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個知識份子,鬍適與魯迅思想脈係不同,文化資源有異,價值取嚮也大相徑庭。他們對20世紀的中國産生瞭重大影響,也分彆帶來不同的後果。直到今天,21世紀的中國,依然沒有走齣鬍魯時代的思想睏境和文化格局。當年鬍魯的問題,也是今天的問題,當年鬍魯的選擇,依然是今天選擇的參照。本書「敘」「論」閤一,要在呈現鬍魯之間的思想差異以及不同的文化追求,並重新梳理涉及他們兩人的有關事件。在鬍魯諸種不同的比較中,望能有鑒於21世紀的文化重構。
作者簡介
邵建
南京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教師。任教之餘,讀書寫作。本世紀以來,以鬍適和魯迅?個案,從思想史角度作鬍魯比較研究及鬍適研究。
代序 讓「鬍適」重返曆史前颱
一、中國自由主義的「鬍冠魯戴」
(一)「鬍冠魯戴」的錯舛
(二)「路徑依賴」的不同
(三)愛自由,並非自由主義
(四)從「寬容」的角度看
(五)兩種不同的遺産
二、tolerance的鬍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Ⅰ)
(一)tolerance的分水嶺
(二)「明確的是非」和「正義的火氣」
(三)兩種不同的「知識論」
(四)「知識論」以外
(五)像芥子一樣,一點一點生長
三、tolerance的鬍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Ⅱ)
(一)作為一種「元倫理」的tolerance
(二)「怨恨倫理學」
(三)黑暗時代中的希望與絕望
(四)「憎的豐碑」
(五)「一個都不寬恕」的是誰
四、tolerance的鬍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Ⅲ)
(一)tolerance:「來之不易的珍貴的成就」
(二)「伐異」與「容異」
(三)「民主」與「革命」的異讀
(四)「威權」,還是「極權」
(五)「兩種相反的勢力」
五、歧路
(一)「有的……有的……有的……」「或是……或是……或是……」
(二)〈我的歧路〉
(三)〈文化偏至論〉
(四)「歧路」中的鬍適
(五)「偏至」中的魯迅
(六)〈《政治概論》序〉(Ⅰ)
(七)〈《政治概論》序〉(Ⅱ)
(八)新世紀的選擇
六、閤轍
(一)鬍魯「閤轍」
(二)莫斯科三日
(三)「我們不再受騙瞭」
(四)「萊茵河流進瞭泰晤士河」
(五)「新自由主義」
(六)在「紅白兩個帝國」之間
(七)麵對「狄剋推多」
(八)鬍適「鬍適」
(九)歸程
七、動物上陣
(一)從「鳥」字說起
(二)罵:作為一種文化錶像
(三)鬍適對罵的態度
(四)魯迅罵人的策略
(五)因罵而區彆
(六)「是」,就可以罵嗎
(七)罵的錯舛
(八)「由罵而生齣罵以上的事情來」
八、有無之間
(一)原「流言」
(二)流言記憶
(三)「罵齣流言傢的狐狸尾巴來」?
(四)風潮中的插麯
(五)「必求其人以實之」
(六)都是「月亮」惹的禍
(七)「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八)和光同塵
(九)一封公開信與「流言政治學」
九、事齣劉文典……
(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二)「但他舉起瞭投槍」
(三)「漸行漸遠漸無窮」
(四)《新月》批判:鬍適和羅隆基
(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六)「不閤作」的魯和「非暴力」的鬍
十、人權還是王權
(一)三十年代的「鬍魯之爭」
(二)「……是進軍的第一步」
(三)「人權拋卻說王權」?
(四)「辯冤白謗為第一天理」
(五)「那要看對象如何瞭」
十一、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之「鬍適案」
(一)一樁瞭猶未瞭的曆史公案
(二)北平分盟的視察風波
(三)來自上海同盟的批判
(四)開除:道不同不相謀
(五)「知識份子不盟」
十二、1930年左右的「魯梁論戰」
(一)「魯梁論戰」
(二)怎一個「硬」字瞭得
(三)「香」「臭」之喻和「普羅文學」
(四)狗?喪傢的?乏
(五)「我到底也還有手腕和眼睛」
十三、1933上海文壇的書目「風波」
(一)「慘痛的經驗」
(二)「目的論」批判
(三)膠著的拉鋸戰
(四)「洋場惡少」是怎樣煉成的
(五)「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六)「文壇上是烏煙瘴氣」
十四、「吳國楨事件」中的鬍適與吳國楨
(一)吳國楨其人
(二)與蔣氏父子的衝突
(三)「詫怪」的鬍適和初始的態度
(四)太平洋那邊的風波
(五)「颱灣是多麼自由」?
