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附中英獨白聆賞CD】

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附中英獨白聆賞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莎士比亞
  • 戲劇
  • 獨白
  • 文學研究
  • 英語文學
  • 經典文學
  • 戲劇分析
  • 文本細讀
  • 中英對照
  • 語音資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彭鏡禧教授研究莎士比亞戲劇多年,發現劇團甄選演員常要求演員演齣莎劇獨白片段,是以開始整理莎士比亞獨白的戲劇語言與誦讀方式。他提齣莎士比亞獨白有四種類型:陽春型、有偶型、配件型、對話型。書中選譯四十則獨白,以英漢對照形式呈現,分辨其類彆,加上背景提示,並邀請颱灣及英美優秀的莎劇演員分彆以中英文配音,示範如何以聲音演齣。書中兩篇專文引領讀者深入賞析莎劇獨白的精要:〈語言:硃麗葉的生長激素〉指齣莎士比亞如何利用獨白,使觀眾及讀者接受硃麗葉在劇中的快速成長;〈說給誰聽???四類莎士比亞獨白〉則提齣獨白意義所在,就在瞭解這段獨白到底是「說給誰聽?」。本書帶讀者從不同的途徑進入莎士比亞戲劇的世界,同時滿足戲劇愛好者興趣、實務及研究上的需求。

作者簡介

彭鏡禧

  颱灣新竹縣人。颱灣大學外文係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大學研修,曾任維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長、颱大外文係主任、戲劇係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現任颱大特聘教授,擔任莎士比亞、 英詩、翻譯等課程,並兼中華民國筆會會長。曾獲七十七年梁實鞦文學奬詩翻譯及散文翻譯第一名、中國文藝協會翻譯奬、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榮銜。

書籍簡介:對話的藝術——探索人類經驗的舞颱 書名:《對話的藝術:人類經驗的舞颱探索》 內容提要: 本書以宏大的視角,深入剖析瞭人類交流的核心——對話的本質、結構及其在不同領域中的實踐與影響。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言語互動的理論著作,更是一場關於人類思維、情感和關係構建的深刻旅程。全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對話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對話的哲學基石與心理學視角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對話在西方哲學傳統中的起源,從柏拉圖的“對話錄”到後現代主義對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的解構,探討瞭對話如何被視為知識生産和真理探尋的載體。我們審視瞭對話中“我”與“他者”的關係,認識到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場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邊界協商。 隨後,心理學視角介入,著重分析瞭對話背後的認知過程。書中詳細闡述瞭有效傾聽的機製,包括選擇性注意力的作用、共情(Empathy)在建立信任中的關鍵地位,以及非語言綫索(如肢體語言、語調變化)如何構建或顛覆口頭信息。我們探討瞭“對話障礙”的心理根源,例如防禦機製、投射和認知失調,並提齣瞭在日常交流中實現更深層次理解的策略。此外,本部分還引入瞭敘事心理學,強調對話如何幫助個體構建連貫的自我認同和生命意義。 第二部分:結構與形式:對話的工程學 本部分將對話視為一種精密的結構工程,剖析瞭不同類型對話的內在組織邏輯。我們將對話解構為最小單位——言語行為(Speech Acts),分析“斷言”、“請求”、“承諾”、“拒絕”等行為的社會功能及其預設的語境規則。 書中詳細區分並比較瞭以下幾種核心對話模式: 1. 辯論與協商式對話: 探討瞭有效論證的結構要求,例如前提的有效性、邏輯鏈的完整性,以及如何在保持立場的同時,識彆並接納對方觀點的閤理部分。我們引入瞭衝突解決理論,將對話視為一種資源分配或目標協調的工具。 2. 闡釋性與教育性對話: 聚焦於復雜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內容涵蓋瞭如何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知的語言,以及如何根據接收者的知識背景調整信息密度和錶達方式。其中涉及“腳手架式教學”在對話中的應用,即通過逐步引導,使對話夥伴實現認知上的飛躍。 3. 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對話: 這一節著重探討瞭在人際關係中,對話如何承載脆弱性、錶達需求和處理情緒波動。我們分析瞭“非暴力溝通”(NVC)模型的實際應用,特彆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四要素結構,如何幫助伴侶、傢人或密友避免陷入指責與辯解的惡性循環。 第三部分:跨文化與語境的張力 對話並非發生在真空之中,它深深植根於特定的社會文化土壤。本部分將研究的廣度延伸至跨文化交流的復雜地帶。我們探討瞭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和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s)在信息編碼和解碼上的根本差異,以及由此引發的誤解。 書中具體分析瞭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等文化維度如何塑形正式場閤(如商務會議、外交談判)的對話規範。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拒絕被視為粗魯,對話會采取更迂迴、更依賴非語言暗示的方式進行。 此外,本書也關注瞭數字時代的對話形態。互聯網交流(如郵件、即時通訊)如何消弭瞭時空限製,卻也削弱瞭語境的豐富性。我們研究瞭錶情符號(Emojis)作為一種新型的、介於文字與圖像之間的“替代性情感標記”是如何重塑網絡對話的即時反饋機製的。 第四部分:對話的倫理與未來展望 最後一部分提升至倫理層麵,探討對話的道德責任。我們審視瞭“言論自由”與“言語傷害”之間的界限,分析瞭惡意修辭、煽動性言論以及信息繭房對公共對話空間的侵蝕。 本書倡導一種“負責任的對話倫理”,即要求發言者不僅關注錶達的清晰度,更要關注言語對他人精神狀態和社會環境可能産生的長期影響。我們提齣瞭培養“對話韌性”(Dialogic Resilience)的必要性——即在麵對極端對立觀點時,仍能保持開放心態、尋求共同立足點的能力。 總結: 《對話的藝術:人類經驗的舞颱探索》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工具箱。通過對人類最基本、卻也最復雜的行為——對話——的全麵解剖,本書最終指嚮一個核心目標:提升讀者的自我覺察能力,優化人際互動質量,並最終促進更具建設性、更富同理心的社會交流環境。它適用於所有對人文學科、傳播學、心理學以及有效人際交往感興趣的學者、從業者和普通讀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弁言 9

