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同其他《詩學》中譯,捨棄引經據典的注釋。為方便閱讀,特將部分有關文義的「說明」,融入文本(並以方括弧錶示)。「辯解」可以說是譯者與作者亞裏斯多德這位洋老夫子的請益、交流、甚至「抬槓」的部分語錄,中間時或請瞭一些現 / 當代戲劇、文藝名理論傢齣場助興。希望能夠藉此引發對《詩學》有雅興的一般讀者,在閱讀時也能參與交交心、抬抬槓。
附錄譯者對悲劇和模仿 / 創作心得,部分可以與「辯解」中相關話題呼應,也可以單獨瀏覽。
作者簡介
黃美序
齣生於中國浙江樂清,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研究,佛羅裏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戲劇博士,曾任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與《淡江評論》(Tamkang Review)主編,中國文化大學戲劇係主任,美國Mankato State Universuty客座教授。現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兼任教授,發起中華戲劇學會,並擔任常務理監事多年。
自言在人生舞颱上常與黑白(墨、紙、粉筆)為伍,「誤(娛)人子弟」和自娛(誤)浮生。已齣版主要論述有《幕前幕後.颱上颱下》、《論戲說劇》、《象牙塔外》、《舞颱劇》、《戲劇欣賞:讀戲、看戲、談戲》、《戲劇的味 / 道》等,創作劇本有《楊世人的喜劇》、《空籠故事》、《豈有此理》、《小狐狸+-×÷大野狼》、cathy Visions等中英劇作多種。翻譯劇本有《李爾王》、《葉慈戲劇選》、《財神爺要開眼啦!》等等。劇作曾獲「吳三連文藝奬」,戲劇理論曾獲「國傢文藝奬章」。被列入多種中英名人錄,如2000 Outstanding of the 21th Century(IBC齣版)和Great Minds of the 21th Century(ABI齣版)。
捲首閑話(之一):我怎樣譯《詩學》
捲首閑話(之二):解辯「辯解」
話白《詩學》譯文與辯解
第一章:什麼是模創?
第二章:模創的對象
第三章:模創的形式
第四章:詩的源起和發展
第五章:喜劇的根源
第六章:悲劇的形式
第七章:悲劇行動的特點
第八章:情節的完整性
第九章:悲劇與曆史的區彆
第十章:情節的類型
第十一章:情節的變化
第十二章:悲劇的組織
第十三章:悲劇情節的模式
第十四章:恐懼與憐憫
第十五章:悲劇中的品格
第十六章:發現的類型
第十七章:劇作傢的實用法則
第十八章:再談劇作傢的實用法則
第十九章:悲劇的文辭與思想
第二十至二十二章:文字與文辭
第二十三章:史詩、曆史、悲劇
第二十四章:再談史詩與悲劇
第二十五章:批評的藝術
第二十六章:悲劇與史詩的比較
附 錄
Oedipus、Iliad、Odyssey內容簡介
試析藝術的形、神──模仿?創作?
中西悲劇探幽──淨化?補償?
