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樂透,號碼組閤看起來愈不規則的,愈容易中?
選舉將屆,各式民調結果齣爐,想知道最準確的解讀方式?
明星美容書上說,經過親身使用的比較結果,
A産品的美白效果勝齣,你會毫不猶疑趕快買來試試?
醫學研究時有重大發現,但「低脂飲食無助防癌救心」、
「維他命丸愈吃愈早死」這些說法真的可信?
日常生活裏,隨時都會看到、聽到或用到一籮筐的數據,
這些數據幾乎全都是「統計結果」的化身!
沒有艱澀的統計理論、復雜的長串算式,本書中隻有天天都用得到的統計常識;
就算你曾經害怕數學、討厭數學,也能學會如何看穿在數據背後的真相,
讓你再也不輕易被媒體報導、專傢說法給唬得暈頭轉嚮!
作者簡介
鄭惟厚
颱灣大學數學係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數學碩士、統計博士,
現任淡江大學數學係教授。
譯有《統計,讓數字說話!》、《毛起來說e》、
《看漫畫,學統計》、《統計學的世界》、《機率學的世界》、
《彆讓統計數字騙瞭你》(皆為天下文化齣版)。
作者序∣閱聽大眾、媒體人都需要的統計常識
Part ONE 暖身篇
1.「平均」也有大學問
2.這是什麼比率?!
3.漲幾倍?少幾倍?怎樣說纔正確?
Part TWO 基礎篇
4.機率迷思
5.「隨機」選擇的好處不隻是客觀
6.解讀民調
7.怎樣比,纔有效?
Part THREE 應用篇
8.研究結果要怎麼解讀?(上篇)
9.研究結果要怎麼解讀?(中篇)
10. 研究結果要怎麼解讀?(下篇)
11. 有關≠有因果關係
Part FOUR 頭腦體操篇
12. 你這是什麼邏輯?
13. 成果驗收
附錄
作者序
閱聽大眾、媒體人都需要的統計常識
自從替天下文化翻譯瞭幾本銷售得不錯的書之後,就常常被朋友問:什麼時候要自己寫一本?我的迴答多半是還不到時候,因為還不確定要寫什麼。
在我的想法裏,已經齣版和陸續將齣版的書那樣多,除非我能寫齣一本和彆人的不一樣、會讓讀者願意讀、而且讀完還會有收獲的書,否則不如不寫。
可是這一方麵是對自己的期許,另一方麵卻也變成很好的藉口。即便想到有一些題材值得寫,然而總覺得不足夠寫成一本書,所以就一直拖延著不動筆。
結果是因為天下文化主編「督促」我寫書,也對內容提供瞭意見,我纔試著動筆。沒想到一旦開始下筆之後,話愈來愈多,真的寫成一本書瞭。
本書的內容,是和數據相關的概念,其實主要都屬於統計的範圍;而為瞭可讀性,我隻從實用的角度來談,所以幾乎完全避開瞭統計的「技術麵」:我在說明的時候盡量舉例、盡量用文字敘述,幾乎不用公式;但是為瞭可能想要稍微深入的讀者,我也在附錄中列齣瞭書中所有曾用到過的公式或算式。
至於題材的選擇,基本上是以會齣現在媒體上的為主。其實我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就是希望能幫大傢獲得閱聽媒體時所需要的數據常識。
照理說,媒體有責任提供正確的訊息,然而由於許多媒體不夠用心,以緻於報導當中常齣現和數字有關的烏龍。我管不到媒體,但至少可以幫助讀者建立正確認知,避免被媒體誤導。
在這主要動機之外,還有一個附帶動機,就是想要鼓吹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我在數學係教瞭許多年書,長久以來對於許多學生習慣依靠記憶來學數學這件事,覺得非常可惜。這並不是說學數學不必背任何東西──定義和重要定理、公式當然需要背,因為常常要用到;但是有的學生過於「勤勞」,連例題或習題的解題過程,也一五一十給它死背下來。
這樣做會有什麼壞處呢?死背的東西不可能活用的,所以題目稍微改變一點就玩完瞭。
有同事說過這樣的「笑話」:當她考某個重要定理的證明時,總有用功的學生可以一字不漏的完整寫齣答案;可是當她把該定理證明的一部分「節錄」齣來考時,學生反而不會寫瞭,顯然是不認得題目、不知道老師問的其實隻是定理的一部分。
這種現象反映齣來的事實是:許多學生不喜歡思考。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應是從小並未被鼓勵思考的緣故。
缺乏思考訓練的人,會失去質疑的能力。
我自己小時候基本上就是「聽話一族」,通常父母和老師說的話都會照做,即使並不瞭解為什麼。
不太用腦袋的結果,就是長大之後居然會相信,政府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全都是對的。年輕的時候,有人會形容這樣的人很「純」,其實我看把它改成三聲還更正確些。
幸好齣國留學之後資訊來源增加很多,我纔赫然發現,自己的看法天真到離譜的程度,於是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漸漸的腦袋纔清楚起來,判斷事情的能力也增強許多。
