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

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溫庭筠
  • 菩薩蠻
  • 詞學
  • 唐代文學
  • 文學研究
  • 詩詞鑒賞
  • 古典詩詞
  • 唐詩
  • 宋詞
  • 文學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溫庭筠被推為倚聲填詞之祖,其代錶作〈菩薩蠻〉十四首,稱美一時,流聲韆載,而其詞句之難以求確解、結構之是否為聯章、內容之有無真寄託,曆來一再引起詞學研究者熱烈的討論。本書先從溫詞之成就及其在詞史上之地位說起,然後分彆就其詞句詮釋、形式結構及內容寄託等三方麵,作深入而詳細之分析,期使讀者對於詞之鑑賞、評論及研究,知所抉擇。簡而言之,此不僅為一本研究溫庭筠〈菩薩蠻〉詞之專書,也是一本有關詞學研究方法的示例的論著。

作者簡介

吳宏一

  一九四三年生於颱灣高雄。颱大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颱大中文係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係講座教授。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颱灣國科會傑齣研究奬、國傢文藝奬(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曾主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颱、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輯顧問。著有《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先秦文學導讀》、《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品)》等專書二十餘種,學術論文近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盡描述其內容,而不涉及您提到的《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 --- 圖書名稱: 《宋代文人雅集與空間敘事:以〈西園雅集圖〉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 [虛構作者名]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宋代文人階層中“雅集”這一核心文化現象,並立足於獨特的視覺文本——《西園雅集圖》(包括不同朝代的摹本與拓本),對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社會互動模式及其空間構建進行瞭細緻而多維度的考察。我們力圖超越傳統的文學史或藝術史敘事,將雅集視為一種復雜的社會實踐、一種空間儀式,以及一種身份認同的構建場域。 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共十五章,循序漸進地揭示瞭宋代文人生活美學的深層結構。 第一部分:雅集的興起與文化語境的奠定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雅集從唐代萌芽到宋代鼎盛的演變脈絡。我們詳細分析瞭宋代特定的政治環境——文官政治的主導地位,如何為士大夫階層提供瞭相對穩定的物質基礎和自我實現的文化空間。重點考察瞭“清談”、“點茶”、“插花”、“焚香”等雅集活動背後的哲學意涵,特彆是宋代理學對審美趣味的規範作用。我們辨析瞭“雅”的內涵如何從早期的率性自然轉嚮後期的精微考究,並對比瞭不同地域(如汴京、臨安)的雅集風尚差異。本部分通過對傳世文獻中對雅集場景的零星記載的爬梳,重建瞭雅集日常的物質條件與氛圍營造。 第二部分:空間的重構:從實體園林到精神圖景 雅集活動必然依托於特定的空間——無論是私傢園林、寺廟齋閣還是山水遊蹤。本書著重分析瞭宋代“園林”概念的拓展,它不再僅僅是休閑場所,而是文人進行文化錶演和精神休憩的“人造自然”。核心章節聚焦於《西園雅集圖》。我們首先對圖中的曆史人物及其在雅集中的角色進行瞭詳盡的考證,包括蘇軾、米芾、蔡京等人的關係網。隨後,我們從空間敘事的角度切入:圖景中亭颱樓榭的布局、水流石塊的安排,如何暗示瞭與會者在士林中的地位與性情。通過對比不同摹本中對同一景物描繪的細微變化,我們探究瞭不同時代觀者對“理想雅集場景”的想象投射。空間不再是固定不變的背景,而是一個可被詩歌、繪畫和人際交往反復“占有”和“敘事”的動態場域。 第三部分:文本的共謀:詩歌、書畫與雅集互動 雅集不僅是聚會,更是創作的現場。本部分深入考察瞭雅集中的“即興創作”與“文獻記錄”機製。我們分析瞭雅集中産生的詩歌(如唱和詩)的特點——它們如何追求韻味上的契閤而非主題上的宏大敘事,如何體現齣高度的群體默契。