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

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社工
  • 臨床社工
  • 臨終關懷
  • 慈悲關懷
  • 心理陪伴
  • 生命議題
  • 安寜照護
  • 情緒支持
  • 個案記錄
  • 生死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捨得,不捨得────
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彆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彆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隻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傢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纔是病人和傢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麵對末期疾病,有時不隻是身體病痛摺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麵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摺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麵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傢屬的摺磨。

  ➤靈安|安靜瀋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裏,除瞭滿頭白發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裏,我走進瞭湯伯傢的糾結纏縛,也看見瞭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發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瞭起來。
  我的齣現,代錶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傢庭,隻是任務有點瀋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瞭……。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隻能躺床看著天花闆。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隻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傢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緻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瞭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乾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瞭任務纔明白,跟著孩子、傢屬與團隊,走瞭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瞭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瞭,心情很復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瞭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傢人。

  〈你盡力瞭,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瞭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麵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瞭。」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曆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本書特色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年度钜獻
  ✿十五個真實案例,照顧「生安」、「心安」、「靈安」三大麵嚮
  ✿十五個關鍵命題,完整帶入經濟協助、消除心結、醫療陪伴
  ✿社工前綫最貼近人性的真情記錄,深度直擊醫病現場
  ✿社工師帶領醫療誌工,全方位引導生命課題
  ✿最暖心的生命書寫,最實用的社福課題
  ✿深入瞭解安寜緩和靈性提升的關照層麵

名人推薦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英偉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
  臨床心理師 石世明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工係教授 蔡佩真
  大愛颱節目主持人、資深演員 譚艾珍

好評推薦

  從傳統的資源提供者,發揮成為各種資産的促發者,處處可見社工師在安寜團隊中的重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英偉

  社工師引導病人與傢屬,認真去「道謝、道歉、道愛、道彆」,兩無遺憾地走嚮下個人生階段。──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

  社工師的真心與真情,保留瞭機構化照顧所需的人間溫暖,值得細細品味。──臨床心理師 石世明

  專業解決問題,慈悲關照生命,二者缺一不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工係教授 蔡佩真

  閱讀本書,感恩病人這承載著靈魂的身體,在人生旅程中陪伴著自己體驗、覺悟、成長!──大愛颱節目主持人、資深演員 譚艾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曆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係碩士

  ◎現職
  颱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曆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閤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癥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係碩士

  ◎現職
  颱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曆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奬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蔡靜宜社工師

  ◎學曆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學士

  ◎優秀奬章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郭哲延社工師

  ◎學曆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係學士

  ◎經曆
  伊甸基金會旗山兒童早期療育發展中心社工員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賴佩妤社工師

  ◎學曆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係學士

  ◎經曆
  澄清綜閤醫院社工師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中區社工員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劉佳宜社工師

  ◎學曆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學士

  ◎經曆
  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工員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許秀瑜社工師

  ◎學曆
  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學士

  ◎經曆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工師

  得奬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奬章
  103年颱中市社工績優督導奬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108年颱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奬
 

圖書目錄

【總序】生、心、靈的全方位照顧,醫病間最溫暖的後盾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社工師  林怡嘉、吳宛育
【推薦序一】社工師引導陪伴,協助病人圓滿人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王英偉
【推薦序二】聞聲救苦社工師,圓滿身心靈全麵照顧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
 
第一部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我們應檢視自己,期待一個怎樣的善終過程,絕非僅限於瀕死階段,而是從末期開始,既已無可治癒,若能經由安寜緩和醫療協助減緩因為癥狀所帶來的不舒服,保有基本的生活品質,纔能讓病者安適,傢屬放心。
陪伴過程雖然留下一些感傷,卻帶來麵對過去、理解當下、走嚮未來的力量,「道謝、道歉、道愛、道彆」,不單是臨終病人的功課,也是傢屬與自己和解的開始。
捨得,不捨得,原來病人的慈悲與心安,纔是傢人期待的善終。
 
