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周蘇宗臺語詩(附QR Code線上音檔)

觀音:周蘇宗臺語詩(附QR Code線上音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蘇宗
圖書標籤:
  • 觀音
  • 周蘇宗
  • 臺語詩
  • 閩南語
  • 臺灣文學
  • 詩歌
  • QR Code
  • 音檔
  • 宗教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2022年「第八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臺語現代詩社會組第一名」
〈斯卡羅戰歌〉作者首部著作
 
  讀詩,是一種美麗的邂逅;
  聽、讀臺語詩,或許可能成為傳說中的一見鍾情……
 
  《觀音 周蘇宗臺語詩》作者周蘇宗可謂斜槓人生最佳代錶,他的第一本著作,更可以充分感受其濃厚的情懷,對人生、對母親的感恩與思念,甚至是對文學、藝術、對信仰的熱情與精進,對母語的喜愛與疼惜等等。
 
  本書共收錄作者32首詩作,分成PART I「交織」及PART II「放光」兩部分。PART I「交織」收錄的16首詩,寫的是悲歡離閤,人生體驗。PART II「放光」收錄的16首詩,是少數難得一見的佛詩創作。每首詩的字字句句,都是一場又一場讓你倘佯其中的文學饗宴。
 
  觀音
  伊坐佇蓮花懸頂,觀音 觀看蕓蕓眾生的哀聲苦音。
  伊坐佇蓮花懸頂,聽心 傾聽凡夫俗子的動念起心。
 
  伊倒駕慈航,聞聲救苦。
  聞眾聲,救眾苦,伊是慈悲的 觀音。---周蘇宗
  
  ★特別收錄作者親自錄音朗讀每一首臺語詩。
  精彩視聽
  https://lihi2.cc/hr2eG
  https://lihi2.cc/MQaOv
 
好評推薦
 
  佛光山南屏別院住持    妙樂法師
  周居士創作臺語佛詩來禮讚佛陀,是「勤於著作,筆耕弘法」……我領著周居士參訪各殿堂,他每到一個殿堂,就能口誦一首詩句,這樣齣口成章的纔智,讓我十分驚奇……不唯自己在佛法中感受到法喜,也分享給周遭親朋好友,幫助對佛法有錯誤認知的校友,建立正知見,並且認識瞭「人間佛教」,如法演繹瞭〈佛光祈願文〉中對在傢信眾的禮讚──「齣廣長舌,助佛宣化」。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蘇宗兄的創作如泉湧般,他在人生60大壽之後,由投資專傢搖身變成詩人,把斜槓人生作瞭最極緻的發揮。
 
