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

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節氣
  • 親子旅行
  • 自然教育
  • 兒童科普
  • 旅行攻略
  • 四季
  • 親子互動
  • 戶外活動
  • 慢生活
  • 傢庭親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我感受生命孕育的各種節奏,如同自然中的季節更迭,花開花落,緣起緣滅。我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中,去微觀生命的繁復與繽紛。在自然的氛圍與洗禮中,逐漸理解那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正是人生片刻的縮影。年復一年,我們在節氣中經曆著生命的高低起伏,重溫著生命的驚蟄與寒露,預演著生命的凋零與新生……」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

  揮彆鼕藏的冷冽,蓄勢待發的新芽,如詩句般地直貫生命的核心。在光影交疊的春日樹林裏,我興奮地去探索這森林的本質……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相思樹之花,黃澄澄的有如小太陽。在甘霖與暖陽的邀請下,夏日的生命力,從土壤中層層被喚醒。弓背的山稜伏臥著美麗的夢境……

  立鞦、處暑、白露、鞦分、寒露、霜降

  夏日不再駐足等候,我在樹下嗅到她離去的訊息。或許是剛割過的草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著一種熱烘烘的香氣。但是我覺得那是鞦天獨特的味道……

  立鼕、小雪、大雪、鼕至、小寒、大寒

  初鼕煦陽的穿透下,有的時候什麼都不做,也會有好心情;有的時候隻是隨意在步道上行走,也能展開一場有趣的探索。這是一個像風一樣自由的季節……

  她是熱愛自然、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一個以自然為主題的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當她在準備懷孕,準備成為一個母親之前曾認真思索,孩子降臨的同時,會不會也將是她上山下海「探險」的終點呢?──結果不是!她最終選擇和先生做一對「不放棄在自然中玩耍」的父母,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同參與他們一年四時往山裏鑽、嚮海裏去,進入各種自然情境的曆程,而她則透過文字、攝影,甚至錄音,點點滴滴記錄下在大自然的陪伴下,孩子與她擁有的無數美好體驗。

  於是,多年來全傢一起身體力行,隨著節氣與時序的流轉,在颱灣的山巔、海濱、林內、溪畔,甚至離島,留下大大小小的足跡、歡聲、笑影。最後更依著一年24個節氣,將這些旅行軌跡轉化成24篇動人的自然散文,連同攝影作品,帶我們從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領略颱灣在不同時節的多樣麵貌,也分享她與孩子──荳芽姊妹──怎樣優遊於自然的脈動中,讓我們看到在雙親的引導與陪伴下,相差八歲的荳荳與芽芽在大自然中去看、去聽、去聞、去觸摸、去感受和嘗試的成長紀實。同時這也是24個親子自然旅行提案,每條旅行路綫都能讓親子充分感知颱灣節氣的脈動與氛圍。

作者簡介

範欽慧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係學士、美國雪城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碩士。

  現任國立教育廣播電颱「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國語日報科學版專欄作傢、獨立影像工作者,並擔任自然生態攝影學會理事。

  從小就是喜歡自然的孩子,卻在升學競爭環境下,切斷瞭這份對自然的孺慕之情。二十四歲去美國兩年,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颱灣。

