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流傳甚廣的般若經典,研習者依其機緣由不同層麵解讀,均可獲緻極大的啓發,或於為人處事知所進退,或於修身養性寜靜緻遠,或於安身立命得其居所,或於清淨修行明心見性。尤其是修行者,若能正確理解金剛經意涵,將有助於釐清疑惑,可免除迂迴波摺,直接導入正途。然而對於許多不諳佛典者,常因經中諸多名相,難以知曉個中真義,甚至錯失機遇。因而,東北老師特彆將經中重要名相,輔以相關經典闡釋,希能幫助大傢正確瞭解金剛經的奧義。
本書特色
東北老師對智慧觀照獨到的見解與精闢的解說,都讓人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慨。透過金剛經建立真知慧見,認真修持,當可進一步體悟,常人眼中所見之錶相世界,僅是心念幻化之境,實無必要緊抓著不放。及至心性清淨,不再受頭腦造作所操控時,將會在「不顛倒見」或「智慧光明觀」之真知慧見裏,自然地看齣,一切眾生皆是佛,一切法皆是佛法。
作者簡介
東北
中國吉林長春人,潛心慕道多年,遍讀道藏經典,於老子的清靜無為深有領悟。一九九四年旅居美國時,有緣聽到《金剛經》梵唱,受到難以言喻的震撼。在遍讀《大藏經》後,又深入實修般若觀照。
東北以其不可思議的因緣,契入瞭佛與道的甚深秘義,以及達成無上之道的至簡之法。
東北既重理論亦重實修,他的經驗是,若不能落實到實修,再深的理論亦是戲論。若實修離開甚深理論的指導必然會成為盲行。真實的修行應將甚深理論圓滿地落實在生命的舉手投足中。
東北與有緣人分享的是,隻有成就無上之道,纔能明瞭自性的真實與莊嚴。隻有開啓甚深智慧,纔能展現內心的祥和與慈悲。所以盡早成就大道是每一個人的當務之急。
東北經常於美國的如是禪蓮花湖禪修中心,舉辦各種禪修訓練,也常往來美國、中國大陸與颱灣。同有緣人分享開啓甚深智慧的般若觀照,弘揚成就諸佛的不二法門。
著有:《法身捨利寶光》、《永恆的付囑》、《隨處護念》(慧炬齣版社)。《走路的祕密》(橡樹林齣版社)。《光明自在行》、《無上祕法的神變》、《腳下光明》(圓明齣版社)。《金剛經名相解(上)》、《金剛經名相解(下)》、《修行實用名相》、《紫氣東來(上) 老子道德經》、《佛說如何念佛》(春天齣版社)。等書。
真知慧見 何興亞 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金剛經是流傳甚廣的般若經典,研習者依其機緣由不同層麵解讀,均可獲緻極大的啓發,或於為人處事知所進退,或於修身養性寜靜緻遠,或於安身立命得其居所,或於清淨修行明心見性。尤其是修行者,若能正確理解金剛經意涵,將有助於釐清疑惑,可免除迂迴波摺,直接導入正途。然而對於許多不諳佛典者,常因經中諸多名相,難以知曉個中真義,甚至錯失機遇。因而,東北老師特彆將經中重要名相,輔以相關經典闡釋,希能幫助大傢正確瞭解金剛經的奧義。 閱讀此書過程中,我對於幾段關於如何看待娑婆世界的內容,感受特彆深刻。諸如:
「是名為佛」章節中:不見分彆心。亦不能見佛。不見有諸行。如是名為佛。《入楞伽經》「心無所住」章節中:我於爾時三種淨慧。不見我想不見佛想及授記想。復有三淨。不見於我不見眾生及以正法。復有三淨。不見名不見色。不見因。……復有三淨。過去已盡。未來不生。現在不住。復有三淨。觀身如水月。觀聲不可說。觀心不可見。復有三淨。空無相願。若如是見即是真實見於授記。《大方等大集經》
「以一切眾生諸念為一念」章節中:以一眾生為一切眾生。以一切眾生為一眾生。而解眾生無差彆者。以一佛為一切佛。以一切佛為一佛。而解諸佛無有二者。《大方廣佛華嚴經》「以不顛倒見一切法皆是佛法」章節中:一切諸法皆是佛法。……若不顛倒見眾生者。即是其佛。所言佛者。如實見眾生也。如實見眾生者。即是見實際。實際者即是法界。《大寶積經》
「以智慧光明觀一切法皆是佛法」章節中:以智慧光明消諸塵垢。使其同貌為佛法色。……是故諸塵皆為佛法。……一切法是謂佛法。《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上述章節真切指齣,娑婆世界本是一場大夢,並非實存,而我們卻把這世界當真瞭。這種以假為真的顛倒知見,加上諸多根深柢固的業習,使我們構築瞭一些自以為是的堅實幻象,並以偏執態度看待周遭的人與事物。若能透過金剛經建立真知慧見,認真修持,當可進一步體悟,常人眼中所見之錶相世界,僅是心念幻化之境,實無必要緊抓著不放。及至心性清淨,不再受頭腦造作所操控時,將會在「不顛倒見」或「智慧光明觀」之真知慧見裏,自然地看齣,一切眾生皆是佛,一切法皆是佛法。
**評價三:** 這本《金剛經名相解(上)》真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棒的佛學入門讀物瞭!我平時就對禪宗有些興趣,也聽說過《金剛經》的無量功德,但每次翻開經文,那些「離一切相」、「無我」、「實相」的詞彙,都讓我覺得像是在看天書。這次幸運地讀到這本書,讓我感覺像是終於找到瞭打開《金剛經》寶庫的鑰匙。 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獨特,他不像傳統的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生命力。他用非常接地氣的比喻,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例如,在解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定義,而是從我們追求目標的心理齣發,一步步引導我們理解那個「無上正等正覺」的終極境界,以及其過程中的種種阻礙與突破。 我特別喜歡作者對「善男子、善女人」的解讀,他讓我們明白,在佛法麵前,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人人都可以是那顆嚮道的心。整本書的架構清晰,每一個名相的講解都緊密聯繫著《金剛經》的整體脈絡,讀起來條理分明,不會讓人迷失方嚮。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讀著讀著,你會感覺自己彷彿也置身於佛陀講經的現場,親身感受那份智慧的洗禮。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金剛經》充滿瞭好奇,卻又被名相所睏,那麼這本書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選擇。
评分**評價一:** 哇!這本《金剛經名相解(上)》簡直是我的心靈寶藏!身為一個長年對佛法充滿好奇,但又常常被經典中深奧的佛學術語搞得一頭霧水的人,我真的非常感謝作者齣版瞭這本書。以前讀《金剛經》,總覺得像是隔著一層紗,雖然知道它在講什麼大道理,但具體的名詞,像是「須菩提」、「色」、「受」、「想」、「行」、「識」、「法」、「非法」等等,都讓我感到相當的疏離。閱讀過程中,作者以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循循善誘的方式,將這些聽起來像是高高在上的佛學名相,一一抽絲剝繭,用白話、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 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解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一段時,那種帶有哲學思辨的引導。它不是單純的字麵翻譯,而是連結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來處」和「去處」的執著,讓我們反思這些執著的根源。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和一位睿智長者在茶館裡促膝長談,聽他分享對佛經的獨特見解。書中的每個名相,作者都花瞭很多心思去考究,並且結閤瞭不同宗派的觀點,讓我們可以從更廣泛的層麵去理解。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踏入《金剛經》世界最溫柔、最堅實的一塊敲門磚。我迫不及待想看到下冊瞭!
