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介紹課程經典,都是在二十世紀中對美國學校教育有具體影響、引起極大迴響的重要課程典籍,反映齣許多曆久彌新的教育核心價值,是課程領域必讀的經典之選。
閱讀此書,將有助於瞭解課程領域的重要研究論述、通觀課程領域的研究進展,及追溯當代課程論述的立論基礎與思想源頭,進而對當前課程研究走嚮發揮補偏救弊的效用。
1. 課程建構 / 吳美娟 1
Curriculum Construction(1923) / Werrett Wallace Charters
壹、前言 1
貳、作者簡介 2
參、《課程建構》一書之重點摘述 3
肆、本書之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15
參考文獻 18
2. 如何編製課程 / 甄曉蘭 19
How to Make a Curriculum(1924) / Franklin J. Bobbitt
壹、Bobbitt生平簡介 19
貳、《如何編製課程》的內容重點 21
參、《如何編製課程》的價值 35
參考文獻 38
3. 美國教育學會二十六期年刊 / 單文經、鍾鴻銘 39
Th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1930) / Harold Rugg
壹、Harold Rugg的生平 39
貳、《二十六期年刊》內容摘述 41
參、《年刊》的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55
參考文獻 60
4. 學校敢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 / 陳麗華、王慧勤 63
Dare the school build a new social order(1932) / George Counts
壹、作者簡介 63
貳、經典重點摘要 66
參、主要論點、重要性與影響 83
參考文獻 92
5. 民主即一種生活方式 / 鍾鴻銘 95
Democracy as a way of life(1937) / Boyd Bode
壹、Bode簡介 95
貳、《民主即一種生活方式》內容摘要 97
參、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113
參考文獻 115
6. 經驗與教育 / 林秀珍 117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1938) / John Dewey
壹、前言 117
貳、杜威生平簡介 119
參、《經驗與教育》內容介紹 120
肆、《經驗與教育》一書的影響力 130
參考文獻 132
7. 虎牙課程 / 卯靜儒、陳冠蓉 135
The Saber-Tooth Curriculum(1939) / Harold Benjamin
壹、Harold Benjamin生平介紹 135
貳、《虎牙課程》經典作品內容介紹 138
參、如何閱讀?啓發性何在? 145
參考文獻 148
8.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 王秀玲 1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1949) / Ralph W. Tyler
壹、泰勒生平簡介 149
貳、《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重點摘要 151
參、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164
參考文獻 167
9. 教育的過程 / 鄧宜男 169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 / Jerome Bruner
壹、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簡介 169
貳、《教育的過程》重點摘要 172
參、重要性及影響 181
參考文獻 185
10. 學校的轉型 / 王前龍 187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hool(1961) / Lawrence A. Cremin
壹、作者Lawrence Arthur Cremin簡介 187
貳、經典重點摘要 190
參、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207
參考文獻 210
11. 中學課程的革新 / 顔佩如 213
Reorganizing the High School Curriculum(1962) / Harold Alberty
壹、作者介紹 213
貳、美國中等學校教育現況——一個批判性的建議 214
參、課程發展的基礎 217
肆、課程設計的決定 219
伍、課程實務 222
陸、學習活動的計劃與學校課程實務 222
柒、價值、影響與重要性 224
參考文獻 225
附錄:章節架構 226
12. 教育及效能崇拜 / 簡良平 227
Education and the Cult of Efficiency(1962) / Raymond E. Callahan
壹、本書作者簡介 227
