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孩子讀宋詞《下》

我教孩子讀宋詞《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宋詞
  • 兒童文學
  • 親子閱讀
  • 傳統文化
  • 詩詞鑒賞
  • 文學
  • 教育
  • 中華文化
  • 啓濛
  • 文學修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抒情是宋詞詞創作的主要動因之一,在這些言誌、抒情的詞篇中,有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有對當政者的不滿和憤慨,也有對人生的真實感悟。

  這些都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也是前人對世事、人生百態的看法,讓孩子深悟其中的智慧和思想,有助於現實中指導自己的生活。

  一剪梅-----張幼謙

  同年同月又同窗,不似鸞鳳,誰似鸞鳳?石榴樹下事匆忙。驚散鴛鴦,拆散鴛鴦。

  一年不到讀書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隻燒香。有分成雙,願早成雙。

  注 釋

  鸞鳳:傳說中的鸞鳥即鳳凰,以此比喻夫妻。

  譯 文

  我們在同一年同一日齣生,又是在一起共同讀書,如果這都不像夫妻的話那誰像夫妻呢?

  以前我們在石榴樹下嬉戲嚇散一對鴛鴦各自紛飛。你已經有一年沒有來這裏讀書瞭,這怎能讓我不想念你,我整天燒香拜佛,希望能夠早日和你結為夫妻。

  這首詞反映瞭宋末青年男女思想的解放,他們突破程硃理學的限製,衝破封建婚姻製度的藩籬,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教條,而大膽追求自主婚姻。為瞭愛情,他們寜可獻齣自己的生命,而決不嚮封建勢力低頭。這種精神十分可貴。

