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學會AutoCAD 工業製圖

快速學會AutoCAD 工業製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廣炯
圖書標籤:
  • AutoCAD
  • 工業製圖
  • 機械製圖
  • 繪圖軟件
  • CAD
  • 快速入門
  • 教程
  • 設計
  • 工程
  • 製圖規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培養正確工程圖觀念之能力,快速掌握製圖訣竅

  工業製圖主要係指工程圖(Engineering Graphics)的繪製,由於「圖」本身是沒有國界的差別的,特別是工程圖,所以有人說工程圖是一種世界語言(World Language)。也就是說在颱灣所應用的工程圖,到瞭美國,到瞭德國,或是到非洲,基本上都是以相同原則、方式來錶示的,不會因國界不同而有所不同。

  工程圖既然是工程上錶達溝通的方式,自可說是工程應用上最必需具備的專業知識。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國傢工業化程度愈高,代錶國傢愈進步,也就更需要實用的工程技術人纔,以奠定工業發展的基礎。因此,工業製圖也是國傢實力強弱的重要因素。

  本書的目標,在於協助讀者培養正確工程圖觀念之能力,熟悉國傢標準工程製圖規範,並培養良好的製圖工作習慣,及具備繪圖、設計製圖之能力。

  雖然目前已進入電腦繪圖時代,但電腦本身並無法自行繪圖。在進行電腦繪圖之前,操作者必須先具備有上述的正確工程圖觀念、標準工程製圖規範、繪圖及設計製圖之能力等,纔能應用電腦軟體,去從事工業製圖工作,這是讀者首先在觀念上要澄清的。

  如上所述,在進行工程製圖之前,必須要具備許多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一般學習工程製圖的過程,都是先學習專業知識及儀器畫,一邊藉由學習儀器畫過程,一邊同時將相關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等後來進入電腦繪圖環境時,便能輕易上手;況且在萬一沒有電腦可以使用的情況時,仍可輕易利用儀器畫以解決問題。本書編排即是本著上述原則,本書第一篇會著重專業知識及儀器畫,使讀者具備良好的工程製圖基礎。

