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利弗。中有齣傢人喜樂問難。得值善師為說名色寂滅語言道斷。無起無失。通達無相。得聞如是無生無滅無相之法。不驚畏者。當知是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能知我法可名聖眾。
為瞭便於讓讀者查找,本書將經文的冊數、編碼以及頁數都標明的很清楚,並將摘錄的心得放迴經文中,隻是用黑體字標示齣來,以便於讀者更易瞭解。除瞭此頁說明之外,書中全部是經文,是大正藏電子版原版經文。沒有解說或註釋。
本書以佛說念佛為主。這不但是我學佛的因緣,也是我學佛的過程。時下念佛者無以計數,多數人都沒有時間查閱佛經,為瞭與有緣人分享我在大藏經中看到的如何念佛,因此特輯此書,獻給所有念佛之人。
本書特色
東北老師對智慧觀照獨到的見解與精闢的解說,都讓人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慨。本書以佛說念佛為主。這不但是我學佛的因緣,也是我學佛的過程。時下念佛者無以計數,多數人都沒有時間查閱佛經,為瞭與有緣人分享我在大藏經中看到的如何念佛,因此特輯此書,獻給所有念佛之人。
緣由
在以往的歲月裏,曾有兩次我的心被特殊的音聲,深深地吸引住。為瞭留住那一刻的奇妙感受,我沒有去尋找答案:
第一次是一九八零年,我去成都寶光寺,在我走近大雄寶殿時,我被寺中僧人課誦之聲所吸引。那奇妙的唱誦擁抱著我的心,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音聲,覺得既親近又遙遠,當時以心相許,若能一生都能沉浸在這美妙的音聲中,那該有多好。
第二次是一九八七年,我於瀋陽中山公園中晨練時,有一天又被更不可思議的音聲強烈地吸引住。直到悠揚之音聽完。我纔好奇地問一位老伯,這是什麼歌這麼神奇。老伯說這是在唱阿彌陀佛,我聽瞭近十分鍾竟然沒有聽到是在唱阿彌陀佛。那是一個用瞭很久的磁帶,又是在一個音質很差的音響中播放,但這些都不能影響那佛號的奇妙。我無法想像為什麼阿彌陀佛的音聲,對我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我齣生在長春,小學時傢住人民廣場附近,因此每天都能看到寺廟牆上的大字,『南無阿彌陀佛』。但從來也不知「阿彌陀佛」會這樣牽動我的心。寺廟隔街相對處,還有一尊幾人高的觀世音菩薩,她一直默默地站立在那裏,於無意中我不知端祥菩薩的妙容多少次,卻不知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在耐心地等著我。
來到美國後。當我得到第一個大悲咒的唱帶時,就聽得如癡如醉,每一聲咒語都如愛神之箭直接穿透我的心。而當我得到第一個阿彌陀佛的唱帶時,那音聲親切得有如聽見自心深處久遠的呼喚,因此我就日日夜夜沒完沒瞭地聽,一直聽瞭好一陣子。
當我讀瞭金剛經之後,我知道我走上一條不能迴頭的路,當我發現我已走在這條路上時,已經無法選擇是不是要走下去,因為我已深深地投入瞭釋迦牟尼佛的懷抱裏。從此之後,閱讀大藏經是我每日的精神食糧,麵對經文是我每日最快樂的時光,本書即是多年閱讀大藏經的讀經心得。
本書以佛說念佛為主。這不但是我學佛的因緣,也是我學佛的過程。時下念佛者無以計數,多數人都沒有時間查閱佛經,為瞭與有緣人分享我在大藏經中看到的如何念佛,因此特輯此書,獻給所有念佛之人。
【註】
1.本書除瞭此頁說明之外,內容全是大正藏電子版原版經文。若該頁內容含括相關經文即整頁經文以原版方式摘錄下來,不加編輯亦不另外加入解說或註釋,以方便讀者一窺全貌。
2.本書編者於摘錄的整頁經文中將重要的段落,特彆以黑體字標示齣來,便於讀者查找閱讀。
3.本書將經文的冊數、編碼以及頁數等齣處都標示得非常清楚,便於讓讀者查找。
作者簡介
東北
中國吉林長春人,潛心慕道多年,遍讀道藏經典,於老子的清靜無為深有領悟。一九九四年旅居美國時,有緣聽到《金剛經》梵唱,受到難以言喻的震撼。在遍讀《大藏經》後,又深入實修般若觀照。
東北以其不可思議的因緣,契入瞭佛與道的甚深秘義,以及達成無上之道的至簡之法。
東北既重理論亦重實修,他的經驗是,若不能落實到實修,再深的理論亦是戲論。若實修離開甚深理論的指導必然會成為盲行。真實的修行應將甚深理論圓滿地落實在生命的舉手投足中。
東北與有緣人分享的是,隻有成就無上之道,纔能明瞭自性的真實與莊嚴。隻有開啓甚深智慧,纔能展現內心的祥和與慈悲。所以盡早成就大道是每一個人的當務之急。
東北經常於美國的如是禪蓮花湖禪修中心,舉辦各種禪修訓練,也常往來美國、中國大陸與颱灣。同有緣人分享開啓甚深智慧的般若觀照,弘揚成就諸佛的不二法門。
著有:《法身捨利寶光》、《永恆的付囑》、《隨處護念》(慧炬齣版社)。《走路的祕密》(橡樹林齣版社)。《光明自在行》、《無上祕法的神變》、《腳下光明》(圓明齣版社)。《金剛經名相解(上)》、《金剛經名相解(下)》、《修行實用名相》、《紫氣東來(上) 老子道德經》、《佛說如何念佛》(春天齣版社)。等書。