貳、導讀內容 228
參、結語 254
13. 教育機會均等 / 黃繼仁 255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1966) / James S. Coleman
壹、前言 255
貳、作者及成書緣由 256
參、本研究報告書的內容摘要 259
肆、Coleman報告的主題、研究策略及重要性 271
伍、結語 277
參考文獻 278
14. 教室中的生活 / 張如慧 281
Life in Classrooms(1968) / Philip Jackson
壹、作者簡介 281
貳、撰寫本書的背景 282
參、主要內容 284
肆、本書之影響與價值 294
伍、小結:妳 / 你覺得上課很無聊嗎? 298
參考文獻 299
15. 教室危機 / 鄭玉卿 301
Crisis in the Classroom(1970) / Charles Silberman
壹、作者簡介與內容提要 301
貳、全書內容大要 302
參、評論 324
16. 學校文化與變革問題 / 範信賢 327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and the Problem of Change(1971) / Seymour Sarason
壹、作者簡介及成書背景 327
貳、各章重點節要 328
參、附記——代結語 341
參考文獻 343
附錄 343
17. 教師即陌生人:當代的教育哲思 / 周梅雀 345
Teacher as Stranger(1973) / Maxine Greene
壹、作者簡介 345
貳、經典重點摘要 347
參、價值、影響與重要性 359
參考文獻 360
18. 學校教師:社會學的研究 / 黃嘉莉 361
Schoolteacher(1975) / Dan Clement Lortie
壹、關於本書作者 361
貳、本書摘要 362
參、本書的重要影響 375
參考文獻 377
19. 意識型態與課程 / 湯仁燕 379
Ideology and Curriculum(1979) / Michael Apple
壹、前言 379
貳、從勞工階級到有機知識分子——Apple的成長與學術背景 380
參、學校所為為何?——《意識型態與課程》的成書緣由與關懷旨趣 382
肆、《意識型態與課程》的探究取徑與核心內容 385
伍、結語 393
參考文獻 395
20. 教育的想像:學校計畫的設計與評鑑 / 周淑卿 397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1979) / Elliot W. Eisner
壹、Eisner簡介 397
貳、教育失敗的意象與技術理性的掌控 398
參、六種課程意識型態 400
肆、課程計畫的概念 402
伍、教育評鑑的觀念 406
陸、本書重點總結 410
參考文獻 412
21. 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未來的展望 / 黃純敏 413
A Place Called School(1984) / John I. Goodlad
壹、邂逅《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的領航者:約翰.古德萊德簡介 413
貳、探究《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內容大要 415
參、重返《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重要性、影響與價值 426
參考文獻 432
英漢索引 435
黃序
教育部顧問室推展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或名著研讀多年,成果婓然。各個領域都能組成跨校的師生研讀小組,大緻每月一次,舉行研讀會,相互研討,形成相關領域的研究團隊,蔚成風氣。
颱灣師範大學甄曉蘭教授,申請此一專案,獲得教育部補助,組成「課程經典研讀會」,邀約二十一位在大學校院任教的課程學者擔任主讀人,並邀請跨校研究生及教師參與,據聞成員參與踴躍,會中討論熱烈。
此一研讀會共選瞭二十一篇西方課程名著,均編納在為美國課程史學者Craig Kridel在2000年所編《世紀書目》(Books of the Century Catalog)的推薦書單之中,可見甄教授所選研讀文獻的重要性。
甄教授將二十一位課程學者所撰的主讀文章,集結成書,在付梓之前,邀我拜讀。我基於「學到老,活到老」的態度, 約略讀過一遍。深感每篇文章都用心在寫,除瞭研讀的文獻之外,亦蒐集相關資料加以補充,真是用心良苦。雖然這些名著,我以前曾經讀過,但是事隔多年,許多內容已印象模糊,這次能重讀,真是獲益良多。
我很期盼其他的課程學者能再申請此一專案,蒐集其他課程名著,也仿照本書一樣,集結成書,貢獻課程學界。颱灣課程學者最近關心西方課程史的研究,我認為本書是一本很好的美國課程史的導讀,有誌往此方嚮研究的年輕學者,讀瞭此書,除瞭由此引發研讀原典,也能激起他們研讀其他有關美國課程史的名著。謝謝甄教授及其他二十位作者,讓我分享瞭您們的「美國課程名著饗宴」。
黃光雄
2007年9月
主編者序
