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

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日式住宅
  • 住宅設計
  • 外觀設計
  • 建築設計
  • 景觀設計
  • 日式風格
  • 庭院設計
  • 傳統建築
  • 現代日式
  • 設計靈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以住宅和環境之間的「境界空間」,
演繹內與外,歸屬和旅途
從過渡情境到無止盡延伸的關係。
創造隨時間日豐共好,適時適地適所的住宅風景美學。


外觀是人們對建築物的第一印象,也是影響住宅與周邊環境關係的重要橋梁。正因為這
些境界空間「並非絕對必要的設計」,所以能營造齣令人心境柔和的場所,從調和周遭
環境、自然人文、時間歲月的住宅風景中,喚起「傢」的情感與意象。
NPO法人傢づくりの會(NPO法人築巢會)成立於一九八三年,打造過逾七百個住傢,
集結眾多日本資深建築師的經驗理念,以其中「住宅外觀研究會」成員為中心,將外觀
設計解析齣三種手法、四個建地條件,精湛示範「既模糊界限又保有領域感、對外開放
又確保隱私、營造風格又融閤環境」等種種難以兩全的設計,並且提齣各空間的多樣設
計方式,帶領讀者一覽眾位建築師的各種建地條件對策、易維護保持的外觀設計方法,
體會洗鍊、潔淨的日本美學意識。



【全書章節摘要】★全彩305幅設計詳圖 + 實景照片 + 細部照解說★

CHAPTER1 探討住宅外觀
廣泛探討外觀設計的用途或價值,抒寫建築風景、人文風景、街景風景的觀察或理念。
章末提齣外觀設計三階段和多項業務提醒

CHAPTER2 設計的7大關鍵
集結日本多位建築師的傑齣作品,從整體到細部、從理念到實踐作法等逐一精要簡述。
外觀設計的目的也和建築物一樣包含許多層麵,因此本節歸整齣三大設計關鍵「開放空
間」、「封閉或部分封閉空間」、「一體化」分彆說明。此外,依據建築物與外觀的關
係分齣「寬敞、狹小、高與低、不規則」四種建地類型並提齣多樣設計案例。

CHAPTER3 細部設計詳圖與解說
本書外觀設計的範疇包括「門闆、門柱、信箱、對講機與門牌、通道地闆、照明、柵欄
與圍牆、擋土牆、植栽、庭院、戶外平颱、陽颱、長凳、棚架與遮陽蓬、圍欄、光風綠
水的設計、空調室外機與熱水器區域、廚房後門區域、戶外水龍頭、儀錶箱區域、曬衣
場、寵物、配綫收整、情調營造、停車空間地闆、推拉門與鐵捲門、車庫屋頂、自行車
停放處」。豐富的細部設計圖和實際照片,配上精簡洗鍊的文字,使閱讀節奏輕快,有
效率地充分理解種種設計技巧。
 
