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
一堂精采的國文課,帶你看見文學裏的繁花盛景
課本上的古文〈王冕的少年時代〉,和現代的單親傢庭有什麼關聯呢?
大傢都熟悉的〈涼州詞〉,要怎麼從「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句裏感受塞外古戰場的氛圍?
文章可長可短,可議論可抒情,針對不同的文體有什麼特彆的寫作技巧呢?
國語文教育近年來成為關注的焦點,麵對學生日漸低落的學習意願,傢庭和學校可以怎麼做呢?多年來在教學第一現場的廖玉蕙,提齣她深刻的觀察,也分享豐富的教學心得。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到蔣勛的《孤獨六講》,從看圖說故事到當今最熱門的手機簡訊,她將生命經驗帶入國文課堂,把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做連結,於是經典不再隻是課本上難解的文字,而是幻化為一幕幕靈動的生活場景;寫作不再隻為應付考試,而是自我和周遭所進行的對話。
國文課不隻是語詞教學,而是導引學生進入人生的文學風景。
廖玉蕙為所有關心國語文教學的讀者,做齣最精彩的示範。
國語文教育的重要推手--廖玉蕙
你認識的廖玉蕙,是寫過三十餘本書、傢喻戶曉的散文名傢;你所不認識的廖玉蕙,是大學教授,許多國中小老師們的老師,國語文課本的審議委員,基測加考作文的關鍵推動者之一。
經典要怎麼讀?作文該怎麼寫?
知名作傢、專傢老師廖玉蕙,書寫示範一堂不容錯過的國文課。
作者簡介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係教授,講授創作、現代文學及古典小說等課程。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奬章、中山文藝創作奬、中興文藝奬章及吳魯芹文學奬。
著有散文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像我這樣的老師》、《沒大沒小》、《不信溫柔喚不迴》、《如果記憶像風》……等;小說集《淡藍氣泡》、《一枚戒指》;繪本書《曾經的美麗》、《一本燦爛》,訪談錄《走訪捕蝶人》、《打開作傢的瓶中稿》,並編有《文字編織》、《繁花盛景》等共三十餘冊。作品被選入國、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選集。
0-0自序:怎麼欣賞?怎麼寫?
第一輯:文學行走
1-1隻有一個答案嗎?
1-2從開口到閉嘴
1-3看見生活裏的繁花盛景
1-4朗聲尋找最準確的字句
1-5教齣怎樣的風景?
1-6說小故事與講大道理
1-7凝眸注視生活
1-8你的智慧就是我的財産
1-9電視劇濡染下的重口味人生
1-10喊停的勇氣
1-11抓住每一雙求知的眼睛
1-12為老師尋找一個理由
1-13我可以再道歉一次嗎?
1-14承認人有未盡之處
1-15跟孩子站在同一邊
1-16王美麗斷腿!
1-17我們就該這樣長大嗎?
1-18時間將屆的按鈴響起之後
1-19不過是醜些罷瞭!
1-20如何能微笑以對?
第二輯:文字結巢
01.少年王冕如何布局他的人生?
02.從極短篇看人生悲喜
03.九彎十八拐式的寒暄應酬
04.淺近語言,實驗精神,深遠寄託
05.未知的恐懼
06.風中的白楊樹
07.時光過於抽象、流速過於安靜
08維護主動抉擇的尊嚴
09.閱讀一本書的幾個策略
第三輯:文字裁縫
3-1從粗豪中找到細緻──擴寫的方法
3-2銜接無間的節奏掌握──續寫的策略
3-3輕鬆看電影,用心寫文章
3-4添枝加葉或翻案補恨──古典與曆史改寫
3-5視覺與感覺的結閤──看圖說故事
3-6腳踏四方,文寫八麵──報導的撰寫
3-7紙短情長──極短篇
3-8以殊相寫共相──親情散文
第四輯:文學調味
4-1長話短說—─簡訊
4-2顛覆傳統的創意—─演講或緻詞
4-3文學對話──從文學中看見生活的繁花盛景
4-4有關學測作文的十點叮嚀
在我看來,《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寫作”部分的教學方式。我之前嘗試過寫東西,但往往寫到一半就卡殼,要麼覺得詞窮,要麼不知道該往哪裏發展。很多寫作指導的書,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一些陳詞濫調的建議,很難真正落地。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不是直接教你“寫什麼”,而是先從“如何找到寫作的靈感”入手。書中列舉瞭許多日常生活中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素材,比如一段街頭對話、一個路人的錶情、甚至是天氣變化都能成為寫作的起點,這讓我覺得寫作離我並不遙遠。而且,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題”,比如“用三種不同的視角描寫同一件物品”、“寫一個隻有對話的場景”等等,這些小練習既有趣又有挑戰性,讓我能快速上手,並且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我尤其喜歡關於“節奏感”和“語調”的討論,作者用音樂的類比,讓我深刻理解瞭文字的韻律美,也明白瞭如何通過調整句子的長短、用詞的輕重緩急來塑造不同的閱讀感受。這本書讓我覺得,寫作不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技能,而是一種可以通過練習和感悟來提升的能力。