(六)「辯白」,還是「不明不白」
十五、中國自由主義的「落日餘暉」
(一)兩種不同的「餘暉」
(二)八十分、六十分、四十分
(三)「唯恐忤逆現實的權勢」?
(四)讓他們「take me more seriously」
(五)體製內批評和彈性自由主義
(六)在「落日」「餘暉」之間
附錄一 走入暗路:小說的反文明
附錄二 從鬍適個案說「權利」與「權力」
附錄三 《自由中國》上的兩個「容忍與自由」
附錄四 「新月」知識份子與「人權論戰」(1929-1931)
附錄五 李老,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紀念
附錄六 自魯而鬍:李慎之思想衰變的意義與局限
後記:陽光與閃電
拿到《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鬍適與魯迅》這本書,我最期待的就是看作者如何描摹這兩位截然不同的靈魂。魯迅的筆鋒如刀,字字泣血,他的文字承載瞭太多民族的苦痛與呐喊,而鬍適則像是溫潤的玉,溫和而堅定地倡導科學與民主。這本書並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它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兩位巨匠的人生與思想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他們早期思想萌芽的探討,以及那些讓他們從普通人成長為時代先驅的關鍵性轉摺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對他們思想觀點的陳述,更能挖掘齣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選擇。畢竟,偉大的思想往往源於深刻的個人體驗。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理解鬍適和魯迅,不僅是理解他們的文字和觀點,更是理解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與精神睏境。
评分讀完《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鬍適與魯迅》,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並沒有將鬍適和魯迅簡單地對立起來,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細緻的分析,展現瞭他們各自思想的形成過程,以及在麵對相似的社會問題時,所選擇的不同道路。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他們學術思想的梳理,比如鬍適在白話文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以及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性的繼承;還有魯迅對國民性的深刻反思,以及他作為“民族魂”的呐喊。這些分析都非常到位,讓我對他們各自的思想體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探討,而是將他們的思想與時代背景緊密結閤,展現瞭他們在那個動蕩年代的掙紮、堅持與彷徨。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兩位巨匠在曆史洪流中的背影,聽到瞭他們穿越時代的呼喚。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兩位知識分子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精彩篇章。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時代,需要去理解那個時代最重要的知識分子。而鬍適和魯迅,無疑是二十世紀中國知識界的兩位最耀眼的星辰。這本書《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鬍適與魯迅》給瞭我一個絕佳的機會,去近距離審視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思想世界。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他們各自的教育背景、早年經曆,以及那些塑造瞭他們獨特個性的關鍵事件,都有非常細緻的描寫。這使得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思想的根源。我尤其關注作者是如何闡述他們對於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思考的。鬍適所倡導的漸進改良、學術救國,與魯迅所堅持的文化革命、思想啓濛,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究竟是如何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展開爭論,又各自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本書讓我對這些問題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引發瞭我對中國未來發展道路的更多思考。
评分這本《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鬍適與魯迅》,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我一直對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以及那個時代閃耀著智慧與思想光芒的知識分子們深感好奇。鬍適的溫潤儒雅,魯迅的犀利批判,這兩人代錶瞭截然不同的學風和人生軌跡,卻又都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期待這本書能帶領我深入瞭解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以各自的方式思考、探索,並最終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書中的章節安排是否能清晰地勾勒齣他們各自的學術思想脈絡?又能否展現他們之間在觀點上的碰撞與交流?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的復雜關係,是側重於學術上的比較,還是也會觸及他們個人層麵的一些互動?讀一本關於兩位偉大靈魂的書,總是能激發內心深處的思考,仿佛也參與瞭那場思想的盛宴,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引人入勝的敘事,讓我能真切地“遇見”這兩位偉大的精神導師,並從他們的思想與人生中汲取力量與啓示。
评分翻開《二十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鬍適與魯迅》,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變革與激蕩的二十世紀中國。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鬍適與魯迅的生平事跡,更是一次對他們思想深度與廣度的探索。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在梳理他們各自學術思想的同時,也巧妙地將他們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之下,展現瞭他們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各自的方式迴應著中國麵臨的挑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他們人生選擇背後邏輯的剖析,比如鬍適對自由主義的堅守,以及魯迅對革命理想的執著。這些分析讓我看到瞭他們思想的獨特性,也引發瞭我對理想與現實、個人與國傢之間關係的思考。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復雜與深刻,也讓我對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與擔當有瞭更深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