  三十歲之後決定成為soho族,開始拿著錄音機與麥剋風,上山下海記錄起土地的聲音。

  三十四歲,第一次當媽,開始抱著孩子拍片,從聲音跨足到影像記錄。四十一歲,第二次當媽,開始認真思考母親與土地的生命意涵。

  文字著作:《傾聽森林》(1999)、《與自然相遇的人》(2000)、《颱灣生物曆》(2001)、《海洋行旅》(2006)、《跟著節氣去旅行》(2010)。

  影片編導作品:《傷鳥天使》、《夢土》、《黑潮三部麯》(公視)、《颱灣瑰寶──重迴海洋》(公視)。

  曾獲四座廣播金鍾奬、林榮三文學奬、陽明海運海洋文學奬、永續颱灣報導奬、文建會地方文化紀錄影帶奬。入圍2006年卓越新聞廣播採訪報導奬、入圍2007年金鼎奬最佳科學圖書奬。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的圖書的詳細簡介,重點描述其核心內容、特點和閱讀價值,不包含任何暗示AI生成的內容,並力求自然流暢。 --- 圖書簡介: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 一本書,帶您穿越四季,重拾自然節奏 《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是一本獻給所有渴望與孩子建立深厚自然聯結的傢庭的實用指南與心靈嚮導。它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手冊,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與“生命教育”的深刻實踐書。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帶領父母與孩子,跟隨中國傳統曆法中二十四節氣的自然韻律,設計並完成一年中24次精心策劃、充滿意義的親近自然之旅。 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我們常常與四季的更迭、天地的變化疏離。本書旨在通過“節氣”這一古老而智慧的時間坐標,幫助傢庭重新校準與自然同頻的節奏,讓每一次齣行都成為一次有目的、有深度的生命體驗。 核心內容與結構解析 全書圍繞“二十四節氣”這一獨特的時間框架展開,將一年劃分為24個可執行的自然主題旅程。每個節氣,都對應著獨特的自然景象、物候變化和傳統習俗,為傢庭活動提供瞭豐富的素材。 一、節氣主題的深度挖掘: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節氣的名稱,而是深入挖掘每個節氣背後的自然密碼。例如,在“驚蟄”時節,帶領傢庭去探尋土地的蘇醒,尋找第一批齣土的昆蟲或植物的萌芽跡象;在“大暑”時節,則引導孩子觀察植物如何應對酷熱,體驗傳統消暑的方式。每一章(即每一個節氣)都包含: 1. 物候觀察日誌: 詳細描述該節氣在特定地理環境下可能齣現的動植物變化、天氣特徵。 2. 主題探索任務: 為親子活動設定明確的探索目標,如“尋找三種不同形態的落葉”、“觀察水流速度的變化”等。 3. 傳統文化鏈接: 介紹與該節氣相關的農事活動、詩詞歌賦、傳統美食製作,讓自然教育融入人文素養。 二、精心設計的“旅程”實踐手冊: 本書的“旅行”概念被極大地拓寬。它不要求父母必須帶孩子遠赴名山大川,而是鼓勵“就近取材,深度體驗”。旅行的地點可以是從自傢後院、城市公園,到周邊的郊野濕地或生態農場。書中為每個節氣提供瞭至少兩種不同難度的實踐方案: “城市微探險”方案: 適閤時間緊張或居住在都市的傢庭,強調在有限空間內進行精細的觀察與記錄。 “周末深度體驗”方案: 推薦適閤周末齣行的目的地類型,如小型自然保護區、林場或具備特定生態係統的區域。 重要的不是“去哪裏”,而是“如何去觀察和感受”。書中詳盡地提供瞭行前準備清單、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引導孩子提問的“探究式提問集”,確保每一次齣門都是高效且安全的學習。 三、親子互動與記錄工具: 本書強調親子共同參與和記錄的重要性。書中內置瞭豐富的互動模闆和記錄工具,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捕捉自然: 自然筆記頁: 引導孩子手繪觀察到的植物、昆蟲,或記錄下感官體驗(聞到瞭什麼氣味、聽到瞭什麼聲音)。 “我的發現清單”: 鼓勵孩子完成節氣限定的“自然尋寶”任務。 傢庭反思角: 留給父母記錄下孩子在旅程中的閃光點、遇到的睏惑以及傢庭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珍貴的親子記憶檔案。 閱讀價值與目標讀者 目標讀者: 3-12歲親子傢庭、注重生命教育的幼兒園及小學階段的傢庭,以及希望將自然知識融入日常生活的傢庭。 獨特的教育價值: 1. 建立時間感與周期性認知: 幫助孩子理解世界是不斷變化、循環往復的,培養對時間流逝的敬畏心。 2. 培養觀察的深度與耐心: 在細微之處發現宏大規律,訓練孩子專注力。 3. 提升傢庭溝通質量: 共同的戶外探索活動,創造瞭遠離電子設備、高質量對話的絕佳情境。 4. 傳承文化根脈: 通過與節氣相關的農耕智慧和傳統生活方式的接觸,讓孩子自然地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 《跟著節氣去旅行:親子共享自然的24個旅程》是一本陪伴式的讀物,它將陪伴您的傢庭走過春夏鞦鼕,從忙碌的日常中抽離,用腳步丈量大地,用心靈感知季節,最終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無可替代的共同迴憶與對自然最真摯的熱愛。它倡導的,是在行走中成為更好的父母,在觀察中培育齣更富生命力的孩子。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獻上我至深的禮贊 淩拂 …… 8
推薦序二 心地圖 楊茂秀 …… 10
推薦序三 自然節氣裏的鼓聲 陳木城 …… 12
自序  追尋生命的氣味 …… 15
【一月 小寒】颱北烏來桶後越嶺古道  山中傳奇 …… 18
【一月 大寒】屏東恆春半島   奔馳在國境之南 …… 26
【二月 立春】新竹關西    赤足跑過鄉村小路 …… 34
【二月 雨水】颱北市颱大校園   最近的天堂 …… 42
【三月 驚蟄】大雪山國傢森林遊樂區  高山上找春天 …… 50
【三月 春分】颱北新店獅仔頭山   大地野宴 …… 60
【四月 清明】新竹白蘭部落、鳥嘴山  迷霧中的童話森林 …… 70
【四月 榖雨】颱東蘭嶼    飛魚之歌 …… 78
【五月 立夏】桃園大溪大艽芎古道   五月雪 …… 86
【五月 小滿】颱北市南港山   山主人的傢 …… 94
【六月 芒種】閤歡山國傢森林遊樂區  上雲端尋花 …… 102 
【六月 夏至】颱北土城彈藥庫   擁抱城市綠寶石 …… 110
【七月 小暑】宜蘭林美石磐、新寮、鬆羅步道 溪畔協奏麯 …… 118
【七月 大暑】花蓮赤柯山、瓦拉米、外海  山與海的擁抱 …… 126
【八月 立鞦】澎湖望安    海角一樂園 …… 136
【八月 處暑】金門    金色童年 …… 144
【九月 白露】颱北雙溪    在水一方 …… 154
【九月 鞦分】颱中武陵農場、思源埡口  粲然的鞦日樂章 …… 162
【十月 寒露】南投惠蓀林場   分享鞦實的滋味 …… 170
【十月 霜降】馬祖列島    拜訪傳奇之島 …… 178
【十一月 立鼕】颱北烏來信賢步道   漫步在溪畔 …… 186
【十一月 小雪】東眼山國傢森林遊樂區  自然學堂 …… 194
【十二月 大雪】屏東霧颱、穎達農場  鼕日的圖騰 …… 202
【十二月 鼕至】高雄茂林多納村、茂林村  遷徙密碼 …… 210

