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唱精選集(2)

二重唱精選集(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流行音樂
  • 華語流行
  • 歌麯集
  • 精選集
  • 二重唱
  • 音樂
  • CD
  • 閤集
  • 翻唱
  • 經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重唱的訓練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種有彆於獨唱的錶演藝術。以二重唱來講,無論同聲部或不同聲部的兩位歌者,如何在音量控製、音色協調、速度彈性及麯趣拿捏上取得共識並互相配閤,在在需要歌者敏銳的音樂性,纔能顯現重唱之美。獨唱的功力經過重唱的曆練,必然爐火純青,更上層樓。

  《二重唱精選集》收錄的歌麯,音域都非常適中;聲部方麵,由於音域適中,除非特彆注明,任何聲部組閤都可以演唱。最重要的是選麯時,特彆注意到「兩個聲部個彆錶現的機會」,因此這些二重唱都具有強烈的抒情或戲劇性,也給予歌者相當大的詮釋空間。

編者簡介

席慕德 Phyllis Gomda Hsi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暨研究所教授。生於北京,長於香港,後移居颱北。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畢業,獲德國奬學金前往慕尼黑音樂學院深造,以優異成績畢業。旅居歐美近二十年,演唱足跡遍及歐美與東南亞;她在比利時、瑞士、盧森堡、荷蘭、德國各大城市均有多次極成功的獨唱會,並經常受邀於德國和比利時的廣播、電視節目介紹中國民謠。

  席教授在德文藝術歌麯演唱方麵的成就卓越,曾兩度由德國文化機構──歌德學院(Goethe Institute)慕尼黑總部──選派巡迴東南亞各國,演唱德文藝術歌麯共廿三場,成為第一位參與此項文化交流工作的非德籍藝術傢,遍獲各大報章樂評贊譽。

  1985年重返母校師範大學任教,擔任聲樂、德文藝術歌麯詮釋及歌唱語音等課程;1994年榮獲「中奧學術交換奬學金」赴維也納作專題研究一年。1999?2006年擔任「中華民國聲樂傢協會」理事長,任職期間規劃「聲樂分級鑑定製度及辦法」,並於2001年策劃「2001颱北德文藝術歌麯大賽」,參賽者百餘人,獲得瞭熱烈的迴響和肯定。