現代室內設計精粹:空間、光影與材質的和諧對話 書籍簡介 本書《現代室內設計精粹:空間、光影與材質的和諧對話》旨在為室內設計師、建築師、傢居愛好者以及所有對居住空間美學與功能性有追求的人們,提供一套係統而深入的現代室內設計理論與實踐指南。我們聚焦於後現代主義與當代設計思潮下,如何通過對空間布局、光綫運用和材質選擇的精妙處理,創造齣既滿足實用需求又具備高度審美價值的居住與工作環境。 第一部分:空間哲學的重塑與布局的藝術 現代室內設計的核心在於對空間的重新理解和界定。本篇深入探討瞭“開放式布局”的演變及其在當代語境下的應用與挑戰。我們不再將空間視為嚴格分隔的盒子,而是探討如何通過流動的邊界、多功能的區域劃分以及垂直空間的利用,實現空間的最大化效率與視覺延伸。 流綫規劃與動綫設計: 詳細分析瞭傢庭生活、辦公環境以及公共空間的理想動綫模型。通過大量的案例剖析,講解如何根據居住者的行為模式(如晨起、烹飪、工作、休閑)來優化空間流綫,確保空間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適性。例如,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有效隔離私密性,又能保持公共區域連貫性的廚房-餐廳-客廳係統。 邊界的模糊與界定: 探討瞭隔斷設計的新思路,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牆體。從可移動隔斷、半透明屏風、到利用傢具、地毯甚至光影來劃分區域的技術,展現瞭現代設計中“存在即閤理”的邊界哲學。特彆介紹瞭如何利用高差和地麵材質的變化,在不設置實體牆的情況下,清晰地界定功能區域。 尺度與比例的語境化: 深入分析瞭人類尺度(Anthropometry)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應用差異。如何在高挑空或大開間中使用體量感強的傢具和藝術品來“錨定”空間,以及在小戶型設計中,如何利用視覺錯覺和定製化傢具來創造“超乎所見”的寬敞感。 第二部分:光影的敘事:自然光與人工光的交響 光綫是塑造空間氛圍的無形雕塑傢。本書將光綫視為設計語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係統地梳理瞭從自然采光到智能照明的全麵策略。 自然光的深度解析: 探討瞭不同朝嚮的房間在一天中的光照變化規律及其對色彩和情緒的影響。詳細介紹瞭窗戶的類型選擇(如落地窗、天窗、帶式窗)如何影響室內光綫的質量和分布。重點講解瞭遮陽係統(如百葉、紗簾、格柵)不僅是功能性的,更是構建光影圖案、增強立麵層次感的藝術元素。 人工照明的層次構建: 摒棄單一的主光源模式,推崇“環境光、重點光、裝飾光”三層照明體係的構建。 環境光(Ambient Lighting): 如何利用隱藏式燈帶、洗牆燈或漫反射光源,提供均勻的基礎照明,消除空間的陰影感。 重點光(Task Lighting): 針對特定工作區域(如閱讀角、操作颱)的精確照明設計,強調顯色指數(CRI)對真實色彩還原的重要性。 裝飾光(Accent Lighting): 如何利用射燈、壁燈或落地燈來突齣藝術品、紋理牆麵或建築結構,引導視覺焦點。 智能調光與色彩溫度(CCT): 詳細介紹瞭可調節色溫和亮度的智能照明係統,如何模擬自然光的變化(如晝夜節律照明),從而優化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分析瞭暖白光(2700K-3000K)與冷白光(4000K以上)在不同功能空間中的適用性。 第三部分:材質的觸感與視覺的深度:當代材料學的應用 材料是構成空間質感的物質基礎。本書強調在現代設計中,材料的選擇不僅關乎美觀,更關聯到可持續性、維護成本和空間的情感溫度。 地闆與牆麵的肌理語言: 深入比較瞭微水泥、環氧樹脂、大規格瓷磚與天然石材在地闆和牆麵上的性能差異與美學錶現。重點分析瞭“無縫化”處理技術如何增強空間的整體性和連續性。探討瞭木材在現代設計中的復興,從傳統硬木到新型復閤材料的選擇標準。 “冷”與“暖”的平衡術: 現代設計常傾嚮於使用混凝土、金屬和玻璃等“冷”性材料。本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引入天然木材、羊毛、亞麻等“暖”性材料,以及運用柔和的色彩,來平衡空間的溫度感,避免産生疏離感。 定製化錶麵處理與細節: 關注材料的深度應用,如啞光、高光、拉絲、拉毛等錶麵處理工藝如何改變材料對光綫的反射方式,進而影響空間的亮度與深度。講解瞭金屬飾麵(如黃銅、黑鋼)在傢具、踢腳綫和燈具上的精緻運用,作為空間中的“珠寶點綴”。 可持續性與健康材料: 強調瞭現代設計對環保和健康的承諾。介紹瞭低揮發性有機化閤物(Low-VOC)塗料、再生材料的使用,以及如何選擇具有良好透氣性和抗過敏性的室內飾麵材料,確保人居環境的長期健康。 第四部分:傢具與陳設:功能與形式的交匯點 傢具不再是簡單的功能載體,而是參與空間敘事的重要元素。本部分探討瞭現代傢具設計中的經典原則與前沿趨勢。 模塊化與適應性傢具: 聚焦於可根據需求重新配置的模塊化沙發、組閤式儲物係統以及隱藏式工作站。分析瞭這種適應性設計如何應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快速變化。 人體工學與美學的統一: 強調在選擇座椅、辦公桌等關鍵傢具時,必須將人體工學數據置於首位,同時確保其設計語言與整體室內風格保持一緻。探討瞭如何通過造型獨特的燈具和雕塑般的藝術品,將功能性傢具轉化為視覺焦點。 色彩心理學在陳設中的應用: 提供瞭係統的色彩搭配理論,指導讀者如何利用中性色調(灰、白、米)作為背景,並通過飽和度高或對比強烈的軟裝(抱枕、掛畫、地毯)來注入個性和活力。 《現代室內設計精粹:空間、光影與材質的和諧對話》是一本麵嚮未來的設計參考書,它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式,以更全麵、更精煉的視角去審視和創造每一個居住或工作的空間,實現形式追隨功能,並最終達到功能與美學的完美融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NPO法人築巢會
主要作者為NPO法人築巢會的「住宅外觀研究會」成員

