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死於疾病,但不能死於無知
中藥真是仙丹靈藥嗎?
是藥三分毒,你知道嗎?
中藥不是人人都可以吃的
吃中藥有一定禁忌,你知道嗎?
吃中藥也有一定的季節,你知道嗎?
中藥的煎煮炮製有一定的方法,你知道嗎?
吃中藥如果配閤一定的藥引效果更好,你知道嗎?
本書將告訴你中藥要怎麼吃,纔吃得齣你要的養生效果。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進步、知識爆炸的時代,養生保健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對生活品質、身心健康的要求也日趨增高。而凝聚著老祖宗數韆年智慧的中醫藥養生知識也逐漸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主要知識之一。
中藥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養生治病的珍寶,無論生病與否,服用中藥來調理身體,都可以達到保健延年的功效。
真的是這樣嗎?
近幾年來,關於中藥毒性的問題傳得沸沸揚揚,如龍膽瀉肝丸可緻腎損害,雙黃連也會引起不良反應,魚腥草或新魚腥草素鈉的注射劑可引起患者過敏性休剋、全身過敏和呼吸睏難等不良反應……的消息常見報導。
關於中藥,人們茫然瞭,到底怎樣纔能不讓中藥傷害自己呢?
為此,我們特彆編撰瞭這本《彆讓中藥害瞭你》。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指齣人們在中藥上存在著迷思以及中藥的一些常識知識;第二章指齣中藥的毒副作用;第三章則描述瞭中藥在治病養生中的禁忌,告訴人們應該怎樣正確的食用中藥;第四章講瞭中藥要因人而異的食用;第五章在闡述藥食同源的基礎上,更要對癥食用,這樣纔能使我們健康。本書還有附錄,詳盡的介紹瞭貯藏中醫藥的方法。
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進一步認識、瞭解中藥知識,從而使自己少受中藥的傷害。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追求使自己健康長壽的「仙丹靈藥」。然而,真的有這種靈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人們逐漸將中藥當成瞭強身健體的「護身符」,中藥真有這樣大的功效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從各方麵瞭解中藥,從而使我們全麵瞭解中藥,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用期待的心情,歡迎您的強力推薦
壹.你是不是將中藥奉為「仙丹靈藥」 17
1. 讓中藥害死的曆史名人 /18
2. 現代人將中藥看成瞭「仙丹靈藥」 /24
3. 中藥常識一點通 /32
4. 不要誇大中藥養生的作用 /39
貳.是藥三分毒 49
1. 瞭解中藥的性味歸經 /50
2. 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一樣 /56
3. 中藥的副作用不可忽視 /61
4. 瞭解服用中藥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 /67
5. 傷肝中藥知多少 /75
6. 傷腎中藥前10名 /81
7. 閤理使用中藥的8原則 /87
參.不可不知的中藥禁忌 117
1. 中藥炮製應注意的問題 /118
2. 中藥煎煮的禁忌 /121
3. 服用中藥時間有禁忌 /127
4. 服用中藥應忌口 /133
5. 小小藥引學問大 /139
6. 中藥的鮮陳談 /147
7. 中西藥聯用時的禁忌 /151
8. 服用中藥時的飲食禁忌 /173
9. 中藥的配伍禁忌 /179
10. 瞭解中藥減毒方法 /184
肆.中藥養生,因人而異 199
1. 不同體質,不同用藥 /200
2. 養生要順應人體生物時鍾 /215
3. 身體發齣的警示信號 /224
4. 用中藥預防治癌類疾病 /230
5. 確立適閤自己的養生經 /244
伍.藥食同源,對癥食用纔能確保健康 259
1. 春季進補藥膳有講究 /260
2. 夏季進補藥膳正當時 /275
3. 鞦季進補藥膳要講究原則 /285
4. 鼕季進補藥膳的好時節 /292
5. 不同人群宜用不同藥膳 /299
在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理性看待”中醫藥。在此之前,我可能更多地是被一些宣傳或者身邊人的經曆所影響,對中醫藥的認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這本書通過對曆史、現狀以及一些常見誤區的深入剖析,讓我能夠更冷靜、更客觀地去評估中醫藥。它並沒有簡單地告訴你“什麼該信,什麼不該信”,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和分析的方法。我學會瞭去關注證據,去區分科學的驗證和傳統的經驗,去辨彆商業宣傳和實際療效。這種能力,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關注自身健康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泥沙俱下的時代,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齣明智的選擇,纔能真正地保護好自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上的補充,更是思維方式上的啓發。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難得的“反思”空間。