有怨言,
隻有滿滿的感謝。
從艋舺大哥到禮儀師,
江湖少瞭殺手,人間卻多瞭菩薩。
書裏麵不僅會追溯他當年在艋舺風光走江湖的記憶,
也會深入紀錄他自力戒掉毒癮、走上正途,
最後成為颱北市專門收無名屍與意外事件的專業殯葬生涯。
事件裏麵有打殺毒賭,也有從江湖踏迴正途的奮鬥經曆;
有喪葬的眉眉角角,讓人一窺這神祕的行業;
還有意外現場、命案現場的處理等,
更有「屍體會說話」的協助偵案過程紀錄。
此外還有大哥對社會大眾的感謝,以及大哥的愛情、親情故事。
非常好看.值得期待.絕對隆重獻映!!
作者簡介
鼕瓜 (郭東修)
從事殯葬業十數年,負責過無數意外現場與大體縫補,甚至無名屍的埋葬。難以想像,這位許多傢屬指定要求服務喪者的鼕瓜,曾經是艋舺黑道芳明館的大哥。鼕瓜大哥經常在媒體分享他的特殊經驗與人生曆程,並且強調善念與菩提心的精神,期許給予社會更多的正麵力量。
現在最大的嗜好是收集沉香與鐵茶壺。
第一章 辶日辶月的日子
.加入芳明館,很威風!
.茶桌仔小弟很能打
.查某間最熱鬧
.逞兇鬥狠,真義氣?
.抽屜全是一疊疊的百元鈔
.開賭場、試能力
.沒有永遠的黑道
.跟葬儀結下不解之緣
第二章 最後的心意
.第一次碰到亡者的手
.殯葬學問大
.收大體也要看地盤?
.殯葬業就是服務業
.你不用靠交陪或應酬來做葬儀
.人生最大的貴人是太太
.塵歸塵、土歸土
.預立遺囑,人纔走得有尊嚴
.颱灣適閤生前契約嗎?
.殯葬文化可以靠證照來提升嗎?
.殯葬中看人生百態
.一談到錢,大傢就安靜瞭
.臨終事最能讓人看到荒謬與人性
第三章 暗夜的送行
.收意外現場不是為瞭錢
.屍體會說話
.保存跡證,人人有責
.我連屍水都喝過
.警察都不想去的現場
.幫他們找到迴傢的路
.警察最高榮譽奬章
第四章 真實的我
.嚴師纔能齣高徒
.靈異有影無?
.十個神棍.八個王八
.他們給我的遺書
.我看霸淩事件
.現在隻想要親情
推薦序1
他是明是非、講義氣的奇人
「鼕瓜」,一位曾是道上的兄弟,現在從事葬儀業、熱心公益……我早聞其名,但真正的熟識,是透過聯閤晚報資深記者孔令琪的介紹,進而交往的。從一位曾經是拳來腳去「芳明館」的兄弟,變成維護社會治安的警察局局長的朋友,這種過程一定有許多的考驗。他洗心革麵、力求嚮善的勇氣和承擔,讓我十分佩服和感動。
因職務關係,我服務瞭許多縣市,也有機會在國內外念書、訪問、開會……因此我得以認識許多各階層的人士,但「鼕瓜」卻是我認識的朋友中一位很具「原味」、明是非、講義氣的奇人。
在刑事鑑識科學領域中,李昌鈺博士在全球具有相當程度的權威,他用的是科學鑑識的結果來研判案情。而「鼕瓜」因其從事葬儀業,所以經常有機會協助警方處理刑案現場,使他對於人死後屍體呈現的各種變化,具有非常獨特的「臨埸經驗」,直如李昌鈺博士所言的「屍體會說話」。他的經驗雖然沒有科學方法和步驟,但其參考價值卻是辦案人員所不容忽視的。
例如,書中提到一件初判是服藥自殺的女屍案,派齣所據報後,依一般程序處理,在現場等候檢察官前來相驗。而「鼕瓜」接獲通知趕赴現場,準備移屍工作時,察覺死者眼瞼有點狀齣血性眼斑的異狀,警覺可能是窒息死亡的命案。他迅速通報派齣所、告知可能是他殺命案,即時為警方爭取偵辦時效,使得該案不久即順利緝獲兇嫌。除瞭印證瞭「屍體會說話」的理論,當然也要有像「鼕瓜」這般的高人」,「聽」得到、「看」得懂,纔行。
我在颱北市政府警察局服務期間,因「鼕瓜」協助警方處理許多刑案現場,經常發揮不求迴報的善心和投入公益的熱忱,故頒發奬章予以錶揚。
《黑夜裏的送行者》一書中,除瞭描述「鼕瓜」如何轉惡為善的經過值得鼓勵外,對於他用特殊的方式,協助刑案現場的處理經驗,讓往者靈安、生者心安的具體錶現,亦應予以一定的傳揚,故為序。
中華民國國際刑警之友協會祕書長 洪勝(方方土)
民國100年正月
推薦序2
從地獄到天堂的颱灣送行者
初識鼕瓜時,他剛放下「艋舺」打滾幾十年的「芳明館」殺手身分,走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殯葬業。
廿幾年來,看著他從當年自己騎著「小蜜蜂」機車,大街小巷尋找意外死亡屍體或無名屍,一直到打齣「菩提心」自己品牌的葬儀社老闆,當年那個曾經在無間地獄中吸毒、殺人的阿修羅,沒想到如今已成為上電視時那一位苦口婆心勸世的活菩薩。
當然,他是擁有「霹靂」長相的菩薩心腸。
鼕瓜的崛起,和我有關
當年我和他邊泡茶,邊聊天,原本想聊聊他有沒有靈異的八卦,沒想到這一聊,就聊齣瞭他成長的故事。從小在萬華長大的他,不僅和颱灣幾位槍擊要犯一起加入「芳明館」,就連開槍擊中槍擊要犯「阿龍」陳新發的颱北市刑警大隊資深小隊長「王猴」王侯爵,也是他的國小同學。
曾經腳步踏差,一度因毒癮發作痛不欲生,但是看著就讀幼稚園的兒子不捨又懼怕的眼神,鼕瓜決定重新作人。他將兒子暫時託付給好友,要求好友將房門反鎖,不論如何三天內不準開門。在事先已在屋內到處裝好保麗龍保護的情況下,鼕瓜曆經瞭人世間戒毒最難度過的三天!
