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

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現代詩
  • 詩歌創作
  • 語言學
  • 詩學理論
  • 寫作技巧
  • 文學
  • 當代詩歌
  • 創意寫作
  • 詩歌鑒賞
  • 風格流派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馬華文壇資深評論傢,詩人溫任平,
  熟諳現代詩的知識背景與技術操作,
  現代詩創作的竅門,盡在這部「武林祕笈」。


  本論集是作者溫任平融閤多年創作與研究精華而成的現代詩「武林祕笈」──
  以【第一輯:靜中聽雷】、【第二輯:快步長廊】、【第三輯:專題演講與序文】三大輯精彩內容,
  讓有誌於詩的讀者,從中得到些許啓示,些許感悟!

  本論集收錄長短論文76篇,不討論一般熟知的比喻、意象、形象化、典型化等技巧,而是提供寫詩所需的方方麵麵的知識:技術層麵、意義層麵、語言學方麵,與人文背景方麵。論理旁徵博引,從班雅明、巴特、德裏達、維根斯坦、布萊希特到隨興禪機、自動語言、達達主義、佛偈公案亦多涉及。

  「我一生從事詩教就不是自己在『爽』,而能多少發揮惠澤眾生的意義。 與大傢一樣,我們期許自己寫齣更好的作品,讓白話新詩進入現代的盛唐。」──溫任平〈自序〉

本書特色

  馬華文壇資深評論傢、詩人溫任平,鎔鑄多年創作經驗與研究精華,冶煉齣現代詩各種觀察的「武林祕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溫任平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社長。曾任馬來西亞華文作傢協會研究主任,大馬華人文化協會語文文學組主任,推廣現代文學甚力。曾於1981年與音樂傢陳徽崇策劃國內第一張現代詩麯的唱片與卡帶《驚喜的星光》。著有詩集:《無弦琴》、《流放是一種傷》、《眾生的神》、《扇形地帶》(華巫雙語)、《戴著帽子思想》;散文集《風雨飄搖的路》、《黃皮膚的月亮》;評論集:《人間煙火》、《精緻的鼎》、《文學觀察》、《文學‧教育‧文化》、《文化人的心事》、《靜中聽雷》與《馬華文學闆塊觀察》;《大馬詩選》、《眾聲喧嘩──天狼星詩作精選》、《天狼星科幻詩選》、《天狼星詩選:二零一八盛宴》主編、《馬華當代文學選》總編纂。作品被收錄《馬華當代文學大係》(1965-1996年)詩、散文、評論之部,詩與散文多篇被選入國中、獨中華文課本。詩論〈電影技巧在中國現代詩的運用〉收入颱灣齣版的文學大係,成為颱灣現代詩理論的一部份,是颱灣多間大學中文係的教材。溫任平的詩有英文與馬來文譯本,多首詩作被譜寫成麯。2010年獲頒第六屆大馬華人文化奬。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輯】靜中聽雷

1 混沌理論與文學理想
2 碎塊批評:微觀隱藏宏觀
3 佛偈、公案與德裏達解構
4 非非主義的奔月藝術
5 「眾聲喧譁」與後語言學
6 在語言的剃刀邊緣―讀《有本詩集》張景雲序
7 同音異義,語言變體
8 文字諧音與文學感性
9 治語文如烹小鮮
10 以文述樂:趨近語言臨界
11 文化認同與生活詩性
12 從散文分行到詩
13 詩人海子:文化悲劇英雄
14 京派、海派與馬華文學區域
15 崔健的中國搖滾
16 假牙式極限寫作
17 詩是公開的隱藏
18 美與「機遇因素」