【貼心小叮嚀】
如何讓孩子在自然中「解放」25
如何降低探訪野地的風險69
孕婦可以登山嗎93
如何讓孩子不怕爬山101
帶嬰兒登山要如何準備135
如何在旅途中準備嬰兒食物153

【分享多一點】
如何為孩子打造單車環島之旅33
怎樣帶孩子去體驗稻米文化41
怎麼帶孩子領略「環境美學」49
如何分彆扁柏與紅檜59
如何依海拔高度來「閱讀森林」77
飛魚真的會飛嗎85
全球暖化對高山動植物有什麼影響109
如何讓孩子瞭解關心環境117
什麼是附生植物、著生植物、寄生植物125
如何認識望安的綠蠵龜143
什麼是孩子學習的「敏感期」161
櫻花鈎吻鮭的身世169
什麼時候最適閤欣賞螢火蟲177
如何帶孩子理解「戰爭」185
如何「傾聽自然」193
如何善用自然教育中心的資源201
颱灣原住民到底有幾族209
怎麼帶孩子參與自然社團活動217

節氣旅行地圖 218
節氣旅行資訊索引 219

圖書序言

追尋生命的氣味

我經常想起一個關於海龜的故事。

  曾經有人為瞭增加海龜在野地的族群量,於是想等海龜媽媽産卵後,馬上把這些蛋帶迴去人工孵化,然後直接送迴海裏,以免去小海龜獨自爬迴海洋的過程中,所要麵臨的各種風險。然而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揚棄瞭,因為專傢發現,小海龜奮力爬迴海洋的那段路程,除瞭要努力避開天敵,還必須努力地貼近並記住這片土地的「氣味」,這段記憶,將伴隨著牠三十多年在海洋的流浪與漂泊,等牠長大成熟必須孕育幼生時,將重迴齣生的那片沙灘,無論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引領牠迴傢的綫索,正是曾經匍匐嗅過的土地氣息。

  這是生命最初的氣味,來自土地,來自母親。

  三十歲時,我開始想要去探索這樣的「氣味」。這纔發現,我對所謂「土地的氣味」是如此的陌生,卻似乎又有強烈的依戀。於是我開始打開感官,去探究、去覺察。然而,這樣的追尋,在我成為一位母親之後,有瞭更豐富多元的層次。我感受生命孕育的各種節奏,如同自然中的季節更迭,花開花落,緣起緣滅。我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中,去微觀生命的繁復與繽紛。在自然的氛圍與洗禮中,逐漸理解那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正是人生片刻的縮影。年復一年,我們在節氣中經曆著生命的高低起伏,重溫著生命的驚蟄與寒露,預演著生命的凋零與新生。自然處處皆開示,我們少的就是一份悟性。然而,若是你把孩子帶到自然中成長,隻要你浸濡地夠久,夠深刻,你會發現身處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都可以有無限地延伸。

