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的教室

沒有邊界的教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關於德國,以下這些你都知道嗎?
  .德國是一個博物館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全國擁有超過6000家博物館。
  .在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德國誕生過許多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
  .知名的文學家「歌德」、「海涅」;音樂家「貝多芬」、「孟德爾頌」,也誕生於德國。
  .德國在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當中,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德國擁有許多發明家和工程師,至今德國科學家一共獲得了超過60項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生理醫學獎。
 
  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能夠孕育出這麼多優秀的人才、發展出這麼精采的國度?

  《沒有邊界的教室》作者沈佳慧,帶領你透過台灣母親之眼,跳脫身處的環境,進入德國的教育現場,用全新角度看到有別於台灣,從生活中學習的「德國啟蒙式教育」。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揮天賦與才能,才是教育最終的使命!」
  「不管書唸得好不好,每個人都需要生活的能力。」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第一名』!」
  「只要有專長,不必人人念大學!」
  「只要能對孩子有所啟發,教室的範圍可以無限延伸!」……

  「到底什麼才是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後,最需具備的素質與能力?」德國的教育制度不一定適合我們,但是在全球化競爭的地球村之中,卻可以提供我們最深刻的反思!

本書特色

  .帶你一窺德國成功背後的啟蒙教育秘密!

  .帶你了解「實事求是」的精神&「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如何使德國成為「品質保證」的國度,不論在歐洲或世界的各領域表現,皆無比亮眼。

  .每個篇章最後的BOX,讓你認識你從來不知道的德國人文風貌!(如:在德國誕生的卓越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有哪些。)

本書重點

.唸過中、英、德共六所幼稚園及兩間小學,不是折磨而是好玩適應力,是培養出來的。

  2009年的11月,Monica和老公、小K結束了五年多在歐洲的生活後,回到台灣。

  「你的孩子適應得如何?跟得上嗎?」
  「他還會說中文嗎?」
  「對他來說,學中文應該很痛苦吧?」……

  Monica被問到一堆關於孩子的適應問題,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都出籠了。

  小K唸過唸過中、英、德共六所幼稚園、及兩間小學。問他:「這樣搬來搬去,會不會覺得不好,或是沒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他竟毫不思索的回答:「不會呀,搬到新的地方,過一個月就有朋友了,新的朋友加上舊的朋友,就世界各地都有朋友啦!」

  進入一個新環境,孩子一開始需要的不是學會語言、不是課業立即趕上進度,而是耐心開導的老師、還有陪伴他們一起適應新環境的父母。

  有了這些,每一個孩子都會相信:改變環境並不可怕。

.有自由時間的孩子,才能夠主宰自己的人生

  「你認識那些生活中塞滿一長串課程、訓練、課外活動孩子嗎?……如果讓他們到些美麗恬靜的地方度幾天假,他們將會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自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學習獨處,這會讓他們難以面對成年後的生活。他們無法放鬆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輕鬆度日。……」

  擁有許多「空白」的時光,對德國孩子來說是一種常態,因為就算不放假也有很多「空白」,父母不安排他們上補習班,也不會因為怕輸在起跑點而安排他們學很多的才藝,因此,從小就必須學會安排自己的空白時間。只有讓孩子從小擁有自由的空間,孩子才懂得如何為自己做決定,這樣的孩子,也才能夠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住在四季如春的福爾摩沙,我們究竟認識了多少鳥類?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總在努力背誦著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卻通常對身邊的生活與環境一無所知?「小K在德國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說出我們常吃、只有歐洲出產、連我也不太知道的蔬菜名稱,甚至,只要給他清單,他就可以上超市幫我買菜,比老公買的還正確!」這就是生活。不管書唸得好不好,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這便是生活教育重要的地方。

  德國小學教的不只是識字、不只是知識,相反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得先教會孩子怎麼「生活」。
 
.贏在起跑點不是贏

  大多數的德國家長和老師認為,紮好基礎才是將來致勝的關鍵,眼前的優秀,不一定代表將來也優秀。務實的德國人,認為基礎比什麼都重要,沒有穩固的地基,再美麗的房子也有可能坍塌。所以,「留級重讀」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在德國人的觀念裡,留級就表示對於這一年的課程不夠熟悉,所以再讀一年,把基礎打穩一點,對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是一件好事。

.沒有成績單的一年級

  在德國小學的第一年,是沒有成績單的。一年級新生,才剛剛開始步入識字的階段,因此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教導孩子如何學習、能夠獨立完成自己份內之事,更重要的是,致力於培養孩子們自動學習的好習慣,他們鼓勵孩子自發學習,要求孩子守規範,但是也鼓勵發問。願意自動自發去學習的孩子,成績自然不會太差。