高野保光
一九五六年齣生/一九七九年日本大學生産工學部建築工學科畢業/一九八四年任職日本大學助理/一九九一年設立遊空間設計室/日本大學生産工學部建築工學科兼任講師/二○○三年榮獲木材王國日本住宅設計錦標賽最優秀奬/二○○四年榮獲「街景住宅」100選日本建築師公會會長奬/二○○六年榮獲第8屆「溫暖的居住空間設計」生活設計部門優秀奬


長浜信幸
一九六四年齣生/一九八八年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一九九○年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結業/一九九八年設立長浜信幸建築設計事務所/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擔任早稻田實業學校建築計畫顧問/二○○五年榮獲第15屆TOTAL HOUSING大賞特彆奬/二○○七年第9屆「溫暖的居住空間設計」優秀奬


鬆澤靜男
一九五三年齣生於川崎市/一九七六年日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曾任職於建設公司、設計事務所,後來於一九八二年設立事務所至今/擔任住宅的設計與監督,30年間經手200多棟


鬆原正明
一九五六年齣生於福島縣/東京電機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曾任職於設計事務所,後來於一九八四年設立鬆原正明建築設計室/次世代Solar通風係統「微風」立案設計事務所/居住環境設計大賞二○○八年環境設計優秀奬


安井正
一九六八年齣生/一九九一年早稻田大學理工學科機械工學係畢業後,就讀建築學科學士班,一九九八年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結業/一九九八年設立Craft Science建築事務所/我孫子市的景觀顧問/著有《成為住宅專傢的必備筆記》/譯有《建築的ABC》


吉原健一
一九六三年齣生/一九八六年關東學院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一九九三年設立光風捨/一九九五年榮獲京都市HOPE居住文化奬/著有《成為住宅專傢的必備筆記》


推薦者簡介

張正瑜Ir. Cheng Yu Chang

2004年取得荷蘭颱夫科技大學建築碩士。目前定居宜蘭,常式建築師事務所(OASIStudio)主持人之一,從事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工作,經常參與宜蘭土地相關公共事務。除各種設計與規劃工作之外,也持續進行設計教學等活動。2017年以「花蓮富裏車站」榮獲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奬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銀奬。譯有《圖解木構造:110個木造概念與技法,讓憧憬的木質感在現代住宅中實現》《圖解建築結構:樣式、係統與設計(第二本全譯本)》(以上皆由易博士文化齣版)

相關著作:《住宅外觀設計》

譯者簡介

洪淳瀅
高雄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2009年取得日本交流協會主辦的「貿易人纔赴日研修計劃」資格,赴日研習貿易實務及國際化戰略等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明。
曾從事服務業、貿易業、製造業、電子精密零件等行業,鑽研各專業領域多年。也因曾任職於耐火材料公司,而瞭解相關原料、混練機、成型機等各種材料與機械。於2012年12月設立純子中日翻譯工作室,成為專職譯者,協助各企業主翻譯電子電機、機械化工、建築設計、醫學保健、財務金融、專利契約等領域的專業技術文件。譯有《圖解環保住宅》、《圖解建築材料》、《裝潢建材知識》(易博士齣版)、以及《FinTech跟我有什麼關係》(商業周刊齣版),閤譯有《鴻海為什麼贏得夏普:前夏普技術長為你揭開百年品牌犯下的二大緻命失策》(商業周刊齣版)。

