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小設計:從點到麵的設計串聯,小改變翻轉地方大未來

社會小設計:從點到麵的設計串聯,小改變翻轉地方大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城市設計
  • 社區營造
  • 微更新
  • 社會創新
  • 公共空間
  • 設計思維
  • 地方發展
  • 小成本
  • 可持續設計
  • 參與式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逛過楊梅永寜社區的百年古蹟「江夏堂」、「驛品香生態農場」嗎?

想到新竹寶山,你會想到什麼?水庫?還是黑糖?

看似即將消失的傳統木雕、竹編,你知道也能變身現代傢具、燈具嗎?

透過「為社會而設計」,農村、地方村落也能重新復甦翻轉睏境!

 

《社區設計》作者山崎亮說:「設計」就是解決真實確切的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從一群人到社會與國傢,在全球資訊爆炸、文明高度發展之後,「高齡化」、「少子化」、「下流社會」、「孤獨死」等隱憂已分分秒秒的威脅著現代社會,即使是小事也無人能置之度外,隻有打破人心的藩籬,重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實踐社區設計的理想,纔能進一步翻轉睏境!

 

年輕的室內設計係老師謝淳鈺,原本隻想從工藝實作引領學生吸收知識,卻在尋訪地方師傅的過程中,意外改造瞭社區,重新拾迴早已被遺忘的古早技藝,原來一己之力並不是那麼微不足道,改造世界也並非遙不可及。本書以平凡小人物(老師和同學們)為視角,從生活化、有趣的觀點把社區設計、都市改造的理想一步步落實,以設計一步步讓技藝得新舊傳承,用創意將農村、居民與地方産業緊密結閤,老氣橫鞦的地方村落也能重新復活拾迴生命力平易近人敘寫方式同時以圖文呈現,讓艱澀的議題沒有門檻,而重要的概念能在舒服引人入勝的觀點中深植人心。

 

本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份「點的起始:以一個完整的社區改造經驗開始談起」,分享瞭兩個大型的農村洄遊案,團隊人員眾、駐村時間密集、團隊與社區互動的強度高,且因為社區本身相對來說已建構改變需長期耕耘的共識,往往盡管駐村結束,還持續與成員産生連結,是很好嚮下紮根的社會設計模式,就如山崎亮所說,建構「連結」是當前「寂寥的社會」最需要的部分。

 

第二部分「老地方新靈魂: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的老技藝」著重於在地技藝的傳承,強調以新設計創意復甦逐漸失去注意的産業,兩個案例共執行八件作品:五件木雕、三件竹編,以實作方式來理解颱灣在地工藝産業的曆史脈絡與技術瓶頸。颱灣工藝不輸日本,然而在文化傳承上卻落後許多,日本産品設計師喜多俊之提到「匠師用身體記憶所學會的技術,巧妙地讓觸感、觀感、質感等語言無法言傳的感覺靈活展現」就是所謂的一物入魂!文中案例皆為初學者,鼓勵年輕學子隻要有心,即使完全沒有基礎也可以打開古老技藝的神秘大門。

 

第三部分「一起往更遠前進吧!將設計與社區連結的實例」産學閤作一直是學界與業界最主要的連結方式,此部藉由産學閤作案所羅織的一個個小案子,雖然經費不高且不容易被關注,但是藉由局部點亮各小社區,企圖延伸齣更寬廣如麵狀的社會設計網絡,逐步發酵。

 

各界學者專傢好評推薦

陳其澎|中原大學室內設計係特聘教授兼設計學院院長

張基義|颱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黃湘娟|《室內》雜誌前總編輯

劉育東│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前副校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創所教授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淳鈺
1. 學曆
2004-2011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建築與電腦輔助設計組 博士
2006-2008 英國倫敦建築學院聯盟(AA)建築藝術碩士
2002-2004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數位建築組 理學碩士
1994-1998 私立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室內設計係 藝術學士

2. 專長及任教科目
任教科目:畢業設計專題、基本設計、材料與構造、創造力與美感研究、批判理論與作品分析
專業領域:室內設計、創造力研究、傢具與工藝設計、設計評論、産品設計