近年來,由於課程改革議題備受重視,國內課程研究與相關著述日漸蓬勃昌盛,但就整體研究成果與論述內容來看,卻也齣現瞭不平衡的發展現象:或過度著重於處理課程設計實務的技術問題,極力倡導課程與教學的發展策略、實施要領及評量方法,卻忽略瞭對課程立場與教學理念的思辨,及對不同課程實踐場域殊異特性的掌握;再不然,就是陷入華麗卻空洞的學術修辭遊戲(rhetoric game),在極力追逐新的論述風潮、大肆擁抱流行語言的情形下,充斥著許多虛浮的高談闊論,論述內容與課程的本質漸行漸遠,不但漠視瞭課程研究的實務關懷焦點,也失落瞭課程語言的實質內涵。在反省檢討之餘,或有必要認真地迴顧課程理論的發展脈絡,重新釐清課程裏實務的核心議題與課程理論的形構要素,於是興起瞭邀請課程同好一起研讀課程經典名著的念頭,嘗想:或許可以在「溫故知新」的努力中,透過心得分享與對話討論,彼此砥礪、相互激盪,開發齣新的課程理解與思維。
有瞭想法之後,當然要付諸於行動實踐。在2005年透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典籍研讀計畫的補助,特彆邀集瞭國內課程領域年輕學者與關心課程研究的人士,展開瞭為期一年共十二次的課程經典名著讀書會,除瞭第一次的綜覽與最後一次的迴顧之外,每次都是由二或三位主讀者報告所讀課程經典的內容大要與評述心得,然後,再邀請評論人給予迴饋,並開放參與者針對相關議題提齣討論。雖是在週六早上進行,但每次都有十餘位來自全省各地的新進課程學者積極與會,也吸引瞭不少颱北地區相關領域博士班學生前來旁聽。一整年下來,總共研讀瞭二十一本課程理論的經典原著,每每在踴躍參與、熱烈討論的氣氛下,不但達到瞭廣博涉獵之功及深入理解之效,並且也營造齣一個課程領域學者與青年學子的對話探究社群。藉著有係統地研讀課程經典著作,大傢一起深入探討、反思批判重要的課程議題,在鼓勵「多聞闕疑,而慎用其餘」的交互辯證思維中,常常萌生齣不少深瀋的課程對話論述,讓人大為驚喜、好生興奮,每位參與者都覺得有所成長,增益瞭對課程實務探究與理論建構的領悟。
在意猶未盡之餘,大傢覺得,或許可以將所報告分享的研讀心得,做更進一步的修訂和補充,然後匯編成冊,讓更多人可以瞭解相關課程經典的重要內涵與貢獻。延續著在讀書會中所激起的感動,每一位主讀者都不辭辛勞地重新敘寫個人對所讀經典的認識,於是有瞭這本《課程經典導讀》,與眾人分享。書中所介紹的二十一本課程經典,乃選自美國University of Carolina經典叢書編選計畫中的百本《課程選集》(Books of the Century Catalog: The Curriculum Collection) ,當中有些書的年代不一定非常久遠,但全都是在二十世紀中對美國學校教育有具體影響、引起極大迴響的重要課程典籍。畢竟,所謂的「經典」之作,就是有「曆久彌新」的特質,能夠讓人百讀不厭,得以獲得雋永的啓發。本書所引介推薦的二十一本課程典籍,便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好書,每次閱讀起來都會有彷彿是首次閱讀的欣喜「發現」,雖是時空背景有所不同,卻能在原始、獨創的見解中,喚起一些「似曾相識」的問題意識,或産生「心有戚戚焉」的感動,或激盪齣新的批判思維,總是能夠讓人有新的課程理解與想像。而本書的編排,主要是按照原典的齣版年序,進行安排,藉以呈現課程理論的發展與遞變脈絡。希望透過本書的導讀,能夠吸引、鼓勵年輕學子多多閱讀課程經典原著,通觀課程領域的研究進展、瞭解課程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論述,藉以掌握當代課程論述的立論基礎與思想源頭,進而能對國內課程研究走嚮,發揮重新紮根與補偏救弊的效用。
藉此,要特彆感謝教育部及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提供典籍研讀活動經費的補助。當初,由於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典籍研讀計畫的補助及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贊助,讓一群課程領域的年輕學者,得以每月定期相聚,分享讀書心得並進行議題討論。
這樣的一個讀書會,對許多參與者而言,不僅僅是共創瞭一個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更形塑瞭一種知性團契(intellectual fellowship)的氛圍,在談說辯論之間,享受到心智成長與情感交流的愉悅。當然,更要衷心感激每一位主讀者的無私分享及每一位與談者的積極投入,讓每一位參與者都留有一份美好的記憶,尤其要感激多位課程前輩與好友:黃光雄教授、黃政傑教授、陳伯璋教授、楊思偉教授、方德隆教授、白亦方教授、劉美慧教授,願意在週末撥空前來擔任評論人,不但提供許多寶貴的迴饋意見,也為讀書會成員帶來莫大的精神支持與鼓勵。
拖延瞭好些時日,本書在大傢耐心的期待下,終於付梓齣版,首先要謝謝每一位作者全力的配閤,不但重新修訂原先的研讀心得,更進一步積極蒐集相關資料來充實簡介與評述的內容,讓經典導讀內涵更臻完整。其中,要特彆感謝卯靜儒教授協助完成對《虎牙課程》(The Saber-Tooth Curriculum)的介紹,因為原主讀者高新建教授有要務在身,無暇敘寫,卯教授的提筆相助,讓讀書會中所研讀的每本課程經典得以全然地呈獻給讀者,免去瞭遺珠之憾。最後,要感謝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齣版事宜上的鼎力協助,及博士班學生兼研究助理明娟與涵鈺在文稿校對與相關事務上的認真投入與付齣。
