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古典詩詞
  • 古典文學
  • 詩歌
  • 詞麯
  • 傳統文化
  • 文學鑒賞
  • 美學
  • 中文
  • 寫作
  • 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平仄、閤押韻,
在講究詩詞格律與詞牌的限製中創造無限之美,
從鑑賞到創作,格律入手,抒情上手

  ★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打造品味詩詞基本功
  ★先讀詩、後學詞,一本搞懂詩詞的格律與規定
  ★介紹「學詞入門第一書」中最常用的五十個詞牌,學會最全麵的鑑賞!

  詩詞不隻是存在於紙張上的文字藝術,透過平仄對仗,更躍然紙上。其中蘊含的意喻和情懷,既隱晦朦朧又深刻動聽。懂得詩詞格律的入門技法,不僅能掌握寫作訣竅、創作文字藝術之美,還能鑑賞古詩詞,真正學會詩詞的形式美與意境之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這兩首詩句,一首對仗與平仄整齊相對,一首踩瞭平仄的違規綫,兩句詩的節奏感也因此大不相同!你覺得哪首詩,讀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雪深山塢,煙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一笑燈前,釵行兩兩春容。」
  齣自同個詞牌〈聲聲慢〉的這兩首詞,為什麼前者李清照所作的句子成為絕世傳唱,後者吳文英的詞作卻較少被人提及?

  詩讀起來鏗鏘有緻,因為它講究聲律與格律:
  ─平仄:以聲音的抑揚頓挫,讓文字産生音樂般的節奏美。
  ─押韻:透過聲音的迴環讓文字擁有和諧音感。
  ─對仗:詞性兩兩相對、形式工整,打造文字的結構美。
  ─格律:五言與七言的律詩、絕句及詞牌,在限定中創造意蘊無限之美。

  詞讀起來綿長溫潤,因為它受到的規範不像詩那麼嚴格:
  ─詞牌:詞的格式名稱,每個詞牌都有一個詞譜。
  ─詞譜:詞的格式要求,規定著文句、字數與平仄。
  ─單調、雙調:單調的詞隻有一段,往往是一首小令;雙調的詞分兩段,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
  ─詞韻:用韻較詩為寬,押韻的位置也多種多樣。

  作者陳書良師承「一代詞宗」夏承燾,從講解格律入手,透過58首唐宋詩詞深入淺齣,技法與鑑賞並重,分析與教學兼備,將韆年前文字美學經典轉化為易懂易學的內容,寓欣賞於講解格律,讓韆年後的我們也能窺其堂奧輕鬆上手。

  本書簡單扼要敘述詩詞格律的基礎原則,讓寫詩填詞學習得法,學會詩詞創作基本功,抒發心境或怡然自得,暢言唱想、同好切磋。不止能讓人文字更細緻、更有味,鑑賞詩詞也更內行、更有品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書良


  湖南長沙人,1947年生於湖湘書香世傢,自幼秉承先學詩後學詞的傳統,在外祖父劉永湘指導下學習寫詩,並和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詩詞功夫與學識既紮實又深厚,原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文學所所長、研究員,現為省文史館館員;擅長詩詞之外,也醉心六朝文化,人稱「六朝人物」,特立獨行,著作甚豐:《鄭闆橋畫傳:三百年前舊闆橋》、《楹聯之美》、《唐伯虎畫傳:他在繁華中獨自前行》、《薑白石詞箋注》、《六朝人物》等。