一、緒論

I. 莎士比亞戲劇獨白概說 15

II. 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與誦讀 21

二、與獨白對話

I. 語言:硃麗葉的生長激素 31

II. 說給誰聽???四類莎士比亞獨白 50

三、莎劇獨白選譯(英漢對照)與提示

I. from Romeo and Juliet〔選自《羅密歐與硃麗葉》〕 74
1. “O Romeo, Romeo, wherefore are thou Romeo?”—by R. Nordli 74
「啊,羅密歐、羅密歐,為什麼要叫羅密歐?」—姚坤君 飾
2. “The clock struck nine when I did send the nurse.”—by R. Nordli 78
「鍾敲九點的時候我派奶媽齣門」—姚坤君 飾
3. “Gallop apace, you fiery-footed steeds” —by R. Nordli 80
「快快跑吧,風火輪般的駿馬啊」—姚坤君 飾
4. “Ancient damnation! O most wicked fiend” —by R. Nordli 84
「可惡的老不死!最惡毒的妖魔啊」—姚坤君 飾
5. “Farewell! God knows when we shall meet again.” —by R. Nordli 86
「彆瞭!天曉得我們何時能重逢」—姚坤君 飾

II. from Twelfth Night〔選自《第十二夜》〕 
6. “I do I know not what, and fear to find” —by R. Nordli 90
「不知道我自己在乾嘛,也怕發現」—姚坤君 飾
7. “I left no ring with her: what means this lady?” —by R. Nordli 92
「我沒留戒指給她。這位女士什麼意思?」—姚坤君 飾
8. “’Tis but fortune, all is fortune.” —by W. Diggle 96
「這是運氣,一切都是運氣」—蔡柏璋 飾

III. from Henry IV, Part One〔選自《亨利四世》上篇〕 
9. “I know you all, and will awhile uphold” —by P. E. Johnson 108
「我很瞭解你們這一夥,暫時也會…」—周力德 飾
10. “‘But for mine own part, my lord’” —by L. Banovez 112
「『然而,就我個人而言,大人』」—周力德 飾
11. “’Tis not due yet, I would be loath to pay him”—by A. Hutchinson 116
「沒到期呢,我纔不願意還沒到期就去還他」—蔡柏璋 飾
12. “Well, if Percy be alive, I’ll pierce him.” —by A. Hutchinson 118
「哎,要是波西還活著,我就劈死他」
13. “O Harry, thou hast robb’d me of my youth!” —by L. Banovez 120
「啊哈利,你奪走瞭我的青春!」—王瑋廉 飾
14. “For worms, brave Percy. Fare thee well, great heart!” —by P. E. Johnson 120
「給蛆蟲吃,英勇的波西。彆瞭,偉大的胸膛!」—周力德 飾
15. “Embowered? If thou embowel me today” —by A. Hutchinson 122
「剖肚清腸?你今天解剖瞭我」—蔡柏璋 飾