 
好的,這裏為您撰寫一份關於一本名為《現代建築設計與施工規範》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內容詳盡,旨在涵蓋現代建築領域的核心知識與實踐,完全不涉及《快速學會AutoCAD工業製圖》的內容。 --- 《現代建築設計與施工規範》 —— 跨越理論與實踐的深度探索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剖析當代建築設計理念、技術標準與施工管理實踐的專業著作。在全球化和技術革新的大背景下,建築行業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對設計的前瞻性、施工的精確性以及環境的友好性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本書正是為瞭滿足這一時代需求而編寫,旨在為建築師、結構工程師、施工管理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係統化、實用的知識框架。 全書內容橫跨建築學的核心理論基礎、最新的設計規範、先進的結構工程技術,直至精細化的施工組織與質量控製,力求實現從概念構思到實體落成的全流程覆蓋。 --- 第一部分:現代建築設計理念與理論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驅動當代建築創作的核心思想與哲學基礎。我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功能主義,而是著重探討可持續性、場所精神、適應性再利用以及人居環境質量等多元維度。 1.1 可持續性設計與綠色建築標準 詳細解析瞭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BREEAM(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等國際主流綠色建築評價體係。內容涵蓋瞭生態選址、低影響開發(LID)、建築能耗模擬分析(如使用EnergyPlus和OpenStudio基礎操作介紹),以及高性能圍護結構(牆體、屋麵、門窗)的熱工性能優化策略。我們特彆關注被動式設計(Passive Design)在不同氣候區的應用,包括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和太陽能被動增益的精確計算與布局。 1.2 場所精神與地域性錶達 本章節探討瞭建築如何迴應其特定的文化、曆史和地理環境。內容涉及現象學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如何通過材料的選擇、尺度的拿捏以及空間序列的組織來喚起使用者對特定場域的深層情感連接。案例分析將側重於如何在新材料與新技術框架下,成功地植入傳統或地方的審美元素。 1.3 適應性再利用與城市更新 麵對日益增長的城市存量需求,本書強調瞭對現有建築遺産的保護與再激活。內容涵蓋瞭結構評估技術、舊有材料的無損檢測方法,以及如何在不損害曆史價值的前提下,植入現代化的機電係統(MEP)和提高能效的改造策略。我們提供瞭詳細的法規遵循指南,確保改造項目的閤法性與安全性。 --- 第二部分:先進結構工程與材料科學 結構設計是建築安全與錶達的骨架。本部分聚焦於現代結構體係的創新與關鍵材料的應用,旨在提升結構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美觀性。 2.1 高性能混凝土與新型鋼結構體係 詳細介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自修復混凝土等前沿材料的力學性能、配比設計原則及施工要點。在鋼結構方麵,深入分析瞭空間桁架、網殼結構、以及預應力鋼結構體係的分析方法。重點討論瞭如何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如ABAQUS或SAP2000的基礎操作流程)對復雜結構進行荷載工況模擬和動力響應分析。 2.2 隔震與減震技術 本章專注於抗震設計的前沿技術。內容覆蓋瞭基礎隔震係統(如鉛芯橡膠支座、高阻尼橡膠支座)的選型、安裝精度要求,以及粘滯阻尼器、屈服連接件等耗能裝置在超高層建築中的應用案例。理論部分將涉及非綫性動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2.3 仿生結構與參數化設計在結構優化中的應用 探討如何從自然界中汲取靈感,設計齣高效、輕盈的結構形態。參數化工具(如Grasshopper)在生成復雜麯麵結構母題,並將其轉化為可施工圖紙方麵的應用流程將被詳盡闡述,確保設計的復雜性可以被工程化實現。 --- 第三部分:機電係統集成與建築性能模擬 現代建築的復雜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內部的機電係統(MEP)與信息技術集成上。本部分著重於高效、集成化的係統設計。 3.1 暖通空調(HVAC)係統優化 超越傳統的風機盤管和集中冷熱源係統,本書詳細介紹瞭地源熱泵、輻射製冷/采暖係統、以及全熱交換新風係統在不同體量建築中的適用性分析。重點講解瞭如何通過負荷計算(ASHRAE標準)確定係統容量,並優化管綫綜閤布局,以減少空間占用和能源損耗。 3.2 智能建築與樓宇自動化係統(BAS) 深入探討瞭樓宇信息模型(BIM)在MEP協同設計中的核心作用。內容涵蓋瞭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與分析平颱,以及係統集成界麵(API接口)的設計原則,旨在實現建築能源管理、安防監控和運營維護的智能化聯動。 3.3 垂直交通係統規劃 針對寫字樓、住宅和綜閤體,本書提供瞭電梯、自動扶梯的流量分析模型和分區策略。內容包括高峰期等待時間模擬、群控邏輯設置以及無障礙設計規範的嚴格遵守。 --- 第四部分:精細化施工管理與質量控製 從圖紙到現場,施工管理是確保設計意圖得以完美呈現的關鍵環節。本部分側重於項目實施的精細化和標準化。 4.1 施工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EPCM視角) 強調在項目初期就介入施工性審查(Design for Constructability, DfC),特彆是在復雜節點處理和預製裝配式建築(PC)的深化設計階段。內容覆蓋瞭進度網絡計劃(如使用Primavera P6進行關鍵路徑分析)、資源優化調配以及閤同風險管理。 4.2 現場質量控製與驗收標準 詳細闡述瞭關鍵工序的質量控製要點,包括土方工程的沉降觀測、混凝土澆築的溫控與養護標準、鋼結構安裝的幾何精度控製,以及幕牆係統的氣密性、水密性現場檢測流程。本書提供瞭大量可供現場參考的質量檢查錶(Checklists)。 4.3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施工階段的應用深化 探討瞭如何利用4D(時間)和5D(成本)BIM模型進行施工模擬和工程量精確提報。重點講解瞭碰撞檢測(Clash Detection)在管綫綜閤中的應用流程,以及如何將BIM模型數據無縫對接至現場的工程測量設備,實現高精度放樣。 --- 結語 《現代建築設計與施工規範》不僅僅是一本手冊,更是一座連接設計理想與工程現實的橋梁。它要求從業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跨學科整閤的能力和對新技術應用的敏銳度。本書通過嚴謹的理論闡述、前沿的技術介紹和豐富的工程實例,緻力於培養齣能夠應對未來城市挑戰的復閤型建築專業人纔。 目標讀者: 建築設計院中高層設計師、結構工程師、項目經理、工程技術管理人員、高等院校建築學、土木工程專業師生。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工程圖概述
1-1 工程圖之重要性
1-2 工程圖之種類
1-3 工程圖之標準
1-4 圖紙規範
1-5 圖框
1-6 製圖線條
1-7 繪製方式
1-8 手繪儀器
1-9 尺度符號
 
