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作者近年來強調中國整體生命哲學──心的轉化,及由哲學通嚮心理學的一個較為具體和係統的研究。
本書的兩個重點是「我」和「心」。作者用整體生命的「道、理、用」的架構,藉理論和理智的「我」,把精神的「真我」,與形軀和意識的「我」,融成一體,由這個「真我」即「我」去代替心理學上那個虛擬的「自我」(ego)。
作者更把這個「心」,分成血氣心、心意、心知,和心神四個層次,是一個生命的整體。其中心知是主角,由心知下貫到意識中去指導七情六欲。同時心知又能提昇入神,轉為「真我」,再下通而與日用的「我」,結成一體。這種轉化,即本書所謂整體生命心理學的作用。這不是一種知識理論,而是一套人人可以運用的應變工夫。
作者簡介
吳怡
浙江青田人,1939年生。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學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國傢文學博士。曆任文化大學哲學係所主任,颱大、師大、清華、輔仁、東海等大學兼任教授,美國萬佛城法界大學教授。現任加州整體研究所教授兼中國哲學組主任,教授中國哲學發展史、老莊哲學、禪學研究、易經研究、儒傢經典、儒傢與宋明理學、禪詩與唐詩、中國語文及中國係統思維等課程。
中文著作有《中國哲學史話》、《禪與老莊》、《逍遙的莊子》、《公案禪語》、《老子解義》、《莊子解義》、《生命的轉化》、《生命的哲學》等二十冊,其中包括譯作《禪學的黃金時代》及《禪與箭術》,英文著作有《老子翻譯》、《禪心》、《中國哲學術語》、《關心茶》、《易經與易德》等五冊。
“我與心:整體生命心理學”,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和探索的動力。在我看來,“我”代錶著個體,而“心”則象徵著我們的內在世界、情感和意識。“整體生命心理學”則預示著一種將心理學融入生活各個層麵的方法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認識和接納自己內在不同麵嚮的見解,包括那些我們可能不願意麵對的陰暗麵,以及如何將它們整閤為一個更完整、更強大的自我。我尤其關注“整體”這個詞,它暗示著這本書不會僅僅關注心理的某一個片段,而是會探討心理與身體、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養更深層次的自我意識,以及如何與外部世界建立更和諧關係的實用建議。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個人價值、生命意義以及如何尋找人生方嚮的探討。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心理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活力的生活狀態。這本書的名字,給我一種感覺,它能夠引領我走嚮一種更深刻的自我認知,以及更具意義的人生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真的讓我好奇。“我與心:整體生命心理學”,聽起來就有一種深入探索自我的感覺。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和諧地與內心相處的方法。市麵上有很多心理學書籍,但大多過於學術化,讀起來讓人望而卻步,或者流於泛泛而談,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而“我與心”這個名字,似乎承諾瞭一種更親切、更個人化的旅程。我很好奇,它會如何引導我認識“我”和“心”之間的關係?是通過理論闡述,還是通過具體的練習和故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框架,讓我能夠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洞察自己行為模式的根源,並學習如何接納和轉化那些睏擾我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種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自我對話方式,不再被負麵想法所睏擾,而是能夠擁抱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在我迷茫時提供指引,在我需要力量時給予支持,最終幫助我實現真正的內心平靜和個人成長。
评分“我與心”這個組閤,讓我思考瞭很久。在我們日常的忙碌中,似乎很少有人真正停下來,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心”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視為情感、意願甚至靈魂的所在地,而“我”則是我們對自我認知的集閤。這本書的名字,仿佛在召喚我們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一場與自己最真實的內在的交流。“整體生命心理學”的定位,讓我覺得它不是那種隻講理論的書,而更像是一個指導手冊,引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各個維度上,與我們的“心”和諧共處。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情緒管理、自我覺察、以及如何建立積極心態的章節。我特彆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處理負麵情緒,比如焦慮、抑鬱或者憤怒的有效方法。同時,我也對如何培養積極情緒,例如喜悅、感恩和愛,以及如何將這些積極情緒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法很感興趣。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打破陳舊思維模式、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視角,也讓我頗為期待。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在需求,並學會如何去滿足它們,從而過上一種更真實、更豐盛的生活。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整體生命心理學”這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整體”意味著它不會僅僅聚焦於某個單一的方麵,而是會涵蓋生活的方方麵麵,將心理健康置於更廣闊的生活背景下來考量。這讓我聯想到,也許這本書會探討我們在工作、傢庭、社交關係以及個人愛好等方麵是如何受到我們內心狀態的影響,反之亦然。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心理學原理應用於日常生活實踐的切實建議。很多時候,我們讀瞭許多理論,卻不知道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落地,最終效果甚微。“整體生命心理學”這個詞組,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理解”心理,更是關於“實踐”和“活齣”健康的心理狀態。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在壓力大的時候保持冷靜,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建立健康的界限,如何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保持動力和韌性。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例如冥想技巧、正念練習、或者是自我反思的方法,那就太棒瞭。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將心理學的智慧轉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從而提升我的整體幸福感。
评分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與心:整體生命心理學”,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關於個人成長和自我探索的畫麵。這不僅僅是一個書名,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踏上一段探索內在世界的旅程。“整體生命心理學”這個概念,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視角會非常全麵,不會局限於狹隘的心理學分支。我推測,它可能會涵蓋我們如何與自己的情感、思想、身體感受以及精神層麵建立更深刻的連接。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解釋“心”在整體生命中的角色,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傾聽和理解它。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我認識到自己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的根源,並引導我如何去優化它們。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識彆和應對那些阻礙我成長的內心障礙,比如自我懷疑、恐懼或者固有的限製性信念。我更期待它能幫助我培養一種更加積極、更有韌性的心態,讓我能夠更有勇氣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從中獲得成長。這本書的名字,喚起瞭我對生命深層意義的思考,以及對實現內心和諧的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