古典音樂的浪漫與輝煌:弦樂四重奏的藝術殿堂 圖書名稱:《弦樂四重奏的藝術殿堂:從海頓到肖斯塔科維奇的結構與靈魂》 --- 導言:四種聲音的完美對話 《弦樂四重奏的藝術殿堂》是一部深入探索古典音樂史上最重要、最具挑戰性的體裁——弦樂四重奏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揭示這一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構築的微型管弦樂隊,如何成為作麯傢錶達最深刻思想、最復雜情感的理想載體。它不僅僅是作品的羅列,更是對這一音樂形式發展脈絡、技術創新和哲學內涵的全麵剖析。 弦樂四重奏被譽為“純音樂”(Absolute Music)的典範,因為它往往脫離瞭歌劇或聲樂的束縛,完全依靠器樂自身的結構邏輯和聲部間的對位與和聲來構建宏大的藝術景觀。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三百年的音樂史,領略從確立體裁的先驅到二十世紀革新者的偉大足跡。 第一部分:體裁的奠基與古典主義的輝煌(1750-1820) 本部分聚焦於弦樂四重奏從早期奏鳴麯形態嚮成熟體裁的演變,重點分析瞭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早期作品中的關鍵創新。 第一章:海頓——“四重奏之父”的結構實驗 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被公認為確立弦樂四重奏規範的奠基人。本書將詳細分析其早期的“嬉遊麯式”四重奏,如何逐步融入奏鳴麯式、迴鏇麯式和賦格元素,最終形成瞭勻稱而邏輯嚴密的結構。我們將重點剖析“玩笑麯”(Scherzo)的引入,以及海頓如何巧妙地運用對位法和主題發展技巧,使四個聲部平等對話,而非簡單的鏇律與伴奏關係。特彆關注《俄國四重奏》(Op. 33)中對結構清晰度和幽默感的完美平衡。 第二章:莫紮特——歌唱性與內在的戲劇張力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W.A. Mozart)的六部獻給海頓的弦樂四重奏,標誌著該體裁在歌唱性鏇律和和聲色彩上的飛躍。本書將細緻考察莫紮特如何將歌劇中的戲劇衝突和情感深度融入純器樂寫作中。例如,《C大調第十九號四重奏》(K. 465,“不和諧音”)開篇的神秘導奏,揭示瞭莫紮特對聲部獨立性和不協和音的精妙運用。分析其賦格段落的處理,展示瞭古典主義對巴赫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章:貝多芬——通往浪漫主義的橋梁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L. v. Beethoven)的弦樂四重奏是古典主義走嚮浪漫主義的裏程碑。本書將分階段探討其創作:從早期清晰、充滿活力的作品(如Op. 18),到中期的宏大敘事(如“英雄”四重奏),直至晚期作品的哲學深度與實驗性。重點研究《大賦格》(Grosse Fuge, Op. 133),探討其極端的對位密度、主題的不斷變形以及對未來音樂語言的預示作用。晚期四重奏如Op. 132中的“神聖的感恩頌”,分析瞭貝多芬如何使用調性布局和獨特的樂章結構來錶達形而上的沉思。 第二部分:浪漫主義的抒情與個人化錶達(1820-1900) 隨著個體情感錶達的日益重要,弦樂四重奏開始承載更私密、更具文學色彩的情感敘事。 第四章:舒伯特與舒曼——歌謠與內在的矛盾 弗朗茨·舒伯特(F. Schubert)的四重奏繼承瞭莫紮特和貝多芬的衣鉢,但注入瞭其標誌性的鏇律美感和對“死亡”與“永恒”主題的沉思。我們將分析《死與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中,主題的循環往復如何營造齣宿命感。羅伯特·舒曼(R. Schumann)則將四重奏視為“室內樂隊”,著重於織體豐滿度和交織的復調綫條。重點解析其三部麯(Op. 41),探討他如何將鋼琴作品中的和聲色彩移植到弦樂媒介中。 第五章:勃拉姆斯——古典形式中的浪漫激情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J. Brahms)的四重奏是浪漫主義時期對古典結構最忠誠的捍衛者。本書將深入剖析勃拉姆斯如何通過密集的主題發展、深沉的和聲色彩和對大提琴聲部的重視,在嚴謹的奏鳴麯結構內傾瀉齣熾熱的德奧傳統浪漫情懷。分析其三部四重奏(Op. 51, 67, 108)中對節奏的復雜處理和變奏技巧的爐火純青。 第六章:德沃夏剋與“新世界”的迴響 安東寜·德沃夏剋(A. Dvořák)的四重奏是民族主義音樂融入體裁的典範。我們將探討捷剋民間音樂元素(如節奏型和五聲音階)如何被巧妙地融入傳統四部寫作之中。特彆是對《美國四重奏》(Op. 96)的解析,分析其明快、開闊的田園風格與布拉姆斯式的內斂情感之間的張力。 第三部分:二十世紀的革新與探索(1900至今) 進入新世紀,弦樂四重奏成為作麯傢探索新和聲語言、打破傳統界限的最前沿陣地。 第七章:德彪西與拉威爾——印象派的音色雕琢 剋勞德·德彪西(C. Debussy)的四重奏標誌著對傳統功能和聲的徹底解放。本書將研究他如何運用全音階、五聲音階和復雜的和弦外音,創造齣流動的、如色彩斑斕的音響織體。莫裏斯·拉威爾(M. Ravel)則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對巴赫復調的深刻理解,創作齣結構清晰卻和聲前衛的作品,如《在海之上》中對變異音階的精妙運用。 第八章:俄國的張力——肖斯塔科維奇的社會批判 德米特裏·肖斯塔科維奇(D. Shostakovich)的十五部弦樂四重奏是二十世紀最具震撼力的文獻之一。本書將係統分析他如何利用音樂語言,在政治高壓下傳達個人痛苦、諷刺和對曆史的沉思。我們將詳細解讀其作品中反復齣現的“簽名動機”(DSCH),分析其如何在不同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象徵角色,以及他如何運用不協和的半音和怪誕的諧謔麯來描繪時代的荒謬性。 第九章:後世的遺産與前沿嘗試 本章涵蓋瞭戰後至當代重要的四重奏創作,包括巴托剋的民族主義現代主義、布裏頓對清晰復調的堅持,以及當代作麯傢(如利蓋蒂、潘德列茨基等)對音色本身、微觀復調和空間音樂的探索。 結語:永恒的對話 《弦樂四重奏的藝術殿堂》旨在證明,這種看似“簡單”的組閤,卻是音樂史上最能考驗作麯傢技藝、最能體現音樂哲學深度的體裁。它要求創作者既是完美的結構工程師,又是深沉的詩人。本書為音樂愛好者、演奏傢和學者提供瞭一份全麵、深入的指南,去欣賞這四件樂器間永不枯竭的智慧與情感的交流。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申學庸)

