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能靠彆人齣錢養小孩,那就再好也不過瞭! 2015年我的第一本理財書《6年存到300張股票》推齣後,很高興接受瞭周小姐的訪問,當時懷孕中大腹便便的周小姐,認真賣力工作的景象,給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傢裏要迎接一個小寶貝,固然欣喜,但是背後的錢坑也頗為恐怖。
根據專傢的統計,將一個小孩養育成人,生活費加上學費,大約需要600~1000萬。因此現在很多的年輕人,自認為「生不起、養不起」,也就斷瞭生育小寶貝的念頭,直接導緻颱灣目前的少子化危機。
其實小孩子也不完全是隻會花錢的「負債」,看著臉書上周小姐女兒的可愛模樣,不僅可以增加傢庭的喜樂氣氛,將來長大後還會報答父母,這又是一項長長久久的「資産」瞭!但是現實問題擺在眼前,小孩的奶粉跟尿布錢、未來的學費,要從哪裏來?如果可以靠彆人齣錢來幫我養小孩,那該有多好?
2016年6月8日中信金(2891)爆發齣弊案疑雲,遭受到檢調的大規模搜索,我評估後認為影響不大,也在個人的粉絲團發錶心得。周小姐不愧是財經記者,除瞭有專業知識判斷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她抓住「危機入市」的大好機會,低價買進中信金,不費吹灰之力又賺進瞭不少的奶粉錢。
一般的小資上班族,如果想要改變「為五鬥米摺腰」的人生,除瞭努力開源跟節流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創造「被動收入」,也就是「不需要靠自己勞力的收入」。被動收入就如同是一隻金雞母,可以不停地幫你下金雞蛋,讓你從辦公室解放齣來,提早獲得自由。
拿我最近幾年認真存下的300多張中信金股票為例,2016年就貢獻給我約80萬的股利,這顆股利金雞蛋,就是我現在養兒育女的最佳幫手。我投資股票超過20年,每一檔我辛苦存下的績優股票,都是我的金雞母,隻要我認真存下10隻金雞母,就可以享受「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的退休生活。
但是要先提醒一下讀者,股票市場絕對不是隻有金雞母的光明麵,它依然有「吃人不吐骨頭」的黑暗麵。因此,在投資股票之前,誠心地建議大傢要勤做閱讀,從書中學習高手的智慧與經驗,不僅可以減少走冤枉路的虧損,也可以加快股票資産的纍積速度,「書中自有黃金屋」,絕對是真理。身為財經記者的周小姐,採訪過無數的投資高手,如今將高手們的武功心法,去蕪存菁之後集結成一冊,就是小資上班族,創造被動收入達到財務自由的最佳武功秘笈。
我身為一個教師,漸漸地有一個感慨,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讀書,齣版業也越來越蕭條。每次我經過夜市,雞排店前是大排長龍,電影院前也是人聲鼎沸;對比的是卻是書店的結帳櫃颱前,真的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啊!
同樣的一筆錢,唯有放在對的地方纔叫作投資。舉例來說,一本理財書的售價跟一張電影票差不多,看電影你頂多開心2個鍾頭,然後就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不會改變你什麼。買理財書迴傢後,卻還要花上數十個鍾頭來閱讀,更要花10年、20年來堅持投資,但是幫你開啓瞭「財務自由」的大門,未來的人生有瞭無限的可能。
同樣的一筆錢,買進電影票,你是在投資電影公司,讓大明星提早享受人生;為何不能拿來投資自己呢?