  其實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他們所需的技能,孩子就能將他們的課業選擇與課業成績,轉化為一個能令他們快樂的職業生涯。考試導向的方式也許有他的效果存在,但不考試就不唸書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習就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了。

.玩,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功課

  「某一週的主題是『中古世紀』,這一週停止了平時正常的上課,每天都進行關於中古歐洲的各種活動,孩子可以參與其中,把歐洲中古世紀的生活搬進學校課堂裡,老師還教大家用廢棄的硬紙板,做成古代打仗時所穿的騎士服,並自己為它噴漆、上色,還把被淘汰不用的足球,洗乾淨、剪成一半,拿來充當騎士的頭盔,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德國的小學課程看起來雖然內容豐富,但並不強求孩子死記硬背,更尊重每個孩子學習的快慢不同。課程內容生活化,教學設計有趣又不失教育性,因此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快樂的成長,不會因為課業問題需要額外補習或是為功課煩惱,「玩」就是他們的主修,而從中學習更多。

作者簡介

沈佳慧 Monica Shen

  唸過淡江日文系與中文系、是個旅行與生活結合的旅人,旅居歐洲五年,喜歡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旅行與生活。結婚之後才開始旅行,生完小孩後才開始寫書,無論在哪裡,皆樂於與孩子一同成長。

  曾任中廣外製廣播節目企劃、執行製作;環宇電台新聞記者、播報及環宇電台旅遊節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專職寫作。

  已出版之著作有:《幸福雞湯》(愛迪生出版社,2003)、《戀戀奧地利》(沃爾出版,2005)、《大手牽小手,世界玩透透 》(美智出版社,2007)。

  .部落格:漫步天涯──沈佳慧的部落格blog.udn.com/monikashen
  .Facebook【漫步。天涯 ~ 沈佳慧】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pages/man-bu-tian-ya-chen-jia-hui/156817941015993
  .E-mail:monicashen87@yahoo.com.tw

繪者簡介

Kevin Chiang(小K)

  愛塗鴉的小孩。最光榮的事蹟,是在兩歲時看到媽媽的第一本書出版時,就馬上在上面塗鴉.……從七個月開始就跟著爸爸媽媽,在地球上到處遷徙和旅行。

  到目前為止,唸過三個國家、六個幼稚園以及兩所小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1 李偉文
推薦序2 鄭伊雯
作者序 德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

Chapter 1 我們全家都是空中飛人
因為老公的學習和工作關係,兩年內,我們從台灣飛到蘇格蘭,再從蘇格蘭飛到德國,兒子小K也因此唸過了中、英、德共六所幼稚園、及兩間小學。原先我也像大部分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適應問題,後來卻發現──改變環境並不可怕。而且,不只我這麼覺得,小K也是。

緣起 開始漫步天涯的旅程──蘇格蘭新生活
蘇格蘭幼稚園歷險
帶著蘇格蘭腔到德勒斯登
說英文的國際學校
找尋新學校
進入德國幼稚園
【你所不知道的德國】

Chapter 2 沒有邊界的教室
興趣和專業,是德國培養人才的重點,而不是要求每個人都要讀書,或是認為讀書才是──有出息。因此,以務實的專職教育、重視每個孩子的特質,讓他們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德國教育培養人才的重點和方式。

森林裡的畢業典禮
入學前都會收到的紅單
沒有成績單的小學一年級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玩」就是德國小學生的主修
留級生
如鐵般的紀律,來自柔軟的心
不必自習的讀書之夜
德國的「公立」安親班
每個人都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可愛足球隊
台灣媽媽的母語教學課
德國小孩的福利
可以不必唸大學,但不能沒有專長
四季音樂會
【你所不知道的德國】

Chapter 3 玩出生活大道理
你認識那些生活中塞滿一長串課程、訓練、課外活動孩子嗎?……如果讓他們到些美麗恬靜的地方度幾天假,他們將會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自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時間學習獨處,這會讓他們難以面對成年後的生活。他們無法放鬆自己,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輕鬆度日。……」

你沒看錯,德國小孩七點就上床睡覺
德國小孩也提燈籠
帶著三歲小孩到博物館去
擁有一個空白的暑假
烏爾勞不(Urlaub)從小開始
德國小孩看電視
狗狗陪讀計畫
孩子的適應力是培養出來的
【你所不知道的德國】