詩意棲居:宋代文人生活與雅集文化探微 書籍信息: 書名: 詩意棲居:宋代文人生活與雅集文化探微 作者: [此處填寫作者姓名,例如:李明德] 齣版社: [此處填寫齣版社名稱,例如:燕山齣版社] 齣版日期: [此處填寫齣版日期,例如:2023年10月] 定價: [此處填寫定價,例如:88.00元] --- 內容概要 本書《詩意棲居:宋代文人生活與雅集文化探微》,並非專注於兒童啓濛或宋詞入門的指南,而是深入剖析瞭宋代(960年—1279年)一個至關重要的文化側麵: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美學、精神追求及其依托的社交活動——雅集。全書以細膩的筆觸和紮實的史料考證,勾勒齣一幅宋代文人雅士“在日常中創造藝術,在群體中實現價值”的生動畫捲。 本書的核心在於構建一個立體的宋代文人精神世界模型,跳脫齣傳統的文學史敘事框架,將目光投嚮他們如何“生活”本身。宋代是市民文化興起、理學思潮深刻影響士人精神的時代,文人的自我意識空前覺醒,他們對“雅”的追求不再是單純的政治抱負的投射,而是滲透到飲茶、焚香、插花、繪畫、品鑒古董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章節結構與核心內容 全書共分為七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係統梳理瞭雅集文化的形成、演變及其深層意蘊。 第一章:士的轉型: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 本章首先界定瞭宋代士人的身份特徵。與唐代“功名心”強烈的士人不同,宋代士人更強調“隱逸情懷”與“個人修養”。我們探討瞭科舉製度的演變如何使得大量未能躋身中樞的知識分子轉嚮私人生活和文化創造。內容包括: 政治參與的挫摺與轉嚮: 分析瞭“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下,文人對朝局的參與度和隨之産生的精神反思。 “隱”與“仕”的辯證關係: 揭示瞭宋代文人如何通過構建精緻的私人空間(如書齋、園林)來平衡官場壓力,實現精神上的“半隱”。 “雅”的起源: 界定“雅”作為一種審美規範,在宋代如何從精英階層的專屬標簽,逐漸演變為一種社會身份的象徵。 第二章:器物敘事:物質文化中的精神投射 本章聚焦於雅集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物質載體,考察宋人的審美趣味如何物化為可觸摸的藝術品。 宋瓷的“素”與“簡”: 深入分析定窯的白、汝窯的青,探討其背後對“天人閤一”哲學意境的追求,而非炫耀性的色彩堆砌。 茶道與文人: 詳述宋代鬥茶之風的盛行,從蔡襄的《茶錄》到徽宗的《大觀茶論》,考察茶如何成為文人交流思想、檢驗修養的媒介。 香具與焚香的儀式感: 探討宋代熏香技術的發展,以及焚香在靜坐、作畫、待客過程中所扮演的“導神”角色。 第三章:園林與書齋:構建精神的烏托邦 宋代文人對於私人空間的營造達到瞭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高峰。本章對比研究瞭園林(公共的雅集場所)與書齋(私密的修身之所)。 “藉景”的藝術: 以蘇軾、米芾等人的園林實踐為例,闡釋宋人如何通過疊山理水,在有限空間內創造齣無限的自然意境。 書齋的布局與陳設: 詳細考察瞭李清照“易安居士”書齋的想象復原,以及文人如何通過懸掛書畫、收藏古籍來彰顯其學養深度。 “小中見大”的審美哲學: 論述宋人對微縮景觀和精巧設計的偏愛,反映瞭其內斂而審慎的價值觀。 第四章:雅集的多重奏:從宴飲到“風雅”的交匯 雅集是宋代文人生活的核心形態,它超越瞭單純的聚會,是一種具有高度組織性和審美指嚮的社交行為。 詩會與唱和的規範: 分析瞭特定主題的詩會(如詠物、懷古)的流程、韻腳要求,以及通過集體創作達成的精神共鳴。 畫會與“點茶成畫”: 探討瞭文人畫傢(如蘇軾、米芾)如何藉由畫會,將詩詞意境融入水墨實踐,推動瞭文人畫的獨立發展。 器物鑒賞與士人品鑒力: 描述瞭在文人聚會上,對青銅器、碑帖的共同審視過程,這是知識分子階層互相認證“文化資本”的途徑。 第五章:詞的興起:市民情感與雅集精神的融閤 雖然本書不直接教授宋詞格律,但它分析瞭宋詞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如何成為雅集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背景音樂”和情感載體。 從宴樂到自抒: 考察柳永、周邦彥等詞人如何將市井生活和個人情思融入婉約的詞牌之中,並將其帶入上層雅集。 詞的“即興性”與雅集的互動: 分析瞭在飲酒、賞景的環境下,詞的即興創作如何比格律嚴謹的詩歌更能承載即時的情景交融。 第六章:師承與流派:雅集網絡的構建 宋代文人圈層並非鬆散的個體集閤,而是存在著清晰的師承關係和地域性流派。 “西昆體”的式微與“蘇黃”的崛起: 考察瞭文人圈子如何通過對前代風格的取捨,來確立自己的審美主張。 “烏颱詩案”的影響: 討論瞭重大政治事件如何重塑文人間的交往邊界和對“風骨”的重新定義。 地域性社群: 以汴京、臨安、四川等地的文人群體為例,說明地域文化如何塑造瞭地方雅集的特色。 第七章:餘韻:雅集精神在後世的投影 本書的結語部分,將視角拉迴到宋代雅集對明清文人生活的影響,特彆是對晚明“復古”思潮的啓示,探討宋代文人構建的生活美學遺産的持久生命力。 讀者對象與價值 本書麵嚮對中國古代文化史、藝術史、社會生活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曆史知識基礎,旨在提供一種深度理解宋代士大夫階層“如何生活”的視角。它不是一本宋詞的入門手冊,而是一部關於宋代生活哲學的影像誌。讀者將從中領略到,在那個重文抑武的時代,文人們如何將政治抱負內化為對日常生活精妙的雕琢與把玩,最終成就瞭中國傳統文化中“雅”的極緻典範。通過本書,讀者將能理解,那些流傳韆古的宋詞意境,往往根植於文人雅集那精心布置的物質世界與精神共振之中。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一、婉約情感篇

#曆史學傢的豐富情感
西江月(佳人)………………………………………120
#青梅竹馬好事圓
一剪梅…………………………………………………122
#讓蘇軾贊賞的愛情詞
蔔運算元(我住長江頭)……………………………125
#天涯何處無芳草
蝶戀花…………………………………………………127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典故
鵲橋仙…………………………………………………131
#多情郎填詞寄語癡情女
石州慢(薄雨收寒)…………………………………134
#自古多情傷離彆
玉樓春…………………………………………………136
#一詞聯姻緣
鷓鴣天…………………………………………………139
#賦佳詞贈彆夫君
一剪梅…………………………………………………141
#因詞與愛妾同行
鳳簫吟(鎖離愁)……………………………………144
#有情人重逢後喜得佳作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146
#嫦娥奔月
綠頭鴨‧詠月…………………………………………148

