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的「行動教養」──
在最適當時刻,給孩子「剛剛好」的愛與學習力,讓孩子學會尊重、責任、分享、信任、情緒管理、接受挫摺與溝通能力。
她的用心,像種子般溫柔灑在孩子心田。
原來最好的教養,來自父母的身教、自省,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刻。
孩子在玩積木,我們可能會說:「這樣好嗎?」
然後忍不住動手:「來來來,我教你!」
有時,因為我們太愛孩子,所以剝奪瞭他們該有的學習體會。
因為愛太多,影響瞭他們體會生活的樂趣。
※爭執也是一種學習:何時介入?如何介入?7個步驟,讓孩子學到解決問題、接受彆人不同想法,與尊重彆人的能力。
※ 分享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隨時告訴孩子分享的好處等6個妙招,讓孩子樂於分享。
※ 培養孩子明辦是非:利用「隔離與談天」技巧,讓孩子瞭解是非觀念是在內心,不是屈服於權威。
※ 善用互動與聆聽,啓發孩子潛能:生活處處是與孩子分享的好知識,好奇心更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 給孩子勤勞的機會:準備小掃把、抹布,在大人可照看的範圍內,讓孩子參與傢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被信任以及自動自發的習慣。
※ 愛與親密,玩齣大能力:利用有趣的小遊戲,與孩子一起看天空、看小花,學習與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世界。
※ 學習專注與安靜:每天安排10分鍾,從播放輕音樂開始,和孩子一起上一堂聆聽安靜聲音的課程。安靜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專注訓練。
※ 彆怕孩子受挫:隻要爸媽陪伴在旁,挫摺反而是生命最大的養分。
教養並沒有公式,也不是一套固定的方法,而是一段與孩子相處,並時時自省與調整的時光,但這段時光是幸福的,也唯有幸福,纔能教齣快樂、自信與愛學習的孩子,TJ老師讓我們看見這樣的幸福。
本書特色
◎我們五、六年級生的父母,總是這樣。總是不經意中,就想給孩子最好的;我們希望他們不需要為生活操心,能夠心無旁騖地追尋自己想要的。但當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卻會發現,孩子似乎少瞭些什麼。如果有機會重來,也許,我們會希望他們多些尊重、分享、情緒管理、接受挫摺與溝通能力,甚至擁有更多生活體驗與生活樂趣。
作者簡介
TJ老師
本名吳亭儀。齣生於鄉間的TJ老師,雲林是她的第一故鄉,而嘉義是她的第二故鄉。
喜歡鄉間的寜靜,不愛城市的喧囂;喜歡隱藏自己,卻又不善隱藏自己;生活可以簡單,生命卻需要豐富。
她說,寫作是對自己的反省,思考是對自己的承諾,她不斷運轉的頭腦,裝著許多的天馬行空。她是公立幼稚園的老師,也是一對從兒童重癥病房搶救迴來的早産雙胞胎母親。
自言成長曆程中所遇到的挫摺,讓她也不斷的被要求與挫摺相處,學習應對與麵對。在雙胞胎母親,以及幼稚園老師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拿捏平衡,是TJ老師現在重要的人生功課。
平凡的她,在身兼老師與母親的兩種角色曆程中,因其有過獨特的成長經曆,讓她更能設身處事的體會孩子的心情,設想孩子的想法。她的思緒總是不斷的轉換,她的步伐總是不斷的在調整,她的文字充滿省思與包容,她的教養想法滿溢關愛,她身體力行,並樂在其中。
其作品曾收錄於幼改傢電子報,多篇文章曾入選中時嚴選,也曾獲2008第四屆全球華人部落格大奬入圍決選、2009年第一屆教育部落格大賽,傢長部落格組初選入圍,以及2009第五屆全球華人部落格大奬初選入圍。
部落格「呼吸之間blog.roodo.com/ananaiai_1015/
自序 / 母親之路009
Part1好品格這樣教
1.學習麵對衝突---打人一定是不對的嗎?018
2.當名叫害怕的朋友來報到023
3.學習分享033
4.當孩子無理取鬧---隔離與談天040
5.爭執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046
6.處理處理情緒---當孩子發脾氣051
7.讀懂孩子的語言---我願意被打?057
8.讀懂孩子的暗示---拗脾氣063
9.與孩子討論什麼是「自由」068
10.關於分離這一堂課080
11.生命教育,從綠豆開始085
12.接受挫敗的經驗092
13.來交好朋友---來一堂娃娃社交課097
Part2教養來自生活
14.給孩子體驗的機會---不會吃雞腿的孩子100
15.看見優點---天使愛氣球104
16.與孩子一起做傢事---摺衣隨想109
17.信任與責任---給孩子勤勞的機會113
18.與孩子一起享受安靜116
19.遊戲裏的創意---黏土變成畫120
20.規律的生活習慣124
21.培養自動自發---懶媽媽與勤勞寶寶127
22.勇氣---第一堂遊泳課134
23.長大瞭嗎?---皮蛋青春期139
24.性彆教養課---男孩和女孩146
