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迴,
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孩子的認真與天真,同樣都令人愛憐。我們的教養任務,就是保存這樣的本性。每個好大人都可以透過許多小事,為孩子詮釋生命的美好,在他們的心靈裏留下幸福的感覺。
我很贊成「情境教育」的主張,於是試著以「小廚師」活動來投射我對教育的熱情,並以此印證孩子需要傢庭的關懷。我就像在當一個生活的主人,以工作邀約孩子與我品嘗生活;我所掛念的,是自己能不能展現幸福的總總麵貌給孩子?那些感覺包含:
我很歡迎你與我一起工作。
我想教你做齣比你自己想像更難的作品,因為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我不怕麻煩但你不要緊張,因為我會等你一下。
我一點都不在乎這份影響夠不夠大,每一次從幾個孩子身上所激盪齣的生命熱情以及領略到的希望,已經使我感到滿足。愛是需要學習與努力的,隻要有一個孩子長大後能記得與我們靜靜工作時的愉快,那就是我投資給幸福所得到最豐厚的報酬。
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傢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隻有「父母」。我願它是一場愛的接力,從我手中傳到你的傢庭裏。如果傢傢都有「小廚師」,每對親子之間應該會有更嚮心的傢庭愛,每個孩子也將會有更完整的生活力。——蔡穎卿
關於本書
餐桌雖然隻是一方木頭或其他質地形塑的圍坐空間,但在餐桌的活動中,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很容易就顯露而齣。餐桌文化絕非隻是口腹之間豐盛與美味的問題,它或許可以被視為最見微知著的教養顯示。
2009年2月,蔡穎卿展開瞭一項生活教養計畫——「小廚師」活動,藉由餐飲工作的練習場,讓孩子從備料、烹調、點菜、上餐到買單,擔任一天的小廚師,希望幫助孩子習得烹飪實作、美食的知識、時間感與自己對餐廳文化的貢獻,真實體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也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每次的小廚師活動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活劇場,不同的孩子錶現齣不同的特質,不同的事件投射齣不同的思考;蔡穎卿把這些小廚師的工作身影與曆程,以及從中獲得的教養啓思,化為溫柔流動的影像與文字記錄,提醒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陪伴他們一步步地發現自己、肯定自己、美好自己。
第一部分〈愛的接力〉,將「小廚師」一年半來的帶領活動日記整理成27篇有主題的分享,期待父母不隻視其為一場活動的觀察,也能找到與孩子相處時,適閤每一個傢庭的同工方式。
第二部分〈美的實作〉,則是以寫給孩子的角度,一方麵呈現小廚師的現場料理紀實,一方麵設計各種讓孩子感受小小樂趣的食譜實作,分享其中的知識、操作方法與趣味。隻要父母願意協助孩子,在傢裏一樣能創作這樣的喜悅,共同探索生活的輕盈美感、體會認真投入工作的快樂。
【我的幸福投資——關於小廚師的美好分享】
◎實作是一條路,一條通往真正教養的路。在同工之中,我親眼目睹被信任的孩子因此更瞭解自己的能力,信任交託與能乾成長於是形成最美好的循環。
◎因為注意孩子的反應,我一觀察齣他們聽不懂我的話時,馬上就改變另一種說法來增加瞭解的可能。我盡量避免使用同樣的說法,隻靠著增加口氣的力度來達成溝通。
◎這是我當母親與教學時永遠掛在心上的準則:真主意不能假商量;不是選擇就不要用問句。假的民主隻會引起沒有邏輯的言辭辯論,沒有道理支持的訴求,氣勢雖大卻很空洞。
◎如果我想齣口稱贊一個孩子,一定會說齣為什麼他受我欣賞的具體事實或行為。有比贊美更重要的事,是不要隨便詆毀、批評、強硬插手,或以善意與心急搶奪任何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齣錯時,讓他們完整地瞭解處理的方法並親自整頓,是更好的選擇。我相信成人帶領孩子麵對錯誤的穩靜態度,能慢慢纍積成他們將來引以為參考的判斷根基。
◎如果我們都把語言留給最有用的分享,而不是用來做耳提麵命的反覆告誡,相信學與教的人都會有更多的空間,並能從穩靜的思考中找齣對自己有益的觸發與分享。
◎我把公平當做一種愉快的心情來自我要求,隻求自己的情感齣發時都相同,而不是用刻意的行為來彌補不公平或昭彰公平的決定。一旦緊張自己公不公平,一定很難做到公平。
◎孩子實在有天生包容、彼此接納的美好性情。我常忘情看著他們專心一緻地提攜閤作,教的人一片真心,學的人一片誠意。我也因而更瞭解孩子的潛力,童心善意確實是世界的珍寶。
◎隻要激起孩子對眼前工作的挑戰熱情,他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執著與能乾。我並不擔心孩子的能力不夠,他們能做多難,關鍵常在於我們願意給多少機會。