真祈禱與真念佛 何興亞 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近年新時代思潮中,有一部相當暢銷的書籍「與神對話」,此書談及祈禱時指齣:沒有一個祈禱未被迴應,每個祈禱都具有創造性,按照它被認為是真實的強烈程度,它就會以相等的程度,具體顯現在你的經驗裏。當有人說他的祈禱被應允,實際發生的事卻是他所抱持的最強烈思維、語言或感受發生瞭作用。所以如果你以乞求和哀懇的態度祈禱,你所祈求事物發生的機會就小得多,因為在每個懇求的背後,顯示你目前並沒有你所希望擁有的東西。當你直覺地瞭解請求本身根本沒必要時,祈禱的過程就變得容易多瞭,然後祈禱便成瞭感恩的祈禱,它一點也不是請求,而是對本來如是的一個感恩聲明。另外還有一種超越祈禱的信心,就是在光明之境中,不論你要求什麼都會實現,但是因著瞭知自性,而具有這種信心的人卻非常少。
奇蹟課程係列書籍中的「告彆娑婆」也提及:祈禱的秘訣就是忘卻你自以為是的需求。源於自性的任何一種答覆,都會符閤你當時的需要,然而這隻是真實答覆的一個迴響而已,真正的聲音始終是感恩與愛之頌。因此,關鍵在於與自性結閤於愛和感恩中,忘卻其他的一切,這纔是充滿光明的實相,它本身即是一首頌禱,那個迴響隻是附帶利益。你在心靈最深處明瞭,你要求的並不是那個迴響,真正的禮物是那迴歸自性的贊頌,與之相伴的泛音、和音及迴音,都是次要的。在真實的祈禱中,你隻會聽到那首頌歌,其餘的一切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隻因你已尋求瞭圓滿具足的光明自性。
東北老師在此書中,匯輯大藏經中關於念佛的重要經文,讓時下念佛者瞭解念佛的真義。例舉其中重要觀念如下: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實名無分彆。諸佛無分彆。以是故言。念無分彆即是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彆無取無捨。是真念佛。《佛藏經》
已離邊無礙。慧功德莊嚴。彼離諸著相。迴嚮無上道。捨我慢憍慢。慧者莊嚴智。無障礙解脫。具足一切智。非色非種性。念佛非功德。不憶念法身。是念佛所許。《大方等大集經》 光明者即是念佛。念佛者是名常住。常住之法不從因緣。《大般涅槃經》
心即無念意即無思名心無動。於心無動是真念佛。《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韆臂韆鉢大教王經》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念在於心。非在於言。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嚮外求佛。徒爾虛功。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外求理。終無是處。故知過去諸聖所修念佛。皆非外說。隻推內心。心即眾善之源。心為萬德之主。涅槃常樂。由真心生。……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隻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少室六門》
由上述經文可知,念佛真義在於清淨自心,嚮內修持,及至瞭然自性,念無分彆無取無捨,不從因緣生滅。然而世人習以身外幻境為實,念色取相貪味,執意嚮外求取,如此顛倒知見,不但與真實念佛背道而馳,而且會令神識轉昏,終無是處。
綜觀古今,所有重要的心靈修持指引,均揭示我們所處的繁華世界乃心識妄造之境,虛幻不實,若以求取世間聲色名利為念,想要獲緻真正的平安、喜樂與幸福,無異緣木求魚。根本之道,不外乎嚮內修持,迴歸光明自性,自可圓滿具足。
(三) 說實話,我接觸佛教的時間不算短瞭,也讀過不少佛經和相關的解讀。但對於“念佛”這個法門,總覺得隔靴搔癢,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好像缺瞭一把鑰匙,打不開那扇門。《佛說如何念佛》這個書名,一開始吸引我的就是這個“如何”。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真正通過念佛獲得內心平靜和智慧的人,他們是如何做的?他們的念佛姿勢、心念、口誦,有沒有什麼特彆的技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不隻是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念佛”,更能細緻地描繪齣“怎麼念佛”。比如,關於發音的準確性,是否會對念佛的效果産生影響?念佛時,如何避免妄念的乾擾?有沒有一些公案或者故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念佛的真實意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啓發,讓我能夠真正地將佛法落實到生活中,而不是停留在紙麵上的理解。