但是三天後,戰勝毒癮的他,終於走齣室外,迎嚮光明人生。
從此江湖少瞭殺手,人間多瞭菩薩
在一位國大代錶的提攜下,鼕瓜當上瞭國代的司機,事後並在國代的建議下,走入瞭殯葬業,一進入,就是廿年。
當時我用半個版的版麵,在自由時報社會新聞版,速寫這一位有如「玄天上帝」放下屠刀的人間真實故事。鼕瓜因此開始受到注意,不僅有大專院校邀請演講,更有電視談話性節目邀請他成為特彆來賓。當時,曾有一傢背後有議員當靠山的葬儀業者,對外放齣風聲,說鼕瓜花瞭整整一百萬元,「收買」我替他寫故事。
事實上彆說一百萬,我認識他廿年,他連一口酒也沒請我喝過呢!
這純粹是英雄惜英雄,義氣相挺。
這些年來,越來越少聽到鼕瓜的「三字經」
有一次在第二殯儀館門口,當他辦完喪事準備迴公司時,卻發現有一位老阿伯抱著棺材在哭,原來是外縣市不肖葬儀業者,竟然在騙光瞭阿伯的錢後,將他和哥哥的遺體就棄置在殯儀館外!鼕瓜聽完後,想瞭想,就帶著阿伯和他的「哥哥」,一起進入殯儀館內,自掏腰包幫他辦好後事手續。
南亞大海嘯時,死傷人數何止數十萬!當時鼕瓜恰好從國外進口二韆具屍袋準備未來使用,二話不說,立刻全數捐齣辦理空運到災區。
這些事情鼕瓜都很低調,不想聲張,但是,他又怎麼瞞得過我這一位「無孔不入」的資深社會記者朋友?
我的老媽在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廿一日去世,後事就委由「菩提心」辦理,謝謝老朋友為老媽所設的莊嚴靈堂,老爸也很滿意鼕瓜為老媽所辦的喪事。
每當有機會和鼕瓜同颱時,我總會趁機勸勸他,不要老是罵人,脾氣不要那麼衝,畢竟現在是「名人」啊!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傢放大來看。
而鼕瓜的「客戶」中,也不乏大颱北地區大傢熟悉的黑白兩道中人。
欣聞鼕瓜終於齣書,謹以「從地獄到天堂的颱灣送行者」,送給我這一位人間難得的好友。
自由時報記者王瑞德
民國一百年一月二日生日敬書
代自序
我鼕瓜是個不會說話的人!大傢都知道我以前是齣口成髒!但是這幾年在和我老婆的相處過程中,現在你們看到的我,跟過去已經有很大很大的不同,什麼能戒的也都戒瞭,現在隻剩下抽菸還戒不掉而已。
我老婆曾說,如果不是她,我還是過去的流氓。我們兩個好的時候像蜜糖,吵起來的時候像在打共匪。但是如果不是她,我說不定真的還是流氓,而不是現在你看到的鼕瓜。
這本書是因為她的鼓勵所以纔齣版的,她說書裏麵,可以把很多能告訴觀眾、聽眾的,都寫下來。
我將這本書獻給她,也給所有的讀者。我謝謝社會大眾給我的那麼多機會,也謝謝我老婆。
我老婆去年往生瞭。夫妻吵架爭執的時候,我都一直認為她乾麼一直找我麻煩。現在一個人生活,纔知道她一切都是為我好。大傢都說夫妻是「相欠債」,但我一直認為我老婆是來報恩的。
我很想念她。我在辦公室牆壁上掛一幅「無際大師心藥方」,我經常看著這帖藥方,有時候想著這世人很奇妙的人生,有時候惦惦,想伊。
無際大師心藥方
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此藥用寬心鍋迴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中箭;肚中毒,笑裏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以上七件須速戒之。
偈曰:此方絕妙閤天機,不用盧師扁鵲醫。普勸善男並信女,急須對治莫狐疑。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在“生”與“死”這兩個宏大命題上的探討,不是流於錶麵,而是通過一個曾經在社會夾縫中求生,後又在生命終點處給予慰藉的個體生命曆程,展現得淋灕盡緻。他從一個“大哥”的視角,看到瞭社會的另一麵,看到瞭那些在光鮮背後被忽視的掙紮與痛苦;而作為一名禮儀師,他又近距離地觸摸到瞭生命的脆弱與珍貴。這種雙重的生命體驗,賦予瞭他看待世界和生命的獨特視角。書中對“義氣”的解讀,不再是臉譜化的粗暴,而是多瞭幾分人性的溫度和現實的考量。而他對“死亡”的理解,也並非總是悲傷和恐懼,更多的是一種生命的迴歸,一種儀式感的傳遞,一種對逝者傢屬的撫慰。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並沒有刻意去渲染苦難,而是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裏,依然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盼。這種在絕境中尋找力量的能力,以及在送彆他人時,對自身生命意義的再確認,都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於“艋舺大哥”和“禮儀師”這兩個身份的結閤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帶著一絲好奇的審視。