圖書目錄

CHAPTER01 住宅外觀設計的原理
──創造微幸福的「空間」
     「適時適地適所」的住宅外觀
     從一棟住宅做起
     豐富日常生活的「和之心」

──從三大步驟思考外觀設計
     創造好風景
     外觀設計的三個階段
     計畫和整體結構的階段
     實施設計與報價調整的階段
     細部決定與施工的階段


CHAPTER02 從關鍵字探討外觀設計
──開放空間:手法[1] 將道路與建築外觀視為同一空間
     模糊土地界綫,與鄰居共享空間
     植栽的「區隔性」也有助防盜
     既有圍牆變成通道地闆
     開放通道、利用格子圈齣玄關
     以地闆完成麵劃分停車空間、通道與前庭的空間
     通道兩旁的竹欄杆營造深邃景深

──封閉空間與部分封閉空間:手法[2] 確保視野、消除封閉感
     建地界綫上大量採用自然素材
     有效活用闆條狀的木闆圍牆
     「天井」可調整視綫、光綫和風嚮
     以三個庭院做為室內空間的延伸
     利用縱格子引入外部環境至中庭
     建築物上方是無屋頂的「露天庭院」
     營造室內外呼應的關係

──一體化:手法[3] 將建築物與外觀融為一體
     設置木製支架輔助植栽生長
     保有能使門牆和建築物一體化的「內部庭院通道」
     善用綠色屏障創造宜人的陽光

寬敞:建地條件[1] 大麵積建地的通道計畫
     與建築物做一體化設計
     利用配置與植栽緩解過於寬廣的不安感
     一分為二的庭院
     營造原野風格的居住環境
     階段性規劃長形建地

狹小:建地條件[2] 設計既非內部也非外部的空間
     閤理且俐落收整多機能設備
     再活化市區的後巷空間

高與低:建地條件[3] 高低差的魅力
     通往玄關的格柵坡道
     長通道營造山路氛圍
     善用斜麵設置的寬敞大通道
     採取分段設計消除高低差
     以綠景營造庭院深深的感覺

不規則:建地條件[4] 將不規則形狀化為優點
     在旗竿部分的地闆完成麵營造錶情
     利用車庫與植栽的配置嚮外開放
     通道從連接道路起轉斜嚮入內


CHAPTER03 各空間的設計圖選
ITEM DESIGN 01──通道與玄關區域
門闆:入口設計
1-1木闆與鐵支架的組閤
1-2推拉門上加設側門
1-3設置在通道與中庭之間
1-4在鐵支架上安裝木格子
1-5在混凝土牆裝設一道側門
1-6堅固的單扇推拉門開閉構造
1-7扁鋼彎麯加工

門柱:嚮街道主張
2-1混凝土牆代替大門
2-2具有門柱機能的枕木
2-3善用圓木的廢材
2-4不設置門時會以多機能門柱替代

信箱:趣味設計
3-1兼具和風照明功能
3-2門麵格子牆的設計
3-3活用柑仔店的糖果盒
3-4上下設置二世代住宅的專用信箱
3-5設置美觀的宅配專用信箱
3-6縱嚮型多機能信箱

對講機與門牌:機能的融閤
4-1斜嚮設置對講機的外殼
4-2模仿黑膠唱片的圓盤形狀
4-3打造手感文字的姓名門牌
4-4埋入木闆圍牆牆麵
4-5將換氣扇的外罩改造成姓名門牌
4-6平均設置三項機能的位置
4-7設置麵闆化的外牆

COLUMN旅行途中發現的玄關造景

通道地闆:營造風情與趣味
5-1活用既有的石塊
5-2鋪設卵石
5-3低成本的天然石闆長道
5-4在傢中打造小巷
5-5賦予深長通道變化
5-6鋪設碎瓦片的防盜對策
5-7統一地闆材料營造空間深度感
5-8通道樓梯上規劃植栽空間
5-9鋪設拆卸下來的大榖石
5-10鋪設枕木的平緩坡道
5-11配閤建地的地勢起伏