二、悲情篇

#癡情女淚彆負心郎
祝英颱近………………………………………………152
#身為階下囚的皇帝
虞美人…………………………………………………154
#因詞作知生命將終結
韆鞦歲…………………………………………………156
#不務正業的宋朝天子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158
#亡國之音的《後庭花》
桂枝香(金陵懷古)…………………………………162
#晚年悲涼愁斷腸
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166
#烈女忠貞不屈賦絕筆
滿庭芳…………………………………………………169
#悲歌一麯恨韆鞦
釵頭鳳…………………………………………………172
#何人為英雄拭淚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75
#伊人已去,情郎斷腸
三姝媚(煙光搖縹瓦)………………………………178
#鬍笳十八拍
蘇武慢…………………………………………………181
#“愁”字化身的女詞人
聲聲慢…………………………………………………185

三、言誌抒情篇

#人世間情是何物
邁陂塘…………………………………………………190
#胸懷壯誌終成纔
臨江仙…………………………………………………192
#周郎火燒赤壁
念奴嬌…………………………………………………195
#高興亭上抒豪情
鞦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200
#王安石之弟詠春言誌
清平樂(留春不住)…………………………………202
#有誌少年終圓夢
漢宮春(瀟灑江梅)…………………………………204
#自許封侯在萬裏
夜遊宮…………………………………………………206
#詠梅以言誌
蔔運算元(詠梅)……………………………………208
#孤清抑鬱的貶謫之情
虞美人…………………………………………………210
#難覓韆古英靈
水調歌頭………………………………………………212
#誰念玉關人老
喜遷鶯…………………………………………………215
#繁華背後的孤獨
青玉案(元夕)………………………………………218
#嘆飄零,幽夢影
瑞鶴仙…………………………………………………221
#神童纔子遭遇尷尬
念奴嬌…………………………………………………224
#懸樑刺骨,追求成功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228
#屈原汨羅沉江
臨江仙…………………………………………………233

四、雜詠篇

#五十首詞難敵三句佳作
醉花陰…………………………………………………238
#藉用“暗香”“疏影”創新詞
疏影(苔枝綴玉)……………………………………240
#關於歐陽修的文壇公案
朝中措…………………………………………………245
#蘇東坡也愛唱歌
臨江仙(夜歸臨皋)…………………………………248
#填詞描寫寒食節
木蘭花…………………………………………………251
#自稱天帝的“山水郎”
鷓鴣天…………………………………………………254
#不脛而走的佳作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256
#關於清明節
風入鬆…………………………………………………260
#有飲水處即有其詞的歌者
八聲甘州………………………………………………263
#人生不同時期的聽雨感受
虞美人…………………………………………………266
#丟官復職皆因詞
蘭陵王…………………………………………………26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位在教育第一綫工作的老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孩子心靈,又兼具文化傳承價值的教材。《我教孩子讀宋詞〈下〉》這本書,完全符閤我的期待,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在處理詞作時,並沒有一味地去強調格律或生僻字,而是將重點放在瞭詞作背後的情感與人生體驗上。比如,對於“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的意境,作者不是簡單地解釋“曆史滄桑”,而是引導孩子去感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過去”這種普遍的人生哲理,並且用一些孩子能理解的例子,如河邊玩耍時,水流帶走瞭孩子堆砌的沙堡,那種消失和不可挽迴,其實就蘊含瞭詞中的深意。書中對詞語的拆解和意象的解讀,也非常有條理,並且富含啓發性。作者善於在看似尋常的句子中,挖掘齣不尋常的意蘊,讓孩子在品味詞句時,能夠體會到更深層次的含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導孩子進行“仿寫”或“聯想”時,所提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能夠引發孩子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流於錶麵的模仿。通過這本書,孩子們不僅能學會理解宋詞,更能從中學會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感受情感,如何去錶達自己。這對於孩子的語文素養和情感認知,都起到瞭極大的促進作用。這本書,絕對是一份送給孩子,也是送給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禮物。

评分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拿到《我教孩子讀宋詞〈下〉》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又是一本給孩子學的枯燥教材吧?” 畢竟,宋詞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就是考試時的難題。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的固有觀念就被徹底顛覆瞭。作者用瞭一種極其非傳統的方式來解讀宋詞,簡直就像在跟孩子聊天一樣。比如說,講到“人生如夢”,作者不是從哲學層麵去分析,而是用孩子玩電子遊戲,一下子就通關,一下子又迴到原點的那種感覺來類比,瞬間就把“虛幻”、“短暫”這些概念具象化瞭。而且,書中設計的互動環節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種死闆的填空題,而是會引導孩子去想象,去創造。例如,有一頁會問孩子,“如果蘇軾當時是你,你會怎麼做?”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極大地激發瞭孩子的想象力,也讓他們更主動地去思考詞中的情境。我兒子,平時上學都很被動,但看到這本書,竟然會主動要求我給他講裏麵的故事,還時不時地提齣一些他自己的想法。這種“被動變主動”的過程,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書中的排版和設計也很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舒適,而且色彩搭配也很和諧,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纍。這套書,真的是將“教”與“樂”結閤得非常完美,讓孩子在快樂中愛上宋詞。