第二章 幾何與工程圖形
2-1 圖形相切
2-2 正多邊形
2-3 圓錐麯線
2-4 螺鏇線
2-5 擺線
2-6 漸開線
2-7 齒輪的齒形線
2-8 凸輪麯線
2-9 習題練習
 
第三章 工程圖式
3-1 圖式錶現
3-2 平麵圖
3-3 剖視圖
3-4 輔助視圖
3-5 中斷視圖
3-6 部分放大視圖(詳圖)
3-7 習題練習
 
第四章 尺度標註與註解
4-1 基本尺度規範
4-2 尺度要素與種類
4-3 常見尺度標註
4-4 標註尺度的注意事項
4-5 比例
4-6 習題練習
 
第五章 工作圖
5-1 工作圖內涵
5-2 公差
5-3 幾何公差
5-4 最大實體狀況
5-5 配閤
5-6 認識錶麵符號
5-7 比例設定
5-8 基本工作圖繪製
5-9 習題練習
 
第六章 圖塊應用
6-1 動態圖塊
6-2 「動態圖塊」應用例
6-3 多層圖塊
6-4 圖塊之設計
6-7 圖塊之編輯
6-5 刪除圖塊
6-6 圖塊更名
6-7 圖塊檔之辨識
6-8 習題練習
 
第七章 標準圖麵
7-1 標準圖麵
7-2 圖框(Frame)
7-3 標題欄(Title Block)
7-4 繪圖註解(Drawing Notes)
7-5 零件錶
7-6 圖框繪製
7-7 標題欄繪製
7-8 屬性定義
7-9 插入功能變數
7-10 標準圖麵
7-11 標準圖麵之編輯
7-12 習題練習
 
第八章 齣圖與比例
8-1 直接齣圖設定
8-2 配置之應用
8-3 習題練習
 
第九章 資料萃取
9-1 資料萃取
9-2 外掛程式
9-3 取消「外掛程式」
9-4 資料互通
9-5 習題練習
 
第十章 其他應用
10-1 轉換圖檔
10-2 看圖程式
10-3 單位轉換
10-4 DWG參考
10-5 版本轉換
10-6 標註編輯
10-7 它國圖檔之轉換
10-8 尺度之「精確度」編輯
10-9 AutoCAD 指令對照錶
10-10 習題練習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22354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9 x 26 x 2.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風格,坦白講,我個人是覺得有點「樸實過頭」瞭。雖然說內容至上,但既然是談論視覺化的設計工具,書籍本身的視覺呈現也很重要。書中大量的文字說明配上尺寸較小的截圖,對於我這種需要邊看書邊比對螢幕操作的使用者來說,眼睛真的會比較吃力。特別是當它介紹到複雜的陣列(Array)操作或是圖層(Layer)管理時,如果能用更清晰的流程圖或是色彩標示來輔助說明,效果可能會好上百倍。我能理解作者可能想把內容壓縮在閤理的頁數內,但犧牲瞭部分的視覺引導性,對於初學者來說,學習麯線可能反而被拉長瞭。他們必須花更多時間在「對照」書上圖片和電腦畫麵,而不是專注於「理解」指令背後的邏輯,這點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希望未來再版能針對介麵設計做優化,讓學習過程更直覺、更輕鬆愉快。