人隻能活一次,想要提早自由自在、樂活人生,請記住一定要先「投資自己」。「書中自有黃金屋」,請你一定要牢記這句話。
暢銷股票書作者.不敗教主∕陳重銘
前言
當人生需要喘息或被迫暫停時,股票就是我最好的後盾! 2016年11月8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尚未底定,颱股先大跌274點,在K綫圖上留下一根超長的黑K棒。我在收盤時以182元買進颱積電(2330),隔天盤中漲到187元時賣齣,兩個交易日賺進5元價差,去年颱積電的現金股利也纔6元而已。
當天我也以39.1元買瞭國泰金(2882),但沒有隔天馬上賣齣,而是在11月14日漲到46.1元時脫手,4個交易日賺到7元價差,而國泰金的現金股利纔2元而已。
如果要算報酬率,颱積電是2.7%,國泰金是17.9%,但對小散戶來說,最開心的還是實實在在地賺到這5元與7元價差,這個月我可以不靠工作收入,就能支付小孩的保母費跟日常開支。
◎不求提早退休,隻求兩個月「不用工作」
我成長的年代,因為颱股指數曾經上萬點,有人荒廢工作炒股炒到一無所有,身邊的大人多少會透露齣「股票碰不得」的態度,以及靠勞力與腦力賺取生活所得纔是正途的觀念。
可是生下孩子之後,我很慶幸我學瞭交易股票的各種知識,讓我能在傢專心照顧小孩半年,除瞭積蓄,還能靠看盤賺點外快(真的變成菜籃族瞭),不用為瞭拿錢看老公臉色。我開始思考,每個人都有不想或無法工作,但又不願意生活品質下降的時候,運用股票知識多增加一點收入,人生不就又多瞭幾天的自由?
所以,我學習股票知識的動機不是「提早10年退休」這種遠大的目標,但是如果一年有10萬元的收入來自「被動所得」,那不就等於一年至少有兩個月可以不用工作瞭嗎?
◎一本隻要會加減乘除就能懂的股票書
市麵上股票書這麼多瞭,哪裏還差我這一本呢?
有一天我在臉書上和哥哥聊天,我跟他說:如果你有錢的話,也可以買支股票。但是他認為股票太深奧瞭,不是他這樣的人能懂的。
我聽瞭很難過,覺得如果有一本簡單到隻要學過加減乘除就能懂的股票知識書,那不是很好嗎?
我自己是中文係畢業的,念中文係是因為大學聯考數學不到20分,而那一年低標還有60分呢!選填誌願時我心裏隻有一個想法,就是隻要是不用碰到數學的科係就好,所以填瞭所有的文學院,最後上瞭中文係。
可惜齣來江湖混,遲早都要還。齣社會後我竟然輾轉成為商業書編輯,彆說股票瞭,統計學、經濟學等等也必須懂,最後還是都得碰數學。
在做編輯的過程中我發展齣對股票投資的興趣,並且發現很多觀念都很簡單,隻是許多專傢為瞭錶現齣他們的專業,或是為瞭故弄玄虛,往往會用深奧或無法馬上懂的術語來包裝某個概念。正所謂「江湖一點訣,說穿瞭就不值錢」,比方說,什麼叫「低基期」股票?其實就是價格跌深瞭,現在跟之前的價格相比算是便宜。或是新聞說某金控「處分」瞭某檔股票,賣掉就賣掉為什麼要叫「處分」?
這些用語多少都會形成進入股市的障礙,因為已經有一堆股市生態要搞懂,再加上這些術語,任誰在辛苦工作一天後,都會想:算瞭,錢還是放銀行就好瞭吧。
我希望這本非常基礎的書,能成為進入股票世界的鑰匙,沒有難懂的術語,可以兩、三分鍾就理解一個觀念。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把整本書看完,也不覺得股票有這麼難懂瞭。
◎不是給魚吃,而是教人如何釣魚
本書分成5個單元:「股票基礎知識」、「颱股生態」、「基本麵」、「K綫指標」與「選股」。但是主要的重點隻有兩個:一是認識股票,二是在股市裏該如何判斷及該如何操作。
人往往是在接觸市場之後,纔會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投資性格。而且大部分散戶的投資行為都差不多,股價狂跌就不敢買,股價飆漲就心癢難耐。就像我在颱股大跌274點買進時,有朋友在臉書上提醒我應該多觀望幾天,還會再跌。隔天颱股漲迴來,他就自己刪掉留言瞭。因為我自己是散戶,我知道那種觀望到扼腕,或觀望到套牢是什麼滋味。
我也知道很多人在觀望。有句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在股市裏知己知彼,未必會百戰百勝,但是可以帶著清楚冷靜的腦袋瓜進場,就不容易做齣錯誤的判斷。
所以這書不會報明牌?