评分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我教孩子讀宋詞〈下〉》的書名,我還有點猶豫。因為我自己的國文底子不算很好,對宋詞的印象停留在課本裏的幾首,總覺得深奧難懂。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迴來,結果真的讓我颳目相看。這套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像一般的教輔書那樣,上來就給你灌輸知識點。而是像在講故事一樣,一點點地引導孩子進入宋詞的世界。每個詞牌、每首詞,作者都從一個孩子們容易理解的切入點開始,比如從詞人當時的年齡、心情,甚至是詞人生活中的小故事來解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解釋“人生若隻如初見”時,用瞭孩子剛認識新朋友的快樂,和後來可能因為誤會而疏遠的感覺來類比,那種“初識的美好”和“物是人非的遺憾”,一下子就拉近瞭孩子和詞的距離。書中的語言也非常生動有趣,沒有那些拗口的古語,取而代之的是流暢的白話,偶爾還帶點俏皮的語氣,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吸收知識。而且,作者還很注重詞的“韻律感”,會引導孩子去體會詞的聲調和節奏,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宋詞的美,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它的音樂性。我女兒之前對朗誦就沒什麼感覺,但讀瞭這本書,竟然開始試著跟著書裏的引導去朗讀,雖然讀得磕磕巴巴,但那種嘗試的樂趣,讓我覺得非常欣慰。這絕對是一套能夠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興趣的優質讀物。

评分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教孩子讀宋詞〈下〉》這本書,為孩子打開瞭一扇認識宋詞的窗戶,而且這扇窗戶的設計,是如此的友善與貼心。它沒有直接將孩子置於高高的知識殿堂,而是徐徐引入,像是在陪孩子在庭院裏散步,悠閑地指點著路邊的花草。作者的敘述方式,特彆是對詞人情感的解讀,非常接地氣。例如,在講解某首詞時,作者會提及詞人可能因為思念傢鄉而寫下,並巧妙地聯係到孩子可能因為想念放假時一起玩的朋友而有的心情。這種“共情”的引導,讓孩子在理解詞意時,不再是孤立地記憶,而是能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産生連接。書中的插圖,雖然是作為輔助,但其精心程度卻不亞於一本繪本。每一幅畫都充滿瞭意境,能夠極大地幫助孩子理解詞中所描繪的畫麵和氛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情感時,所采用的轉化方式,比如用遊戲、玩具、甚至孩子生活中偶爾會遇到的挫摺來類比,這種“化繁為簡”的處理,讓原本可能讓孩子望而卻步的詞句,變得生動易懂。更難得的是,書中對詞的“情”與“境”的結閤,有著深刻的闡釋,讓孩子明白,宋詞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流動和場景的再現。這套書,真正做到瞭“潤物細無聲”地將中華文化的瑰寶,傳遞給下一代。

评分

這本《我教孩子讀宋詞〈下〉》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在颱灣長大、偶爾會懷念古詩詞的傢長,我一直想找一套能引導孩子親近宋詞的讀物。市麵上很多書要麼太學術,要麼太枯燥,光看書名就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及時雨。它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不是那種死闆的古風,而是帶點童趣和現代感的插畫,讓人感覺宋詞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翻開內頁,我發現作者真的花瞭很多心思。不是簡單地羅列詞牌和名句,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來講述。比如,讀到“無可奈何花落去”,作者沒有直接講什麼“春愁”、“物是人非”,而是講到瞭孩子可能經曆過的,比如喜歡的玩具壞瞭,或者精心種的小花凋謝瞭,那種淡淡的失落感。這種聯係,真的能讓孩子一下子就抓住詞的“情緒”。而且,書中穿插的圖畫也很棒,色彩豐富,形象生動,孩子們看著圖片,就能對詞中的意境有個初步的理解,不需要一開始就死記硬背。我兒子,平常對課本以外的東西興趣不大,但看到這本書,竟然主動拿起來翻瞭翻,還問我“媽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呀?” 這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瞭。感覺它不隻是在教“詞”,更是在教孩子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古人的情感,這是一套非常用心、有溫度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