  臺江臺語雜誌總編輯  陳建成
  周老師使用臺語寫作,相信除瞭對成長歷程中充滿親情記憶的母語由衷珍愛之外,應該也期盼透過作品改變大傢對臺語的刻闆印象,共同領略臺語之美。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不同圖書的詳細簡介: --- 圖書名稱:《時間的織錦:唐宋詩詞中的宇宙觀與生命哲學》 作者: 林昭遠 齣版信息: 華章文化齣版社,2024年春季版 開本/頁數: 16開 / 480頁 定價: 人民幣 88.00 元 --- 內容簡介 《時間的織錦:唐宋詩詞中的宇宙觀與生命哲學》並非一部單純的文學賞析集,而是一次深度介入中國古典詩歌精神內核的哲學探險。本書聚焦於唐代至宋代,這一中國古典文學藝術成就最為輝煌的時期,探討瞭彼時文人士大夫群體如何通過詩歌這一媒介,構建並錶達他們對天地萬物、時間流逝以及個體生命意義的深刻認知與最終歸宿。 本書的敘事結構遵循“宏觀宇宙—中觀自然—微觀生命”的遞進邏輯,旨在揭示詩詞背後隱藏的形而上學思考,以及這些思考如何與當時的儒、釋、道三傢思想體係相互滲透、碰撞與融閤。 第一部分:天地的形塑——唐詩中的宇宙圖景(約150頁) 本部分深入考察瞭盛唐至晚唐時期,詩人如何在開闊的邊塞、磅礴的山川以及瞬息萬變的宮廷生活中,確立對“大宇宙”的感知。 1. 氣象與秩序的建立: 重點分析瞭李白、王維、杜甫在描繪自然景觀時所體現齣的“道”的影子。不同於純粹的寫景,這些描寫承載著對宇宙恒常性與變化性的辯證理解。例如,如何從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的誇張中,捕捉到古人對“勢”的崇拜,以及這種“勢”如何與道傢的“無為”思想相呼應,構建齣一種順應自然的宏大敘事。 2. 邊塞與曆史的張力: 探討瞭高適、岑參等人的作品中,個體如何在宏大敘事(國傢、戰爭、邊疆)中尋找自身的定位。這裏的宇宙觀不僅是自然界,更擴展到瞭曆史的洪流和疆域的界限。詩人們通過對天地永恒的描摹,反襯齣人事變遷的無常,從而探討瞭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一種超越性的價值,這構成瞭對“時間”的初步反思。 3. 宮廷的衰敗與天命觀: 分析瞭中晚唐詩歌,特彆是白居易和李商隱的作品,如何通過對宮殿、古跡的詠嘆,錶現齣對“天命靡常”的深刻憂慮。宇宙不再是和諧穩定的,而是充滿瞭不確定性和宿命感。這種對宇宙秩序崩塌的感知,直接導嚮瞭對生命意義的再次叩問。 第二部分:自然的媒介——宋詞中的物我交融(約180頁) 進入宋代,隨著理學思潮的興起以及詞體對情感細膩描摹的強調,詩人們的目光開始從宏大的天體轉嚮瞭更貼近日常的“自然物象”。本部分著重分析瞭宋詞如何將宇宙的哲理內化為個體情感的載體。 1. “格物緻知”的詩意滲透: 深入剖析瞭以蘇軾、黃庭堅為代錶的豪放派,如何將“理”融入“景”。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不再是單純的遊覽記錄,而是一種認識論的宣言。本書將探討宋人如何通過對竹、石、水等常見事物的細緻觀察(格物),來探尋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普遍規律(緻知),這是宋代宇宙觀嚮內收斂的重要標誌。 2. 禪機與心性的隱喻: 重點分析瞭以柳永、周邦彥為代錶的婉約詞派,雖然錶麵描繪的是離愁彆緒或閨閣之情,但其背後的空間感和時間感常常帶有強烈的禪宗色彩。例如,對“月”、“風”、“雨”等元素的反復使用,實際上是在描繪心境的起伏,將外部的自然現象視為內心世界的映射。這種物我交融的境界,體現瞭宋代文人試圖在“有”與“無”之間找到平衡的努力。 3. 園林與人居的哲學: 探討瞭宋代士大夫階層對私傢園林的建造與詩化。園林不再是簡單的休憩之所,而是“天地方寸間”的縮影,是人工構建的、可以與自然對話的微觀宇宙。通過分析描繪園林的詩詞,揭示瞭宋人對如何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精神自由的探索。 第三部分:生命的沉思——時間、死亡與超越(約150頁) 本書的收束部分,將理論的探討聚焦於最核心的人類命題:生命的短暫性與對永恒的渴望。 1. 瞬間與永恒的悖論: 詳細對比瞭唐詩中對“逝川”的慨嘆與宋詞中對“韶華易逝”的哀嘆。唐人更多錶現為一種“無可奈何力”的順從,而宋人則錶現齣一種更具主動性的“珍惜”與“重構”。通過對比兩位大詞人——辛棄疾和陸遊的晚期作品,展示瞭如何在報國無門的挫敗感中,通過對“義理”的堅守來對抗時間的消磨。 2. 詩性中的死亡教育: 梳理瞭唐宋詩詞中對死亡的幾種典型處理方式:歸隱(避世)、殉道(堅守)、以及坦然接受(豁達)。重點分析瞭這些處理方式如何映射瞭儒傢入世的責任感與道傢齣世的超脫感之間的拉鋸戰。詩詞成為瞭一種處理個體生命終結焦慮的有效心理機製。 3. 文化的傳承與詩性的不朽: 最終,本書論證瞭唐宋詩人通過作品達成的“詩性不朽”。當肉體消亡後,他們的宇宙觀、生命哲學,通過凝練的文字和音律(詞),得以在後世的讀者心中重構,這構成瞭古典知識分子對“永恒”最切實的抵達。 --- 本書特色 1. 跨學科整閤視角: 本書深度融閤瞭哲學史、宇宙論、美學史的理論框架,避免瞭傳統文學解讀的流於錶麵,力求從本體論和認識論的高度解構詩詞意象。 2. 細緻的文本考證: 引用瞭大量鮮為人知的唐宋地方誌、文集批注,以佐證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與思想根源。 3. 清晰的邏輯遞進: 結構嚴謹,從宏觀的“天”到微觀的“我”,層層深入,邏輯鏈條清晰可見,適閤對中國古典思想與文學有深入研究意願的讀者。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中文係、曆史係、哲學係師生研讀,亦是喜愛古典詩詞、渴望探究其背後深層文化意蘊的廣大讀者的案頭佳作。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視角,重新審視唐宋盛世那些不朽的篇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蘇宗
 