幸福絕非是一種叮嚀,而是一種傳達與展示。除瞭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緊抓住生活的各種介麵,用最簡單的形式錶達愛與關懷,我想不齣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培育齣一個熱情的孩子。
作者簡介
蔡穎卿(Bubu)
1961年生於颱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係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習作與大傢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裏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
推薦序
讓心中感動的漣漪擴大
摯友 鍾惠蘋
在一次電颱的專訪中,Bubu談到她是個很有耐心,但同時也很沒有耐心的媽媽。她舉例:教女兒綁鞋帶時,她願意以幾天的時間,清楚而仔細地耐心教導,確定每個步驟她完全都學會瞭;而不願因匆匆教導,日後為瞭沒有真正明白,需要一而再為綁鞋帶的事煩心。這次對話令我印象深刻,也看到Bubu個性中的某些特色─確實,精準,敏銳,實用。
本書分享的是在小廚師課程裏,Bubu與孩童在教導─學習互動中的觀察所感。我們一嚮重視孩子在課堂上的錶現,其實在書本外,動手做的過程更能看到孩子的學習是否紮實,在崗位上的盡心投入更能帶來內心滿足的自信。
〈小老師,好架勢〉提到她在工作安排上刻意打破年齡的迷思,因為我們總以年紀設限瞭許多的可能;此外也提醒大人在教導孩童時,不能隻停於口頭示範,為人師者一定要有不怕麻煩的心態,纔能提供給孩子真實學習的機會,即使産生錯誤的結果,也是學習中可貴的經驗。在〈贊美與自信〉一文,我們常對孩子說「你好棒」,其實對孩子而言,這是很含糊空洞的言詞。在孩子逐步努力完成工作中,隨之産生踏實自信的能力,大人發自內心的贊賞並能說齣具體事實或行為,對孩子纔能産生實質的鼓勵。
〈真主意不假商量〉提到當小朋友互換原已安排好的工作,身為大人如何不強勢介入,卻又能顧及願望與公平的機會,使一份看起來無趣的工作,因著適當的引導而産生對工作的投入和執著,當不起眼的工作被肯定稱贊時,亦開啓孩子心靈的新視界。聖經有言:「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意謂大人不要常以自己的經驗,擅自為兒女做決定、下結論,或在言語行為中不尊重感受,以緻惹孩子的怒氣,長久更會使他們失瞭誌氣。
在書中另一單元,是教導小朋友動手做的食譜。我本以為之不同於一般食譜,會簡化睏難度或復雜性,但正如Bubu一貫的信念,問題不在難易,安全性是首要的考量,因需要父母的協助,所以在內容設計上以食材器皿的方便性但又不失趣味來定調,期盼親子在配搭互動中,不僅完成美味成品,更體悟到在汗水與麵糊中,也可能無預警地開啓心靈喜悅,美好迴憶也有可能在廚房的混亂中纍積。
以前中文係老師鼓勵我們寫作要以「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為目標;其實Bubu的文章所寫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熟悉的場景,隻是我們太輕忽心中晃過的感受,沒有認真正視問題所在,而少去省思其所帶來的哲理智慧。
猶記大四畢業時,學校對畢業生有份身傢及職業的調查統閤,中文係的我們,所填的職業不外乎是教師、作傢、編輯;而Bubu填的竟然是「傢庭煮婦」,不免引起同學心中的疑問,這個普通平凡的頭銜,是份正職嗎?它不是工作之外,另一個身份嗎?二十多年過去瞭,在生活上,Bubu大大實踐她對「傢」衷心的熱愛及夢想,無論對女兒的教養,對精緻美食的樂在其中,更令我驚艷的是對理想傢居裝潢的設計和監督施工,纔明白一份對傢原始的愛,透過屋內溫馨擺設的呈現,廚房飄齣香味給予的安定感,以及點滴教導所開啓的心靈對話,在內外兼顧的經營中,都可看到因為用心付齣,得以培育傢人快樂且健康的美好關係。本著樂於與人分享的理念,Bubu以同樣細膩的觀察和感受延伸到小廚師的學習,在完成一道道精緻餐點的過程中,不僅教導孩子的做事態度,也給大人更多的省思和挑戰。
自序
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
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迴,
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蔡穎卿
我曾在演講中迴答一位年輕爸爸的詢問,他想知道我如何能花費這麼多心力舉辦活動,我告訴他:是年齡的問題。如果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即使我已有帶領孩子的能力,也絕不會舉辦「小廚師」活動。因為在那個階段,我正忙於工作也忙著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當時,我的工作與教育並無任何相關,即使深信某些想法值得分享,我還是得先把屬於自己的本份責任好好完成,再談其他。
時間轉眼過完二十幾年,當我以虛歲五十的精神與體力來動手帶領「小廚師」活動時,我所要推薦給大傢的就是經過自己生活實證的經驗與收獲。藉著對「小廚師」的觀察,來說服每對父母「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就是我這一年半來從工作中抽空、剋服一些睏難繼續舉辦這個活動,並動手整理這些資料最重要的推力。
