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從平靜的覺知中産生,如果我們不持戒、修定,以增長心的力量,
即使讀完整部大藏經,也無法擁有真正的智慧。
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真正的平靜。
對於關心阿薑查教法的讀者,這一套三本的《阿薑查的禪修世界》是不可不擁有的完整輯錄。這套書將曆來發行過的阿薑查英文齣版品,依戒、定、慧三學重新整編,在阿薑查逝世十週年的時候紀念齣版。實為阿薑查最完整的法語輯錄。對於不認識阿薑查的讀者來說,阿薑查的這套書,讀來輕鬆幽默,卻蘊意深遠;即使是不修習佛法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盡情欣賞一個親切長者的智慧風采。
阿薑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瞭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
阿薑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齣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隻有這樣解脫纔是可能的。阿薑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後。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薑查說法的語錄閤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薑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隻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瞭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隻是顯示自己正念還不夠。
作者簡介
阿薑查(1918-1992),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13歲齣傢,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佛學課程考試後,開始拖鉢行腳,尋師訪道。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薑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啓發,改變瞭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迴到傢鄉烏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於是有瞭著名的巴蓬寺。阿薑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他的教導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傑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裏特(Paul Breiter),阿薑‧阿默爾(Ajahn Amaro),甘比羅法師等。著作:《森林中的法語》。
【推薦序】這本書將改變你的生命 傑剋.康菲爾德
【作者簡傳】阿薑查
【前言】關於這顆心
第三部:慧
【第一章】什麼是「觀」?
【第二章】法性
【第三章】與眼鏡蛇同住
【第四章】內心的中道
【第五章】超越的平靜
【第六章】世俗與解脫
【第七章】無住
【第八章】正見──清涼地
【第九章】我們真正的傢
【第十章】四聖諦
【第十一章】空經法師
【第十二章】「不確定」──聖者的標準
【第十三章】寜靜的流水
【第十四章】勝義
【第十五章】趨嚮無為
【第十六章】結語
【附錄】《阿薑查的禪修世界》各部文章齣處
讀《阿薑查的禪修世界:慧(第三部)》這本書,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深處的大門,裏麵的風景既熟悉又陌生。書裏阿薑查尊者的開示,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哲理,隻有最直接、最根本的教誨。讀著讀著,會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生活,那些日常的煩惱、執著,在這些質樸的語言麵前,似乎都變得渺小起來。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無常”的闡述,他不是枯燥地解釋概念,而是通過生活中的種種現象,比如季節的更替、生命的生老病死,來展現無常的真實麵貌。這種接地氣的說法,讓我對無常不再是停留在理智上的理解,而是有瞭更深刻的體悟。讀這本書,更像是一種對話,是與一位充滿智慧的長者,在靜謐的午後,分享生活的點滴,然後在他溫和的引導下,找到內在的寜靜。
评分坦白說,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我對“禪修”的概念還有些模糊,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太遙遠。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阿薑查尊者所說的禪修,並非是什麼神秘的修行,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他教導我們如何將覺知帶入每一個當下,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與人交談。他指齣,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真正地“活”,而是在被思緒牽引著,活在過去或未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覺知力的提升,纔是通往內心平靜的關鍵。他並沒有給齣速成的秘訣,而是強調循序漸進的練習,就像是在滋養一棵小樹,需要耐心和細心。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活在當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並且開始嘗試在生活中實踐。
评分《阿薑查的禪修世界:慧(第三部)》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智慧”的另一種形態。它不是知識的堆砌,也不是智力的較量,而是一種生活化的智慧,一種能夠應對人生起伏的智慧。阿薑查尊者用最簡單的語言,講述最深刻的道理,就像一位慈祥的父親,循循善誘地引導著迷途的孩子。我尤其喜歡他關於“慈悲”的開示,他並非強調要去做多麼偉大的善事,而是從如何善待自己開始,如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然後將這份慈悲自然地推己及人。這種由內而外的散發,讓我感受到瞭真正的力量。讀這本書,我不再感到孤單,因為我知道,在我的內心深處,也蘊藏著同樣的智慧和力量,隻是需要被喚醒。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遠不止於禪修理論的深度。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苦”的本質。阿薑查尊者並沒有迴避苦,而是直接指齣苦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執著和欲望。在現代社會,我們被太多物質和信息所包圍,很容易迷失自己,不斷追逐那些短暫的快樂,卻忽略瞭內心的真正需求。這本書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我迴到自己的內心,去覺察那些不自覺的習氣和模式。他的話語並不強硬,但卻充滿瞭力量,能夠穿透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尤其是在討論“不苦”的可能性時,他提齣的不是逃避,而是通過智慧去觀照,去理解。讀到這裏,我突然覺得,原來放下並非失去,而是獲得一種更廣闊的空間。
评分這本書帶來的,更多是一種“迴歸”的感覺,迴歸到生命最根本的狀態。阿薑查尊者的話語,就像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內心積纍的塵埃。他不是在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什麼,而是幫助我們“看見”本來的自己。他所說的“慧”,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融入生活,化解煩惱的實踐。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貪”與“嗔”時的角度,他並沒有簡單地否定這些情緒,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它們産生的根源,以及如何以智慧來轉化它們。這種不評判、不壓製的態度,讓我感到非常自在。讀這本書,我仿佛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迷霧重重的內心世界裏,找到一條清晰的道路,通往真正的安穩與自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