  高中就讀師大附中,作文曾經慘得「丙」,老師批的字,紅色墨水,驚悚醒目,蒼勁有力!
  大二參加東海第一屆金筆獎,第一次參加徵文比賽,〈鼕至〉拿到新詩組第二名。
  高中從甲組唸到丙組再轉到丁組,大學主修會計,英國國立伯明罕大學財務碩士。
  職場上曾是證券界超級營業員與投信界績優基金經理人,資本市場實務經驗超過30年,本質上是騷人墨客的老靈魂。
  〈斯卡羅戰歌〉得到第八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臺語現代詩社會組第一名。
  《觀音》是個人第一本著作。
  熟背數部佛經,最相應的是5837個字的《金剛經》。

圖書目錄

PART I 交織
1 / 交織  kau-tsit
2 / 性命樹  sènn-miā-tshiū
3 / 阿母  a-bú 
4 / 疼 thiànn
5 / 捨.得 siá.tit
6 / 笑 tshiò
7 / 剪頭鬃 tsián thâu-tsang
8 / 勸世文 khuàn-sè-bûn
9 / 天理 thian-lí
10 / 鏡 kiànn
11 / 燼 tsīn
12 / 無事 bô sū
13 / 幸福 hīng-hok
14 / 隔壁阿公的八芝蘭刀 Keh-piah-a-kong ê Pat-tsi-lân-to
15 / 用心聽無情鬃 iōng-sim thiann bû-tsîng
16 / 櫻 ing

PART II 放光
17 / 放光 hòng-kong
18 / 蓮 liân
19 / 六字大明咒 Lio̍k-jī-tāi-bîng-tsiù
20 / 木魚 bōk-hî
21 / 佛珠 hu̍t-tsu
22 / 缽 puah
23 / 袈裟 ka-se
24 / 成佛大道 sîng-hu̍t tāi-tō
25 / 觀音 Kuan-im
26 / 藥師琉璃光如來 Io̍h-su-liû-lî-kong-lû-lâi
27 / 地藏菩薩 Tē-tsōng-phôo-sat
28 / 唸佛.念佛 liām-hu̍t.liām-hu̍t
29 / 念佛聲 liām-hu̍t-siann
30 / 道場tō-tiûnn
31 / 浴佛 ı̍k-hu̍t
32 / 跋桮 pua̍h-pue
特別收錄 /斯卡羅戰歌 Seqalu tsiàn-kua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83172
  • 叢書係列:星月風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詩作偶成皆法喜
 
  「太平洋的風,佮阮佇錐麓相搪,鹹鹹的風是太平洋的氣味,袂輸番薯糜攪鹽的清芳;太平洋的風,佇九麯洞佮阮相逢,閒閒的風是太平洋的懶屍,敢若鞦凊的老榕仔跤的下晡時……」一首〈太平洋的風〉偶然開啟瞭我的臺語詩寫作。
 
  《觀音》是我的第一本著作,是以臺語文寫對佛法的體悟,一般讀者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就是佛傢講的緣分;當因緣俱足,事情就這樣發生瞭。
   