IV. from Henry IV, Part Two〔選自《亨利四世》下篇〕 
16. “How many thousand of my poorest subjects” —by P. E. Johnson 126
「我那韆韆萬萬最貧賤的子民」
17. “Why does the crown lie there upon his pillow” —by P. E. Johnson 130
「既然是那麼麻煩的同床者」—王瑋廉 飾

V. from Macbeth〔選自《馬剋白》〕 
18. “Two truths are told” —by C. Ware 134
「兩個預言說中瞭」
19. “Glamis thou art, and Cawdor; and shall be” —by R. Nordli 136
「你是葛藍領主,也是剋多領主;還會是」—姚坤君 飾
20. “The raven himself is hoarse” —by R. Nordli 140
「烏鴉以沙啞的聲音」—姚坤君 飾
21. “If it were done, when ’tis done, then ’twere well” —by W. Diggle 142
「假如事情辦完,就算完,最好」—蔡柏璋 飾
22. “Is this a dagger, which I see before me” —by E. Schoen 146
「我眼前看到的,是匕首嗎?」—蔡柏璋 飾
23. “Out, damned spot! Out, I say” —by R. Nordli 150
「消失啊,該死的斑點!消失,我說!」—姚坤君 飾
24. “Seyton!—I am sick at heart”  152
「賽坦!——我心裏難受」
25. “I have almost forgot the taste of fears.” 154
「我幾乎已經忘記恐懼的滋味瞭」
26. “She should have died hereafter.” 154
「她應該晚點兒死的」

VI. from Hamlet〔選自《哈姆雷》〕 
27. “O that this too too sullied flesh would melt” —by I. Christiansen 158
「啊,願這身齷齪透頂的肉體能溶解」—王瑋廉 飾
28.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by E. Schoen 162
「要生存,或不要生存,這纔是問題」—周力德 飾
29. “O, what a noble mind is here o’erthrown!” —by R. Nordli 166
「啊,這麼高貴的心靈竟如此毀瞭!」—姚坤君 飾
30. “O, my offence is rank! It smells to heaven.” —by M. R. Pauley 168
「啊,我罪孽的惡臭,已經上達於天」—周力德 飾
31. “Now might I do it pat, now a is a-praying” —by N. Whitmer 172
「現在我可以輕易下手,趁他在祈禱」—蔡柏璋 飾
32. “And England, if my love thou hold’st at aught” —by M. R. Pauley 174
「英國的王啊,假如你還在乎我的情誼」—蔡柏璋 飾
33. “How all occasions do inform against me” —by B. Marshall-Rashid 176
「啊所有的一切都在控訴我」—周力德 飾

VII. from The Merchant of Venice〔選自《威尼斯商人》〕 
34. “How like a fawning publican he looks!” —by G. J. Penzick 180
「多麼像個奉承的稅吏,那德行!」—王瑋廉 飾
35. “Certainly, my conscience will serve me” —by L. Banovez 182
「當然啦,我的良心會聽我的」
36. “So may the outward shows be least themselves.” —by S. Wilson 184
「看來外錶最難顯示它的內在」—蔡柏璋、姚坤君 飾

四、長篇颱詞選段(英漢對照)與提示 191 

I. from The Merchant of Venice〔選自《威尼斯商人》〕
37. “You see me, Lord Bassanio, where I stand,” —by R. Nordli 192
「您看我?巴薩紐大人?站在這裏」—姚坤君 飾
38. “The quality of mercy is not strained.” —by R. Nordli 194
「慈悲之心並非齣於強迫」—姚坤君 飾

II. from King Lear〔選自《李爾王》〕
39. “Blow, winds, and crack your cheeks! Rage! blow!” —by J. Graves 196
「吹呀,狂風,吹破你的臉頰!拼命吹吧」

III. from The Tempest〔選自《暴風雨》〕
40. “You do look, my son, in a moved sort,” —by J. Graves 200
「孩子啊,看來你真的心神不寜」

附錄 203
Who’s the Addressee?--Four Types of Shakespearean Soliloquy 204
獨白朗誦演員簡介 226
引用書目 230
中英獨白聆賞光碟分軌對照錶 232

圖書序言

弁言

  民國九十年,我加入瞭成立未久的戲劇學係,發現老師甄選演員的時候,常常要求學生朗誦或錶演一段莎士比亞的獨白。然而許多學生並不熟稔原劇,甚至對所念獨白的戲劇意涵也不甚瞭瞭,錶現自然難如人意。為瞭幫助學生,我開始著意於莎劇獨白的研究。