评分《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這本書,我大概用瞭兩個星期的時間,幾乎是逐字逐句地啃瞭下來。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閱讀和寫作是一種藝術,但又離不開方法和技巧。這本書恰恰就在藝術的感性與方法的理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給你講大道理的書,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智慧。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如何讓文字‘活’起來”的探討。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比如如何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讓平鋪直敘的文字變得有畫麵感、有生命力。我以前寫東西總覺得很乾巴,讀瞭這本書後,我纔明白原來是我的文字“太瘦瞭”,不夠豐滿。書裏還講到瞭“情感的傳遞”,如何通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緒,這一點對我影響很大。我開始嘗試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也開始注重文字的“聲音”和“節奏”,力求讓每一句話都充滿感染力。這本書讓我覺得,寫作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心靈的錶達,一種與讀者靈魂的對話。我從一個被動接受的讀者,變成瞭一個渴望主動創造的寫作者。
评分這本《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覺得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但總感覺自己在這兩者之間遊刃有餘的能力還不夠。讀這本書之前,我常常在閱讀時陷入一種“吃撐瞭”的狀態,很多好書讀完後,除瞭感動或感悟,好像很難轉化為自己創作的養分。這本書的開篇就觸及瞭我的痛點,它沒有空泛地講“要多讀書”,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如何閱讀”,這讓我耳目一新。作者用非常接地氣的例子,比如分析不同類型小說的結構、人物塑造的技巧,甚至是如何辨彆作者的“小心思”,讓我明白閱讀不隻是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主動探索、挖掘的過程。特彆是關於“意象”的解析,以前我覺得這個詞很玄乎,但書中通過具體的詩歌和散文片段,讓我體會到瞭文字背後那種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聯結。讀完第一部分,我仿佛醍醐灌頂,以前那些模糊不清的閱讀感受,一下子清晰瞭許多。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去品味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感覺閱讀的層次一下子提升瞭。這不僅僅是文字遊戲的教學,更是對思想和情感世界的深度探索,讓我這個“吃貨”讀者,變成瞭“品鑒傢”。
评分這本書,我隻能說,簡直就是給像我這樣“半吊子”文學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都喜歡讀書,但總感覺自己讀瞭這麼多書,好像並沒有真正“學會”什麼,尤其是在寫作方麵,更是“紙上談兵”的水平。這本書的第一個亮點在於它對“閱讀的層次”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劃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讀經典”,而是教你如何從“錶層理解”到“深層解讀”,甚至是如何去“批判性閱讀”,去質疑作者的觀點,去尋找文本的潛颱詞。作者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把閱讀比作“尋寶”,把作者比作“藏寶人”,讓我們在閱讀中充滿探索的樂趣。而且,它還專門講瞭如何“帶著問題去閱讀”,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我以前讀書都是漫無目的地讀,讀完就忘,但現在我開始嘗試帶著一些問題去尋找答案,感覺閱讀的效率和收獲都大大提升瞭。在寫作方麵,它也沒有迴避那些讓新手頭疼的問題,比如“如何描寫一個有生命力的人物”,它給齣瞭很多具體的方法,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到內心的想法和動機,都有細緻的講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害怕提筆寫作瞭,而是充滿瞭信心去嘗試。
评分說實話,拿到《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閱讀和寫作的書已經太多瞭,我總覺得它們大同小異。但這本書確實給瞭我很大的“意外之喜”。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作者在分享閱讀心得時,總能穿插一些自己親身經曆的故事,比如年輕時因為誤讀而産生的睏惑,或者是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這些真實的分享讓我覺得他是一個能夠理解並陪伴讀者一起成長的老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傢。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閱讀是為瞭更好地理解自己,而不是逃避現實”,或者“寫作是為瞭錶達,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能與讀者産生共鳴的那個點”,都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教你技巧,更是在引導你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如何構建文章的骨架”的講解,作者用建築學的比喻,讓我明白瞭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如何讓整篇文章像一座堅固而精美的建築一樣,有條理、有重點。這讓我以後在寫作時,不再是想到哪寫到哪,而是能更有規劃地去構建我的文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