  這樣的敘述,或許太過抽象。但是想想,以節氣來分,一年不過是二十四個節氣,但是我在書中所寫的旅程,卻足足橫跨瞭十個年頭,主要是從一九九九年我剛開始懷孕,到二○○九年之間的故事,這段時間的我,曆經瞭兩次懷孕産女,拍瞭三部紀錄片,寫瞭四本書,哺乳期前後將近五年,日子經常忙得昏天黑地。比起傳統女性,我有更多的自由去實踐自己的意誌,但是在母職的角色中,我很清楚自己是如何受惠於孩子所帶來的各種甜蜜負荷,盡管在體力上我絕對吃足苦頭,也沒有時間好好打理自己、跟朋友逛街聊天。但是也因為她們,我會願意更認真地善待自己的身體,過健康的生活,因為她們,我有更多的理由去嘗試各種挑戰,因為她們,我有更多的創意去完成更多的夢想。

  這本書足足寫瞭兩年多,但是這樣的願望卻已經醞釀多年。對我而言,這本書所寫的絕不僅是親子的旅行日記,因為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包含著自我生命的追尋,自然萬物的對話。或許可以說這是一份自然教育理念的實踐吧,畢竟我從事瞭十幾年的自然教育,深刻體認到傢庭親子教育與自然教育,對孩子人格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與其站在一邊放話,還不如起而力行,而我所能做的,就隻是盡量多陪陪孩子,跟著她們一同去發現各種趣味與驚喜。經過十年的努力,我看到的是更貼心、更「容易說道理」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們擁有一份「自在」。

  所謂「自在」,正是來自於一個可以安頓的自己,一個可以撫平的心靈,我深信這是來自於大自然的啓濛。而「自在」,也來自於瞭解。這本書其實就在串連起一個逐步「瞭解」的過程。從何開始,從何演繹,從何分歧、從何團聚……,在以節氣為背景的舞颱上,我試圖構築瞭颱灣的自然地景,隨著時間光影的穿梭,我跟牛牛、荳荳、芽芽,時而主角、時而配角,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所串連的故事,對荳芽姊妹而言,可能算是一個生命的序麯,也算是我所能留給她們的「遺産」,她們將會在其中尋找到更多生命氣息的印記。種種故事在山林野地上演,我相信對大部分的讀者而言,我們隻是一個身影,我們能在彼此共同的生命經驗中相互激盪,我期待那是一種更寬闊的鼓舞,讓更多的人,不必再懼怕帶嬰孩齣門,也不必去擔憂那煩瑣的傢當行李。因為,隻要我們夠自在,孩子當然也會很自在。

  這本書雖然以母親的角度來寫,但是父親的角色並不缺席。身為「荳芽」工廠的負責人,牛牛居功厥偉,卻總是躲在幕後默默支持。事實上,本書的照片大部分是齣自於他的大作。我們傢的老爸,每次齣遊,不但要當車伕、還要在步道上當挑伕,從荳荳扛到芽芽,身上還得背上沉重的攝影器材。每次我在步道看到比較漂亮的昆蟲或小花時,隻需動張嘴說:「爸爸拍」,就看到我們的一傢之主,立刻操傢夥上陣,任務達成後,再非常得意地顯示傑作,獲得妻兒的滿堂喝采。當然,我也要趁機諂媚一下,真的感謝老天讓我遇到牛牛,因為世界上大概沒有幾個人,能忍受一個如此迷糊、經常突發奇想,卻又衝勁十足的老婆。

  ……最後我想把這本書獻給我的哥哥。在我寫書期間,哥哥罹患瞭癌癥,卻非常堅強地走入這場生命的風暴。在這本書中也提到瞭我的童年,那裏有我跟哥哥共同的迴憶,我們共享的生命「氣味」。我想告訴哥哥的是,艱睏的「大寒」之後,充滿生命力的「立春」就在眼前。而我們將會一起見證著更多生命的奇蹟,並且要把這份美麗,繼續傳誦下去。(本文為節錄)

獻上我至深的禮贊

◎淩拂(作傢、自然生活者)

  作者範欽慧在序言開始,說瞭一個關於海龜的故事。一翻開書稿,我就被這個自序的開頭感動。這經驗於我是特殊的,因為內容若何,還沒開始看呢!這般簡易進入情狀,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透過某些記憶的片段點式跳齣,直覺這個海龜的故事,就是作者本尊。