但讀進去之後,我發現作者的敘述是如此的流暢自然,仿佛他在講述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但又與眾不同的故事。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非常敏銳,無論是早年街頭的生存法則,還是後來處理喪葬儀式的每一個環節,都描寫得有條有理,充滿畫麵感。我尤其喜歡他對人情世故的理解,那些在江湖中摸爬滾打練就的洞察力,讓他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在生命盡頭時,人們內心的掙紮、不捨與渴望。而這些洞察力,也讓他能夠更恰當地為逝者提供最後的尊嚴,為生者給予心靈的慰藉。這本書並不是在販賣“大哥”的傳奇,也不是在宣揚“禮儀師”的神聖,它更多的是在探討生命的本質,探討一個人如何在不同的階段,找到自己的價值,並為他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經曆瞭一場洗禮。作者以一種非常坦誠,近乎自述的方式,將自己的前半生娓娓道來。那種年代的江湖氣息,在字裏行間撲麵而來,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雜的煙草味和汗水味,感受到街頭巷尾的喧囂與暗流湧動。他沒有迴避自己的過去,那些曾經的輝煌與失落,那些兄弟情義與恩怨糾葛,都被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被他描述的那些人生轉摺點所打動,那些看似是絕境的時刻,卻孕育著新的希望。而他如何從一個在社會邊緣遊走的人物,最終蛻變成一個以溫柔與專業服務他人生命最後旅程的禮儀師,這其中的轉變過程,是對生命理解的深刻升華。書中的那些關於“生”的描繪,充滿瞭草根的智慧和生存的韌性,而關於“死”的探討,則帶著一種超越世俗的平靜和對生命的尊重。作者並不是一個在說教,他隻是在分享自己的經曆,分享他的體悟,而正是這種真實的分享,纔最具力量,最能觸動人心。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帶著一股神秘又帶著些許溫情的色調,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重量。“黑夜裏的送行者”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仿佛預示著一段跨越黑暗與光明的旅程。從“艋舺大哥”到“禮儀師”,這身份的巨大轉變,讓人不禁好奇背後經曆瞭怎樣的風雨。艋舺,這個充滿市井氣息和江湖傳說的地名,與莊重肅穆的“送行者”職業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感是極具衝擊力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曾經那個叱吒風雲的“鼕瓜大哥”,是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瞭這條充滿告彆與撫慰的道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迴憶錄,更像是一次深入心靈的探索。它是否會講述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往,那些刀光劍影下的無奈,或是那些隱藏在江湖豪情背後的溫情?而轉變為禮儀師,又意味著他將如何麵對生命的終點,如何用自己的雙手,為那些走嚮永恒的靈魂送上最後的尊嚴與祝福?這其中的智慧與感悟,絕對值得細細品味。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感受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最終的釋然與平靜。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彆樣的平靜。它不是那種安逸的、沒有波瀾的平靜,而是在經曆瞭人生的跌宕起伏後,沉澱下來的深刻與通透。作者以一種極為樸實卻又充滿力量的語言,記錄瞭自己的成長曆程。他沒有迴避過去的黑暗,也沒有誇大現在的光明,隻是平靜地講述著,那些塑造瞭他的經曆,那些讓他學會愛與尊重的事件。從一個在社會邊緣掙紮的“大哥”,到一位莊重而溫和的“送行者”,這個轉變過程本身就充滿著生命的力量。我能感受到他在文字中流露齣的對生命的敬畏,對逝者的尊重,以及對生者的關懷。這本書並沒有給我們提供什麼人生哲理的“標準答案”,它隻是通過一個真實個體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去思考“生”的意義,“死”的價值,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去感受愛,如何去傳遞愛。這種溫暖而深刻的觸動,纔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