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論 1
第一節 為什麼要有創新的教學 2
第二節 人類認知的過程 7
第三節 常見的學習型態 10
第四節 學習的社會層麵 13
第五節 主動學習的常見疑惑 14
第2章 主動學習的基本要素 19
第一節 安排課桌椅的十種方式 20
第二節 隨時都能引發學生參與的十個策略 28
第三節 學習夥伴之間的十種閤作方式 30
第四節 滿足學生期望的十個問題32
第五節 改進傳統講述法的十個建議 33
第六節 編學習小組的十大策略 35
第七節 選擇小組長與分派小組任務的十個策略 39
第八節 促進學生討論的十個秘方 41
第九節 促進經驗式活動的十大步驟 44
第十節 角色扮演的十種選擇 45
第十一節 避免主動學習太耗時的十種方法 47
第十二節 當學生失控時的十大乾預手段 49
第3章 何讓學生一開始就主動的策略 53
策略 1 交易場所 58
策略 2 誰在班上? 62
策略 3 設計小組的履曆錶 66
策略 4 預測彆人 69
策略 5 設計電視廣告 72
策略 6 「我們是同一國的」 76
策略 7 紮實地混熟 79
策略 8 小組暖身活動 82
策略 9 溫故知新 84
策略 10 大風吹 88
策略 11 訂定班規 92
策略 12 調查學生的先備知能 96
策略 13 讓學生提問題 100
策略 14 馬上調查學生的反應 103
策略 15 調查代錶性的樣本 105
策略 16 全班的關切事項 107
策略 17 主動分享知識 110
策略 18 三人小組輪替 113
策略 19 錶明立場 116
策略 20 讓學習氣氛變輕鬆 118
策略 21 交換觀點 122
策略 22 對或錯 125
策略 23 簽訂學習契約 127
第4章 如何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 131
策略 24 激發好奇心 135
策略 25 認真聽課的小組 141
策略 26 引導式的筆記技巧 144
策略 27 又聽課又玩賓果 148
策略 28 互助閤作的教學 151
策略 29 引導式教學 154
策略 30 與來賓討論 157
策略 31 模擬演齣 160
策略 32 到底我是什麼? 163
策略 33 影片評論 166
策略 34 人人參與的辯論 170
策略 35 開裏民大會 173
策略 36 魚缸決策三步麯 176
策略 37 擴大的討論 179
策略 38 正反互辯 182
策略 39 大聲朗讀 186
策略 40 陪審團的審判 189
策略 41 學習是從發問開始的 192
策略 42 事先套好的問題 195
策略 43 師生角色互換來提問 199
策略 44 分組查資料 203
策略 45 學習小組 205
策略 46 卡片分類 210
策略 47 學習競賽 214
策略 48 加倍的效果 218
策略 49 小組考問 221
策略 50 小組對小組互教 223
策略 51 拼圖式學習法 228
策略 52 每個人都是老師 232
策略 53 同儕教學法 234
策略 54 學生自編的案例學習 238
策略 55 融閤時事新聞 242
策略 56 海報教學 245
策略 57 閉目冥想 249
策略 58 用當下的心情來寫 252
策略 59 勾勒心智圖像 256
策略 60 行動式的學習 260
策略 61 學習日記 263
策略 62 設計學習契約 266
策略 63 設身處地來看 270
策略 64 公告排序 274
策略 65 三重的反省 277
策略 66 活潑的自評 281
策略 67 認同角色典範 285
策略 68 射擊的火綫 288
策略 69 全神貫注的觀察與迴饋 292
策略 70 自在的角色扮演 297
策略 71 三重的角色扮演 301
策略 72 角色輪換 304
策略 73 示範演齣 308
策略 74 無聲的示範 312
策略 75 演練小組 317
策略 76 披掛上陣 321
策略 77 投變化球 324
策略 78 諮詢小組 329
第5章 如何讓學習難以忘懷的策略 333
策略 79 卡片速配 336
策略 80 標題式的復習 340
策略 81 問與答 344
策略 82 填字遊戲 347
策略 83 驚險搶答式的復習 351
策略 84 大專盃比賽 356
策略 85 學生自己來整理重點 359
策略 86 賓果式的復習 364
策略 87 「好萊塢廣場」復習法 367
策略 88 前後對照 371
策略 89 資本迴收 375
策略 90 學習成果展 379
策略 91 學習的體檢 382
策略 92 學習成果剪貼圖 387
策略 93 持續學習 390
策略 94 提醒自己的標示 395
策略 95 莊嚴的誓言 398
策略 96 後續的調查 402
策略 97 堅持下去 406
策略 98 告彆的塗鴉 412
策略 99 心心相聯 415
策略 100 全班的照片 419
策略 101 期末測驗 422
參考書目 427
英漢索引 443
自序
本書取名為「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這是與行之有年的僵化教學相對的。從小到大,我怳j部分求學的過程都是在傳統講授法的方式下度過,傳統教學能這麼普及是因為它有幾項優點:
1. 簡單方便:教師隻要依進度把教材講解清楚就行瞭。
2. 經濟快速:可以大班上課,而且一節課可以講解很多的內容與技巧。
3. 省時省事:老師直接講解結果,可以省掉學生摸索的時間,甚至省掉實驗或操作等麻煩的事。
4. 可以應付考試:隻要針對考題類型加上大量反覆練習,對任何考試均有一定的效果,特彆是對需要記憶事實或熟練技巧的考題尤其有效。
然而,在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鬆綁與教學創新的呼聲已經在社會中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教學創新這個理念當然可以有很多種的詮釋,但是,在本書中作者倒是願意將它定位為引發「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以現職老師的角度來看,教學創新的目的是要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從被 的聆聽與吸收提升到主動的學習與建構。老師的角色不應該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學生主動探索與建構之過程中的嚮導與諮詢者。
因此,本書除瞭在一開始探討為什麼要有創新的教學、人類認知的過程、不同的學習型態、學習的社會層情、主動學習常見的疑惑、與主動學習的基本要素。後續的章節則在探討能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這些策略主要取材於下麵幾本書:
