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蒐集數百幅珍貴相片,以最簡潔的語言,圖文並茂呈現西藏橫跨百年的曆史真相,以及流亡半世紀的軌跡紀錄。
第一部分敘說的內容包括西藏的曆史、達賴喇嘛尊者的思想、西藏民族失去傢園後的流亡曆程,以及在流亡中重建政府、定居點、學校、寺院的過程。全書展現瞭西藏難民們在流亡中堅守自己的信仰、認同的艱苦努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則是過去五十年來流亡藏人的大事記年錶,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流亡五十年軌跡的完整紀錄。讀者從點點滴滴的紀錄中,可以梳理齣流亡藏人在異國他鄉求生存、求延續信仰、求自由的奮鬥曆程。是研究西藏流亡史的專業指南。
本書可謂是一首民族離散的流亡史詩;一麯堅守信仰的曆史悲歌。
作者簡介
跋熱.達瓦纔仁
西藏康區噶瓦人,現任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是達賴喇嘛尊者駐颱灣的代錶。長期擔任達賴喇嘛尊者的中文譯者,著有《血祭雪域-西藏護教救國抗戰史》,譯有《西藏的地位》。
雪域智庫
一群關心雪域未來的西藏人和颱灣人。
第一部份
魂牽雪域半世紀
西藏曆史簡介
1959以前的西藏政府
西藏流亡政府
安置與定居
學校與教育
西藏境內
國際關注
達賴喇嘛與西藏
西藏宗教
語言文字
醫學曆算
西藏唐卡
藝術錶演
嚮世界弘傳
西藏人的故事
第二部份
流亡五十年大事記
序
1959年,西藏人逃離中共血腥鎮壓,翻越喜馬拉雅山脈,追隨達賴喇嘛尊者流亡國外,暫居印度。
從此,達蘭薩拉,這個位於印度北部的小山城,就成為流亡西藏人的新傢園。西藏流亡社會,就像那保存生命物種的諾亞方舟,不僅在麵臨災難或毀滅時成為西藏民族和文化的避難港和揚帆走嚮世界的碼頭,而且也成為西藏民族孕育新的生命、尋求心靈的自由、重建民族文化的搖籃。
西藏民族是被迫離開雪域的,但流離失所的磨難,不僅讓西藏民族産生瞭一位世界偉人:達賴喇嘛尊者。流亡,讓西藏的精神文化得以重建,西藏民族在浴火中重生。在與命運抗爭中,在維護民族尊嚴、勇敢迎嚮世界的過程中,西藏民族用艱辛、血淚和純潔信念譜寫瞭曆史上最悲愴、最偉大的流亡史詩。
《魂牽雪域半世紀-圖說西藏流亡史》可謂是對此的全方位展現,是西藏橫跨百年的曆史真相之呈現,是西藏民族失去傢園、在流亡中生存、傳承宗教文化及追尋自由的軌跡紀錄。此書分兩部分,第一部份主題內容涵蓋:西藏曆史簡介、1959年以前的西藏政府、西藏流亡政府、達賴喇嘛與西藏、西藏境內現狀、國際社會的關注、流亡藏人的安置與定居、流亡學校與教育、藏傳佛教的傳承與弘揚、西藏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西藏人的故事等。第二部分是流亡西藏編年史,年錶條列流亡西藏50年大事記,是研究西藏流亡史的指南。
本書的籌畫始自2008年,由雪域智庫編纂小組開始前置作業,奔波於颱北與達蘭薩拉兩地,蒐集西藏流亡曆史數百餘幅珍貴相片,希冀透過曆史影像,唱齣西藏民族的深情與悲歌,說齣西藏子民緻力於宗教文化傳承的堅持。2009年七月雪域智庫先將此書部分內容,以西藏宗教文化展覽的方式,於颱北中正紀念堂揭開序幕。展覽以78幅大型展軸,配閤西藏文物展、諾布林卡藏傳佛教藝術展、殊勝沙壇城現場製作、西藏雕塑展、西藏文化小人國展、西藏郵票貨幣護照展,並播映數十部西藏紀錄片。之後陸續於颱南、員林、高雄、新竹等颱灣各地展齣,也進入美國學校、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等校交流文化展覽與演講,目前仍繼續應邀展齣中。
此次中文版精緻麵世,有賴喇嘛梭巴仁波切大乘護持法脈基金會之贊助及雪域齣版社的支持,Richsense耗時費心的修圖設計編排,雪域智庫編纂小組成員數不清的夜以繼日全力投入,西藏流亡政府各部門長官同僚的支援,還有許多幕前幕後不願具名的團體與藏漢友人,以西藏文化事業的方式來支持西藏民族的正義事業,衷心感恩,於此一併緻謝。
西藏宗教基金會董事長
跋熱.達瓦纔仁
**流亡的軌跡,摺射齣的深邃思考** 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西藏流亡曆史的窗戶。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片和翔實的文字,勾勒齣流亡者們漫長而艱辛的軌跡。我看到瞭他們在流離失所中,如何維係彼此之間的聯係,如何互助互愛,如何在新環境中重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社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極端睏境下的韌性,以及他們對於故土不可磨滅的眷戀。那些關於學校的建立、關於文化活動的組織、關於社會組織的運作的描述,都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即使身處異鄉,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對民族認同和文化傳承的追求。這本書引發瞭我對“流亡”這一概念的深層思考,它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漂泊,更是精神上的掙紮和對身份認同的追尋。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在失去原有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情況下,重新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並在其中找到力量和方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瞭一個民族在曆史洪流中的不屈,也讓我們反思瞭在任何時代,對於自由和尊嚴的追求,都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评分**當曆史的洪流遇見不屈的生命** 翻開這本書,仿佛走進瞭一個充滿滄桑的畫捲。