特彆關注瞭“題跋”在雅集文化中的功能,題跋不再是事後的評論,而是參與者對現場氣氛和個人感悟的即時補充,構成瞭雅集文本的層層疊加。書中詳細梳理瞭米芾在雅集中的核心地位——他不僅是參與者,更是“物品的鑒賞傢”與“情感的記錄者”,他的書畫行為如何成為雅集儀式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通過對具體文獻中“共賞”場景的細讀,揭示瞭藝術品在雅集互動中充當的媒介作用。 第四部分:身份的展示與政治的張力 宋代士大夫群體身份的構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此類文化活動。本部分探討瞭雅集在士大夫群體內部的排他性與流動性。雅集的參與者資格、所展示的收藏品(如古董、法帖)的稀有程度,都是社會資本的直觀體現。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雅集的政治張力。以《西園雅集圖》為例,它包含瞭政治立場迥異的人物(如蘇軾與蔡京)。本書探討瞭當政治風波來臨時,藝術傢和文人如何通過“重繪”或“重新詮釋”雅集場景,來維護或修復自身的文化聲譽,甚至通過空間布局來影射或規避敏感的政治關係。這種“文人自述”與“官方敘事”之間的微妙博弈,是理解雅集文化復雜性的關鍵。 第五部分:遺産與迴響:宋代雅集對後世的影響 最後,本書追溯瞭宋代雅集模式對元明清三代文人生活的影響。我們對比瞭元代文人對宋人雅集的繼承與超越,如“竹溪雅集”如何強調氣節與隱逸,以及明代江南士紳階層如何將雅集進一步推嚮精緻化與生活化。本書認為,宋代雅集所確立的“審美即生活,生活即修身”的範式,構成瞭中國古典文化中一種持久的理想模型。通過對不同時代摹本的細微比較,我們揭示瞭“完美雅集”的形象是如何被不斷地重塑和消費,直至成為後世文人心中的一個永恒的精神坐標。 核心論點: 本書主張,宋代雅集是文人階層在特定社會結構下,通過儀式化的空間實踐和文本創作,來達成群體認同、展示文化資本並內化其哲學理想的一種復閤型文化製度。它既是日常生活的藝術化,也是政治理想在文化空間中的委婉錶達。 ---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上篇】
第一章 緒論 7
一、研究旨趣 7
二、溫庭筠詞的研究 8
三、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 17
四、溫庭筠的〈菩薩蠻〉詞 33
第二章 「小山重疊金明滅」相關問題辨析 41
一、從不同的評價說起 41
二、「小山重疊金明滅」的四種解釋 46
三、四種說法的檢討 62
四、從內證與外證談研究方法 86
五、結語 96
第三章 〈菩薩蠻〉十四首的篇章結構 99
一、引言 99
二、張惠言《詞選》的批語 100
三、張惠言批注意見的贊同者 106
四、張惠言批注意見的反對者 118
五、聯章詞與組詞的分彆 123
六、溫詞〈菩薩蠻〉十四首應是組詞而非聯章之作 133
第四章 從詩的比興到詞的寄託 139
一、先從比興談起 139
二、詩詞的遞嬗與比興之旨 149
三、張惠言何以標舉溫庭筠詞 156
四、寄託說與詞學以外的相關資料 163
五、張惠言以寄託說溫庭筠詞的緣由 169
六、結語 179
第五章 餘論 183
一、總結上文要點 183
二、感想和心得 188
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下篇】
第一章 溫庭筠〈菩薩蠻〉十四首閤注匯評 203
〈菩薩蠻〉之一 204
〈菩薩蠻〉之二 232
〈菩薩蠻〉之三 247
〈菩薩蠻〉之四 257
〈菩薩蠻〉之五 268
〈菩薩蠻〉之六 277
〈菩薩蠻〉之七 284
〈菩薩蠻〉之八 296
〈菩薩蠻〉之九 302
〈菩薩蠻〉之十 310
〈菩薩蠻〉之十一 325
〈菩薩蠻〉之十二 330
〈菩薩蠻〉之十三 336
〈菩薩蠻〉之十四 343
第二章 《尊前集》所補一首〈菩薩蠻〉 361
參考書目舉要 368
書名索引 375
人名索引 382
作者及內容簡介 39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對我來說,是一場與溫庭筠心靈的深度交流。我一直很喜歡溫庭筠那種濃豔、精巧的詞風,總覺得字裡行間都流淌著一種細膩的情感。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急於給齣一個標準的解讀,而是邀請讀者一同進入〈菩薩蠻〉的世界,去感受、去體味。他透過對詞句的拆解,像是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揭示齣詞中的情感脈絡。例如,作者對「懶逐」二字的解讀,就讓我看到詞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無奈與倦怠,這與我以往的理解又有所不同。書中的語言運用也很有特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靈動。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和一位學術大傢,一起在品味一首韆古絕唱,那種愉悅感是難以言喻的。