  九十一年春,颱積電文教基金會郭執行長珊珊邀我到新竹擔任一係列的文學講座,我們商定以莎劇獨白為內容,題目就是「與獨白對話」。次一學期,我與戲劇係同事姚坤君老師閤作,由我開設莎劇獨白的文本研究,再由她從選課學生中甄選若乾,另開一門錶演課,專授以獨白錶演訓練。有瞭這個基礎,一年之後,我獲得國傢科學委員會的補助,開始正式的研究工作。這本小書便是研究的成果。

  第一章是緒論。第一篇簡單介紹莎士比亞的戲劇獨白;第二篇討論他的戲劇語言與誦讀方式。第二章是比較深入的研究。第一篇分析莎士比亞如何利用獨白,使觀眾及讀者接受硃麗葉在劇中的快速成長;第二篇綜閤整理莎劇的獨白,指齣新的觀點:「說給誰聽?」纔是獨白戲劇意義的所在。

  第三章是莎劇獨白選譯。莎劇獨白總數二百多段,可分為陽春型、有偶型、配件型、對話型。本書從七齣戲中挑選瞭36段,包含瞭上述四類,另外加上選自三齣戲的4段長篇颱詞,閤計40段,都以英漢對照形式呈現,分辨其類彆,並且根據個人的研究心得與讀劇經驗,參酌前後文義,略加提示,供讀者參考。

  國人閱讀莎士比亞,無論朗誦或聆賞,無論英文或中文,每每苦於缺乏閤適的影音資料。為瞭彌補這個缺憾,本書特彆附加獨白朗誦光碟。英文部分,男角由美國資深莎劇導演兼演員Joseph Graves 和2008年參加德州莎士比亞戲劇節(Texas Shakespeare Festival)演齣的職業演員擔綱,女角則由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Oregon Shakespeare Festival)資深女演員Robin Nordli演齣。中文部分,男角分彆由齣身颱灣大學戲劇研究所或戲劇係的周力德、王瑋廉、蔡柏璋演齣,女角由姚坤君教授獨挑大樑;他們都是國內富有舞颱經驗,主演過莎劇的青年俊秀。職業演員精湛的詮釋必然有助理解文本,對有誌於錶演的讀者,更是提供瞭一個詮釋方嚮。然而,朗誦一如翻譯,都隻是一種詮釋,讀者不可不察。

  這本書得以完成,何其幸運得到許多人的幫助。颱積電文教基金會郭珊珊女士當年的邀約給我深思獨白的機會;國科會的支持使我能前往英美重要圖書館參訪、研究,並參加國際會議發錶心得;助理謝筱玫(現已在大學任教)、吳孟芳、周力德協助資料收集和整理,功不可沒;颱大戲劇係和外文係選課同學不吝鼓舞;部分研究心得曾獲邀在國立中興大學、大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廣西大學等校講授;中文翻譯,孟芳、力德、安之、燕生、陳芳、坤君都提供過寶貴的修正意見;朗誦獨白的演員朋友付齣額外心力;友人Joseph Graves協調安排美國職業劇團製作朗誦與錄音;Texas Shakespeare Festival 藝術總監Raymond Caldwell、執行導演John Dodd同意讓他們的演員在排戲、演戲之餘,朗誦本書的獨白並錄音;Oregan Shakespeare Festival提供劇照;道沄趕在齣國進修前夕設計封麵;姿君仔細校對書樣;書林編輯部同仁耐心配閤……。對他們的深厚情誼,我謹在此敬緻謝意。至於多年來一直鼓勵、扶持我的颱大教職同仁,我嚮他們獻上這本小書。

彭鏡禧 謹誌
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於颱灣大學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大部分的衝動是因為它附的CD。我對莎士比亞的劇本接觸不多,大多是從電影或舞颱劇片段認識的,很多時候聽別人說起那些經典的獨白,總覺得自己好像錯過瞭什麼。這次看到有中英對照的聆賞CD,就想說來聽聽看,順便認識一下這些很有名的段落。我對文學評論什麼的其實不太在行,隻是單純地想感受一下,那些用英文唸齣來的颱詞,跟後來翻譯成中文,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有沒有哪個翻譯版本聽起來特別有味道?或者,有沒有哪個演員的詮釋,更能打動人心?而且,光是能夠跟著CD唸,練習一下發音,對我這個學英文的初學者來說,也是一個很棒的練習。我希望這本書的CD,不隻是讓人聽聽就算瞭,最好還能有一些簡單的介紹,讓我知道這個獨白大概是在講什麼,為什麼它會這麼有名。畢竟,如果連情境都不知道,光聽發音,感覺還是有點空泛。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主要就是希望它能讓我更輕鬆、更有趣地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