圖書目錄

壹 聲律:漢字的鏇律與節奏
平仄
押韻
對仗

貳 格律:限定中的無限之美
五言律詩
七言律詩
五言絕句
七言絕句
歌行

參 避忌:戴著鐐銬跳舞
失黏與失對
孤平
「句末三連平」以及「句末三連仄」

肆 填詞:淒婉動聽的文字藝術
詞律的概念
詞譜與填詞
憶江南╱搗練子╱憶王孫╱調笑令╱調嘯詞╱轉應麯╱如夢令╱長相思╱相見歡╱生查子╱點絳唇╱菩薩蠻╱蔔算子╱減字木蘭花╱憶秦娥╱更漏子╱清平樂╱阮郎歸╱攤破浣溪沙╱西江月╱南歌子╱醉花陰╱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鵲橋仙╱踏莎行╱臨江仙╱偶題╱已涼╱蝶戀花╱一剪梅╱漁傢傲╱青玉案╱風入鬆╱祝英颱近╱洞仙歌╱滿江紅╱水調歌頭╱滿庭芳╱鳳凰颱上憶吹簫╱暗香╱聲聲慢╱念奴嬌╱桂枝香╱水龍吟╱齊天樂╱雨霖鈴╱永遇樂╱疏影╱沁園春╱摸魚兒╱賀新郎

附錄
平水韻
詞林正韻
笠翁對韻

 

圖書序言

自序

  這一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閤筆者自己的學習、創作經驗,讓有意於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形式來言誌抒情。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後又嚮臒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他們都認為,傳統詩詞的學習、寫作應該是先學詩後學詞。我的學習、創作經曆也是先詩後詞。我們知道在文學史上,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産生的,所以詞又彆名「詩餘」。詞中的律句特彆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後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書所謂的格律詩詞,在詩這一類,包括古體詩(古風)和近體詩兩個部分。

  所謂古風也有兩類,一類是唐代以前的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對此本書不擬贅述。一類是唐以後的古體,雖標榜不受拘限,實際還是有很多講究,尤其是歌行體,所以本書將會專章論及。

  近體詩醞釀於齊梁,定型於唐代,唐代稱為今體詩,宋代以後稱為近體詩。自此,中國詩纔有瞭嚴密的格律,而且曆宋元明清一直到現代,詩的格律還是沒有變。所以於詩我們著重談近體詩。

  至於詞律,昔人強調「倚聲填詞」,筆者的創作也是從對譜填詞開始。因此本書從曆來所推重的「學詞入門第一書」─清舒夢蘭撰《白香詞譜》中著重介紹瞭五十個常用詞牌,每個詞牌又介紹瞭常用的一體,結閤例詞,講述瞭如何按譜填詞及詞韻的一般規律。根據學者的統計,一般曆史上的著名詞人個人創作也不過用三四十個左右的詞牌而已。本書所列詞譜,應可滿足初學者創作之需。

  詩詞格律都是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欣賞古代詩詞來說,如果能夠知道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識,那就更能欣賞其中的寫作技巧、藝術的美。對於創作格律詩詞來說,如果能夠在知道這些基本知識的同時,多讀多寫,那就反過來更能熟悉、運用詩詞格律。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學詩學詞,多讀多寫是一個絕不可少的、既是初學必須,又要終生保持的功課。正由於此,我們對書中的例詩、例詞都作瞭簡注和鑑賞性的分析,寓欣賞於講解格律之中,以俾讀者學習時不至於因閲讀睏難而「卡住」;並且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對自己正在學習的詩詞體裁漸進地掌握其寫作要領。

  本書所講的詩詞格律,是老生常談,亦即大部分是前人所言。由於這是一部基礎知識的書,所以書中所論概不標明齣處,這也是《文心雕龍》所提倡的「同乎所同」。然書末參考文獻將一一標列前修鴻著,敬意永駐。

  為方便讀者平時創作或車旅吟詠,本書附錄瞭《平水韻》、《詞林正韻》和《笠翁對韻》。希冀讀者手此一編,於用韻造語有所依傍,熟練運用,靈活掌握,以俾實用。若能如此,則筆者的編撰目的也就達到瞭。
 

圖書試讀

壹 聲律:漢字的鏇律與節奏
 
格律詩詞之所以讓一些初學者視為畏途,就是因為它是很講究聲律的;格律詩詞之所以讀起來「韻」味十足,也是因為它的講究聲律。格律詩詞聲律主要有三點:一是平仄,二是押韻,三是對仗。聲律加上對字數、句數的規定和字句的排列等等就是傳統詩詞的格律。
 
近體詩中絕句和律詩是非常講究格律的,詞中很多句子實際也是律句,認識格律,我們可以從絕句和律詩開始。
 
平仄
 
平仄的作用是構成聲音的抑揚頓挫,從而産生一種音樂的節奏美。那麼,何為平仄呢?
 
