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窗戶自己打開瞭,我看到幾隻白色的狼坐在窗前的大鬍桃樹上,我嚇得要命。牠們約有六或七隻。……」
這是「狼人」四歲生日前夕的一個夢,他四歲前種種與性有關的經曆都濃縮在這個夢中,其中所隱藏的恐懼與誘惑,引爆瞭他童年時期的強迫性精神官能癥,雖然十歲之後病癥解除,然而痊癒後卻留下缺陷,從而在他十八歲罹患淋病之後再次爆發。
這個堪稱佛洛伊德最重要個案,是個年輕的俄國富傢子弟,在他尋求佛洛伊德治療之前,已在德國許多療養院待過很長的時間,並遍訪名醫,所得到的診斷卻是治癒無望。1910年他正值二十三歲時,求診於佛洛伊德,從而展開他與精神分析界的不解之緣,也讓「狼人」案例為精神分析領域提供許多值得一再深思的議題。
在這個交織著動物恐懼、焦慮、強迫癥狀、憂鬱癥狀、妄想癥狀及性彆認同問題的案例中,佛洛伊德將重點擺在解析那個引發他童年精神官能癥的狼群之夢,以及在病人敘述的迴憶中,重建齣病人童年早期目睹父母做愛的原初場景。而分析在難辨真假的童年記憶中迴鏇往復,抽絲剝繭,緊緊扣住原初場景的種種可能,捕捉想像與真實之間的交錯。在其中,佛洛伊德的許多重要理論獲得佐證,而他縝密且無懈可擊的條理,讓這個案例分析充滿偵探推理的趣味。
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派的開山祖師,他對於潛意識、夢境、原欲及心理防衛機製的研究,開啓瞭現代文明對深層心靈探索的大門,他的影響力及曆史地位,跟達爾文、愛因斯坦齊名。2006年5月是佛洛伊德150歲冥誕紀念,為瞭完整呈現一代大師的治療手法,心靈工坊將陸續推齣《佛洛伊德經典個案係列》共六本,除瞭《鼠人》、《朵拉》、《論女性》、《史瑞伯》、《狼人》,隨後《小漢斯》也即將齣版,對於心儀佛洛伊德魅力的讀者們,這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珍貴典籍。
作者簡介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籍猶太人,生於捷剋,後隨父母遷居至奧地利,及長在維也維學醫和行醫,其後為逃避納粹而遷居英國,1939年以83歲高齡逝世於倫敦。佛洛伊德是心理分析學派的創始者,他對夢、潛意識、人格動態發展的深入研究,讓他成為一代宗師,其影響不隻在心理學界,對文學、藝術、電影、人文理論也都有重大貢獻。
譯者簡介
陳嘉新
曾經擔任颱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總醫師;桃園縣居善醫院主治醫師。目前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攻讀社會學博士班。
導讀
「狼人」之外
蔡榮裕
雖然此篇文章名為導讀,但由於此案例自發錶至今近九十年瞭,已有相當多精神分析師與學者發錶對於此案例的不同觀點,而且解讀古典案例的方式有很多種,筆者自然無法詳盡描述這些論點。而且那也不是筆者的目的,一如佛洛伊德在談論案例時,隻針對某個觀點來錶達,筆者在此乃是圍繞著安德雷.格林(Andre Green)提及當今的大多數精神分析師認為,「狼人」是邊緣型個案(borderline case)的角度齣發, 解讀「狼人」這篇堪稱佛洛伊德的案例報告中最重要的文章;雖然,何謂重要或最重要,仍端賴書寫者對於該案例的解讀而定。
至於何以選擇法國資深精神分析師安德雷.格林的某個說法做為切入點,除瞭筆者個人對於他的論點與思辯的心儀之外,另外也頗重要的是,邊緣型個案的確是目前常被當做治療對象者;如何迴到精神分析的曆史資源裏,尋找理解邊緣型的角度,的確具有急迫性與必要性,畢竟,佛洛伊德是在探討歇斯底裏與強迫癥案例的基礎上,建構齣精神分析的原始麵貌。雖然,在此也隻能點齣某些可能的思考,仍談不上深度的理解與推演。
夢與原初場景
什麼是「狼人」?他的本名是Serguei Constantinovitch Pankejeff(1887-1979),在1910年一月,曆經當代一些精神科名醫皆錶示對他的問題束手無策後,他找瞭佛洛伊德,從此,開始瞭他與精神分析界的長久接觸。他齣身帝俄沙皇時期的富有地主傢庭,曾在十八歲感染淋病時,罹患一陣子的憂鬱。他的父親在1906自殺身亡,他的姐姐也在1908年自殺身亡, 他的憂鬱癥狀更明顯,逐漸變得無法單獨旅行,生活功能亦深受影響,身旁總要有男僕與傢庭醫師隨侍在側。他找瞭當時不少名醫,包括柏林的名醫西奧多.奇恩(Theodor Ziehen),以及至今仍以精神醫學描述學派齣名,當時在慕尼黑執業的剋雷培林(Emil Kraepelin),亦住進當時的療養院;但他似乎隻得到瞭無望的答案,佛洛伊德錶示,「狼人」當初曾被診斷為躁鬱癥,而此癥在當時被認定是無法治癒的。
佛洛伊德的判斷則是,個案在孩童時曾齣現畏懼動物與某些強迫癥狀,直到八歲時癥狀消失,但十八歲時又開始齣現癥狀。佛洛伊德分析「狼人」曆經四年半左右,依據佛洛伊德的評估,「狼人」當時是完全康復瞭。治療終止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緊跟著爆發,「狼人」迴到Odessa,並且娶瞭太太,也完成瞭法律的學業。以現今的經驗來看,佛洛伊德在「狼人」個案報告裏當然略過瞭很多材料未發錶或者未深入探究。「狼人」後來報告瞭他在四歲時的某個重要的夢,夢中齣現瞭六或七隻狼,他對夢中的狼顯得恐懼與焦慮。佛洛伊德在「狼人」個案報告中將重點置於解析此夢,並將焦點置於探討原初場景(primal scene)的相關影響,並論述瞭原初場景的種種可能性,以及它在想像與真實裏的地位。
佛洛伊德仔細追究「狼人」童年史,他的論點並不認為見識原初場景後,在當時即具有病理效應,而是後來約四歲時由於性生理與性心理的發展,讓原初場景被活化而産生延宕效應(deferred effect)。此夢因此成為瞭解他的兒童期精神官能癥的鑰匙,使得「狼人」之名不隻讓「狼人」本人以及後世者,獲得很多值得一再深思的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