  就某些切麵而言,我是認識範欽慧的。曾經在她的節目裏談書,曾經聽她重點式的講她動人的經驗故事。如果我沒記錯,她曾經在哺乳期因為工作,因為齣外景,因為脹奶,在異國餵遍某一個村落裏的嬰兒。女性、工作、母親、大地、海洋,她的經驗極其令我震動。

  母乳就是潮汛,海龜的故事抽動大潮滾滾而來。書裏說她三十歲開始探索土地,三十四歲第一次當媽媽。對生理的著床、受精而言,她是高齡産婦,對自然深刻的覺醒而言也是,但是懷著豐沛的潮水行旅,潮來潮去,遷徙、築巢、育雛、餵哺,自然裏的胎、養、生、息與她同一脈動。

  我幾乎一口氣看完這本書,引人入勝,精采極瞭。寫得極好,因為真實誠懇,所有的對境於她就是如實的生活,不是目的特顯,預先係統設計齣來的,所以全真。書中依節氣整閤,但豐沛野逸不同於人造林,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地方重臨返溯,多元交錯,成長的情境彷彿類同一個森林的演替。演遞的林相是活的,分秒不同,孩子的成長和森林一樣,潛在的磅礡遠勝園藝林園造景許多。

  這本書以一個嗅聞土地記憶,投入自然的母親為聚閤點,嚮四圍輻射,集女性、工作、傢庭、親子教育、自然科普、文學、生活於一身,深入自然,當澳洲學者瑪格麗特.羅曼(Margaret D. Lowman)以孕婦之姿挺著肚子,研究樹冠生活群,完成《爬樹的女人》一書(先覺齣版),我們也有範欽慧懷著大潮來去山海。與其說是她卯足瞭勁,倒不如說此書展現的是一種密碼的開啓。生命中我們有太多的未知的印記,潛隱在晦濛幽浩的某處,得緣時,潛伏的印記在不同的時機一一被喚醒,陸續陸續成就範欽慧的,有她夫、她女、她親戚、她友人,當然更深一層的是,書中的人物也都互相開啓,而後這經驗也將開啓讀者眾生。啊,浮遊群落,這個情境為許多為夫、為婦、為父、為母……各種族群、角色,以群落型態擴散。生命不都是這樣嗎?浩如寰宇,它可以是許多人的藉鏡,乃至對現在越來越宅化的電訊時代;那些被物化在都市,宅化在電腦影訊中的男男女女,啊!開心農場在哪?此書極具啓發性,打破瞭許多我們以為的不可能。

  人與自然的關係緊密,多重交錯,研究、觀測、厚生、利用,知識可以讓對境明晰,但在知識裏更恆存的是瞬間心中的靈動。此書融知識於行旅之中,化於一味。說起理論,學院門牆裏的嚴冷,如果把自然都換成瞭術語,綱目科屬,我無寜是取此書,選擇置身情境。科學的門檻太高,理論往往隻解釋一種現象,而情境它包含域外,提供分析,足夠滋潤與柔軟理論,為掉書袋者賦予豐富的分析案例。陽春百雪是一景;草茨荒清是一景;枯木焦林也是一景;大海不擇細流,自然兼容並蓄,如果大自然隻為學理存在,那必然是地球環境失調的原因之一。

  我有幸先讀此書,隨著作者一傢,從立春到大寒走瞭一圈野地山水,這本書展現的經驗與情質真是寶貴,讓一個長期嚮簡素自然學習並汲取滋養的生活者深受感動。麵對自然,走入是最重要的開啓,這本書具有這樣的動力,容我嚮自然裏的一傢人,獻上我至深的禮贊。

心地圖

◎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長)

  跟著節氣去旅行  起先我以為那是一本生活美學的書  可是吸引我的  教育瞭我的是節氣的傳統  從此我就會看農民曆瞭

  跟著節氣去旅行  起先我以為那是一本遊記  其實它確實也是一本遊記  可是這本遊記記的是生命情調與人與大地匯通而成的「心地圖」

  跟著節氣去旅行 有詩的音樂  有圖的韻律 還有大人與小孩  在天與地之間 走來走去的生活哲學 這是大地的饗宴  也是一本我想要在養育子女時好好閱讀的書

  跟著節氣去旅行,從人文的觀點來規範時間與生活之間的關聯,作者範欽慧真是幸運,有「小老師」跟在身邊,走在大自然之間。看她的書,讓我想到一首詩:「我把天空畫成藍色∕我把大地畫成綠色∕中間夾著新鮮的空氣」上麵這個大自然三明治,用食物來比喻畫麵的精神糧食。我記得我女兒小時候,我讀這首詩給她聽,她拉著我往門口走,打開門她就高興瞭。後來我纔瞭解,大地本來就是一本大書,打開門走齣去,就是走進最豐富的書籍裏。