1. Canfield & Siccone(1995)的「101種發展學生自尊與責任感的方式」。
2. Raffini(1996)的「150種增進教室中內在動機的方式」。
3. Silberman(1996)的「101種能在各科引發主動學習的策略」。
4. Brown, Earlam, & Race(1997)的「給老師的500個小訣竅」。
而在介紹這些活化教學的策略時,編排的順序是:
1. 概要:以簡短的敘述來介紹該策略的概況。
2. 實施的步驟:根據作者在國內觀察或親自實施的心得,對原提倡者的步驟予以適當的調整。
3. 其他變化的方式:除瞭原提倡者的見之外,作者諮詢並參考瞭將近五十位現職中學教師的使用心得,增加瞭許多額外的變化方式。
4. 適用對象:是從適用科目與適用年級這二個方麵來探討。
5. 相關的學理依據:主要是從教育心理學、教學原理、輔導原理、與相關的學門中提齣該策略的理論基礎。
6. 國內實施的現況:將在實施時的實際範例呈現齣來。
7. 在實施時需特彆注意之處:是從作者自一 多位現職中學教師的使用心得中整理而得。
這一本書的草稿完成之後,作者曾請一些熱心的學生提供修改的意見並幫忙校對,其中包括2001年中興大學曆史係畢業的董傢琳同學、2001年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的盧昭蓉同學、硃玉芳同學、與陳麗馨同學等這些幕後英雄,他們的認真與細心是本書能順利齣版的重要因素。再者,內人徐芳瑞女士的扶持與鼓勵,是支持作者寫作的一大助力。此外,林鈴娜小姐在編輯上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協助,使本書能在編排上更具特色。最後,感謝學富文化事業有公司慨允齣版,並一再寬容作者的延誤,纔能讓這本書能與大傢見麵。
《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讓我對“教學”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過去常常覺得,教學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有條理地講給學生聽。然而,這本書卻告訴我,教學更像是一門“藝術”,需要更多的創意和互動。它沒有給我一堆枯燥的理論,而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分享瞭許多實用的“活化教學”技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學生發言與互動”的策略。它詳細地介紹瞭如何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如何讓課堂討論更有深度,如何避免“無效的互動”。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常常覺得,我的課堂雖然也有提問,但學生們的迴答往往比較模式化,缺乏深度和創新。這本書提供瞭很多“破冰”的方法,以及如何鼓勵學生進行“深度對話”,讓我受益匪淺。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隨機點名”和“思考暫停”技巧,學生的參與度明顯提高,而且討論的質量也比以前好很多。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活化教學,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學魔術師”,為我揭示瞭讓課堂變得神奇的秘訣。
评分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就像是得到瞭一個可以隨時取用的“教學寶典”。我常常在備課時感到力不從心,不知道如何纔能讓課堂更有吸引力,讓學生學得更紮實。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睏擾。它從多個維度,提供瞭非常豐富、實用的“活化教學”策略。我尤其喜歡它在“多媒體運用”方麵的建議。雖然我平時也會使用PPT,但總覺得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本書詳細地介紹瞭如何巧妙地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形式,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並提供瞭許多具體的教學設計範例。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短視頻導入”和“互動式白闆”的使用,學生們的注意力果然被牢牢吸引住瞭,課堂的氛圍也變得更加活躍。它讓我明白,多媒體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本書,就像是我教學路上的“導航儀”,指引我找到更有效、更有趣的教學方嚮。
评分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為一名教師,我們常常會麵臨各種挑戰,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最大化地吸收知識,並且從中獲得樂趣,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而這本書,就像一本來自“前輩”的貼心指南,為我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切實可行的方案。我特彆喜歡它在“小組閤作學習”部分所提齣的具體建議。過去,我有時也會組織小組活動,但效果並不總是理想,學生之間可能齣現“一人負責,三人搭便車”的情況,或者討論效率不高。這本書詳細地闡述瞭如何設計有效的閤作任務,如何明確每個組員的角色和責任,如何評估小組的成果,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我試著運用書中的“團隊技能訓練”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傾聽、如何錶達、如何協商,發現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真的有在提升。另外,這本書對於“遊戲化教學”的討論也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覺得,將遊戲中的趣味性和學習結閤起來,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絕佳方式,而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創意的遊戲設計思路,讓我可以輕鬆地將它們融入到我的課程中。它讓我重新認識到,教學不應該隻是知識的灌輸,更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和挑戰的過程。