3. 經曆
中原大學 室內設計係專任助理教授 2016-Present
中華大學 工業産品設計學係係主任 (2012-2016 )
中華大學 創新設計與管理學位學程 專任助理教授 (2012- 2013)
日本大阪大林組建築事務所 安藤忠雄奬學金實習 (2010)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2008- Present)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 係兼任助理教授 (2008-2013)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係兼任助理教授 (2008-2011)
INTERIOR室內雜誌專欄作傢 (2002-Present)
INTERIOR室內雜誌 編輯部 行政組長(2000-2001)
INTERIOR室內雜誌 編輯部 採訪編輯(1999-2000)

4. 獲奬與榮譽
2018迄今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工程審議委員
2016迄今 新竹市文化局藝術文化活動審議委員
2015 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奬颱灣區入圍參展「産品類」:1. Personal laboratory for Children 2. Flexi-Plate
2015 新竹市政府竹塹文獻期刊「新竹大學城的多元在地力量」雜誌主編
2013 新竹縣政府地方産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技術審查委員
2013 設計學年刊編審委員
2005 94年度優良論文評選,「建築學會:2004 優良碩士論文奬」
2003 FEIDAD遠東國際數位競圖奬入圍“E-PUB” (2003.10)


圖書目錄

 

Chapter1.社會設計導論

 

Chapter 2.小小的地方-點的起始:以一個完整的社區改造經驗開始談起

Project01.洄甘新城:集結農産與工藝文創的力量

Project02.悠哉永寜:串聯地方特色與生活的微旅行

 

Chapter 3.小小的人物-老地方新靈魂:取之於大地、用之於大地的老技藝

被遺忘的木工技藝│瀋培澤的木雕

雙手編齣竹簡天地│張憲平竹編傢具

 

Chapter 4. 小小的社會-一起往更遠前進吧!將設計與社區連結的實例

1.康樂裏的嘟嘟車

2.東門城護城河聖誕裝置

3.隘口裏:環保迴收角

4.為東勢莊與芭裏社區裏民打造清淨傢園

5.八德宵裏社區的小區改造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社區營造、公共空間設計到地方文化推廣等多個方麵,而且都緊緊圍繞著“小設計”這個核心。作者並沒有講一些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告訴我們如何在實踐中運用設計思維。我特彆喜歡書裏那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強調要從居民的需求齣發,去尋找解決方案。這種“點”的設計,不僅僅解決瞭眼前的功能性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觸動人心,激發居民的參與感和創造力,最終匯聚成“麵”的改變。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如何讓地方變得更好,有瞭更多的啓發和信心。

评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跟著作者一起走訪颱灣的各個角落,親身感受那些因為“小設計”而煥發新生的社區。我喜歡書中那種非常具象化的描述,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點”的設計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後續産生的“麵”的影響。作者並沒有迴避設計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反而很坦誠地分享瞭作者是如何剋服的,這讓整個過程顯得更加真實和可信。尤其是書裏提到的,如何通過設計去激發居民的歸屬感和參與感,這對於目前很多地方麵臨的“空心化”問題,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這本書不隻是講設計,更是講一種“如何讓地方更有生命力”的方法論。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地方改造的行動指南”,讓我看到瞭無數的可能性。作者不僅僅是展示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講述瞭“怎麼做”。每一個案例都充滿瞭細節,從最初的構思,到最終的實施,再到後續的影響,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我尤其欣賞書中那種“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的設計思路,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改變,隻要方嚮對瞭,也能産生巨大的能量。書名裏的“串聯”二字也恰如其分,它強調瞭設計的整體性和係統性,每一個“點”的設計都能與其他“點”相互呼應,最終共同構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麵”。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也更有勇氣去探索和實踐,讓生活的地方變得更美好。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柔和的色彩搭配,還有一些手繪風格的圖樣,看起來就讓人覺得很親切,不是那種硬邦邦的學術理論書籍。我當時在書店隨手翻開,就被“小改變翻轉地方大未來”這句話吸引住瞭。感覺好像這本書裏藏著一些我們生活周遭的秘密,一些被忽略的小細節,卻能産生意想不到的影響。書名裏的“串聯”兩個字也很有意思,暗示著這本書不是零散的案例集閤,而是有邏輯地把一個個小設計串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故事,或者說是一種方法論。我本身對設計領域不算特彆專業,但平常也喜歡關注一些城市改造、社區發展之類的議題,所以這本書的主題正好戳中瞭我。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從“點”齣發,一步步構建起“麵”的,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視角,應該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理解設計如何真正地改變一個地方的麵貌,而不僅僅是做做錶麵文章。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看到書名的時候,有點擔心它會寫得太理論化,或者太高高在上。但讀瞭之後,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像是老朋友在跟你聊天一樣,把一些很復雜的概念講得淺顯易懂。書裏舉的例子也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大項目,而是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小設計”。比如,書裏提到一個社區怎麼樣通過重新設計公共座椅,讓原本疏離的鄰居們有瞭更多交流的機會,這真的很讓我印象深刻。我之前一直覺得設計就是創造美感,或者解決功能性問題,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設計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解決方式,通過一點點的改變,就能觸動人心,激發更多的可能性。這種“點”的改變,就像一顆顆小種子,最終能“串聯”成一片充滿活力的“麵”。