评分**評價二:** 我最近收到朋友送的這本《金剛經名相解(上)》,坦白說,一開始我還有點猶豫,因為我總覺得《金剛經》離我的生活太遙遠瞭,充斥著我聽不懂的術語。但是,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種不落俗套的寫作風格吸引住瞭。作者並非生硬地羅列名詞解釋,而是巧妙地將每個名相融入到一個更廣闊的講解框架中,讓我們得以窺見其在《金剛經》整體思想中的地位與作用。 舉個例子,作者在解釋「般若」這個詞時,並沒有止步於「智慧」的翻譯,而是深入探討瞭「般若」是如何與「空性」概念相輔相成的,以及在修行的道路上,真正的「般若」是如何展現的。這種由點到麵、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讓我茅塞頓開。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我」、「眾生」、「壽者」這些概念時,所呈現的辯證思維。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這些詞是什麼,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在《金剛經》的語境下,這些詞彙如何被超越,又如何在超越中獲得新的意義。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保留瞭佛經的嚴謹性,又注入瞭現代的理解力和敘事感,讓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佛教術語,變得生動有趣。我認為這不僅是一本佛學書籍,更是一本幫助我們反思人生、觀照自我的心靈指南。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金剛經》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朋友,我強烈推薦這本《金剛經名相解(上)》。
评分**評價四:** 說實話,我對《金剛經》一直有種既敬畏又距離感的情緒,總覺得它太深奧瞭,不太適閤我這種凡夫俗子。但最近無意間翻閱瞭這本《金剛經名相解(上)》,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想法。這本書的作者,真的非常有心,他用一種極其溫柔且富有智慧的方式,將《金剛經》中的每一個名相,都變得觸手可及。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析「若謂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這段經文時的處理。他並非直接解釋「法」是什麼,而是先從我們日常對「說」與「聽」的理解齣發,讓我們反思語言的局限性,進而引導我們理解《金剛經》中「法」的超越性。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地探索和領悟。 書中的每一個名相,作者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並且經常會引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來輔助說明,這使得原本晦澀難懂的佛學概念,瞬間變得清晰明瞭。例如,在解釋「相」的概念時,作者巧妙地將其與我們對外在事物的認知連結起來,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離一切相」的意涵。這本書的文字簡潔有力,卻又飽含深情,讀起來讓人感到心靈平靜,同時又充滿瞭啟發。對於想要真正理解《金剛經》精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必備之選。
评分**評價五:** 《金剛經名相解(上)》這本書,讓我對《金剛經》產生瞭前所未有的親近感。我一直覺得《金剛經》是佛法中的頂峰,但因為裡麵的名相太多,常常讓人望而卻步。作者在這本書中,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嚮導,帶領我一一穿過那些術語的迷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釋「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區別」時,他並沒有直接闡述「無為法」的定義,而是先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何「聖賢」會有所謂的「區別」。這種提問式的引導,讓我主動去探索名相背後的含義,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而且,作者對於不同名相之間的關聯性,做瞭非常細緻的梳理。例如,他會將「空」、「無我」、「法身」等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闡釋,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它們在《金剛經》整體思想體係中的位置。他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充滿瞭人文的關懷,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反而像是聽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朋友在分享他對《金剛經》的深刻體悟。 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解釋名相,更是引導我們如何去「思維」《金剛經》。它鼓勵我們用自己的心去體驗,去領悟,而不是死記硬背。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金剛經》,卻又苦於找不到入門方法的讀者,這本書絕對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