照明:營造璀璨亮麗的夜晚
6-1以LED布置「可愛」的照明
6-2利用聚光燈照亮通道
6-3藉由照明達到防盜作用
6-4針對無障礙空間的坡道照明
6-5鋪設在花草叢土裏的照明
6-6展現玄關的風情

ITEM DESIGN 02──境界的陳設
柵欄與圍牆:適切地劃分界綫
1-1兼具遮蔽功能的露颱欄杆
1-2以兼具長凳功能的柵欄與鄰傢界綫劃分清楚
1-3以「交錯重疊的木闆圍欄」營造空間深度感
1-4交錯張貼柳杉闆圍牆
1-5設在鄰地界綫上的木製百葉窗牆
1-6兼具開放感與防盜性的列柱

擋土牆:注重外觀設計
2-1利用條紋式樣設計兩種效果的完成麵
2-2鋪設天然石
2-3擋土牆即是建築物的外牆

COLUMN探訪京都的外觀設計1

植栽:營造美觀與舒適感
3-1享受四季風情的庭院
3-2柔美的模糊界綫
3-3迎賓的外觀設計

ITEM DESIGN 03──生活空間的延伸
庭院:延展室內空間
1-1用鋼筋混凝土牆打造的中庭
1-2分散設置庭院
1-3封麵與開放兼具的縱格子
1-4營造戶外客廳的氛圍
1-5空間朝橫方嚮與縱方嚮延伸

COLUMN探訪京都的外觀設計2

戶外平颱:打造另一個客廳
2-1設置圓弧形的戶外平颱
2-2連結兩個空間
2-3布置「玩樂舞颱」
2-4通道兼遊樂場
2-5以深屋簷覆蓋平颱
2-6在雨滴下的地方鋪設竹子
2-7懸臂闆架起的緣廊
2-8大幅凸齣的集閤場所

陽颱:開放封麵取得平衡
3-1做為生活空間
3-2以格子圍繞陽颱
3-3頂樓全麵規劃成露颱
3-4利用兩座露颱擴展建築物的空間
3-5用FRP格柵闆採光
3-6兼顧樓下的採光與通風
3-7容易進齣LDK任何空間的配置

長凳:營造非日常的氛圍
4-1營造室內到戶外平颱的連續性空間感
4-2坐著便能眺望大海的露颱
4-3以一棵樹為中心的設計

棚架與遮陽篷:控製光源
5-1利用開孔鋼闆營造光影
5-2爬滿藤蔓植物的綠景
5-3設置開閉式遮陽篷

圍欄:避免封閉感
6-1設置高格子圍牆
6-2自然的波浪圍欄
6-3一樓與二樓圍牆的一體化設計
6-4有效活用高低差與格子
6-5設置在浴室外

光、風、綠、水的設計:營造室內的「舒適」感
7-1在中庭規劃景觀池
7-2設計觀賞用的景觀池
7-3二樓中庭的群落生境
7-4綠化屋頂
7-5透過頂樓綠化提升隔熱性
7-6與閣樓一體化的頂樓庭園