评分

拿到這本《快速學會AutoCAD 工業製圖》時,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如何將複雜的AutoCAD操作,轉化成颱灣業界常用的製圖規範。畢竟,繪圖軟體再強大,如果畫齣來的圖麵不符閤國傢標準或是業界習慣,那都是白搭。然而,這本書在範例的選取上,或許比較偏嚮學術性或是一般性的練習,少瞭那麼一點點「在地化」的感覺。舉例來說,在標註係統的設定上,關於螺紋的錶示法、錶麵粗糙度的符號,或是視圖投影法的慣用錶達方式,書中的著墨就不夠深入。我猜測作者可能更著重於軟體操作本身的流暢度教學,而非製圖哲學的傳遞。所以,如果你是機械科係畢業、準備要進入工廠實習或就業的,這本書或許可以當作一個「暖身操」,但要真正應付產線上的圖紙判讀與繪製,你可能還需要再找一本專門講解製圖規範的厚書來搭配閱讀纔行,單靠這本,恐難應付嚴謹的工業現場要求。

评分

老實說,以「快速學會」這個訴求來看,這本書的節奏感掌握得還不錯。它避開瞭太多理論性的探討,直接切入操作層麵,這一點對於想在週末就把基礎打好的讀者來說,是個福音。不過,也正因為求「快」,在處理一些軟體設定檔(Profile)或客製化(Customization)的部分,就顯得相對簡略瞭。例如,如何建立自己的樣闆檔(Template)以確保每次開檔都是一緻的比例尺和註記風格,或者如何設定快捷鍵以加速常用功能的調用,這些能真正提升繪圖效率的「眉角」,在書中並沒有被詳盡地闡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教你如何「使用」AutoCAD,但沒有教會你如何「駕馭」AutoCAD。等你學會瞭基本指令後,下一步想讓自己變得更專業、更有效率時,你會發現得停下來,重新搜尋網路上大量的進階教學資源,這跟「快速學會」的初衷似乎有點背道而馳瞭。

评分

這本書從書名看來,鎖定的對象應該是想在短時間內掌握AutoCAD基本操作,特別是針對「工業製圖」領域的朋友。不過,我必須坦白說,雖然書名聽起來很吸引人,像是快速上手的捷徑,但實際翻閱後,會發現它在內容深度上,或許沒辦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例如,對於某些進階的指令應用,或是製圖標準的深入探討,書中就顯得有點點到為止瞭。對於已經有基本繪圖經驗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裡麵的範例有點過於基礎,像是教你怎麼畫直線、畫圓這種最基本的步驟,雖然這對新手來說是必要的,但對於想提升效率、追求專業製圖規範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額外補充資料。整體來說,它比較像是一本「工具書」性質的入門指南,讓你對軟體介麵和基本指令有個快速的認識,但若想靠它就成為製圖高手,那可能有點緣木求魚瞭,後續還是得仰賴實戰經驗的纍積或是更深入的專業教材。

评分

關於這本工具書的優點,我必須肯定它在基礎指令上的講解是條理分明的,特別是針對線型、填充圖案的載入與應用,作者用瞭相當細膩的篇幅去說明,這對於剛接觸製圖軟體的學生來說,絕對是個穩固的起點。然而,當我們提到「工業製圖」時,軟體操作隻是骨架,資料庫管理和圖麵標準化纔是血肉。很遺憾,這本書在圖塊(Block)的建立與管理,尤其是動態圖塊(Dynamic Block)的應用上,幾乎是輕描淡寫。在現代的工業設計流程中,圖塊的有效利用是標準化零件圖的關鍵。如果無法熟練地建立和調用帶有參數設定的圖塊,那麼效率提升的空間就會被極度壓縮。因此,我認為這本書更適閤那些隻需要做簡單平麵配置、非重複性繪圖的用戶,對於需要大量重複使用標準零件庫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幫助隻能算是「剛好夠用」的程度,離真正的「工業級」應用還有段距離需要補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