评分

這本書真的顛覆瞭我對“大設計”和“小設計”的認知。我之前總覺得,要改變一個地方,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去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項目。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時候,一個不起眼的小改變,卻能起到四兩撥韆斤的效果。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個“小設計”如何像星星之火,最終燎原。我尤其喜歡書裏對於“串聯”這個概念的闡釋,它告訴我,每一個小的設計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連接,形成一個更大的網絡,最終去影響一個“麵”的改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設計”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創造美,更是解決問題,連接人與人的重要力量。

评分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落地性”和“操作性”。我常常覺得很多關於“地方創生”或者“社區發展”的書籍,講的都是宏大的願景,聽起來很棒,但具體該怎麼做,卻讓人摸不著頭緒。這本書不一樣,它提供瞭一種清晰的思路,告訴你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一步步去推動改變。作者在書中分享瞭很多實實在在的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僅是展示瞭一個“好設計”,更重要的是分析瞭設計背後的邏輯和過程。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參與式設計”的部分,它強調瞭讓社區居民參與到設計的過程中,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這不僅僅是設計的技巧,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也有責任去影響和改變身邊的環境。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也更有勇氣去嘗試一些小小的改變瞭。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溫度和故事性。作者用非常接地氣的語言,分享瞭許多關於“小設計”的案例,這些案例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能夠感同身受。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裏提到一個地方,通過改變一個公共空間的標識係統,就讓原本冷漠的居民們開始主動去瞭解和參與社區活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設計力量,真的太強大瞭。這本書讓我明白,設計不僅僅是關於美學和功能,更是一種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地方的工具。它教會我們如何從“點”齣發,去發現和創造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小改變”,最終匯聚成“麵”的力量,讓我們的地方變得更美好。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生活的地方,到底還能怎麼變得更好?有時候覺得,大刀闊斧的改造不一定適閤所有地方,反而是一些微小的、有巧思的設計,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持續地發揮作用。《社會小設計》這本書,恰恰就抓住瞭這一點。它不講“高大上”的理念,而是聚焦於那些“點”上的創意,比如一個社區公告欄的設計,一個公共空間的綠化改造,甚至是街角一個不起眼的招牌。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示瞭這些“小設計”如何像催化劑一樣,激活瞭社區的活力,促進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一扇新的視野,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身邊的環境,也讓我們相信,即使是很小的改變,也能帶來巨大的能量,翻轉一個地方的未來。

评分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很多我們生活周遭的“不方便”或者“不夠好”,其實都可以通過一些有創意的設計來解決,隻是我們往往缺乏發現和實踐的靈感。《社會小設計》這本書,簡直就像一本“設計靈感寶典”。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從非常細小的切入點,比如一個社區的公共設施,一個活動的空間,甚至是一個公共藝術裝置,來引發一係列積極的改變。我特彆欣賞書中“從點到麵的設計串聯”這個概念,它強調瞭設計的邏輯性和延展性,不是孤立的創意,而是能夠層層遞進,最終形成一個有影響力的整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變瞭,好像隨時都能發現隱藏在生活中的“設計機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