既然自己有這樣的經驗,當然很希望能傳達給大傢。人生課題包羅萬象,經常需要評估、判斷、做決定,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我們大部分人小時候都缺乏這方麵的訓練,幸好訓練腦袋永不嫌遲,隻要能養成時時思考的習慣,頭腦一定會愈來愈清楚的。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書裏麵到處都在鼓勵大傢思考,真的是用心良苦哦。
在此必須感謝媒體,提供這麼多素材給我當例子,甚至可以說:沒有媒體,就沒有這本書。這樣說沒有要諷刺媒體的意思,倒是真心想提醒各大媒體的管理高層,每一篇報導都可能接觸大量的閱聽民眾,內容正確應該是媒體最起碼的責任。
如果寫稿記者的文字或數字素養不足因而齣錯,我認為主要的責任在於主管;主管有訓練下屬的責任,也有監督的責任,類似的錯如果一再發生,主管難辭其咎。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有綫電視颱一位有相當資曆的新聞主播,居然會把由英文 fans 「音譯」而來的「粉絲」,再翻譯迴去成瞭「fancy」。錯一次也就罷瞭,結果不但未見更正,若乾時日之後,同樣的錯居然還可以再齣現一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該颱新聞部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看自傢的新聞嗎?還是沒有一個人知道「粉絲」的原文是 fans?不然就是該颱新聞主管不把電視觀眾放在眼裏,錯就錯,「不然你要怎樣?」
不論確實原因為何都很離譜,真心希望新聞主管們能珍惜自己的影響力,多用點心、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如果覺得我這樣找媒體的麻煩很討厭,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我從此沒有題材可寫啦。
這本書適閤誰讀呢?
在寫書過程當中,我心裏設定的「目標讀者」是一般社會大眾以及高中以上的學生,內容的定位則是「統計常識」(也可稱作「數據常識」),所以盡量寫得淺近易讀、幾乎不需要什麼數學背景,希望連一嚮怕數學或討厭數學的人也願意讀。
而對於必須修統計課的同學,由於統計教科書裏麵通常都是一大堆圖錶和公式,即使學會計算,也看到實際應用的例子,但是因為例子多半很專業,還是不會感覺統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任何關係,讀本書則可以幫助你瞭解統計貼近生活的實用層麵。
當然,我還是偷偷希望,媒體從業人員當中,也有人願意讀這本書。
心路曆程介紹到此,就請大傢趕快翻開第一單元開始讀吧。
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個人最期待的是它在「如何辨識假訊息」這方麵的應用。你知道的,現在網路資訊爆炸,到處都是聲稱「科學證實」、「研究顯示」的內容,但很多時候,這些數據的呈現方式可能誤導人,或是根本就是刻意操弄。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怎麼去「解讀」這些統計數據,例如,當看到一個統計圖錶時,我能不能一眼看齣它的比例是不是被扭麯瞭?它採用的樣本是不是具有代錶性?有沒有什麼「統計陷阱」是我們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我希望能學到一些基本的批判性思考方法,不再是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尤其是在做重要決定之前,像是買房、投資、甚至選擇學校,很多時候都會參考各種數據和報告,如果我能夠具備辨別這些資訊真偽的能力,那絕對是無價的。我覺得統計學不應該隻是學術界的事,更應該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生活技能」,能幫助我們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做齣更明智的判斷,避免被不實資訊所濛蔽。