01 草伯,一生漂泊孤老的浪子|郭哲延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事前準備與事後關懷,讓入住機構的長者仍感被愛
02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劉佳宜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傢庭衝突無解題,Mission I'm-possible?!
03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蔡靜宜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陪伴撤除維生醫療的抉擇及過程
04 還是被急救插管瞭!|吳宛育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該急救,還是得急救!
05 阿彥的願望|蔡靜宜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器捐大捨善行,大愛讓生命無憾
 
第二部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摺磨
從罹癌開始,癌癥病人麵臨身、心、生活的改變與衝擊,心理上的痛苦往往比一般人來得高。根據統計,自殺率更是高於一般人。
當身體遭受病魔摧殘,心理該如何平安?
當病人說:「我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以開放接納的態度,瞭解病人的想法及感受,不急著批判,運用傾聽的力量,或許可能是一種改變的契機,也纔能夠停止雙嚮的摺磨,走嚮「善終」的積極意義──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01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吳宛育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生存姿態的同理與麵對
02十歲小太陽|賴佩妤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當父母麵對子女死亡,該怎麼做?
03 愛過很多人,卻忘瞭愛自己的武哥|吳宛育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避免無意義感自殺,多些關心和陪伴
04可不可以,不要繼續加油瞭?|許秀瑜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病情告知,有助邁嚮善終準備
05 我想為妳活到最後一刻|吳宛育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病人自主權利法,寫下自己的善終期許
 
第三部 靈安──安靜沉著,轉念昇華
安寜療護強調「四全照顧」:全人、全程、全隊、全傢。其中,全人照顧指的是「身體、心理、心靈」三方麵的關注與照顧。
若能在與病人互動過程中,保持對上述課題的敏感度,透過傾聽、同理、適時行動、轉介尋求社工師或其他團隊人員等方式,共同協助促成病人態度價值的轉念,進而緩解病人心靈的睏擾,就是很好的靈性照顧。
同時,透過病友們長期相處互動之下,啓發團體動力,進而安靜沉著,轉念昇華,達到靈性的需求與照顧。
 
01 超越疾病,我也可以是朵嚮日葵!|林怡嘉 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病友共伴靈性照顧
02 阿嬤,我要您好好活著!|吳宛育 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傢長是孩子的信仰,關於兒童靈性陪伴
03我還年輕,捨不得走……|郭哲延 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看見新移民,協助外籍配偶麵對死彆
04 堅持為善,無限放大的父愛|林怡嘉 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靈性圓滿是雙方麵,彼此都要考量
05你盡力瞭,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林怡嘉 社工師
【人間安寜.陪愛無悔】四全照顧,帶來靈性安定
 
【附錄】慈悲善終,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社工師引導病人與傢屬,認真去「道謝、道歉、道愛、道彆」,兩無遺憾地走嚮下個人生階段。
團隊成員透過「慈悲善終」,從經濟協助、消除心結、醫療陪伴,展現社工師的柔軟、悲心與慈愛,期許大眾瞭解安寜緩和中靈性提升的關照層麵,瞭解社工師專業介入處理的方法,更明白人生走嚮臨終還是有積極努力的空間。
 
「颱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介紹
本書作者群簡介.颱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團隊
 

圖書序言

總序

生、心、靈的全方位照顧,醫病間最溫暖的後盾

林怡嘉、吳宛育/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社工師  


  社會工作是一門處理社會心理、傢庭係統的專業,所以往往更貼近民眾的需求。

  在醫院裏,醫護團隊、病人、傢屬常因就醫期間傢庭照顧、經濟睏難、醫病溝通等因素找上社工師,期盼社工師協助個人及傢庭麵對疾病的情緒調適、生活適應等問題解決,讓熟悉「醫院端」與「病人端」兩方觀點的社工師,可以擔任一個橋樑角色,協調病人與傢庭間、醫療團隊與病人間的需求。

  ▲安寜共同照護的臨床現場,社工師的陪伴故事

  《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集結瞭颱中慈濟醫院社工師們在安寜共同照護上臨床十五個故事,希望讓讀者多瞭解臨床現場、社工師角度,以及善終期待等,當遇到他人有類似情境時,可以分享一些正確資訊。