【第二輯】快步長廊
19 深刻VS.膚淺
20 蘇打綠的歌詞
21 中文係•中華研究•再漢化
22 班雅明:機械式再生産
23 我認識的風客與巴特
24 在網絡上傳授詩藝
25 突破詩的慣性思維
26 文化工業批判與詩藝提升
27 短詩宜乎純粹
28 寫詩必須保溫
29 白垚:現代主義的弄潮兒
30 嚮達達主義藉鏡
31 行為藝術:在大腿上寫詩
32 臉書:功能與操作試驗
33 肯吃虧的人
34 現代詩的傳播與接受
35 蔔•狄倫與諾貝爾文學奬
36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37 為楊牧叫撞天屈
38 語言文化的溝通
39 周偉祺:不曾發錶過詩的詩人
40 詩的睏擾:散文性與口語化
41 麵對網絡詩:如何建構馬華詩史?
42 改變詩人與詩社的宿命
43 現代詩的危機:意象生銹、語言老化
44 沒有風雨哪能成詩啊?
45 文學跨界:開發題材,刷新語言
46 巫啓賢的歌詞與現代詩
47 AI詩人:一樹多椏的漢語詩大整閤
48 人工智慧與人類未來
49 漢學傢顧彬的軼事與詩
50 韓寒看現代詩
51 屈原行為學:顧彬VS.雷似癡
52 端午閃詩與文學史
53 傍晚疾行的現代主義者
54 閃詩: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55 七夕閃詩:閃後必留痕
56 時間壓縮、危機感與創意短路
57 神仙詩的人間憂患
58 七夕閃詩與科學知識
59 流放意識與原鄉情結
60 一代詩魔:洛夫
61 詩的可譯性與不可翻譯性
62 中文詩以馬來文詩的麵貌再現
63 我用狂奔、用無力、用惡夢去想你
64 十個理由你不該買詩集《傾斜》
65 詩集《教授等雨停》的情色空間與身體政治
66 互為錶裏的《傾斜》與《教授等雨停》

【第三輯】專題演講與序文
67 虛實相應,疑有疑無:鄭月蕾的詩藝初探
68 萬物由心造:恣縱想像
69 詩的錶演性:空間設計與戲劇張力
70 幻想能量的集體井噴―序《天狼星科幻詩選》
71 你要記得你愛過―序戴大偉詩集《生命睡著的地方》
72 創傷經驗:從流放到流亡 ―序羅華炎《高行健小說裏的流亡聲音》
73 潛默電影詩的符號偏嗜:解碼
74 王勇閃詩:從詩藝雜耍到詩藝昇華
75 紅樓導覽:奇花異卉撲麵來
76 潛默:脫軌的飛渡

 

圖書序言

自序

  我在星洲日報寫瞭十年的專欄《靜中聽雷》,從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三年的專欄短文,已由吉隆坡大將書行齣版成書。返顧二零零三到二零零八年的篇章,我發覺自己對文字、語言、詩的醞釀, 未曾一日釋懷,因此也寫瞭數量可觀的有關短論,整理之後,得十八篇。

  二零一四年開始,我在中國報寫《快步長廊》,不覺也寫瞭五年,中間在南洋商報寫些詩評短文,纍計也有四十八篇。我把中國報與南洋商報的文章安排在第二輯內,因為它們誕生於同一個時段,都是在天狼星詩社重現於馬華文壇的二零一四。那一年,我剛好七十歲。

  過去二十年來齣席文學研討會的講稿與一些序文,已收進《馬華文學闆塊觀察》(二零一四年),近年來卻因緣際會,寫瞭兩篇意想不到的序:一篇是羅華炎研究諾貝爾文學奬得主高行健的博士論文:〈創傷經驗:從流放到流亡〉,七十年代我寫過一首被譜成麯的詩〈流放是一種傷〉,「在自己的國土上流放」的文化身份睏惑,睏擾瞭我多年。暫且不對這種認同問題作價值判斷,我與瑞安的流放,虛擬的想像比較多,與高行健涉及生命安危的逃亡、流亡,實不可同日而語。把這篇博論的序,收進這部評論集,方便讀者參照著讀。

  羅華炎後來又帶給我另一任務,一個mission impossible,就是為《紅樓夢》的馬來文譯本(前八十迴)寫序。用漢語寫,然後由他再翻譯成馬來文。所謂序文其實是導讀。羅華炎同時也請瞭颱大中文係客座教授《紅樓夢》白先勇,馬來西亞柔佛新山南方大學資深副校長王潤華寫序,三馬同槽無傷曹霑的紅樓天下,可是羅華炎後來卻訴苦,我們的三篇序文很難翻譯成馬來文,隻能節錄、意譯。這當然有點齣乎意料之外。小說紅樓夢沒難倒羅華炎,反而是後來的評說文字,「深湛」到連羅華炎也說翻成馬來文隻能得其三到五成。這反映語言有其臨界,譯成外語桎梏更多。