漢語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音節除瞭聲母韻母之外,還有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這就是四聲。要分辨平仄,先須區彆四聲。魏晉時期,陸機就已提齣文學語言要音聲變化和諧。所謂「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文賦〉)。到齊梁時,周顒和瀋約發現漢語的聲調可以歸納為平、上、去、入四個類彆。《南史•周顒傳》雲:「(周顒)始著《四聲切韻》行於時。」同書的《瀋約傳》亦雲:「(瀋約)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纍韆載而不悟,而獨得胸襟,窮妙其旨,自謂入神之作。」並且他們還要求詩人們寫詩時自覺調整四聲,「兩句之中,輕重悉異」,時人稱其詩為「永明體」。應該說,四聲得以在這個時期被發現,原因是多方麵的,如傳統音韻學的自然發展、詩賦創作中聲調音韻運用的經驗積纍等,均對四聲的發明有促進的作用。而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與當時佛經翻譯中考文審音的工作有著直接的關係。東晉時期,佛教已盛行中國,佛經的譯本亦多。由於原來佛經的梵文是多音節的,具有優美的音樂性,譯為單個的漢字後,為瞭恢復其原來的音節之美,在誦讀時即將每一個字讀成幾個高低不等的音節,由此乃明確地辨析齣字的四聲。關於這一點,陳寅恪先生《四聲三問》有精深論述,於此不贅。
 
四聲,這裏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俗稱「老四聲」。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瞭解聲調是怎樣構成的。古時候沒有聲調儀,不能測齣四個聲調的實際讀法。人們往往舉齣一些例字,依四聲順序排列,讓人習讀,以取得一些真實的語感。其實這是一個最原始、也是最實用的學習四聲法,筆者幼年時就是在長輩指導下靠反覆習讀以辨明四聲的。如:
 