ITEM DESIGN 04──後院空間與設備區域
空調室外機與熱水器區域:巧妙隱藏
1-1利用矮牆與植栽美化
1-2利用木闆圍牆營造不一樣的外觀

廚房後門區域:講究動綫
2-1融入建築物的後院空間
2-2連接有屋頂的露颱

戶外水龍頭:多功能設計
3-1規劃成戶外廚房
3-2安裝市售水龍頭
3-3埋入露颱地闆

儀錶箱區域:儀錶箱的檢測對策設計
4-1設計童趣的儀錶箱
4-2多機能的住宅門麵信箱

COLUMN曖昧空間的設計 前川宅邸

晾衣場:整頓傢事環境
5-1在露颱上設置專用空間
5-2安裝木製的曬衣架
5-3曬衣場規劃在浴室旁
5-4兼具易晾曬與防掉落的優點

寵物:主人與寵物住起來都舒適的對策
6-1慎選齣入口的設置場所
6-2在景觀浴池設置愛犬的洗澡間

配綫收整:設法使電綫融入景觀
7-1利用H型鋼燈桿與陽颱相互調和
7-2區分電綫拉綫與儀錶箱的位置

COLUMN絕妙的卡萊宅邸外觀

其他:營造更歡樂、更美觀的環境
8-1設計富有情調的接雨處
8-2可調整高度的烤肉爐
8-3狗屋設計和模擬主建築的居住環境

ITEM DESIGN 05──車輛與自行車的停放空間
停車空間地闆:便於人車通行
1-1鋪設公主草與枕木
1-2注重材料與配置
1-3便於上下車的門廊地闆
1-4以綠景點綴
1-5設計高低差
1-6講究角度的平闆磚鋪裝
1-7石闆形狀與顔色的調和
1-8設計四種不同材質的地麵
1-9埋設空心植草磚

推拉門與鐵捲門:如牆壁、圍牆般的設計
2-1同係列的木闆大小門
2-2善用摺門節省空間
2-3格子推拉門與女兒牆形狀的屏障
2-4收整到翼牆內側的木製推拉門
2-5以大小兩扇推拉門構成
2-6收進室內車庫的縱格子門

車庫屋頂:確保採光
3-1利用鋼骨與木頭打造輕質柔和的屋頂
3-2有助採光的PC屋頂
3-3大屋頂屋簷下的車庫

自行車停放處:抑製存在感
4-1融入外觀的自行車停放處
4-2設置在玄關附近的自行車停放處
4-3劃分自行車停放處與車庫空間
4-4規劃成多功能空間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勾起瞭我對日式建築深層次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日式住宅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西方建築那樣宏偉壯觀,也不像中式建築那樣繁復精美,而是以一種內斂、謙遜的姿態,靜靜地融入周圍的環境。這本書的“演繹法”,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介紹一些常見的日式建築元素,而是要揭示隱藏在這些元素背後的設計邏輯和哲學思考。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日式住宅對“空間”的處理?特彆是那種模糊室內外邊界的“緣側”,它既是室內空間的延伸,又是室外庭院的入口,這種空間的過渡和滲透,是如何影響居住者的生活感受的?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日式住宅如何通過“不對稱”和“留白”來營造意境。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美,並非完全對稱和飽滿,反而帶有一點點的不完美,更能引發聯想。書中會不會分析日式住宅在色彩運用上的獨到之處?那些天然的木色、石色、土色,它們是如何和諧地組閤在一起,創造齣一種樸素而高級的美感?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光綫”如何在日式住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解讀。日式建築的窗戶設計往往不大,但卻能巧妙地將光綫引入室內,並與陰影形成有趣的互動。

评分

拿到《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的設計應該很有質感。因為日式住宅本身就追求一種低調的、不張揚的美,所以這本書的封麵和排版,我猜想應該也會延續這種風格,用最精煉的語言和最恰當的留白,來呈現內容。書中“演繹法”這個詞,讓我聯想到它不隻是一本圖集,更像是一本“解構”之書。它可能會剖析日式住宅外觀的構成要素,比如屋頂的坡度、齣簷的深度、牆麵的材質、窗戶的開啓方式等等,然後解釋這些元素在整體設計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材質”的論述,日式住宅大量使用木材,但不同的木材、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這些木材的特性,以及古人是如何通過對木材的理解,來創造齣如此耐看且充滿生命力的建築?此外,我對日式住宅的“屋簷”設計很著迷,那些寬大的屋簷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在夏季阻擋烈日,在鼕季迎接陽光,這種對自然氣候的順應,體現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書中會不會詳細解讀屋簷的尺寸、形狀,以及它們與建築整體比例的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日式住宅案例,讓我們看到這種“演繹法”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和發展的。

评分

當看到《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不像很多建築書籍那樣直接展示圖片,而是以一種更加學術和探究的方式,來解讀日式住宅的外觀。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充滿日式風情的建築,它們簡潔的綫條,天然的材質,以及與自然的完美融閤,都讓我心馳神往。這本書的“演繹法”,讓我猜想它會深入剖析日式住宅外觀背後的設計原理和文化內涵。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解讀日式住宅獨特的“屋頂”設計?那些坡度、齣簷,以及覆蓋的材料,都蘊含著怎樣的智慧?我非常期待書中對“外牆”的處理的講解,比如那些木質格柵、土牆,以及它們與庭院植物的相互關係。日式住宅對外露木構件的精湛處理,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潤而質樸的美感。此外,我也對書中關於“光影”的解讀充滿興趣。日式住宅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光,通過門窗、廊道等設計,來創造齣富有層次感和氛圍的空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演繹法”是如何在實際建築中得以運用的,並且從中學習到一些設計上的啓示,將這份日式的美學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评分

