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是唯一能夠肯定的事情。
當深刻體悟到這點時,就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建造安全的避風港。
人為什麼會有痛苦?因為世事難料,讓以為能掌握全局的自己,竟在很多事情上無能為力。透過阿薑查精采的解說,讓我們不再對於世界的變化與不確定感到不安與恐懼,透徹瞭解事情的真相,輕鬆進入正見之門。
本書由英譯者保羅.布裏特節錄自阿薑查以泰語與寮語講述的150捲以上的錄音帶中的教導。那些談話的對象包括齣傢或在傢二眾,地點有阿薑查的寺院、泰國、英國與美國各地。在本書中,阿薑查以非常簡單與樸實的風格,談論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並且提齣有力的對治法,讓我們可以剋服對「改變」的恐懼,包括放下執著、活在當下與從事禪修。
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
在本書中,阿薑查解釋逐步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
★無常
這個教法的基礎是建立在「身心諸法皆為無常」的事實上。凡是無常的事物,本質上皆是不圓滿的,既然事物是不穩定,則不應被視為是自己或屬於自己所有,如此洞見事物將能使心解脫。要趨入這個洞見,便應從我們所經驗一切事物的不確定性開始,這是阿薑查教學與訓練所強調的重點。
★苦
「苦」,是不快樂的經驗,如愛彆離、怨憎會、憂愁、生病與死亡是苦的形式。它也被說為普遍一切我們會經曆的不圓滿;具體而言,它是指被建立在相信事物為真實、永恆並且屬於、構成或關乎自我之妄想基礎上。它們會使痛苦增加,而那是可以避免的。透過禪修中的思惟與直觀,人們會看見執著任何事物或經驗所造成的緊張、挫摺與失望,因為沒有東西是可以永遠不變的。無常是洞見諸法不圓滿的本質,生活中積纍的一切痛苦會推動我們去找齣解脫之道。
★無我
阿薑查經常以最簡單的方式說「無我」,那就是從我們的身體開始。有時他說身體不聽從我們的命令,最後拋棄我們。有時他強調它們如何受製於老、病與死。有時又說它們隻是地、水、火、風四大的聚閤體,其中找不到任何個人。如經典所說,凡是無常與不可信賴者,必皆具有不圓滿的本質,因此這些當然不值得被稱為我或我所有。
剋服對「改變」的恐懼
如果當我們觀察當下,看見身與心的無常以及諸法的生與滅,對它沒有任何貪愛,如果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就會感到安穩而自在。若能保持正見、正念,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無論來或去,心都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當瞭解這點時,無論生或死,我們都已經為自己打造瞭安全的避風港。
作者簡介
阿薑查(1918-1992)
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13歲齣傢,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拖鉢行腳,尋師訪道。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薑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啓發,改變瞭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迴到傢鄉烏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瞭著名的巴蓬寺。阿薑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傑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裏特(Paul Breiter),阿薑?阿默爾(Ajahn Amaro),甘比羅法師等。著作:《森林中的法語》、《阿薑查的禪修世界》。
譯者簡介
賴隆彥
海洋大學造船係畢業,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佛光齣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誌社資深編輯。
譯作:《森林中的法語》、《阿薑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禪是心靈妙境》、《佛陀的聖弟子傳》等。
【英譯序】阿薑查的教學風格與森林傳統
第一部 正見
1.瞭解心
2.瞭解境
3.法爾如是
4.看穿事物——阿薑查的修行
5.佛與菩薩
6.如實觀
7.那也很好——阿薑查的見解
8.佛陀的靈感
9.放寬視野
10.佛陀的追尋
第二部 無常
1.調伏我們的心
2.許多煩惱——阿薑查在說笑
3.它是無常的、不確定的
4.一則「放生」的故事
5.一位睏惑的禪者遇見佛陀
第三部 苦
1.瞭解苦
2.對學生當頭棒喝——阿薑查的方法
3.「生」與「有」
4.逝者如斯
5.冷峻的慰藉——阿薑查的僧侶麵對疾病與死亡
6.佛陀不死
7.齣生、死亡與覺悟——阿薑查與菩提樹
第四部 無我
1.如四大般修行
2.無知——阿薑查明鏡高懸
3.非我,非我所
4.不要成為一尊佛
5.我的牙齒、我的枕頭、我的椰子
第五部 禪修要點
1.止與觀
2.流動的止水,靜止的流水
3.落實修行
4.認真的學生——阿薑查對於密集禪修的看法
5.禪修指導——阿薑查與學生間的問答
6.它是什麼?——阿薑查的禪修
7.彆瀋迷於止
8.持之以恆
9.高遠理想與日常挫摺——一位年輕比丘與阿薑查
第六部 成道
1.徹底解決問題
2.尋找老師——阿薑查與一位未入門弟子
3.聰明的螃蟹
4.最後幾點忠告
【附錄一】英譯者緻謝詞
【附錄二】英譯者簡介
【附錄三】詞匯錶
【附錄四】資源
《無常》這本書,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震撼”。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聲嘶力竭的震撼,而是一種深沉的、滲透到骨子裏的震撼。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最細微、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情感和瞬間,然後用一種極其精準的方式呈現齣來。我讀到某個片段的時候,整個人都僵住瞭,那種感覺,就像是被某種真相擊中,然後不得不停下來,好好消化。書中的人物,他們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他們有缺點,有掙紮,有痛苦,但正因為如此,他們纔顯得那麼真實,那麼動人。作者並沒有試圖去美化他們,而是把他們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最佩服的一點是,作者在處理一些非常沉重的主題時,依然能夠保持一種剋製和冷靜,他不會刻意去煽情,而是讓你在平靜的敘述中,感受到那種巨大的張力。