25.孩子的獨特---是的,我們不一樣150
Part3愛與親密,玩齣大能力
26.孩子的溫柔156
27.石獅子的啓濛聯想159
28.珍惜每一分鍾的呼吸164
29.享受散步的時光168
30.今年夏天,我們要跟尿布說掰掰176
31.甜蜜的上癮178
32.獨眼龍寶貝181
33.徜徉故事海184
34.關於閱讀、繪圖、建構的隨想191
35.建立親子默契的好幫手---有趣的小遊戲196
36.共讀經典繪本202
37.親子共聽音樂208
38.完美的小孩?213
part4省思,讓親子更美好
39.爸爸日218
40.有主見的孩子221
41.笑笑說拜拜225
42.媽咪的堅持229
43.想像在飛舞233
44.成就237
45.學習慢慢240
46.當孩子打架---媽咪偷偷的祈禱243
47.孩子教我的事---感受旁人的情緒247
48.用閱讀取代電視251
附錄 / 恩愛爸爸的保溫箱日記253
作者序
母親之路
夏蟬鳴叫不已,竟達不可思議的吵雜程度。
民國七十年初的夏季,天空藍的不像話,田野也綠的不像話,佇立校園裏的鳳凰木群,正虎視眈眈的想要分散一片火紅。
樹蔭下的教室裏,零落散坐著幾個中年級的學童,颱前坐著三個擔任裁判的老師,颱上站著一個靦腆稚嫩的小女孩,原來今天是國小的朗讀比賽。
小女孩站在颱上良久,手中的稿子早已捏爛,她漲紅著臉,一言不發,眼眶裏的淚水,她噙忍著不讓它掉下來。
她的天花闆鏇轉著,她的思緒紛亂著,發抖與害怕,是她此時與裁判老師唯一的對話。
時間好像過瞭一世紀那樣長,周圍隻有夏蟬的鳴聲越來越放大,直到時間終止的鈴聲響起,她纔如夢初醒,怔怔地走下颱。
下颱後的孩子,獨自走到教室外一角,她放聲大哭。
高一的段考後,她第一次接到成績單,不僅是班上的最後一名,也是全校的最後一名。
父母淡淡的安慰她,彆難過,還有進步的空間啊!但是她自己卻忍不住傷心地掉著淚,成績單成瞭心痛的烙痕,狠狠地被丟到垃圾桶裏。
那段不堪迴首的苦澀青春期,她找不到自己的信心,找不到希望,也找不到自己,她開始學習逃避,學習叛逆,也學習自我放棄。
直到她遇見一位老師,一位影響她極深的好老師。
那年的寒假將起,老師丟瞭一大袋的書給她,他告訴她,什麼都可以放棄,就是不能放棄自己。
一句話、一大袋書,開啓瞭她不同的人生眼界,在無法理解的成長掙紮中點瞭一盞光明。
大學聯考再度失利的第二年,她幾乎決定放棄升學瞭,麵對前途茫然的她,意外收到朋友的邀約,一起報考師專。
原本對任何考試已經心灰意懶的她,隻得在父母親的催促推動下,不太情願地虛應著去試看看。
直到考試前一天,她仍然是被動的不做任何準備,潛藏在心裏的聲音幽幽地說,她已經放棄考試,決定不再努力。
但是什麼都不準備的她,竟然考上瞭,在老天爺不經意的安排下,人生,開始有瞭意外的變化。
初知懷孕時,她的喜悅滿溢,幾乎要超過她從小到大的歡喜。
然而幼教工作對孕婦來說卻是高風險的,在隨時可能被孩子碰撞的危險環境,以及高度壓力的工作量下,她懷孕滿四個月後,不得不開始請假在傢,因為醫師嚴正交代著,再不休息,就要麵臨流産的命運。
懷孕近七個月時,兩個孩子因母體莫名的感染發炎而被迫早産,躺在産颱上的她,看著醫生將一韆三百剋與一韆七百剋的娃娃匆促地抱離,並送往兒童重癥病房時,她的眼淚往肚裏吞,心如刀割般的痛。
檢驗結果齣爐,也發燒著的男嬰被細菌給感染瞭,醫生慎重的錶示,如果無法有效控製,可能會齣現難以逆料的後果。
這是老天爺一再給予的試煉嗎?疑問與驚懼在她心中不停的盤鏇著,所幸諸神庇祐以及醫護人員的用心,兩個孩子的狀況漸漸地穩定,她在孩子齣生一個多月後,終於第一次抱到恩愛寶貝。
那一刻,她在心裏深深的告訴自己,不管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她永遠也不會放棄他們。
那個大哭的小女孩是我,那個放棄自己的女孩是我,那個對未來茫然的女孩是我,那個遇見意外人生的女孩是我,那個不想放棄孩子的女人也是我。
因為經曆過,所以體會深刻,因為體會過,所以感同身受。
追尋自我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很多人走瞭一輩子,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也未發現自己錯過的是什麼。
我慶幸著,至少目前我知道我自己的。
因為其實我們心裏都明白,明白想要與能要的差彆,而人生總有許多的意外,意外中卻也總有許多的不意外。
我的父母親都是老師,他們從不給孩子任何課業上的壓力,他們讓我跟弟妹都盡量快樂的成長學習著。
然而,當老師的孩子卻不能避免的要麵對外界比較的眼光,當錶現不甚理想時,週遭親友過度關心的壓力就會呈現,這樣的沉重,而我的父母卻未曾因此而特彆對我強調或是要求。如今想來,也許當年的他們,其實也深為這個大女兒的特異獨行感到睏擾吧!
我的小時是個安靜害羞的孩子,有著父母溫暖的嗬護與照料,在安順平靜環境中成長的自己,卻在長大後,不斷的遇到挫敗,也不斷的被要求要與挫摺相處,細細迴憶,老天爺的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也因為如此,讓自己對生活有瞭不一樣的體會。
現今的自己,很難想像當年的自己,而當年的自己,想必也是很難想像現在的自己。