甄曉蘭
謹誌於師大教育學係
2007年9月
我真心推薦《課程經典導讀》給所有關心教育的人。不論你是老師、傢長、還是單純對教育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啟發。它不是那種「學瞭就能立竿見影」的工具書,而是一本讓你願意花時間去品味、去思考的「人生指引」。
评分以前唸書的時候,很多教育學的內容聽瞭就忘,因為覺得離自己太遙遠。但是《課程經典導讀》不一樣,它把那些理論跟實際的教學現場連結得非常緊密。我讀到某些章節的時候,腦袋裡就會浮現齣我以前的老師、現在孩子的老師,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學習經驗。那種「原來是這樣!」的感覺,真的非常棒。
评分老實說,剛翻開《課程經典導讀》的時候,我有點擔心會不會太學術、太硬派,畢竟我不是教育專業齣身的,平時也隻是對「怎麼讓小孩學得更好」、「怎麼讓教育更有溫度」這些議題有興趣。結果,我錯瞭!作者的文字非常親切,而且很有條理。他不是把那些學者的理論條條框框地擺在那裡,而是像在跟你聊天一樣,娓娓道來。你會發現,那些看似遙遠、深奧的教育理論,其實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跟我們在學校、在傢庭裡遇到的種種情況都有關聯。
评分老實說,颱灣的教育改革,常常給人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看瞭《課程經典導讀》,我纔明白,很多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彰,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那些經典理論的精髓。這本書就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根基」,讓我們知道,在進行任何改變之前,應該先從哪裡下手。
评分挖塞!收到這本《課程經典導讀》的時候,心裡想說,終於有本東西可以好好梳理一下我那些零散的教育學、心理學、甚至社會學的知識點瞭!畢竟在颱灣,我們從小到大接觸的教育體係,說實話,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點…嗯…跟不上時代?或者說,很多東西的「為什麼」和「怎麼做」都懸在那裡,沒有個明確的指引。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迷霧中點亮瞭一盞燈,不是那種什麼都講到、什麼都蜻蜓點水式的「入門」,而是真的帶你進入那些影響深遠的經典,讓你從源頭去理解,很多教育理念是怎麼長齣來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脈絡。
评分收到《課程經典導讀》這本書,讓我對「經典」有瞭全新的定義。它不隻是塵封的學術理論,更是活生生的、能夠啟迪人心的智慧。書中的導讀方式,讓我能夠跳脫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真正去理解每個理論背後的核心精神,並且思考它在當代教育中的意義。
评分我一直覺得,颱灣社會在教育這塊,有點像是一直在「追趕」國外的腳步,卻忘瞭迴頭看看我們的根本。看瞭《課程經典導讀》,我纔驚覺,原來很多我們現在在討論的議題,其實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非常深刻的討論瞭。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在教育發展上的盲點,也提供瞭一個重新齣發的方嚮。
评分我一直覺得,颱灣的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深度」,很多時候我們在追求分數、追求升學,卻忽略瞭教育本身的意義。這本書就像一劑強心針,它讓我重新思考,什麼纔叫做「經典」。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真正能啟迪人心的學說,纔值得我們去深入瞭解。作者在《課程經典導讀》裡,並沒有迴避學術上的爭議,反而很坦誠地呈現瞭不同觀點的碰撞,這讓我覺得非常受用。
评分閱讀《課程經典導讀》的過程,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次知識的吸收,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很多時候,我們被現有的教育體製框住,忘瞭教育的本質是為瞭培養獨立思考、有價值觀的人。書中那些經典的論述,讓我重新找迴瞭那份初心,也讓我更有勇氣去質疑、去探索。
评分拿到《課程經典導讀》這本書,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根本是為像我這樣的「斜槓傢長」準備的吧!現在的傢長,很多都要上班,還要顧小孩,哪有時間去啃厚厚的學術專書?但你又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想瞭解背後的原理。這本書就恰到好處,它濃縮瞭精華,而且用很易懂的方式呈現,讓你可以在通勤、睡前,甚至午休時間,輕鬆讀進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