  入寶山而文思泉湧,是我與佛詩的奇妙相遇!十多年前,三洋維士比陳和順董事長的推介,讓我有機緣參與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雖然那時我對水陸法會沒有絲毫概念。灑淨當天傍晚,我到佛光山報到,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帶著我四處走走,熟悉環境。十一月的大樹鄉,即便處於國境之南,仍可感受到深鞦初鼕的涼意。看著法師莊嚴的背影和輕盈的步履,心想:如此年輕就能入道,是何等的福報因緣!隨著法師信步來到「迴頭是岸」的牌樓下,山風徐徐,暮雨霏霏。眼前一片翠綠,樹梢點綴著山花嫣紅,靈光乍現,忽得四句:
 
  佛光山雨伴黃昏,大雄殿堂不動尊;
  人間時節隨緣現,花開花謝總是春。
   
  隨後,妙樂法師帶我至大雄寶殿禮佛,仰望雄偉大殿中佛陀的紫顏金容,平靜的心海湧現佛菩薩的慈悲音聲:
 
  佛光山雨上金臺,大雄寶殿香雲蓋;
  佛菩薩眾勤加被,六道聖凡西方來。
 
  年過六十,赫然發現自己講臺語、作臺語詩,卻不知道有所謂的「臺語字」,於是上網搜尋,報名參加周美香老師的閩南語課程,纔讓我的臺語「文、語、字」一體到位,對我的臺語詩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本詩集文字與聲音的呈現,因為我的成長環境及說寫習慣,也許不如讀者先進們的期待,還請不吝賜教與包涵。
 
  開始寫臺語詩的動能,始於2020年的花東之旅。那一年歲末的12月與財金文化謝金河董事長遊花東,九麯洞一陣迷人的涼風給我莫名的感動,導遊先生說那是太平洋吹來的風,當下就用臺語文把這個心情寫下來,於是一首〈太平洋的風〉偶然開啟瞭我的臺語詩寫作之旅。之後不到三個月,寫瞭約300首臺語詩。大學時代寫華語現代詩,四年也纔擠齣10首左右;用臺語文一口氣就創作瞭幾百首,顯然臺語文纔是我寫作的靈魂。
 
  去年(2021)母親在我生日前一天的淩晨往生,在這之前我隻寫瞭〈觀音〉、〈道場〉、〈捨得〉這三首與佛法有關的臺語詩;在母親告別式前,妙樂法師看到我的臺語詩〈阿母〉,希望我投稿《人間福報》。之後的某個當下,我悄悄許願,期勉自己完成一係列的臺語詩32首,也就是呈現給讀者的《觀音》詩集。發心創作時,正值母親往生做七期間;在告別式上,我唸誦瞭〈阿母〉,送母親最後一程。
 
  與香海文化正式討論詩集的齣版前,欣聞拙作《斯卡羅戰歌》倖得「第八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現代詩第一名」。巧閤的是,編輯的工作日誌錶定新書入庫時間10月26日,正是母親往生滿一年,臺灣民間所稱的「對年」,這一切都有「觀音」菩薩慈悲安排。
 
  以佛子自許的我,因為佛菩薩的加持,法師們的助緣,師兄師姐們的鼓勵,老師與同學們的期許,圓滿瞭《觀音》詩集。書中的每首詩都附精簡的註釋及音檔,隻要用手機QR一下,即可對照詩文聆聽,不隻有文字般若,也有音聲般若;讀者大眾若能有所體悟,應該就是不可說不可說的實相般若吧!
 
  遠在美國的劉思妤,她的繪圖為這本詩集增添不少風采。遠渡重洋的她,年輕、陽光、纔華洋溢,我總覺得她的作品會是這世上的美滿因緣。錄配音師張巍瀧為詩集錄音及配樂,讀者不僅能看詩也能聽詩。瀧瀧大哥年長我幾十天,由衷感謝他在錄音專業上的指導與鼓勵,圓滿瞭詩篇朗讀及悅聽。
 
  感謝佛光山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及香海文化執行長妙蘊法師的促成,要感恩的人太多,佛子頭麵頂禮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加被。
 
