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傢長的實用角度來看,這本參考書的「結構性」處理得非常不到位。我們買參考書,本來就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讓孩子知道「學完這個單元之後,我該掌握哪些重點」。然而,這本書的章節編排,似乎隻是把課本的內容拆解後,隨機配上題目,缺乏一個明確的「重點提示」區塊。例如,當我們看到「量與估計」這個單元時,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簡單的圖錶或口訣來記憶常用的單位換算,但書裡卻隻有一堆計算題。我們得自己拿便利貼在旁邊寫註解,這完全違背瞭參考書輔助學習的精神。如果它能像一些優質的講義一樣,在每節課後標註齣「本節核心概念:OO、XX」,並提供簡潔的「易錯點分析」,相信對正在摸索中的孩子會是極大的助益,現在這樣純粹的題海戰術,真的讓人感到力不從心。
评分坦白講,我對這本南版參考書的印刷品質和版麵設計真的有點意見。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學生的視覺接受度已經很高瞭,但這本書的字體選用和行距安排,實在是太過保守、太過擁擠瞭。數學題,特別是涉及長除法、分數比大小時,需要足夠的書寫空間和清晰的版麵來區分數字的位置。我傢孩子的筆跡稍微大一點,在這些格子裡寫計算過程就常常會擠在一起,很容易看錯數字,進而導緻計算錯誤。這真的不是孩子粗心,而是版麵設計本身給予的空間就不足夠。而且,油墨的品質似乎也普普通通,有些圖形或線條印得不是很銳利,對於需要精確判斷幾何圖形的孩子來說,這無疑增加瞭額外的閱讀負擔。教育資源的投入理應與時俱進,至少在最基礎的紙張和印刷上,希望能採用更適閤學童長時間閱讀和書寫的標準。
评分說實在話,這本評量在「評量」這兩個字上,做得實在是有點太過嚴苛瞭。它更像是一本期末大總複習的試題集,而不是適閤課堂中隨時檢驗學習成效的工具。我的意思是,它的題目設計,難度波動實在是太大瞭。有些題目簡直像國小高年級的挑戰題,而有些又簡單到像是幼稚園程度的暖身操。這種極端的落差,讓老師在實際使用上非常難掌握進度。今天剛教完一個單元,想用這本書來檢測一下大傢的理解程度,結果發現一半的同學對基礎題一頭霧水,另一半已經在鑽研那些進階的「陷阱題」瞭。這樣一來,課堂的節奏就完全被打亂瞭,老師得花更多的時間去解釋那些不必要的難題,反而壓縮瞭複習核心概念的時間。建議未來在編排上,能不能更細緻地依照課綱的細部目標來設計,讓每一單元的評量都能緊密扣閤當週的教學內容,這樣對師生雙方都會更有幫助。
评分這本評量的「鑑別度」設計,讓我非常睏惑,它似乎在試圖同時滿足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需求,結果兩邊都沒做好。一方麵,它試圖涵蓋所有課本的基礎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及格」;另一方麵,它又塞進瞭許多看起來像是校內升學考試等級的難題,似乎想區分齣「頂尖學生」。問題是,對於大多數處於中等程度的孩子來說,這些超綱的題目隻會造成極大的挫摺感,讓他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閤學數學。當一個評量工具的設計目標不夠集中時,它對教學的幫助就會大打摺扣。老師很難拿著這本去指導全班,因為得花費大量時間篩選哪些題目是「必須做」的,哪些是「可以跳過」的。我認為,一本好的參考書,應該要專注於輔助「大多數」學生的穩健成長,而不是變成少數精英學生的「戰場」;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在「穩固基礎」與「適度挑戰」之間找到一個更平衡、更清晰的切入點。
评分這本國小數學參考書真的讓傢長傷透腦筋,尤其是我傢那隻小學一年級的寶貝,對數學的興趣還在萌芽階段。一開始看到這麼厚一疊,還以為內容會很豐富,但實際翻閱後纔發現,它對基礎概念的鋪陳實在是過於跳躍,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吸收。像是加減法的概念,書裡直接就進入大量的練習題,完全沒有循序漸進的圖示說明或是生活化的例子引導。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會算,而是根本不理解題目在問什麼。我們傢長在旁邊看,都得自己重新組織語言,用更簡單的方式解釋給他聽,這不就失去瞭參考書的意義瞭嗎?我覺得,編寫者可能忘記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還在發展階段,需要的是紮實的「玩中學」,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光是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孩子就先被嚇跑一半瞭。真的希望未來能有更貼近學童心智發展的版本,讓數學學習可以更輕鬆愉快一些,而不是變成一種壓力來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