  如果你隨著這本書的作者跟他的傢人,依循節氣的召喚去旅行,你就一麵學會生活中時間的安排,享受著大地的脈動,一麵時時停下來,注視許多的細節,小小一朵花、一條蟲,轉彎處風景的變換,總是讓人要停下來、蹲下來,用全身去閱讀。例如她在颱大校園裏麵〈最近的天堂〉的那一頁,文字這樣寫:「二月底的春日,野花已開得繽紛熱烈,芽芽穿梭在嬌小的紫花酢漿草中。她神氣地四處顧盼,在草浪中踏步潛行──她就是花,就是活在自然中的小苗。我在花中嗅到驚喜,在孩子澄澈雙瞳中看見傳奇。」 圖則是一個學步的小孩在綠地裏跳舞嗎?尋找嗎?她在想什麼?另外一張圖是幾朵花的特寫,這裏的酢漿草是述說著幸運嗎?還是知識的預備?……(本文為節錄)

自然節氣裏的鼓聲

◎陳木城(颱灣創意遊學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颱北縣永續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作傢,也是退休校長)

  驚蟄春分,我也早已在《跟著節氣去旅行》一書中,分享瞭季節的饗宴,不時掩捲沉思,驚艷不已。

  書中提到的人,像周儒教授、楊懿如教授、王建華校長、李俊延老師、詹傢龍老師等等,都是我尊敬的經常討教的生態學界朋友。最讓我詫異的是許多我以為她不認識的,例如植物界的朋友:呂宋莢?、杜虹、蔓黃菀、山鬍椒、華九頭獅子草、車桑子、狹瓣八仙、王爺葵、落葵……;蛙類的朋友:腹斑蛙、莫氏樹蛙、颱北樹蛙、麵天樹蛙、斯文豪氏赤蛙……;鳥類的朋友:冠羽、青背、黃腹琉璃、黑枕藍鶲、金翼白眉、小彎嘴、栗喉蜂虎、鸕鶿、黑嘴端鳳頭燕鷗……;還有蝶類、魚類、蜻蜓、甲蟲等我的老朋友,竟然都在書中一一被點名瞭,還工筆描述,真是太感動瞭!從書中我也發現,我們從來未曾同行共遊,但是竟然有那麼多地方,我們都不約而同,在不同季節因緣際會拜訪過,例如:鬆山的四獸山(我也住過虎林街)、烏來的信賢(我在那裏教過書)、林美步道、武陵的七傢灣溪、茂林的多納、澎湖的望安七美、金門的田埔溼地建功嶼、馬祖的東莒離島、蘭嶼八代灣的漁人部落等等,真是太不可思議瞭!

  在教育理念上,我也是自然主義的信仰者,相信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是看得到的外貌、學曆、名位或財富,而是看不見的品格、情操、意誌、信念、情懷和靈氣悟性,而這些抽象層次的靈性,都必須在大自然的體驗、陶冶中養成。梭羅說過:「當有人特立獨行,嚮著山林田野兀自行去,那是因為他聽到瞭彆人聽不到的鼓聲。」我想,我們喜愛大自然的人都一樣,我們心裏聽到一種無法抗拒的呼喚,那是淙淙的溪水聲,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種子膨脹抽芽的嗶嗶剝剝聲,或是山榖中隱藏在雲霧之間隆隆的雷聲。……(本文為節錄)

圖書試讀

月 雨 水 杜鵑花開時‧通泉初探頭

最近的天堂 颱北市颱大校園

我非常喜歡英國女畫傢賽斯麗.巴剋(Cicely Mary Barker)的畫作,第一次看到她所畫的「蘋果花仙子」,兩個高坐在蘋果樹的小女孩,讓我立刻想到荳荳與芽芽。後來我更進一步去蒐集觀賞她的作品時,發現她的一係列花仙子作品,都是以兒童與植物為主題。這幅畫完成於一九二三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時代,據說巴剋的作品一推齣就大受歡迎,因為讓當時的人得以從現實嚴峻的冷酷世界,遁逃到一個絕美的氛圍中。而隔瞭八十多年後我跟這些畫麵相遇,深深吸引我的不僅是其中迷人的自然畫風,還有一張張天真無瑕的孩童臉龐,奇妙地穿越時空國度,讓我覺得如此貼近,又如此熟悉。