评分

我平常就對文學理論跟戲劇史有點研究,所以當我看到這本《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時,就覺得它應該不是一本普通的莎劇導讀。書名裡的「獨白研究」就點齣瞭它更為學術的切入點,這讓我非常感興趣。我一直認為,莎士比亞戲劇的偉大之處,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而獨白正是最直接、最赤裸地展現這一點的藝術形式。許多時候,角色的睏境、掙紮、慾望,都透過獨白一覽無遺。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從哪個角度去剖析這些獨白?是從文本結構、語言學、心理學,還是錶演學的角度?而且,它還附帶瞭中英對照的聆賞CD,這就更有意思瞭!我常常覺得,翻譯對文學作品的詮釋影響非常大,尤其對於莎士比亞那種充滿韻律感和雙關語的語言。能夠聽到專業的中文和英文朗誦,應該能幫助我更清晰地辨析不同翻譯版本的優劣,以及理解原文本的精妙之處。我很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我過去未曾注意到的觀點,讓我對莎士比亞的獨白有更為係統和深入的認識。

评分

最近在誠品翻書時,無意間被這本《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吸引住瞭。我本身不是學戲劇的,對莎士比亞的認識也僅止於課本上一些片段,但每次讀到那些或慷慨激昂、或悲傷嘆息的獨白,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震撼。這本書的標題「與獨白對話」,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好像它邀請讀者一起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去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附贈瞭中英獨白聆賞CD,這真是太貼心瞭!我常常覺得,光是看文字,很難想像那些颱詞在唸齣來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語氣和感情。有瞭CD,我就可以在傢裡,用耳朵去「讀」莎士比亞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入門的指引,讓我這個對莎士比亞「入門睏難」的讀者,能夠更容易親近他的作品。也許,它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這些獨白會如此經典,以及它們在戲劇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而且,透過CD裡不同版本的聆聽,或許能讓我對「好的翻譯」和「好的錶演」有一些初步的體會。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劇作傢,瞭解他筆下的人物是如何「說話」的,是關鍵的一環。《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目光。獨白,在戲劇錶演中,往往是最能觸及角色靈魂深處的時刻。它們是角色的內心獨白,是他們與自我對話,是他們在孤獨中吐露心聲的時刻。我想,這本書一定深入探討瞭莎士比亞是如何運用獨白來塑造人物,揭示他們的矛盾、慾望、恐懼與成長。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劇種的獨白風格有何演變?例如,早期喜劇的獨白和後期悲劇的獨白,在情感深度和錶達方式上,會不會有顯著的差異?附帶的CD,我想更是點睛之筆。用中英雙語來聆聽,不僅能對比翻譯的差異,更能從演員的語氣、節奏中,感受原文的詩意與力量。有時候,讀者在腦海中想像的獨白,可能與專業演員的詮釋有很大的不同。能透過CD聽到專業的演繹,我想會大大豐富我對這些獨白的理解,甚至重新認識一些我曾經以為自己很熟悉的颱詞。

评分

這本《與獨白對話:莎士比亞戲劇獨白研究【附中英獨白聆賞CD】》我真的等瞭好久!最近在臉書社團看到大傢在討論,好奇心驅使下就立刻下單瞭。收到書的當下,光是那個封麵設計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很有質感,而且那個「附中英獨白聆賞CD」的字樣,我真的是太期待瞭!身為一個對莎士比亞情有獨鍾的戲迷,常常在讀劇本時,腦海裡總是會浮現齣那些經典的獨白場景,像是《哈姆雷特》的「生存還是毀滅」、《馬剋白》的「明天,明天,又明天」,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裡,硃麗葉在陽颱上深情的告白。但總覺得,光是紙本上的文字,有時候還是少瞭點臨場感,無法完全領略到演員在詮釋這些深邃情感時,那種細膩的語氣、情感的起伏,以及背後的文化意涵。這張CD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聽聽看,不同語言的版本,會有怎樣的詮釋差異,尤其想聽聽看專業演員是如何帶領我們進入角色內心世界的。希望這本書的介紹,能讓我對這些耳熟能詳的獨白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有全新的感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