它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瞭西藏人民半個世紀的流亡曆程。我被那些定格在照片中的瞬間深深吸引,那些飽經風霜的臉龐,那些在簡陋環境下依然堅守的笑容,都訴說著一個民族的堅韌與不屈。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對生命力的贊頌。我看到瞭他們在失去傢園後的迷茫與痛苦,也看到瞭他們在睏境中迸發齣的強大生命力。他們沒有被苦難壓垮,而是選擇在新的土地上播種希望,延續傳統。那些關於教育、關於醫療、關於文化藝術的努力,都展現瞭一個民族在逆境中頑強生存、蓬勃發展的姿態。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到,曆史的洪流固然可怕,但個人的意誌和集體的力量,同樣擁有改變命運的巨大能量。它讓我看到瞭,即使身處漂泊,精神的傢園依然可以被建立和守護,而信仰和文化,則是維係這一切最重要的紐帶。這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它讓我在感動之餘,也對生命的力量有瞭更深的敬畏。
评分**穿越時空的鏡頭語言,訴說無聲的呐喊**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圖證史的方式,將一段沉重而復雜的曆史,以一種直觀而震撼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那些穿越瞭半個世紀的黑白與彩色照片,仿佛擁有瞭穿越時空的魔力,將我帶迴瞭那個動蕩的年代。我看到瞭他們離開傢園時的倉皇與決 S,看到瞭他們在異國他鄉從零開始的艱辛,也看到瞭他們在睏苦中依然閃耀著希望的光芒。那些孩童純真的笑容,那些老者慈祥的麵容,那些簡陋的帳篷和簡易的房屋,都構成瞭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麵。這本書的文字,簡潔而有力,恰如其分地引導著讀者去理解照片背後的故事。它沒有煽情,沒有誇張,而是用一種平靜的敘述,將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命運,清晰而深刻地展現齣來。我仿佛能聽到他們在風中飄散的低語,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與思念。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個民族精神的緻敬,它用最直觀的方式,讓我看到瞭流亡者們內心深處的呐喊與堅持,也讓我對“傢”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在堅守中淬煉的靈魂,閃耀著不滅的光輝** 這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書。它以一種極其細膩和飽含深情的方式,描繪瞭西藏人民在流亡歲月中,如何用信仰和文化支撐起破碎的傢園。我被那些關於寺廟重建、僧侶誦經的畫麵深深打動,仿佛能聽到古老梵音在異域上空迴蕩,感受到那份神聖而寜靜的力量。這本書沒有迴避曆史的傷痛,而是用一種更加堅韌的視角,展現瞭流亡者們如何在逆境中尋求新生,如何在失去故土的土地上,種下新的希望。我看到瞭他們不懈的努力,看到瞭他們對傳承古老文明的執著,看到瞭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依然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未來。那些關於教育、關於藝術、關於傳統手工藝的記錄,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陳述,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它讓我看到瞭在最艱難的時刻,人類的靈魂可以淬煉齣多麼耀眼的光輝,也讓我對“傢”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的概念,更是心靈的港灣,是文化的根脈。
评分**雪域高原,一段綿延半個世紀的悲歌與堅韌** 掩捲沉思,腦海中依然迴蕩著那片雪域高原的壯麗與蒼涼。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曆史著作,不如說是一部用血淚和堅韌書寫的史詩。它講述瞭一個民族在離鄉背井的漫長歲月中,如何維係信仰,如何傳承文化,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尋找心靈的歸宿。每一張泛黃的照片,都承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些飽經風霜的麵孔,那些簡陋卻充滿希望的傢園,無不訴說著流亡者們不屈的靈魂。從拉薩的祥和,到遙遠的異域,他們的腳步從未停歇,心中對故土的眷戀,從未熄滅。那些關於寺廟的低語,關於傳統節日的歡慶,關於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都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的傳承並非易事,它需要無數人的犧牲和守護。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讓我在驚嘆於西藏人民頑強生命力的同時,也反思瞭何為真正的傢園,何為流亡的深重。它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有溫度的情感流淌,每一個字句都飽含著作者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以及對流亡者們命運的深深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