當媽媽後的自己,隻有在夜深人靜時,纔能真實的靜下心,藉著記錄孩子,來審視與省思自己的生活心情與態度,而我竟在一篇篇紀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意間看見幼時的自己與青少年的自己,並在每一篇記錄孩子的內容裏,無意識的反射齣自己內心曾有過的喜怒悲傷。
時間,對人來說,是一個奇妙的魔術師,孩子,對身為母親的人來說,卻是另一個隨時會反射自我成長曆程的奇幻魔術師。
我在這樣的空間曆程裏走著,也呼吸著,我呼吸著,也學習著,這條漫漫母親之路,我纔剛開始。
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而《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這本書,無疑是為這門藝術提供瞭最精妙的畫筆和顔料。它不是那種告訴你“要這樣做”或者“不能那樣做”的生硬教材,而是以一種極為細膩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引導讀者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書裏提到的“情緒導航”概念,讓我受益匪淺。我常常因為孩子的小脾氣而感到束手無策,但這本書教會我如何識彆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如何用冷靜和理解去迴應,而不是陷入一場親子間的“情緒大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分享瞭很多關於“肯定式溝通”的技巧,例如如何用“我”信息來錶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孩子,這不僅化解瞭很多潛在的衝突,更重要的是,讓我和孩子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加緊密和真誠。它還深入探討瞭如何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而不是直接替他們解決一切。通過書中提供的各種情境模擬和引導式提問,我開始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在跌倒中成長。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溫和,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隻有一種娓娓道來的分享,讀起來讓人感到輕鬆和啓發,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默默地陪伴著你在育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评分我一直覺得,教育孩子就像是在經營一段關係,而《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套維護和升級這段關係的“秘籍”。它不是那種告訴你“這樣做孩子就會變得完美”的速成手冊,而是一種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度連接、互相尊重的溝通方式的探討。書裏對於“正麵管教”的闡述,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強調懲罰和奬勵,而是著重於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和責任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同理心”的培養,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的工具和方法,讓我意識到,原來教育孩子,也可以如此溫柔而有力。它還詳細講解瞭如何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簡單粗暴地製止,而是去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孩子找到更恰當的錶達方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讀起來沒有壓力,反而像是在和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交流。它不是在要求我成為一個“完美父母”,而是在幫助我成為一個更“懂孩子”、更“有智慧”的父母。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愛與規則,可以如此和諧地並存,原來育兒,也可以是一場充滿探索和樂趣的旅程。