在兩個女兒都已經長大的此時,我更加瞭解,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力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不一心想尋求更神效的教育妙方,這個社會的教育問題自然會單純許多,父母的心纔能安定下來,而所謂的社會風氣也纔有自然改變的可能。
商業概念蓬勃發展的今日世界,教育理想真正的敵手與阻礙,也許是那份「可以將之市場化」的敏銳嗅覺,與刻意麯解競爭所引發的爭先恐後。於是,當一個孩子被看見的時候,他背後可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一分也沒有被遺漏地同時被計算,隻因父母對於教育成果越來越熱切,並願意花大筆金錢來作為投資的籌碼。
父母當然應該為孩子投資,然而,金錢卻非唯一的可能,也非萬用的靈丹。恰恰相反的是,有些教育如果缺瞭父母的意願和參與,原本自然而能有的成果反而會越離越遠。
去瞭更多地方、認識更多的孩子之後,我益加確信,教育絕不是因為透過某一種主張而造成影響的。教育的改變是來自誠意與作為,光是贊同或反對都不夠,我們得提供機會、採取行動,孩子纔能從社會的主張中受益。還是莎士比亞的那句話:「隻有行動纔有力量。」
承濛許多讀者對我的信任,「小廚師」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收到一韆名等待參加的小朋友,估量自己的力量之後,我隨即關閉瞭網路上的報名。有記者問我:「既然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收到一韆個小朋友,為什麼妳還說,這個活動不能『商業化』?」
也許這樣迴答會更清楚:這個活動的形式並不是不能商業化,教孩子做菜或帶一個活動有什麼難呢?但其中細緻照顧的精神的確是無法商業化的。也因此,我認為這個活動一直能持續做下去的場地是「傢庭」,能不斷給予機會的也隻有「父母」。如果你讀完我書中的分享,並真心看重這些價值,徹底執行就不再是睏難的決定瞭。
我很感謝所有參加過活動的小朋友,更感謝他們的父母親如此地信任我,並允許我刊登活動的照片。雖然,做一場「小廚師」遠比餐廳正常的營運更辛苦,但其中的快樂與隨著照片所留下的童顔笑貌,卻也是無可取代的。
我在最感到辛苦的時候,常常會想起以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麯〉而聞名的日本小提琴傢西崎崇子女士。她曾在拜訪「少年宮」時與一位小男孩一起拉琴,照片中夾著琴的頸項雖然是微微上昂的,但帶笑的眼神卻往下望。她充滿情感的凝望剛好與小男孩神氣夾琴上望的眼神知心交會,那笑裏所代錶的傳承與希望,深深打動瞭我的心。
原來,愛孩子是這麼單純的一件事,就用全然的誠意,把自己勝任的事,好好帶他們做一迴,然後用欣賞的眼光、用耐心的期待,展望他們的未來。
緻本書攝影者——我的先生Eric
我必須非常誠實地說,如果不是因為Eric在每次小廚師的活動中特地為我留下這些照片,我繼續這個活動的熱情也許無法一次次地重新燃起。
無論我外齣演講或接受採訪,當大傢看到我的確花瞭不少時間在實作之上,總喜歡問我:「妳先生對於妳這些想法都給予支持嗎?」
我確實受到全傢人的支持,當然,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條件已在序中提過,那就是我已經把兩個女兒都照顧長大瞭,在盡責任的優先順序上,不用麵對應該先把時間付給誰的掙紮。不過,即使是這樣,持續這些活動所需要的幫助與鼓勵,也絕對是實質與大量的。
每次辦完一場「小廚師」,我總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看到Eric會在無意間舒展或搥打身體。我知道那是他為瞭要捕捉孩子專注可愛的動作與神情,又為瞭不打攪他們工作,得十分敏感地體會工作動綫,自動讓路,所以,他常以奇怪的姿勢在拍照,並在不同的工作站中跑來跑去、神齣鬼沒地搶下他所能掌握的一切瞬息。孩子不是他的模特兒,除瞭搶到的鏡頭之外,我們不提供任何特彆的方便,有時他一不小心擋到我們一點點路,我就視他為蒼蠅一般,揮之唯恐不及。
攝影,而是他完全瞭解並贊許我對教育的想法。所以,在每次「小廚師」之後,雖然我們腰痠背痛的原因並不相同,但看著照片嘴角泛笑的愛卻是一模一樣的,即使這些孩子並非我們的子女。
我記得Eric每次對我說起自己錯過哪些美妙片刻時的扼腕神情,我最感動的,是他又對我說:「再精彩也絕不要求孩子重做來拍照,因為這就打斷瞭他們對於活動進行的真實感受。」他這樣地珍惜著孩子的心情,使我也同時領會到他對我的珍惜;我想,這就是彆人口中說著的鼓勵吧!
幾十年前,攝影傢卡希用一具簡單的相機拍下許多精彩的鏡頭,他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未按快門時先看和想,心和腦纔是真正的透鏡。
對於孩子,珍惜他們,使他們感到自在,是Eric透過鏡頭捎給我的訊息,我因此而更加懂得要如何親近孩子,更加瞭解無聲的影像中,永遠記下的種種可愛。
謝謝Eric!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