不會。本書的目的是提供像我一樣的散戶,麵對各種洶湧而來的資訊,知道如何看待與應對,是要教你如何釣魚,而不是餵你答案。
當然最後還是會有一個篇章,特彆說明在眾多資訊中,我是如何選股以及進齣場策略是什麼。但是等齣版時這些資訊早已成為曆史資料,隻有參考價值,能不能照做還是要靠自己判斷。所有的股票書齣版時,過去績效都已經過去,照著買不一定能獲得同等績效,我自己就曾經因為採訪之便,在雜誌齣版前,買瞭達人報的明牌而套牢。
◎我也是散戶,隻是愛研究、勤實驗
我也無法跟你保證照著做能有多少報酬率,隻能說在我的套牢與賺錢經驗當中,已經為保護本金建立起幾道防綫,努力達到少賠多賺的目標。
我自己最高的經驗是一檔股票從39元抱到139元賣掉,持股兩年獲利256%;但也曾經把持不住,25元買進的好股票,買後一路下跌到18元,迴檔到20元時忍不住停損賣齣,而一年後它漲到45元。這種追高殺低的行為不是散戶,什麼纔是散戶呢?
那我跟一般散戶的差彆在哪裏?
其實差彆不大。我的工作剛好需要研究股票,加上我是一個喜歡做實驗的人,因為採訪與撰稿的工作接觸過一些投資的暢銷書作者,隻要他們說的方法我認同,就會想要進場實驗看看。聽到明牌馬上去買這是一定要的,然後再視結果慢慢修正選股策略與交易方式。過程中有任何疑問,當然也會跟專傢討教。
最重要的是,市麵上的達人都已經成為大戶瞭,這些大戶盡管不是巴菲特等級,其選股與交易邏輯也與散戶絕對不同。我在實驗的過程中,瞭解到哪些建議可以用、哪些不能用。然後把摸索的心得寫成這本書,希望能幫助剛起步的小散戶快速瞭解股票的世界,尤其是沒有信心能瞭解股票的人,就連我數學聯考不到20分都行,你也一定行。
不過,為什麼一定要瞭解股票?
颱灣60~70年代利率為12%,等於存100萬在銀行,一年可領12萬,存個500萬,一年就有60萬。在這樣時代的勞工,會存錢就綽綽有餘。
到瞭80年代,利率剩下6%,不過沒關係,此時經濟正在起飛,颱灣錢淹腳目,拚一點存1,000萬,一年還是可以有60萬的利息。而到瞭90年代,利息卻隻剩30萬。時序進入21世紀,利率越來越低。如今一年期定存的利率,平均隻有1.035%,等於辛苦存1,000萬,一年利息隻有10萬。想過一年60萬退休的日子,請準備好6,000萬銀子。
◎低利時代來臨,我用投資換「自由」
可是即便以主計處統計2015年的颱灣薪資中位數40,853元來看,假設25歲工作到65歲,40年每個月都存下兩萬,也不過是960萬元,加計定存的復利一定會破韆萬,但距離能安穩退休還很遠。
上個世紀利率高自然有機會早退休,進入21世紀,每個人都被迫必須學會理財投資,纔能買到自由的時間。
當然,投資的工具不光是股票而已,還有基金跟債券。可是算一下成本,還是股票最便宜。特彆依照央行總裁的說法,颱灣股票已經債券化。意思是債券利率低迷不振,資金轉嚮追求高殖利率股票,更流行的說法是「定存股」、「存好股」、「雪球股」。這代錶在颱灣,投資股票已經跟上個世紀以賺取價差為主流不同,如今是價值投資當道,把股票當債券般賺取年殖利率為風潮。這錶示有一大群人在股市中尋覓的是可以「賺利息」的標的,而不是那種企圖一夜翻身、隔天馬上遞辭呈的投機機會。
既然已經有人找到,甚至能告訴彆人該怎麼找,為什麼不學呢?
等等,雖然我舉利率演變為例,但我們的目標不該是存退休金(那應該永遠都起不瞭頭),而是運用投資知識換取自由的時間,就像我用39元的國泰金,換到一個月不用靠工作收入,就能支付所有的帳單。
從現在開始練習,試試看把某一年的年終奬金全部投入股市,假設一年能逮到兩次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讓你一年有兩個月可以不用靠工作所得過日子的話(當然這是虛擬的,現實生活中哪能真的不工作),慢慢地,或許會練成一季、半年,甚至一整年。
有瞭這項「第二專長」,當人生需要喘息或暫停的時候——尤其是女性,生小孩真的會被迫暫停許多規劃,它將能成為你最好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