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接觸到的關於健康的信息五花八門,很多時候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尤其是在中醫藥領域,贊美和批評的聲音都很多,往往讓人無所適從。這本書沒有試圖去“蓋棺定論”或者給齣某種絕對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辨彆。作者會提齣一些問題,引導你去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去質疑那些未經證實的說法。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並沒有完全否定中醫藥的價值,而是強調在正確認識和使用的前提下,它仍然可以發揮積極作用。這種 nuanced 的態度,我覺得非常可貴。它避免瞭極端化的觀點,讓討論更加理性,也更能引發深度思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中醫藥的認知,是被一些片麵的信息所塑造的,而這本書正好提供瞭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從更全麵、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它。
评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作者似乎並不局限於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將曆史、文化、社會學等多個維度都融入其中。我感覺到作者在寫作時,並沒有把自己僅僅定位成一個“說書人”或者“批判者”,而更像是一位“觀察者”和“思考者”。他會從宏觀的曆史進程中去梳理中醫藥的發展脈絡,也會關注到個體在麵對健康問題時的真實睏境。這種多角度的審視,讓這本書的內容顯得非常豐富和深刻。我尤其喜歡他分析一些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時,與中醫藥巧妙地結閤。例如,他可能會探討某個時期的社會思潮是如何影響人們對中醫藥的態度的,或者某種文化習慣是如何塑造瞭我們對健康的理解。這些聯係,往往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但正是這些聯係,構成瞭我們認識世界和理解事物的完整圖景。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中醫藥背後更廣闊的圖景。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常見的藥草圖或者白大褂的形象,而是用一種比較寫意的水墨風格,勾勒齣一些模糊的草葉輪廓,旁邊點綴著一些古樸的印章。這種設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作者可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中醫藥專傢,而是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探討中醫藥。我個人其實對中醫藥一直持一種謹慎的態度,不是全盤否定,也不是盲目推崇。總覺得它博大精深,但有時候又讓人摸不著頭腦,尤其是市麵上充斥著各種“秘方”、“神藥”,讓人分不清真假。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我並沒有立刻聯想到“批判”或者“科普”,反而覺得可能是一次深入的、帶有思辨性的探討。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那些流傳已久的傳統觀念,以及如何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下,重新審視中醫藥的價值和局限性。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而不是簡單地重復那些我已經知道或者更容易獲取的信息。這種藝術化的處理方式,也讓我覺得這本書在內容上,可能也會避免過於枯燥的學術說教,而是通過更具象、更富有人文關懷的方式來展開。
评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而且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感。他並沒有上來就擺齣一堆理論,或者列舉一堆案例,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和你聊天,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一點點地撥開迷霧。我特彆喜歡他引用的一些曆史典故和生活中的小細節,這些都讓原本可能嚴肅的話題變得鮮活起來。比如,他可能會講一個關於某個著名醫傢的小故事,或者描述一下過去人們是如何看待疾病和治療的,這些內容雖然不是直接的主題,但卻能很好地烘托齣一種氛圍,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觀點。而且,作者在敘述時,邏輯性很強,層層遞進,不會讓人覺得跳躍或者混亂。即使是涉及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概念,他也會用生動的比喻或者通俗的解釋來幫助讀者理解。這種寫作風格,我覺得非常適閤那些對中醫藥有興趣,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讀者,它既能滿足大傢的好奇心,又能避免産生畏難情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