編者的話(席慕德)

歌詞對譯(席慕德)

費利剋斯?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01. 在祂手中
Denn in seiner Hand [soprano I & II]

羅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1856)

02. 深夜
In der Nacht [soprano & tenor]

03. 我是你的樹,哦,園丁
Ich bin dein Baum, o G?rtner [alto & bass]

04. 舞麯
Tanzlied [soprano & tenor]

約翰內斯?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05. 在門前
Vor der T?r [alto & baritone]

06. 女巫狂歡之夜
Walpurgisnacht [soprano I & II]

07 . 讓我們遨遊
So lass uns wandern [soprano & tenor]

安東寜?德弗劄剋
Anton?n Dvo??k (1841-1904)

08. 謙卑的女孩
Die Bescheidene [soprano & alto]

09. 野玫瑰
Wilde Rose [soprano & alto]

10. 小花環
Kr?nzlein [soprano & alto]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二重唱精選集(2)》簡直就是音樂愛好者的寶藏!光是翻看目錄,就能感受到編者在麯目選擇上的用心。那些經典的老歌,經過重新編排,以二重唱的形式呈現齣來,賦予瞭它們全新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對唱的段落,歌手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那種默契和情感的流露,聽得我全身酥麻。有時候,他們聲綫的配閤簡直是渾然天成,讓人懷疑這首歌是不是天生就該是這樣的二重唱版本。而且,精選集裏收錄的歌麯類型非常豐富,有抒情慢歌,也有略帶歡快的鏇律,這讓我無論是在安靜獨處時,還是在和朋友聚會時,都能找到閤適的BGM。有些麯目甚至能喚起我塵封已久的記憶,讓我想起很多年前聽過的那些歌,當時隻覺得好聽,現在以二重唱的方式再聽,纔發覺原來音樂還能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層次。這份精選集不僅僅是歌麯的集閤,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音樂之旅,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鏇律,並在每一次聆聽中都有新的發現。那些對唱的歌手,他們的演繹風格各異,但都能很好地融入到歌麯中,有時候甚至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比如某個歌手將一首原本平淡無奇的歌麯,通過與另一位歌手的配閤,唱齣瞭前所未有的張力。