评分我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簡直是欣喜若狂!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希望把最好的教學呈現給學生,但有時候,總會覺得力不從心。這本書,就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秘密武器”。它不像其他一些教學書籍那樣,隻是提供一些空泛的理論,而是給瞭我們非常具體、可操作的“錦囊妙計”。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課堂氣氛營造”的章節。它詳細地分析瞭如何通過肢體語言、語氣語調,甚至是幽默感,來打破課堂的沉悶,讓學生感受到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一些“小玩笑”和“互動遊戲”,學生們的臉上都露齣瞭燦爛的笑容,課堂也變得更加融洽。它讓我明白,活化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活化,更是課堂氣氛的活化。這本書,就像是我教學路上的“能量補充站”,為我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動力和靈感,讓我更有信心去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和樂趣的課堂。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我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的時候,內心是有點小小的懷疑的。畢竟“錦囊妙計”聽起來有點像是速成的秘方,我擔心它會過於簡化復雜的教學過程,或者是一些“看起來很美”但實際操作起來睏難重重的點子。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我的顧慮就煙消雲散瞭。這本書之所以能吸引我,是因為它並沒有試圖教你“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帶領你理解“活化教學”背後的核心理念。它深入淺齣地分析瞭為什麼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時會顯得呆闆,以及如何通過改變教學的設計來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書中的案例非常貼近颱灣的教育環境,很多情境我都感同身受。它提齣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活化教學”不是為瞭“活化”而“活化”,而是要迴歸到“讓學習更有意義、更有效”的本質。我特彆欣賞它在“差異化教學”方麵的論述,如何在同一個課堂裏,照顧到不同程度、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讓他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節奏和價值感。我在實踐過程中,總是覺得很難麵麵俱到,這本書給瞭我很多關於如何設計彈性化課程的靈感,讓我可以更有係統地去思考如何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適閤的學習路徑。它不僅僅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啓發瞭“思維”,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這些“錦囊”。
评分《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細節控”教師量身定做的!我常常覺得,教學的成功與否,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裏。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地方,就是它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緻打磨。從課堂的開場白,到最後的總結迴顧,它都給齣瞭非常具體、有操作性的建議。比如,它提到瞭如何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活動”,來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不是讓學生在渾渾噩噩中進入狀態。這一點我真的太需要瞭!我以前總是匆匆忙忙地開始上課,現在我明白瞭,一個好的開始,就已經成功瞭一半。還有,書裏關於“即時反饋”的討論,也讓我豁然開朗。我常常在課堂上因為忙於教學內容而忽略瞭對學生個體錶現的及時反饋,導緻一些學生可能走瞭彎路而不自知。這本書詳細地介紹瞭各種反饋的形式和技巧,比如如何用非語言的方式給予鼓勵,如何用簡短的一句話點撥學生,讓我學到瞭很多實用的方法。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在一位資深教官的指導下進行“教學特訓”,每一個技巧都直擊痛點,每一個建議都充滿瞭智慧。它讓我從“大體上”的教學,進化到瞭“細節上”的精益求精。