捲尾閑話
“話白”與“辯解”,這兩個詞語組閤在一起,讓我對《話白<詩學>與辯解》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感覺,這並非是一本嚴肅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學術專著,而更像是一次深入淺齣的對話。作者選擇“話白”,似乎是在努力打破《詩學》與讀者之間的壁壘,用一種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他對這部經典著作的理解和感悟。我猜想,書中可能會穿插一些他個人的閱讀體驗,或者是將《詩學》中的觀點與當代的文化現象巧妙地聯係起來,讓我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體會到古老智慧的魅力。而“辯解”二字,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更為動態的色彩。它暗示著作者在闡釋《詩學》時,可能遇到瞭某些普遍的誤讀,或者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需要通過辯解來澄清和捍衛。這種帶有一定論辯性質的探討,無疑會讓閱讀過程更加引人入勝,也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讓我們在作者的辯白中,更深入地理解《詩學》的精髓。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話白<詩學>與辯解》,總給我一種沉靜而又充滿張力的感覺。我猜想,作者在“話白”這個詞上,一定下瞭不少功夫。它可能是一種敘事策略,用一種溫和、貼近生活的方式來解讀亞裏士多德那本厚重的《詩學》。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坐在你身邊,用茶餘飯後的閑談方式,一點點拆解“模仿”、“情節點”、“淨化”這些概念,會不會比枯燥的學術著作更容易讓人接受?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可能穿插著一些作者個人的閱讀體驗,比如他是在什麼情境下第一次接觸《詩學》的,又因為什麼原因開始對它産生濃厚的興趣。而“辯解”這個詞,則像是為這種“話白”增添瞭一層防護,又或者是一次主動的齣擊。也許作者在解讀《詩學》時,遇到瞭某些普遍的誤解,於是他選擇站齣來,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辯解”,去澄清,去捍衛他對《詩學》的理解。這種“話白”與“辯解”的結閤,讓我覺得這本書既有學理深度,又不失人情味,是一種非常吸引我的組閤。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那些既能讓我茅塞頓開,又能讓我會心一笑的解讀。
评分讀完《話白<詩學>與辯解》的封麵和封底,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關於古希臘哲學與文學交織的場景。封麵設計獨具匠心,筆觸或粗獷或細膩,仿佛在訴說著亞裏士多德《詩學》跨越時空的深遠影響,以及後世對其進行的無數解讀與辯駁。扉頁上印著“話白”二字,雖然我尚未深入書中,但這兩個字本身就帶有某種東方哲思的韻味,讓人聯想到言簡意賅、直指本質的闡釋。我猜測,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對《詩學》的純粹學術分析,更可能融入瞭作者自己獨特的思考,嘗試用一種“話白”的方式,將晦澀的哲學概念轉化為更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其中蘊含的智慧。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詩學》中關於悲劇、喜劇、史詩等概念的,是否會結閤當代的戲劇、電影、甚至網絡文學進行類比,從而展現其普適性?而“辯解”二字,更是激起瞭我的探究欲,究竟是針對《詩學》本身的某些觀點進行辯護,還是在迴應其他學者對《詩學》的解讀,抑或是對某種普遍的文學批評現象進行辯解?這種開放式的標題,為我留下瞭廣闊的想象空間,也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扉頁,一探究竟。
评分《話白<詩學>與辯解》這個書名,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頗具畫麵感的閱讀場景。我仿佛看到一位博學的智者,他沒有選擇用繁復的學術語言來堆砌,而是用一種溫和、日常的“話白”方式,引領我們走進亞裏士多德那座宏偉的哲學殿堂。《詩學》本身就充滿瞭對藝術的深刻洞察,而“話白”的處理方式,預示著這本書將是對這些洞察的耐心梳理和生動解讀,可能會涉及大量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或者用現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來佐證古老的理論。但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辯解”二字。這是否意味著作者在解讀《詩學》的過程中,主動或者被動地捲入瞭某種學術爭論?他是否會挑戰一些傳統的解讀,或者為《詩學》中某些不被理解的觀點發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閱讀體驗,它不會讓讀者感到遙不可及,反而會拉近我們與偉大思想的距離,並在辯解中揭示齣《詩學》超越時代的價值。
评分初次瞥見《話白<詩學>與辯解》這個書名,我便被其“話白”二字所吸引。它不像許多學術著作那樣直接拋齣專業術語,而是隱約透露齣一種更為親切、更具溝通性的姿態。我聯想到,這或許是一種嘗試,試圖將亞裏士多德那古老而精深的《詩學》“翻譯”成當代人容易理解的語言。想象一下,作者不是高高在上地講授,而是像一位老友,輕聲細語地和你聊起詩歌的本質,聊起戲劇的魅力,聊起那些打動人心的故事是如何構建的。這種“話白”的背後,一定蘊含著作者對《詩學》深刻的體悟,以及他希望與讀者建立情感連接的願望。而“辯解”二字,則為這趟閱讀之旅增添瞭另一層趣味。它暗示著書中可能存在著一些爭議的觀點,或者作者需要為《詩學》的某些部分,甚至是某種文學現象,進行一場智慧的辯護。我很好奇,作者會選擇迴應哪些質疑?他會用何種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種帶著辯護性質的探討,或許能讓《詩學》在新的語境下煥發齣新的光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