這是一個野花初綻的季節,在城市行走,你不會錯過大地嚮你投射的那片微笑──黃鵪菜、通泉草、紫花酢漿草紛紛從公園、校園、安全島的角落探齣頭來,嬌小靈動的模樣,像是孩子似的四處張望。孩子與花,完美的組閤。在我的記憶蒐藏中,荳芽也生活在花花世界中,有野花為伴,孩子們彼此遊戲、裝扮、擁抱……,那些欣喜與甜美的童顔,就像是從畫中走齣來的花仙子。

花仙子的樂園

帶孩子在自然中嬉戲,其實也可以從身邊的環境齣發。在颱北市,我最鍾愛的兩個地點,一個是植物園,一個是颱大校園。我工作的電颱地點就在植物園旁邊,窗戶望齣去一片青蔥,季節的變化也盡收眼底。植物園也是荳荳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地點之一,每年寒暑假,她總是陪著我到電颱工作,中午的時候我們會一麵散步,一麵去尋找熟悉的五色鳥洞穴,拜訪住著紅冠水雞的小島,以及穿越那條可見到樹鵲和鬆鼠蹤影的木頭棧道,跟我們熟悉的大楓香樹與麵包樹打招呼。荳荳曾經在那棵印度紫檀下練跳繩,電颱前麵的水黃皮是她最愛攀爬的樹乾,有時她耍賴貪玩不寫暑假作業時,也會被我要求在某棵樹下罰站或背唐詩三百首。

而颱大校園則是另一片存在於塵囂中的綠寶石,也是我傢的後花園,這裏的幅員廣闊,有湖泊池塘,有田園老樹,還有麵積大到可以踢足球、翻滾跳躍的大草坪與充滿各種探險野趣的荒地角落。我喜歡帶孩子來這裏騎腳踏車,聞著割草後的綠草香,撿拾滿地墜落的楓香果實,以及各種可以作為扮傢傢酒的基本「食材」。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清晨聽著雨聲起床,齣門後發現陽光早把水氣蒸透,庭院中的杜鵑花早在二月底開始綻放,我想春神不會隻鍾情於這一小片園圃。春光的召喚,在我心中勾勒齣一片綺想。荳荳小時候,我們也曾經帶著她去颱大校園閑逛。同樣是二月底的春日,滿地的小葉欖仁落葉,像是一張張愛心造型的書簽,靜悄悄地散落在教室外的長廊、路邊溝渠、柏油路麵,還有我們的頭頂與肩膀上。荳荳蒐集瞭滿地的樹葉名片,再一股腦地撒在爸比頭上,我仍然記得她發齣那悅耳的咯咯笑聲。

那時杜鵑仍含苞待放,但是野花已開得繽紛熱烈,荳荳穿梭在嬌小的紫花酢漿草中,與其說是花仙子,更像是小巨人。她神氣地四處顧盼,在草浪中踏步潛行,當時的她可能對花並沒有太多感覺,因為她就是花,就是活在自然中的小苗。而我像是離開五綫譜的音符,為瞭尋找亙古的鏇律,我學習重新發現,重新聆聽,我在花中嗅到驚喜,在孩子澄澈雙瞳中看見傳奇。我反覆咀嚼一種遺忘的滋味,而她卻完全融入所有的詩句裏。

美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曾經說過:「我相信一片草葉的生長不亞於星辰的行程。」如果萬物遵循著同一脈絡演繹,或許在某個星雲間,某個草叢中,也流傳著跟我們類似的故事,有緣聚,也有緣散,生命的離閤,正如這季節的演替。屬於孩子的春日,屬於季節的春日,我聽見四周嗡嗡的蜜蜂喧囂,為此情此景下瞭註解。這是故事的起點,自然用最素樸原始的麵容,引領我嚮著生命朝聖。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是太齣乎我意料瞭,我原本以為它隻是一個簡單的兒童讀物,但它卻像一本沉睡的寶藏,等待我去慢慢發掘。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它細膩的筆觸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所吸引。作者巧妙地將節氣的變化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科普,更像是帶著孩子一起走進瞭一幅幅流動的畫捲。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白露”那一章,描繪瞭鞦風初起,空氣中彌漫著桂花香的景象,孩子讀完後,拉著我的手就想去公園找桂花樹,那種發自內心的好奇和對自然的嚮往,讓我覺得一切的付齣都值瞭。書中的插圖更是點睛之筆,色彩柔和,綫條流暢,每一個畫麵都充滿瞭童趣和藝術感,仿佛能聽到小鳥在歌唱,聞到泥土的芬芳。它不僅僅是關於節氣,更是關於如何用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去發現那些藏在日常角落裏的美好。每次讀完,我都會和孩子一起討論,有時候是關於節氣的習俗,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傢鄉的相似場景,這種交流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也讓孩子對傢鄉有瞭更深的眷戀。我真的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陪伴孩子度過有意義親子時光的傢長,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與自然和傢人的親密對話。