  《觀音》可以是思念親人的容顏音聲、是觀看詩句、是聆聽作者或自己朗讀的音聲,更是關懷傾聽世間的音聲。觀自在,關心自己,也關懷眾生;觀照自己的心,纔能得自在;慈悲喜捨,心心相印,不觀也自在。
 
  謹以此《觀音》詩集獻給我最思念的母親,也祈願讀者聽眾,法喜充滿,生活如意,一切平安。阿彌陀佛~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很少有詩集能讓我感覺到這麼強烈的「親密性」,彷彿作者就是我隔壁那個和你一起吃過辦桌、分享過人生煩惱的鄰居。它沒有故作高深的哲學思辨,而是直接切入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情感連結,像是對故人的懷念、對傳統習俗的堅守,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經歷和麵對的課題。這種將高雅的「詩」與最接地氣的「生活」完美融閤的能力,實在是高明。而且,透過文字,我能感受到詩人對於母語那種近乎虔誠的保護慾,那種希望將這些優美的語言精華傳承下去的熱切心情,光是這一點,就讓人非常感動,覺得這本書的存在本身就充滿瞭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氣味,簡直就是颱灣味的縮影,但它處理的方式卻非常現代、不落窠臼。詩人並沒有陷入民俗學的窠臼,而是用一種非常清醒的視角去審視那些老舊的儀式和習俗,找齣其中閃耀的人性光輝。有一點非常值得稱讚,那就是它文字的「韌性」,即便描寫睏境,文字本身依然保有著一種嚮上的生命力,不至於讓讀者陷入過度的悲觀。這就讓閱讀體驗變得非常健康,既能感受到歷史的重量,又能從中汲取到麵對未來的勇氣。我認為,對於年輕一代,如果想理解自己身上流淌的文化血液,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直接且有力量的途徑,它不說教,隻是呈現,但呈現的力量,勝過韆言萬語的說教。

评分

翻開這本書,我馬上被那種濃厚的「在地感」給吸住瞭,它不像許多現代詩那樣追求抽象的意境,而是非常具體、紮實地麵對生活。從農田的泥土氣息,到市場裡討價還價的聲音,詩人都用近乎紀錄片式的筆觸,將這些畫麵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最讓我佩服的是,它在處理歷史傷痕和時代變遷時,那種收斂而不煽情的手法。詩人隻是靜靜地陳述,但那些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滄桑感,卻足以讓人感到胸口一悶。這不是那種輕輕鬆鬆就能快速瀏覽完的書,每一首詩都值得反覆咀嚼,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文化厚度,感覺作者對這塊土地的情感投入是傾注瞭全部心力的。

评分

這本詩集的光影交織,讓人讀來總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彷彿能嗅到老一輩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詩句的排列,不隻是文字的堆疊,更像是對特定年代生活場景的細膩描摹。我特別喜歡它對日常物件的捕捉,那些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常,在詩人的筆下,卻被賦予瞭嶄新的生命與重量,讀著讀著,不免想起自傢阿嬤過去常掛在嘴邊的那些老話,那種親切感,不是都市裡那些新潮的文學作品能比擬的。整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巧思,拿在手上的觸感,還有那種書頁散發齣的淡淡墨香,都讓人感受到齣版者對這份文化的尊重與珍視,這在現今這個快速消耗的時代,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一份心意。對於想深入瞭解颱灣在地文化脈絡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一扇絕佳的窗口。

评分

老實講,這本詩集的光影處理,帶給我的震撼遠超乎預期,特別是它在語氣上的拿捏,那種既堅韌又帶著一絲溫柔的調性,簡直就是颱灣社會底層精神的最佳寫照。有幾篇詩作,讓我迴想起國小時,跟著大人在廟口看布袋戲的場景,那種熱鬧中帶著蕭索的氛圍,被詩句精準地捕捉住瞭。而且,詩人對於閩南語的運用,不是生硬的翻譯或堆砌詞彙,而是真正將其語感和節奏融入其中,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有時候甚至會忍不住在心裡默默地用颱語朗誦齣來,那種韻味,是單純看白話文永遠無法體會的深度。這本書不隻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份活生生的語言檔案,記錄瞭某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