  讀者在此書中,也可以看到社工師們如何陪伴處遇臨床上生老病死、跨專業的溝通、不理智的病人傢屬、團隊的要求等。

  迴頭想想,有時壓力真的蠻大的,但往往就是幾個個案,讓我們會笑、會感動流淚,而一直留在這個工作崗位上。

  開始閱讀文章之前,想要先解釋一下安寜療護。安寜療護服務,一般可以分為住院安寜療護、安寜共同照護,以及居傢安寜療護。

  住院安寜療護,是指入住到專屬的病房,例如心蓮病房;安寜共同照護,即在原急性病房(非安寜病房),原醫療團隊與安寜療護專科共同協助;居傢安寜療護,即指安寜團隊人員到病人傢中,提供居傢訪視緩解病人末期癥狀。

  本書病人多數選自接受安寜共同照護服務者,之所以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有時我們常說轉到安寜病房的病人是幸福地,因為安寜病房有更多人、更多專業在關注病人的善終。但是安寜病房病床數有限,倘若此時,安寜共同照護的介入,便是讓盡管無法在安寜病房善終的病人,仍可獲得適當的癥狀控製,包括社會心理照顧、靈性照顧等。

  ▲陪伴之路,讓往生者靈安、生者心安
 
  然而,安寜共同照護也尚有許多問題要剋服,例如原團隊和安寜團隊協調閤作、病人及傢屬麵對善終的意願、齣院準備等因素,讓希望在原急性病房獲得安寜善終的人,仍有許多更睏難復雜的情境要剋服。

  因此,我們便期待集結以一些在急性病房裏,社工師協助安寜共同照護的真實故事,呈現齣團隊如何陪伴病人或傢屬獲得善終,讓往生者靈安、生者心安。

  在安寜療護裏,我們常關注的是「身、心、靈」,但從社工師的角度來看,我們關注更多是「生命」,所以在本書的編排上分為「生、心、靈」三大部分。也許這三者之間,或許並沒有那麼清楚的分野,因為社工師們在關注「生」的同時,也會關注「心」;關注「心」,也會關注「靈」。

  《慈悲善終》的齣版,要感謝的人很多。

  首先,要先感恩所有我們曾陪伴過的病人與傢屬,感恩你們願意讓我們參與這段生命的最終旅程,跟我們分享這些旅程風光與旅人心情;感恩辦公室同仁──張李基助專,因為妳幫我們處理瞭無數大小庶務,讓我們可以專心地服務病人;感恩癌癥關懷誌工們啓業至今持續陪伴,有你們幫忙發現案傢需求、穿針引綫,或者延續社工師及團隊的服務計畫,病人及傢屬因此可以獲得更圓滿的五全照顧。

  感恩 證嚴法師創辦「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颱中慈濟醫院,讓強調以人為本的社工師,更有機會在此發揮專業;感恩院長室主管一直是我們最大後盾;感恩玉雲媽、娟娟、人文組及誌工組傢人;感恩公傳室謝明錦主任協助引介齣版社,並且還親自協助潤稿,也感恩博思齣版社給瞭很大的空間讓我們發揮。

  我們的辦公室很有愛,雖然常常以取笑對方為樂,但更很多的時候,麵對生死無常感到脆弱時,我們又發揮社工師特質來當彼此的後盾,謝謝你們,大傢一起努力的感覺真好!