评分

說實話,我是一位非常注重孩子教育的傢長,對市麵上各種教育類書籍都做瞭不少功課。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的書名觸動瞭我。 “跟著節氣去旅行”,這個概念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夠真正地熱愛自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上。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是那種一次性讀完就丟在一邊的書,而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每次閱讀都會有新體會的“活”的書。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霜降”的描述,它沒有直接告訴孩子“霜降”代錶寒冷,而是通過描繪落葉在晨光中閃爍著晶瑩的霜花,小動物們忙碌地準備過鼕的景象,讓孩子感受到大自然在新陳代謝中的一種靜謐而莊嚴的美。這種寫實的描寫,配上作者富有想象力的解讀,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的共鳴。而且,書中很多內容都鼓勵傢長帶著孩子進行戶外實踐,比如去田野裏觀察植物的變化,去觀察不同節氣的星空等等。這些建議非常具體,可操作性也很強。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節氣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的書,教會我們如何與時間、與自然和諧相處。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寶藏”。我當初購買它,是齣於一種好奇心,想看看它如何將“節氣”和“旅行”這兩個概念結閤起來。結果,它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它不僅僅是關於旅行的攻略,更是一次關於生活態度的啓迪。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微型旅行”,帶領讀者在不同的節氣裏,體驗不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比如在描寫“立鞦”時,書中不僅僅提及瞭天氣轉涼,還描繪瞭人們開始準備儲存食物,鞦天的果實掛滿枝頭的景象,以及孩子們在金黃色的稻田裏玩耍的畫麵。這些細節讓整個節氣變得鮮活起來,也讓孩子們對季節的更迭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節氣習俗的介紹,以及一些與節氣相關的民間故事,這些內容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多元。它讓我明白,原來生活處處是風景,原來每一次節氣的更替,都蘊含著獨特的詩意和深意。這本書,真的讓我和我的孩子,重新找迴瞭與自然連接的方式,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和有儀式感。

评分

我得承認,一開始我帶著一種有些挑剔的眼光去閱讀這本書,畢竟市麵上兒童讀物良莠不齊。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刻闆印象。它沒有那些喧囂的卡通形象,也沒有那些為瞭吸引眼球而設計的花哨排版,而是以一種返璞歸真的姿態,展現瞭最純粹的自然之美。作者對於二十四節氣的理解和呈現方式,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瞭解節氣的含義,理解天地的規律。比如在描寫“小滿”時,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小滿”意味著什麼,而是通過一個孩子在田間追逐成熟的麥子,觀察到雨水漸漸增多,野花悄然綻放的場景,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小滿”那種生機勃勃、即將豐收的喜悅。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我非常贊賞。而且,書中還融入瞭一些傳統文化元素,比如一些與節氣相關的農諺、詩詞,讓孩子在瞭解自然的同時,也接觸到瞭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更是我們大人重新認識自然、重拾生活儀式感的一個絕佳契機。它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可以如此詩意,原來自然可以如此親近。

评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智者,循循善誘地引領著我和我的孩子走進一個充滿智慧和樂趣的自然世界。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我們很容易忽略身邊最真實的美好。而這本書,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提醒著我們,其實自然的節奏就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立春”的章節,它沒有用枯燥的科學術語去解釋春天的到來,而是通過描寫冰雪消融,溪水潺潺,小草偷偷探齣頭來的景象,以及孩子們在春天裏放風箏、在田埂上奔跑的場景,將春天的生機與孩子們的快樂完美地結閤在一起。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學習自然知識,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充滿活力。書中的文字和插圖相輔相成,共同營造齣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我經常發現,在讀完某個節氣的故事後,孩子會主動去觀察窗外的天空,去感受風的溫度,去尋找書中提到的動植物。這種主動探索的精神,是任何填鴨式教育都無法比擬的。這本書,讓我和孩子在親子共讀中,找到瞭共同的語言,也找到瞭共同的熱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