《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就像一扇通往日式美學深處的大門,讓我充滿探究的欲望。我一直對日式住宅那種內斂、寜靜、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氣質著迷,但總覺得無法完全參透其中的奧妙。這本書的“演繹法”讓我覺得,它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我一步步解構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理解它們為何如此設計。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闡述日式住宅對“水平綫條”的強調?那些低矮的建築體量、寬闊的屋簷,以及延伸至庭院的“緣側”,是如何營造齣一種嚮外延展、與大地緊密連接的感覺?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深入探討日式住宅的“材料美學”。那些原木的質感、石頭的粗獷、紙張的通透,它們是如何在日式建築中被恰當地運用,創造齣一種樸素而高級的視覺享受?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屋頂”和“外牆”的解讀。日式住宅的屋頂,往往有著獨特的坡度和齣挑,而外牆,則常常采用木格柵、土牆等材質,它們是如何與天空、與庭院相互對話,共同塑造齣建築的獨特錶情?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日式住宅如何處理“虛實”關係的觀點,比如那些通透的隔扇、格柵,以及留白的庭院,是如何在視覺和心理上拓展空間的。

评分

看到《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就是,這絕對不是一本簡單的圖冊。它用“演繹法”這個詞,給我的感覺是,它會帶你一層層剝開日式住宅外觀的“秘密”。我好奇,書中會如何解讀日式住宅那種“不拘泥於對稱,卻又處處講究平衡”的設計理念。那些看似隨意的布局,其實背後都有其深刻的考量。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開窗”的論述。日式住宅的窗戶,有的是紙糊的障子,有的是木格的格子,它們是如何控製光綫的進入,以及與外部景緻的連接,從而創造齣豐富的室內光影效果?我猜想,這本書還會深入分析日式住宅如何利用“高差”來處理空間。那些颱階、門廊,以及室內外的高度變化,是如何讓空間顯得更加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而且,日式住宅的“屋頂”設計也是一大特色,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不同坡度、不同材質的屋頂,以及它們是如何與建築主體完美結閤,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美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庭院”的解讀,因為庭院在日式住宅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建築的延伸,更是心靈的棲息地。

评分

讀到《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京都古老的街巷,那些隱藏在竹林深處的町屋,以及那份寜靜而古樸的氣息。這本書用“演繹法”來命名,這讓我覺得它不像是一本簡單的建築圖鑒,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探索和解讀。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演繹”日式住宅的“屋頂”?那些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屋頂,比如瓦屋頂、茅草屋頂,它們在形式上有著怎樣的演變,又在功能上起到瞭什麼作用?我猜想,書中可能會深入分析日式住宅如何處理“外牆”的細節。那些木質格柵、土牆、石牆,它們是如何與庭院中的植物相互呼應,創造齣富有層次感的視覺效果?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門與窗”設計的解讀。日式住宅的門窗設計往往非常講究,它們不僅是空間的界限,更是光綫和風景的載體。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門窗,比如障子(shoji)和襖(fusuma),以及它們在采光、通風、隔音等方麵的不同作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實際案例,來展示“演繹法”是如何在不同風格和時期的日式住宅中得到體現的。也許,它還會探討日式住宅如何與“庭院”融為一體,創造齣內外皆景的獨特意境。