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久久不能從中抽離齣來,腦海裏迴蕩著書中的那些畫麵、那些對話、那些情感。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也重新審視瞭周圍的世界。這本書,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人性的復雜,照齣瞭生命的無常,也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评分天啊,我最近到底看瞭些什麼?《無常》這本書,我得說,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閱讀”這件事的認知。一開始,我隻是被那個名字吸引,帶著一種“哦,可能又是那種探討人生哲理的,淡淡的、有點感傷的書吧”的預期。結果呢?這書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樣!它像是一個巨大的漩渦,把你捲進去,然後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場景。裏麵的人物,喔,那些人物!他們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好人壞人,他們復雜得就像我們身邊每天都會遇到的人,有時讓你咬牙切齒,有時又讓你心疼得不得瞭。作者的敘事方式也很有意思,時而細膩得像絲綢拂過皮膚,時而又粗獷得像海浪拍打礁石,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記得有那麼一段,寫到某個角色在夜市裏迷失方嚮,那種焦灼、無助,以及周圍攤販的嘈雜聲、食物的香氣,所有感官都被拉得滿滿的,我甚至能聞到那股熟悉的油蔥酥的味道。然後,話鋒一轉,又進入瞭某個角色內心深處的孤獨,那種孤獨不是歇斯底裏的,而是像潮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浸潤過來。我一邊讀一邊想,這作者到底是怎麼做到讓文字具有如此強大的畫麵感和觸動人心的力量的?它讓你反思,讓你警醒,但不是那種生硬的道理灌輸,而是讓你在故事的洪流中,自己去體會、去感受。這絕對是一本我會在很多人麵前安利,但又深怕他們無法完全領會其中精髓的書。
评分這部作品,怎麼形容呢?如果說有些書是為你搭建一個精緻的盆景,那麼《無常》就是給你一片廣袤無垠的荒野,讓你自己在裏麵摸索前行。我很少讀到有這樣一種力量的書,它不給你明確的指引,也不給你簡單的答案,它隻是把一個又一個的世界、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片段,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你眼前。你以為你已經看透瞭一個人物的動機,下一秒,他就會用一個齣人意料的舉動讓你跌破眼鏡。故事的推進,與其說是綫性發展,不如說是像無數條河流匯聚又分散,有時候你以為你抓住瞭主綫,結果發現那隻是其中一個支流。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細節的刻畫,那種不經意間的點綴,卻能讓整個畫麵鮮活起來。比如,一個老舊的鐵皮屋頂在雨季會發齣怎樣的聲響,或者一個不經意間抬起的眼眸中閃爍的光芒。這些細微之處,構建瞭人物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波動,也讓我這個讀者,仿佛置身其中,一同經曆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讀故事,更像是一場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它逼著你去麵對那些你可能一直迴避的東西,去思考那些你可能一直不敢觸碰的問題。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經曆瞭生命中的某個重大轉摺點之後,內心湧起的那種復雜的情緒。
评分我必須承認,《無常》這本書,它不是那種可以讓你輕鬆翻閱的讀物。它有點像是在深夜裏,獨自一人坐在窗邊,看著城市的燈火,然後開始思考人生。作者的筆觸非常銳利,他就像一把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著人性中的陰暗麵和光明麵,而且,他並不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進行評判,而是讓你自己去感受,去判斷。我記得有那麼幾個場景,讀得我心髒都揪瞭起來,那種絕望、那種無力,仿佛能夠穿透紙張,直接擊中我。但同時,在那些黑暗的角落裏,作者又總能巧妙地安插一些微小的希望,一些不經意的善良,讓你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生命依然頑強地綻放。這種對比,讓整本書的情感張力達到瞭極緻。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氣,敢於觸碰如此敏感和沉重的話題。它不是一本讓你看完就忘的書,它會在你心裏留下深深的烙印。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好像變得不一樣瞭,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會去審視,去思考它背後的邏輯。它讓我明白,生活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片模糊的地帶,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去定義。
评分剛拿到《無常》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它會是那種比較“文藝”的調調,畢竟書名就很有那個意思。但讀進去之後,纔發現這完全不是我預想的那樣!這本書的“無常”之處,不僅僅體現在情節的跌宕起伏,更體現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裏麵的人物,他們不是固定不變的,他們會在經曆中改變,在衝突中成長,甚至,在某些時刻,他們的選擇會讓你覺得“怎麼會這樣?”,但仔細想想,又覺得“好像也說得通”。作者的敘事角度也非常靈活,有時候像是一個旁觀者,冷靜地觀察著一切;有時候又像是直接進入瞭某個角色的內心深處,傾聽他們的聲音。這種跳躍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新鮮感。我特彆喜歡作者描繪生活場景的功力,那些熟悉的街道,那些不起眼的小細節,被他寫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個走在路上的行人。比如,有一次讀到關於一傢老舊茶館的描寫,從空氣中彌漫的茶香,到老人們低聲的談笑,再到窗外斑駁的光影,一切都那麼真實,那麼有年代感。這本書,它讓你看到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讓你明白,很多事情,你以為是永恒的,其實可能轉瞬即逝。它不是讓你感到悲觀,而是讓你更加珍惜當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