评分

我一直在找一本關於溫庭筠〈菩薩蠻〉的深入研究,畢竟這首詞在詞史上的地位非同小可,其婉麗的風格和豐富的意象,總讓人百讀不厭。恰巧在書店翻到這本《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期待。翻閱內容,發現作者在考據上相當紮實,不僅梳理瞭〈菩薩蠻〉幾個不同版本的異同,還針對詞中的用典、意象進行瞭細緻的解讀。舉例來說,對於「小山重疊金明滅」一句,一般人可能隻覺其意境優美,但作者卻能追溯到當時的建築、妝容等社會風貌,將詞句置於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下理解,這點讓我十分佩服。而且,作者的語言也十分學術,但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文字的鋪陳層層遞進,邏輯清晰,讀起來很有條理。對於長期關注唐宋詞的同好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评分

這本《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給我的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詩意與學術光輝的殿堂。作者對溫庭筠的〈菩薩蠻〉,可以說是進行瞭一場非常精緻的「解剖」。從詞的結構、語言技巧,到其背後的文化意涵,幾乎是無所不包。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詞中「意象」的部分,透過對「玉爐」、「香」、「繡」等元素的深入探討,勾勒齣瞭溫庭筠所處時代女性的生活情境與情感世界。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菩薩蠻〉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於錶麵的華美,而是能感受到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符號。書中引用的資料也十分豐富,看得齣作者在學術研究上的功力。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這首經典名詞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它不僅是學術論文,更像是對一首詞的深情對話。

评分

坦白說,我一直覺得溫庭筠的詞,尤其是〈菩薩蠻〉,有種難以言喻的妖冶與頹靡,總讓人著迷又睏惑。這本《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正好滿足瞭我這種探究的慾望。作者以一種相當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瞭〈菩薩蠻〉這首詞。他跳脫瞭傳統的文學分析框架,更多地從歷史、社會、甚至女性心理的角度,去解讀詞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意象。書中對於「妝鏡臺」意象的探討,讓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分析瞭它作為一個具體物品的功能,更挖掘瞭它所承載的女性時間、容貌與情感的複雜意涵。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彷彿原本朦朧的意境,被作者抽絲剝繭地揭示齣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頗為大膽,敢於提齣新穎的觀點,並以翔實的論據來支持,讓人耳目一新。

评分

我一直對晚唐的詞風,特別是溫庭筠的風格,抱持著濃厚的興趣,覺得那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審美體驗。《溫庭筠〈菩薩蠻〉詞研究》這本書,可說是將這種興趣昇華到瞭一個全新的層次。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剖析瞭〈菩薩蠻〉這首詞的每一個細節。他不僅關注詞的錶麵形式,更深入挖掘其背後潛藏的文化密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詞中「聲色」與「情緻」關聯時的洞見,他透過對詞句節奏、音韻的分析,連結到詞人所營造的感官體驗,進而闡釋詞中所蘊含的情感。這種將聽覺、視覺、嗅覺等感官意象與抽象情感相互貫穿的分析方式,讓〈菩薩蠻〉這首詞在我心中變得更加立體、豐滿。書中的論述,彷彿一幅精緻的畫捲,徐徐展開,讓我看到瞭晚唐詞風的獨特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