评分

我一直對音樂中的“閤”有著特彆的偏愛,所以當我在書店偶然看到《二重唱精選集(2)》時,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買下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對“聲”與“聲”之間關係的深度挖掘。在這裏,每一首歌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兩位歌手通過聲音的對話、碰撞、融閤,共同構建齣一種更加豐富、立體的音樂景觀。有些二重唱的搭配,聽起來就像是一對老友在輕鬆地聊天,每一個字句都充滿瞭默契;而有些則像是激烈的辯論,充滿瞭張力與火花,卻又在最後殊途同歸,達成一種完美的和諧。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對人生哲理有深刻描繪的歌麯,在二重唱的演繹下,那種孤獨感、失落感,甚至是重生的希望,都顯得更加觸動人心。它讓我意識到,音樂不僅僅是鏇律和歌詞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載體,而二重唱,則將這種情感的傳遞能力放大到瞭極緻。這份精選集,就像是一個精心打造的聲之劇場,每一首歌都是一幕精彩的戲劇,而歌手們就是這場戲劇中最齣色的演員,用他們的聲音為我們演繹人生的百態。

评分

坦白說,我對於《二重唱精選集(2)》的期待並沒有特彆高,但它卻狠狠地給瞭我一個驚喜。這本書的內容,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突破瞭傳統二重唱的窠臼,在麯目的選擇和編排上都展現齣瞭極強的創新性。我曾經聽到過一些二重唱,聽起來像是兩個獨立的聲部強行拼湊在一起,缺乏靈魂。但這本書裏的歌麯,卻完全不同。它們像是天生就應該以這種形式存在,歌手們的聲音仿佛是被命運安排好瞭一樣,彼此呼應,相互襯托,營造齣一種渾然一體的美感。有些歌麯中,兩位歌手的音色差異很大,但正是這種差異,讓他們的聲音在碰撞中産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使得整首歌麯更加富有層次和感染力。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光適閤聽,也適閤讀。那些歌詞,在二重唱的演繹下,有瞭更深一層的含義,讓我對生活中的一些情感有瞭新的理解。這是一本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重新認識音樂,重新認識情感的書。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這本《二重唱精選集(2)》,沒想到它竟然給我帶來瞭如此大的驚喜。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精選”,不如說是“匠心獨運”更為貼切。我最欣賞的是它在歌麯改編上的處理方式,很多耳熟能詳的老歌,在經過二重唱的重新演繹後,仿佛煥發瞭第二春。那些聲部的巧妙融閤,歌手們之間情感的呼應,都讓歌麯的情緒得到瞭極大的升華。我尤其記得有一首老歌,原本我以為已經聽膩瞭,但經過書中兩位歌手的二重唱,我竟然聽齣瞭初戀般的羞澀和甜蜜,這種感覺非常奇妙。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清晰的歌詞和樂譜,對於想要自己嘗試演唱或者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曾經嘗試跟著書中的一些歌麯哼唱,發現即使是音樂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更不用說那些對和聲有深入研究的音樂愛好者瞭,這本書的二重唱編排絕對能給你們帶來不少啓發。它不僅僅是音樂的分享,更是一種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讓經典在新的時代煥發齣勃勃生機。

评分

收到《二重唱精選集(2)》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充滿期待的。這本書在音樂呈現上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打破瞭單一歌手的局限,將兩個不同甚至可能截然不同的聲音,通過巧妙的編排和演繹,融閤成一種更加豐富、飽滿的聽覺體驗。我特彆欣賞其中一些作品對於人聲技巧的極緻運用,比如那些需要精準對位、復雜和聲的段落,展現齣瞭歌手們深厚的音樂功底。而更有趣的是,書中收錄的歌麯,不僅包括瞭耳熟能詳的經典,也涵蓋瞭一些我之前未曾聽過的作品,這讓我有機會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每一次聽,都能從中發現新的驚喜,無論是歌手之間微妙的情感互動,還是鏇律綫條的巧妙交織,都讓我沉醉其中。這本書不僅僅是音樂的閤集,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它讓我感受到,即使是再微小的聲音,隻要找到閤適的夥伴,也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創造齣令人驚嘆的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