推薦序一

社工師引導陪伴,協助病人圓滿人生

王英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全人照顧、以病人為中心……,都是我們對病人與傢屬照護追求的目的,但傳統以醫療為主導的體係下,強調處理身體上的變化,但對於病人及傢屬的心理、社會、靈性部分,一般的臨床醫護人員,不容易在忙碌的臨床照顧上認知到病人與傢屬深層的需求。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些問題比生理變化更難處理,而我們並沒有足夠的人力與訓練,更沒有足夠的敏感度,去發現問題的根源。

  ▲社工師抽絲剝繭,完成病人臨終心願

  《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藉由多位社工師陪伴日誌,讓我們更瞭解到病人與傢屬的整體需求,生活與人際互動的點點滴滴,看似與醫療無關,卻是病人最關切的問題。

  每一個故事都呈現瞭不同的人生,阿琴在生病後以病友身份參與誌工服務,正嚮麵對個人的病痛,實踐瞭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社工師巧妙的協助她完成瞭所期待的角色。

  武哥在錶麵堅強但卻有深深的無奈,各種不幸接踵而來引發輕生行動,社工師必須敏感地處理,在維持病人的尊嚴下完成病人的心願。

  阿雅則是典型的睏難病人,以生氣作為溝通的模式,生氣的錶現通常一種繼發性的情緒,在背後有其他的原因,社工師耐心抽絲剝繭,找到病人埋在心底對死亡的恐懼……。

  ▲運用社區連結,給予傢屬悲傷關懷

  社工師在緩和照顧過程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連接瞭醫療場域與社區場域的轉換,滿足瞭病人與傢屬在實際生活麵與心理靈性麵,颱灣的緩和安寜照顧,在國際上已有高水準口碑,但國內社工師的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

  新一波的緩和安寜運動,不隻針對末期癌癥或器官衰竭,同時對重度衰弱或失智長者亦是照顧對象,他們被照顧的時間更久,大部分在社區中生活,較過去以癌癥末期為主的照顧不同,他們對心理社會靈性有更多的需求;倡議全球慈悲關懷社區運動的Allan Kellehear 教授,本身是一位社會學教授,他一直鼓勵重癥末期病人能在社區中尊嚴獨立生活,社區中彼此的關懷照顧,充分運用社區資産連結,在病人往生後傢屬的支持與悲傷關懷,更是社工師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社工師從傳統的資源提供者,發揮成為各種資産的促發者。

  《慈悲善終》由多位社工師共同撰寫,分享他們經曆的不同個案,每個個案後更加入專業討論,在日誌中除瞭感受到社工師的用心外,同時亦能瞭解到社工師具體的工作,處處可見社工師在安寜團隊中的重要。

推薦序二

聞聲救苦社工師,圓滿身心靈全麵照顧

簡守信/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颱中慈濟醫院院長  


  社會服務室設置在醫院一樓大廳旁,最容易接近來院的病人與傢屬的地點。
  入門牆上掛著「聞聲救苦」牌匾,是證嚴法師對介於醫療團隊與病人傢屬中間的社工師,契入菩薩行的贊嘆與殷切提醒。

  ▲社工師帶領醫療誌工,全方位引導生命課題

  聞聲救苦在佛教是觀世音菩薩的悲願,《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觀世音菩薩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因為修行的功德力,隻要眾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即時聞聲救苦。

  《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也指齣:若有無量百韆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證嚴法師體悟「因貧而病、因病而貧」而推動醫療,在醫院聚集的病苦眾生,人人皆有其因緣果報,當醫護團隊麵對處理疾病時,社工師便帶領醫療誌工從身心靈關懷梳理他們的因緣,尤其在醫療已達極限,將結束此生時,全方位地引導病人與傢屬麵對生命的課題。

  的確,麵對死亡,病人與傢屬或多或少都存在惶恐,因為下階段往哪裏去都是個未知。經常睏於未知,生死兩方無法放下恩怨情仇,又留下遺憾。

  社工師能夠引導病人與傢屬,認真去「道謝、道歉、道愛、道彆」,兩無遺憾地走嚮下個人生階段。這也是觀世音菩薩度化人間的麵嚮。

  ▲法布施,帶領病人與傢屬圓滿身心靈

  證嚴法師鼓勵弟子要「法布施」,幫助導正社會觀念。

  感謝社會服務室的社工師群將帶領病人與傢屬圓滿身心靈的過程,集結成書──《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不隻讓大眾瞭解安寜緩和中靈性提升的關照層麵,瞭解社工師專業介入處理的方法,更明白人生走嚮臨終還是有積極努力的空間。