评分老實說,在拿到《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之前,我對市麵上大多數育兒書籍都有點“免疫”瞭。要麼內容空泛,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一套“萬能公式”試圖解決所有問題。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核心理念——“剛剛好”,簡直是點醒瞭我。我過去常常在“嚴厲”和“溺愛”之間搖擺,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做得太多。這本書通過“48堂行動教養課”的形式,將復雜的育兒理念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執行的步驟,並且每一堂課都有紮實的理論支撐和生動的案例分析。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支持性獨立”的章節,它告訴我如何在鼓勵孩子自主的同時,依然給予他們必要的安全感和支持,避免瞭過度保護或者放任自流的極端。此外,關於“積極傾聽”的技巧,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如何真正地“聽懂”孩子,理解他們言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而不是草草打發。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實操性”,每一堂課都像是一個小小的“行動指南”,讀完就能立刻在生活中嘗試。它沒有給我製造焦慮,反而給瞭我信心和方法,讓我覺得育兒這件事,其實是可以做得有章法、有成效的。
评分拿到這本《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時,我正處於育兒的迷茫期,感覺自己無論怎麼做,好像都達不到“好”的標準。這本書的標題立刻吸引瞭我,它傳遞瞭一種“適度”的理念,這正是我所渴望的。翻開書頁,我驚喜地發現,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遙不可及的育兒理論,也沒有羅列一大堆“應該”做的事情,而是從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入手,用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描繪齣新時代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我尤其喜歡它關於“界限感”的章節,以前總覺得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擔心他會不開心,但書裏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例子,讓我明白,清晰、堅定但充滿愛的界限,纔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它教會我如何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有效地拒絕不閤理的要求,如何在日常互動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溫柔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她不會評判你,隻會用她的小技巧和經驗,幫助你找到適閤自己的育兒節奏。它不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行動指南”,裏麵的每一堂課都充滿瞭可操作性,讓我覺得育兒不再是一件令人焦慮的事情,而是一個充滿樂趣和學習的過程。
评分說實話,自從有瞭孩子,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到我的育兒書,但很多書要麼太理論化,讓我覺得難以落地,要麼就過於雞湯,讓我感覺不切實際。《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高高在上的育兒理論,而是從最接地氣的日常場景齣發,比如孩子不聽話、鬧脾氣、或者和小朋友發生矛盾等等,然後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父母的自我成長”的章節。它提醒我,育兒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蛻變。書裏倡導的“臣服式領導”,讓我重新思考瞭自己在傢庭中的角色,不再是那個事事都要控製的傢長,而是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讓我茅塞頓開的是,它關於“高質量陪伴”的定義。我以前總覺得陪孩子玩就是高質量陪伴,但這本書告訴我,眼神的交流、耐心的傾聽,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纔是真正有意義的陪伴。這本書的語言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充滿瞭積極的能量,讀起來讓人感到溫暖和充滿力量,讓我覺得育兒這件事,原來是可以做得如此從容和有溫度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