東董送屋
 
江講絳覺
 
天子聖哲
 
平上去入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看到「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這個書名,我的心就被深深吸引住瞭。我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詩詞歌賦情有獨鍾,但總覺得自己離那份古典的雅緻還有很大的距離。這本書的標題,給人一種既專業又親切的感覺,彷彿真的有一位引路人,要帶我踏上這趟充滿魅力的古典美學之旅。我特別期待,這本書會不會從最根本的地方講起,比如,詩和詞的起源、發展,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會不會深入淺齣地講解詩詞的格律、平仄、押韻等基本功,但更重要的是,會告訴我如何理解和運用這些「規則」,讓它們成為我錶達情感的工具,而不是束縛。我對「中文古典美學」的詮釋也充滿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從文學的範疇,延伸到書法、繪畫、音樂,甚至建築、園林等領域,告訴我這些藝術形式是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構建瞭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不僅僅學到如何寫齣優美的詩句,更能培養一種對古典藝術的欣賞能力,理解古人的情懷,並將這份雅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期待的,是一場能夠開啟我對古典文學和美學全新認識的體驗。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簡直打中瞭我的心坎裡!「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這句話裡的「第一堂」讓我感到非常受用,因為我一直對詩詞填詞有興趣,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總是覺得門檻很高。市麵上有很多關於詩詞賞析的書,但直接教人怎麼「寫」,而且還連結到「古典美學」的,真的不多。我腦海裡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手捧著書,旁邊放著毛筆和墨水,嘗試著寫下自己的第一首詩。我希望能從這本書裡學到最基礎、最核心的寫作技巧,比如詩的格律、詞的韻腳,還有各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但重點是,這些技巧要如何運用,纔能讓寫齣來的東西既有古人的韻味,又不失現代人的情感?我尤其好奇「中文古典美學」的「課」是怎麼上的。是會從詩經、楚辭開始,帶我們領略早期的文學之美?還是會聚焦在唐詩宋詞的輝煌時期,分析不同詩人、詞人的風格特色?又或者,會更深入地探討,古代文人是如何在寫作中融入他們的哲學思想、人生態度,以及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和感悟?我期待的不是死記硬背的規則,而是能引導我理解,為什麼古人會這麼寫,他們的靈感來源是什麼,他們想傳達的意境又是如何。我希望這本書能打開我的思路,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能主動地去感受、去思考、去創作。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我的心就飄到古代的詩詞歌賦裡去瞭!「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光是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很有學問,但又帶著一股親切的引導感,好像有人要手把手帶你進入那個充滿詩情畫意、風雅韻緻的世界。我一直覺得,學寫詩填詞,不隻是文字的堆疊,更是一種對中華文化底蘊的觸摸,對情感錶達的昇華。想像一下,能夠用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來抒發自己當下的心情,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該是多麼浪漫又深刻的事情!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不能幫我解開許多詩詞裡的「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同樣是寫離別,有的人寫得盪氣迴腸,有的人卻又溫柔婉約?又比如,填詞裡的「婉約」和「豪放」,到底有哪些具體的技巧和心境上的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讓我從「看」詩詞變成「寫」詩詞,從「欣賞」美變成「創造」美。我對「中文古典美學」這個詞也特別好奇,除瞭詩詞,是否還有更廣泛的意涵?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引導我去思考,比如書法的線條之美、繪畫的意境之美、甚至茶道的寧靜之美,這些是如何與詩詞詞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共同構築起一個完整的古典美學體係。我本身對歷史和文化很有興趣,但總覺得自己離古代的文人雅士有點距離感,希望這本書能縮短這個距離,讓我覺得自己也能夠嘗試領略那份風雅。

评分

「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這標題真的太有吸引力瞭!作為一個對詩詞一直抱有濃厚興趣,卻苦於無從下手的讀者,看到「第一堂」這個詞,就像看到瞭希望的曙光。我總覺得,詩詞不隻是文字,更是情感的流淌,是意境的營造。我渴望能夠透過學習,學會如何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如何用文字去描繪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性的指導,例如,如何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從中提煉詩意?如何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讓自己的詩句更生動形象?又或者,在填詞時,如何選擇適閤的詞牌,如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詞牌的格律之中,寫齣有韻味的詞作?我特別對「中文古典美學」這個概念感到好奇。這本書會不會從詩詞齣發,引導我去理解,例如,中國古代的審美觀念是如何形成的?詩詞的意境與中國畫的留白、山水意境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聯繫?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不僅僅是學會「寫」,更能學會「感受」,學會用一種更深層次、更具文化底蘊的方式去理解和欣賞周遭的世界,讓自己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评分

「寫詩填詞:你的第一堂中文古典美學課」,這個書名聽起來充滿瞭啟發性,就像是開啟一扇通往過去智慧與藝術的大門。我一直覺得,學會寫詩填詞,不隻是掌握一種文字遊戲,更是學習一種觀察世界、感受生活的方式。古人的詩詞,之所以能流傳韆古,不僅在於其文字的優美,更在於其中蘊含的深沉情感和生活哲學。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看見」詩意,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並將其轉化為文字。例如,同樣是看到一片落葉,古人為何能寫齣「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蒼涼與無奈?我又該如何觀察,纔能寫齣屬於自己的,對落葉的感受?我對「古典美學」這個詞非常感興趣。這本書會不會帶我走進古代文人的生活,瞭解他們的日常,他們的審美觀?會不會從中引導我去思考,詩詞與音樂、繪畫、建築等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關聯?比如,一首詩的節奏感,是否就像樂麯的起伏?一幅畫的留白,是否也如同詩詞中的意境營造?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寫詩填詞的技巧,更能培養一種細膩而深刻的感知能力,讓我的生活因為多瞭詩意而更加豐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