评分天哪!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我的心情就像是找到瞭一張失落已久的寶藏地圖,而且還是升級版的!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打滾多年的老師,我常常覺得,雖然我們用盡心思設計課程、準備教材,但總覺得課堂的“能量”可以再往上提一個檔次。有時候,看著颱下同學們的眼神,你總會不自覺地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方法,能讓他們更主動、更投入、更閃閃發光?這次的第二版,光看封麵就覺得充滿希望,裏麵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喜連連。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實實在在地提供瞭一係列可操作、可復製的“錦囊”。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學生主導式學習”的部分,它打破瞭我過去那種“老師是知識的傳遞者”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原來學生纔是課堂真正的“主角”。書裏提齣的各種提問技巧、小組閤作策略,甚至是利用科技工具來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都讓我茅塞頓開。我試著將其中一個關於“翻轉課堂”的構想融入我的下個單元教學,學生們的迴應超乎我的預期,討論的熱烈程度讓我差點招架不住!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棒,不像有些學術書籍那麼枯燥,讀起來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充滿熱情的資深老師在聊天,時不時還會冒齣一些讓你會心一笑的“小撇步”。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的教學方式,也給瞭我極大的信心去嘗試新的可能。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我的教學“武林秘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裏麵的絕學一一練就,並在我的教室裏開枝散葉!
评分我拿到《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的時候,正在經曆一段教學瓶頸期。總覺得自己的教學方式有些陳舊,學生們好像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一場及時雨。它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激發學習動機、設計互動課堂,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激發學生好奇心”的部分。它提齣瞭一些非常巧妙的提問技巧和情境創設方法,能夠有效地勾起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製造衝突”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時,主動去尋找解決方案,他們的投入度和專注度真的提高瞭很多。而且,這本書的作者非常瞭解颱灣的教育環境,案例都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情況,讀起來非常有共鳴。它不僅僅是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傳遞瞭一種“教學理念”,讓我意識到,教學不應該隻是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教學視野開闊瞭很多,也更有勇氣去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它就像一個強大的“工具箱”,裏麵裝滿瞭各種能讓課堂“活”起來的利器。
评分天啊!《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簡直是我近期教學生涯的一盞明燈!我一嚮認為,教育的本質是點燃而非填滿,但如何有效地“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是我內心深處的課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茫時伸齣瞭援手。它並沒有給我一堆空泛的理論,而是提供瞭非常具體、操作性極強的教學策略。其中關於“探究式學習”的章節,讓我眼前一亮。我過去總是習慣性地將知識“喂”給學生,而這本書則鼓勵我成為一個“引導者”,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一些“提問引導法”,結果齣乎意料的好。學生們開始主動地提問,甚至會相互討論、辯論,課堂氣氛瞬間變得生動起來。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就像是和一位非常瞭解颱灣教育現場的同行在交流心得。它也關注到瞭課堂管理的一些細節,比如如何有效地組織小組活動,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難題。我特彆喜歡它提齣的“情境化教學”的概念,將抽象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讓學生覺得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有力工具。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教學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瞭更強的信心。
评分《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第二版)》這本書,讓我重新燃起瞭對教學的熱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不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更能主動探索、思考和創造。這本書給齣瞭非常係統、全麵的解答。它並沒有給我一堆抽象的理論,而是提供瞭大量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案例和方法。我特彆喜歡它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麵的論述。它詳細地介紹瞭如何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比較與對比”的教學活動,以及“多角度分析”的思維訓練,學生們在討論中展現齣瞭驚人的洞察力。它讓我意識到,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維,正是這一切的基礎。這本書,就像是一把解鎖學生無限潛能的“鑰匙”,讓我看到瞭教學更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