评分老實說,我對統計一直有種莫名的恐懼感,覺得那是一個充滿數字和公式的冰冷世界,跟我的生活完全沾不上邊。《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這個書名,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壓力,但後來想想,也許它能改變我對統計的看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好玩」的統計世界,而不是那些讓人頭昏腦脹的課本內容。我期待作者能夠透過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像是:為什麼樂透中獎機率這麼低?為什麼有些產品廣告總是強調「99%有效」?或是跟親朋好友在玩牌時,如何判斷自己手上的牌有多大的機率贏?這些貼近生活的情境,應該能讓我更容易理解統計的概念,而且也會覺得這些知識很有用。如果書裡能加入一些互動式的練習,或是提供一些小測驗,讓我可以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那就更棒瞭。我希望看完這本書,我不再是那個看到數字就想逃避的人,而是能對統計產生興趣,甚至覺得它很有趣。
评分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最想瞭解的是如何將統計學應用在「個人理財」和「投資決策」上。你看看現在的財經新聞,動不動就是什麼「股價指數」、「通膨率」、「GDP成長」等等,這些數字聽起來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一點統計概念,真的很難理解它們背後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這些金融術語,並且教我如何去分析市場趨勢,像是如何判斷一檔股票的風險高不高?過去的數據能不能預測未來的錶現?還有,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我應該先做哪些統計上的準備?我覺得如果能夠學會用統計學的角度來評估風險和報酬,那在麵對金融市場時,就能更有信心,也更有可能做齣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或是被所謂的「專傢」牽著鼻子走。畢竟,錢是自己的,學會如何運用統計知識來管理和增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评分對於《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探討「社會現象背後的統計解讀」。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爭議性話題,像是教育資源分配、貧富差距、甚至犯罪率的變化,這些背後通常都伴隨著大量的統計數據。我希望作者能引導我用統計的觀點去看待這些社會議題,例如:為什麼某些地區的學業成就普遍較高?是什麼原因導緻貧富差距的擴大?我們看到的犯罪率下降,是真的安全瞭,還是數據呈現方式有問題?我希望能學到如何從統計數據中,看到更深層的社會結構和問題,而不是隻看錶麵現象。而且,我希望書中能強調「數據的侷限性」,告訴我哪些數字可以相信,哪些需要打上問號,以及在解讀統計資料時,要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偏誤。這能幫助我在思考社會問題時,更加客觀理性,並且避免被片麵的數據所誤導,做齣更全麵、更周延的判斷。
评分噢,這本《你不能不懂的統計常識》名字聽起來就挺嚇人的,不過我平常對數字就比較頭痛,想說趁這個機會惡補一下,不然以後跟人傢聊數據分析、市場調查的,聽得霧煞煞,豈不是很漏氣?尤其最近新聞常常講什麼「民調顯示」、「專傢分析」,背後都有一堆數據,要是連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那不就像在聽天書嗎?我特別在意書裡會不會講太多複雜的數學公式,畢竟我不是讀理工科的,希望它能用比較親民的方式來解釋,像是生活中的例子,像是買東西怎麼看優惠打摺、或是朋友聚餐怎麼分配費用,這些都跟機率、平均數有關吧?我希望作者能把這些統計概念「白話化」,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樣,沒有壓力地把知識灌輸進來。而且,我最怕那種寫得像教科書一樣枯燥乏味的書,翻沒幾頁就想睡覺,這本我希望可以有點趣味性,或許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案例,讓我在閱讀時不會覺得像在硬K書,而是真的能從中學到東西,並且運用到生活上,讓我的判斷力更精準,不再輕易被數字誤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