评分

《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嚴謹又不失詩意的感覺。它暗示著這本書不僅會展示日式住宅的美,更會探究其美學背後的邏輯和原理。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演繹”日式住宅的“結構”之美?那些暴露在外或巧妙隱藏的木梁、柱子,是如何在滿足功能性的同時,展現齣獨特的東方韻味的?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深入探討日式住宅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天然的木材、石材、紙張,它們是如何被巧妙地組閤,創造齣既樸實又精緻的視覺效果?那些看似簡單的材質,在日式建築中卻能煥發齣無窮的生命力。此外,我對書中關於“比例與尺度”的解讀非常期待。日式住宅的體量往往不大,但通過對比例的精準把握,以及與環境的和諧呼應,卻能營造齣一種寜靜緻遠的空間感受。這本書會不會也探討日式住宅如何處理“屋簷”和“牆麵”的關係?那些嚮外延伸的屋簷,不僅是遮蔽,更是空間的過渡,與樸素的牆麵共同構成瞭日式建築獨特的錶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日式住宅,不僅僅是外觀的模仿,而是理解其背後的設計哲學和文化底蘊。

评分

坦白說,《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一開始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覺得“演繹法”聽起來有點學術,不知道會不會很枯燥。但轉念一想,日式住宅那種簡潔、自然、充滿禪意的美學,確實不是隨便就能模仿的,背後一定有其深刻的邏輯和一套不成文的規則。這本書的齣現,或許就是為瞭揭示這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法則”。我很好奇,它會從哪些角度來“演繹”呢?是像解數學題一樣,從基本元素開始,一步步推導齣復雜的整體造型?還是會像解讀一首詩一樣,從意境齣發,去體會那些微妙的設計細節?我個人對日式住宅的“庭院”部分特彆感興趣,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日式庭院的構成元素,比如石組、水景、植栽,以及它們是如何與建築本體相互呼應,共同營造齣一種寜靜、和諧的氛圍?那些看似隨意的枯山水,背後其實蘊含著深遠的哲學思想。還有,日式住宅對“光影”的運用也是一大特色,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通過門窗、廊道的設計,來引入自然光,並隨著時間推移,産生豐富的光影變化,為空間增添層次感和動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演繹法”是如何體現在實際的建築設計中的。光看書名,就覺得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著作,它不隻是關於“看”,更是關於“理解”和“感受”。

评分

《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竹林,以及陽光穿過木質格柵灑下的斑駁光影,那是一種洗練而富有禪意的美。這本書的“演繹法”讓我好奇,它究竟會以何種方式來解析日式住宅的外觀?是像解構主義一樣,將復雜的建築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然後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像邏輯推理一樣,從一些基礎的原理齣發,推導齣最終的建築形態?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材料”的論述。日式住宅大量使用木材,但不同的木材,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和生命力。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木材的特性,以及古人是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創造齣曆久彌新、充滿韻味的建築?我特彆好奇書中對“比例”的解讀。日式住宅的各個元素,比如窗戶的大小、屋簷的齣挑、柱子的粗細,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是如何影響整個建築的美感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庭院”與“建築”之間關係的深刻見解。那些看似隨意的庭院設計,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學和美學。

评分

看到《日式住宅外觀演繹法》這本書,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那些依山傍水、木質結構、帶有大屋簷的日式建築,那種寜靜緻遠,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感,真的讓人心神嚮往。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它不像一般的設計類書籍那樣直接羅列風格,而是用“演繹法”這個詞,暗示著它會從更深層次的原理和邏輯齣發,去解析日式住宅外觀的精髓。我很好奇,它會如何拆解那些看似簡單的綫條、材質和比例,去揭示背後蘊含的設計智慧?是會從曆史演變的角度,還是從材料的特性齣發?亦或是從功能與審美的平衡去探討?我猜想,它應該會深入分析日式住宅如何巧妙地運用“藉景”的手法,將庭院的景緻融入室內,創造齣內外空間的無限延伸感。那些錯落有緻的瓦片、精巧的格柵、以及那標誌性的“緣側”(engawa),它們是如何共同作用,塑造齣獨特的日式氛圍的?這本書會不會也談到日式住宅在現代社會中的演變?如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融入現代人的居住需求和審美情趣?比如說,現代日式住宅可能會在采光、通風、隔熱等方麵進行優化,但這一切是否會以犧牲原有的韻味為代價?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幫助我們理解日式住宅不僅僅是建築風格,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和美學態度。甚至,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的改造建議,讓我們可以將這種日式美學運用到自己的居住空間中?這真的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題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