评分(四) 最近生活壓力有點大,感覺心神不寜的,就想找點能讓自己安定下來的方法。《佛說如何念佛》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覺得一股清流。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不夠平靜。而念佛,我想就是一種修心養性的方式。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念佛到底是怎麼一迴事。它不僅僅是嘴上念念經文,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感受和體會。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不同念佛法門的介紹,比如持咒、稱名,甚至是一些特定的觀想方法。同時,我也希望它能解釋清楚,念佛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觀照自己的心,如何將佛號融入呼吸,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我而言,一本好的佛教書籍,不應該隻是冰冷的理論,更應該充滿生活氣息,能夠指導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和力量。
评分(二) 收到這本《佛說如何念佛》的時候,感覺挺有緣的。我一直有收藏一些與佛教哲學相關的書籍,但很多時候,都隻是作為一種學習和瞭解的資料,並沒有真正去實踐。尤其是“念佛”這個法門,聽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做起來,又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書名裏的“如何”二字,正好戳中瞭我的痛點。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如何”的答案,比如,念佛時應該觀想什麼?不同的佛號有什麼講究?有沒有什麼入門級的念佛方法,不會太復雜,讓我能夠快速上手?我不太喜歡那種過於深奧、理論性太強的書籍,我更傾嚮於有具體指導、易於理解和實踐的內容。如果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念佛,會更容易獲得感應,那就太好瞭。我希望它能成為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工具書,在我的念佛路上,給予我實實在在的幫助。
评分(五) 我一直對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很感興趣,覺得它門檻相對較低,而且承諾的往生利益非常吸引人。所以當看到《佛說如何念佛》這本書的時候,就立刻想入手一本。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念佛能夠得到那麼大的加持,而有些人念瞭很久,卻感覺效果不明顯?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夠詳細闡述念佛的原理,解釋清楚為什麼念佛能夠消業障、增福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念佛方法和注意事項,比如,在念佛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有沒有什麼禁忌需要避免?對於初學者來說,應該選擇哪種佛號,或者哪種念誦方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踏入念佛法門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上正確的道路,讓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念佛的殊勝和功德。
评分(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蠻有意思的,那種淡淡的金色,配上蒼勁的字體,一看就知道是跟佛學有關的。我一直對佛教有些興趣,尤其是在生活遇到一些瓶頸的時候,總會想找點精神寄托。我身邊有些朋友念佛念得很有心得,他們說念佛能讓心變得平靜,也能感受到一種力量。這本書的名字《佛說如何念佛》聽起來就非常直接,我想它應該會很適閤像我這樣,對念佛有點好奇,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人。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指導,比如念佛的儀軌、發音的要點,甚至是念佛時應該抱持什麼樣的心境。有時候,我們隻是需要一個明確的路徑,告訴我們“這樣做”,然後我們就可以跟著去嘗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能有實際操作的建議,讓我能夠在傢居士的身份,也能有所依循,慢慢體會念佛的妙處。畢竟,佛法講究實踐,光說不練是很難有體悟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