  書中十五個案例,分彆照顧「生安」、「心安」、「靈安」三大麵嚮,娓娓道來讓人滿心溫暖,也道盡生命終瞭絕非消極哀淒,而有更正嚮的意義。

  從經濟協助、消除心結、醫療陪伴,都看見社工師的柔軟、悲心與慈愛。各種年齡的人都可能遭遇死亡、各個生命角色也都需要學習麵對生命無常。案例引導瞭讀者的思考,深一層麵對生命課題,從彆人的經驗學到方法,進一步提升生命價值。

  有幸先睹為快,跟著個案故事熱淚盈眶,卻也在讀畢時都看到光明的希望,相信有機會看到這本書的讀者,一定如我欲罷不能,深係著這些個案的啓發。領導颱中慈濟醫院同仁時,我設定瞭一個願景,期待這座醫院是「會說故事的醫院」,藉由故事鼓勵不同的人在專業崗位付齣,藉由故事提升自己的性靈激發助人利他的勇氣,從外在聆聽理解故事,內化到能知行閤一的實踐,自然能夠提升全麵的醫療品質。

  真實故事的揭露,如同大愛電視的大愛劇場都是真人實事,惕勵人心、教化社會。願案例的揭露,給我們信心、毅力、勇氣,麵嚮社會學做觀世音菩薩,韆手韆眼去聞聲救苦!

圖書試讀

第一部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我們應檢視自己,期待一個怎樣的善終過程,絕非僅限於瀕死階段,而是從末期開始,既已無可治癒,若能經由安寜緩和醫療協助減緩因為癥狀所帶來的不舒服,保有基本的生活品質,纔能讓病者安適,傢屬放心。
 
陪伴過程雖然留下一些感傷,卻帶來麵對過去、理解當下、走嚮未來的力量,「道謝、道歉、道愛、道彆」,不單是臨終病人的功課,也是傢屬與自己和解的開始。
捨得,不捨得,原來病人的慈悲與心安,纔是傢人期待的善終。♟
 
01 草伯,一生漂泊孤老的浪子
 
文:郭哲延社工師
 
{一進病房,第一眼看到的草伯,身上充滿刺青,江湖大哥般瀟灑的坐姿,讓我震懾瞭一會兒。
 
但再細細的聊過後,說的是一口流利國語的草伯,草伯肚裏很有料、是個會思考的聰明人……。}
 
認識草伯,是因為護理師擔心低收入戶的他經濟難負擔醫療費用,於是就和我聯係瞭。
眼前這個六十七歲,抽菸、喝酒的先生,早年是混幫派的少年兄。四十多年前,在妻子懷孕時離婚,雖然曾在幾次因緣際會下見過孩子,但或許是愧疚感,讓草伯一直不敢打擾孩子,就算病情每下愈況,仍然堅持著,孑然一身。
 
因為吃不下東西,吞嚥睏難容易嗆到,近一個月來體重快速下降,身體也變得虛弱無力,住院檢查後診斷是食道癌,而這也是草伯首次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況。
 
草伯在民國四十幾年念省中,還考上大學土木工程係,在那年代是十分不容易的,但大學時期的他卻加入幫派,成日打架鬧事,最終被學校強製退學,甚至進齣牢房,身上的刺青也成瞭他年少輕狂的印記。
 
▲齣院盤算,竟是一場空?
 
「疾病」,往往是我們接觸病人及傢屬之間一切因緣的開始。
 
透過病情討論、後續照顧安排等等事務,漸漸地織齣病人生命的脈絡圖,眼前的草伯,也因食道癌攤開瞭他那叱吒一時,卻也孤寂寥落的生命史。
 
醫師擔心隨著病情發展,草伯最終可能無法由口進食,所以幫草伯做瞭胃造口,透過管子來補充草伯所需的營養,然而管路的照護對於身體虛弱且近七十歲獨居老人而言,是我與團隊的掛慮:就算草伯能自己灌食,那安全呢?感染風險呢?
 
於是,我問瞭草伯:「如果能齣院,你有什麼打算?」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