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接受死刑犯的器官移植嗎?
而且
他還是殺害你至親的兇手!
本書為《姊姊的守護者》作者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於2008年3月初在美國齣版的最新作品。小說內容以一樁死刑犯捐贈心髒事件,來探討並引領讀者思索故事中涉及的各方麵爭議。書中各章由小說裏的各個角色以第一人稱現身說法,敘述身為美國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第一位死刑囚犯的Shay Bourne,要求在行刑之後,將自己的心髒捐贈給該案受害者正等待心髒移植的妹妹,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我救贖的方式。然而,受邀擔任Shay Bourne心靈諮商的神職人員Michael Wright,卻認為捐贈器官對於所謂救贖,根本無濟於事,並試圖以此說服Shay Bourne。而對於等待心髒移植的June Nealon來說,原本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正幸福地盼望充滿歡笑的未來,但因此事,導緻她的生命可謂成為一場等待的遊戲——除瞭等待時間使她的傷口癒閤,同時也等待正義、等待奇蹟。故事就在其間的種種矛盾糾葛中緩緩開展。
本書特色
作者簡介
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
1967年生於紐約長島。普林斯頓大學創意寫作學士,哈佛教育碩士。
1992年第一本小說Songs of the Humpback Whale甫齣版便造成轟動,目前已齣版十餘本備受好評的著作: Harvesting the Heart (1994)、Picture Perfect(1995)、 Mercy (1996)、 The Pact (1998)、 Keeping Faith(1999)、 Plain Truth(2000)、 Salem Falls(2001)、 Perfect Match(2002)、 Second Glance(2003)、《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 2004)、Vanishing Acts(2005 )、《第十層地獄》(2006)、《事發的19分鍾》(Nineteen Minutes)(2007)、《換心》(2008)。她還為DC漫畫齣版社寫瞭幾期的《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皮考特眾多著作中的The Pact、Plain Truth已被改編成電視電影集,而《姊姊的守護者》的電影版也將於2009年上映。
《姊姊的守護者》不僅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曆山大愛德華奬、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年鑽石書奬、獲選為英國理查&硃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並入圍2005年英國書奬,也受到IMPAC都柏林文學奬提名。《姊姊的守護者》於2006年12月由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中文版,並獲當月誠品選書。
皮考特擅以小說處理極具道德爭議的題材,作品不乏探討安樂死及描述青少年自殺的內容;近幾年前更觸及聳人聽聞的「優生絕育法」。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並在四十餘個國傢發行銷售。其在2003年獲得美國新英格蘭最佳小說奬,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作傢之列。《華盛頓郵報》更將皮考特譽為大師級作傢。目前皮考特和丈夫及三個子女住在新罕布夏州。個人網站:www.jodipicoult.com。
譯者簡介
謝蕙心
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係畢業。曾於齣版社擔任編輯,並持續進行英、法文翻譯工作。現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電影暨視聽學係研究所就讀。譯作有《精靈三部麯》、《驅魔三部麯》、《影子的遊戲》等二十餘部作品。
**評價五:** 我一直很喜歡那些能夠觸動心靈深處的故事,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跌宕起伏的衝突,但它卻能夠讓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覺作者是一位非常善於觀察生活的人,她能夠從日常的點滴中挖掘齣人性的光輝,也能夠從生命的脆弱中看到堅韌的力量。書中的人物,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不是絕望,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失去”這個主題的探討,它並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而是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筆觸,引導讀者去麵對,去接納。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即使經曆過傷痛,生命依然可以綻放齣美麗的光彩。它是一本充滿力量的書,能夠治愈心靈的創傷,也能讓我們重新找迴生活的勇氣。
评分**評價二:** 我嚮來不是特彆容易被某些類型的小說“套牢”,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落俗套,沒有那些狗血的劇情,也沒有刻意製造的衝突。相反,它更像是一杯溫潤的茶,入口微苦,但迴甘悠長。作者的敘事手法很特彆,有時候會突然跳躍到另一個時間點,或者從一個不相關的視角切入,但讀到最後,你會發現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其實都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形成瞭一幅完整的畫捲。這種“解謎”式的閱讀過程,讓我欲罷不能。我時常會邊讀邊猜,試圖找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綫索,而當真相一點點浮現時,那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真是難以言喻。這本書探討瞭許多關於人生選擇、命運安排的議題,但它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它更像是一個引子,引發你對自身經曆的追溯,對過往的審視。我讀完後,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闊,對許多事情都有瞭不一樣的看法。
评分**評價四:** 說實話,一開始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的,感覺很詩意,很有想象空間。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裏麵的文字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的語言就像一首首動聽的詩歌,每一個句子都充滿瞭韻律感和畫麵感。她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我尤其喜歡她對情感的細膩描繪,那種愛與恨、喜與悲交織的復雜情感,被她寫得淋灕盡緻,卻又不顯媚俗。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仿佛也隨著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曆瞭他們的悲歡離閤,體驗瞭他們的愛恨情仇。這本書讓我對人性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開始思考,在麵對人生的選擇時,我們應該如何堅守自己的初心。它不是那種強行灌輸人生哲理的書,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引導你去感悟,去思考。
评分**評價三:**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在這個充斥著喧囂和浮躁的時代,它提供瞭一個讓人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感受生活本身的空間。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生活細節的捕捉,那些平凡的場景,在她的筆下卻閃爍著不一樣的光芒。比如,她對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的樣子、雨滴落在窗戶上的聲音、或者一杯咖啡的溫度的描寫,都細緻入微,仿佛能讓人親身感受到。我從中讀到瞭很多關於“慢生活”的哲學,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匆忙的腳步,是不是忽略瞭身邊那些美好的事物。書中的人物,他們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英雄,而是我們身邊很普通的人,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的喜悅。但正是這種真實,讓我覺得特彆親切,仿佛他們就是我的朋友,或者曾經遇見過的某個人。這本書讓我感到很溫暖,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隱藏著不平凡的意義。
评分**評價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好吸引人,那種淡淡的藍色調,配上那個若隱若現的圖案,第一眼就讓人覺得它背後藏著一個不尋常的故事。拿到手後,翻開扉頁,我最先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文字風格。那種細膩到近乎雕琢的筆觸,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纔落下的。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很安靜的空間,四周是流動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氣。書中的人物塑造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他們不是那種臉譜化的角色,而是有血有肉,有著自己的矛盾、掙紮和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我特彆喜歡作者對角色內心世界的描繪,那種微妙的情感變化,那種在理智與情感之間拉扯的痛苦,都寫得太真實瞭。有時候,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話,思考人物為什麼會做齣那樣的選擇,或者在那樣的情境下,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復雜性,也讓我對“理解”這個詞有瞭更深的體會。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細細體會,纔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