後記

圖書序言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小K在德國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說出我們常吃、只有歐洲出產、連我也不太知道的蔬菜名稱,甚至,只要給他清單,他就可以上超市幫我買菜,比老公買的還正確!這就是生活。不管書唸得好不好,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這便是生活教育重要的地方。

春天來臨,冬天的積雪融化了,好不容易可以不用再踏著厚厚的積雪走路上學,我與兒子間的對話,似乎也因為天氣的轉暖,隨著「春天」起來。

「哇~春天來了耶,你聽,小鳥已經在樹上叫了。」陪小K上學的途中,我隨口對小K這麼說。

「冬天也有鳥叫啊,但是春天的鳥叫得比較大聲。」小K邊走邊回答著。

「?……」我一頭霧水,問道:「春天的鳥叫得比較大聲?你是怎麼知道的?」

「老師說的啊。」小K煞有其事的開始解釋:「因為春天來了,鳥要叫大聲一點,告訴大家春天來了。」

哈哈,沒想到,德國的生活教育教得這麼仔細。在四季如春的台灣長大,我真的不知道春天的鳥兒與冬天的鳥兒有什麼差別,如此說來,連叫聲都有差別呀?

歐洲因為四季變化明顯,因此每一個季節都有每一個季節的樂趣。秋天找葉子、認識樹木;春天找尋鳥類、認識鳥類;冬天出去看雪、玩雪;夏天在學校裡沖涼、玩水……。

再想想,住在四季如春的福爾摩沙,我們究竟認識了多少鳥類?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總在努力背誦著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卻通常對身邊的生活與環境一無所知?

德國小學教的不只是識字、不只是知識,相反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得教會孩子怎麼「生活」。

幼稚園學童,也懂得分辨植物是否有害

也許你會問,生活有什麼好教的?其實生活學問可大了。

小學畢業之前,會簡單的烹飪嗎?知道四季成熟的果實是什麼嗎?知道哪些野生的果實是不能吃的嗎?知道哪些是所居住的城市或地方特有且珍貴的鳥類嗎?即使唸到了大學畢業,大多數的台灣學生對這些問題還是不怎麼清楚。

在德國,這些就是老師在小學的課堂上、生活上所教授的「課程」。孩子從課程中學習食物是怎樣來的、要如何珍惜食物;四季變換要如何穿衣;所居住的房子是用什麼素材建築的、古代的房子和現代的房子有什麼不同;不論騎車或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規則……。這些不就是所謂的生活課程嗎?而正是從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課程中,孩子也同時學習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有趣的歷史、文化、自然……等知識。

在德國小學的教學課程中,有一門課叫做「Sachunterricht」(生活常識課程),在這一堂課程中,老師用既有趣又富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社會、自然等等的學習項目。不但學知識,德文的單字也同時在累積。

例如有一回,老師請孩子帶用麥子做成的食品到學校來。在德國,麵包是主食之一,許多麵包是用麥製成的,老師會告訴孩子麥子長什麼樣子、麥子的生長情形、吃麥子做成的食物有什麼好處。更有趣的是,這一門課還告訴你所有家畜的懷孕期究竟有多長;一隻小乳牛從乳牛媽媽懷孕到分娩,需要幾週;小雞幾週會孵化……等,這些我們從小到大從來都不知道的問題。開了這一扇有趣的知識之門後,對這些生物有興趣的孩子,就會試著去找更多的書來閱讀,以獲得有關的知識。

這樣的生活教育,不只在小學,其實幼稚園老師就開始啟蒙,讓孩子們認識環境、學會保護自己、也尊重並保護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有一次因為出門辦事,我正巧經過小K就讀的幼稚園,看到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出來「放風」,到附近的公園玩耍,老師帶著孩子們,就像是大家一起散步,邊走邊一一介紹路邊的植物和風光。偶爾有一隻小刺蝟,從他們面前搖搖晃晃而過,老師還會讓大家停下來觀察,並且讓小刺蝟先過呢!經過一株植物時,老師在一棵果子長得像蔓越莓的小樹前,停了下來,告訴大家:「這種果子是不能吃的。」並仔細的告訴孩子怎樣分辨可食用與不可食用的類似植物。

你說,才幼稚園的孩子,會懂這些嗎?其實,有時候我們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老師這樣的生活教育方式。我發現,大部分的德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真的都認識這些在居住環境附近的植物,並且能分辨它們是否有害呢!

所以德國小學的老師,除了是孩子們的知識傳授者,也是生活上的啟蒙導師。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