  對我而言,重溫紅樓的六週,使我學到許多東西:文字、措詞、俚語、辭藻以及揣摩欣賞語言律動之美。我把這篇序也收錄到書裏去,除瞭弊帚自珍,另一個奇想是:現代詩人如果企圖突破, 恐怕得效法曹雪芹的語言融鑄,語義脫軌而衍生新義;繼之以虛實相間,時空交錯,暗示影射象徵,眾聲喧譁,文字爭先恐後要說話,等到人物齣來說話時卻又欲語還休……集諸般悖論技藝,方能有大成。《紅樓夢》讓我們知道文字的美感並非來自一昧追求堆砌鋪張的「文字主義」(literalism)。

  第三輯收錄演講稿與序文,其中一篇〈你要記得你曾經愛過〉,先在中國報專欄以上、下兩篇的方式刊登,哀悼英年早逝的戴大偉。後來戴的傢人為他整理遺著並齣版印行,這兩篇專欄文章閤而為一,順理成章造就瞭一篇序。兩韆多字的短文引錄頗多戴大偉的詩作,是希望有更多人讀到他的作品。

  重閱三輯的七十六篇長短文章,發覺自己往往不止一次引用同樣的詩作,說明某個觀點。在不同的場閤,有時挪取的概念亦不免重復(像我對語文的三大要求),這都是個人學笥不足的證明。二零一二年以前,我在傢裏或外麵的咖啡座讀書,筆記簿隨之,好句、好詩、有思想性與啓發性的佳句,我會不憚其煩抄錄下來。現在看到美妙的句子,或下載或乾脆screen shot,過程太快也太方便, 能銘刻在海馬迴的不多。我曾經好幾次引用已故戴大偉的詩行:

  雨停瞭,飛機飛過我屋頂
  喝下你餘下的flat white
  明天起我會刻意老得雲淡風輕

  說明把成語「雲淡風輕」當作是形容片語來用,不僅是一種詞性的轉換,也是把語言陌生化(布萊希特)的手段。趨近語言臨界,在熟悉的漢語裏創造陌生的錶達方式,這纔是詩「創造」或詩「創作」。

  拙著《現代詩秘笈:趨近語言臨界》,並不按照一般順序,討論大傢熟知的比喻:明喻、暗喻;張力,對比;意象:主意象、次意象、意象叢;矛盾語言,走樣句法;形象化、典型化;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諷喻,嘲弄。對仗、排比,伏筆、呼應,伏筆、暗示……這些知識與技巧。這本書也提供寫詩需要的方方麵麵的知識: 技術層麵的,意義層麵的,語言學方麵的,與及人文背景方麵的。

  從班雅明、巴特、德裏達,維根斯坦,布萊希特(Ber tolt Brecht)到隨興禪機,自動語言,達達主義,佛偈公案都有涉及。有誌於詩的讀者,若果能從這部書得到一些啓示,些許感悟,我一生從事詩教就不是自己在「爽」,而能多少發揮惠澤眾生的意義。與大傢一樣,我們期許自己寫齣更好的作品,讓白話新詩進入現代的盛唐。
 
2018年6月25日

圖書試讀

【8】文字諧音與文學感性
 
年前與傅興漢被睏某大廈電梯,開始大傢都有些焦急。按瞭紅掣,警鈴響瞭,拯救的人卻遲遲未至,為瞭使氣氛輕鬆些,我對興漢說:「看來我們隻好在這兒坐以待斃瞭。」興漢眼珠一轉,笑著迴答:「老師說的坐以待斃很有意思,但是與其坐以待斃,何妨做以待斃,起碼證明我們曾經努力奮鬥過。」話說完瞭,他真的從褲袋裏掏齣鑰匙還找瞭較粗的一支作勢要撬電梯鐵門。我知道興漢對文字的諧音變體最為留意,便說:「撬門我不會,坐以待幣我倒能。」興漢仍一秉他的實乾主義作風:「坐以待幣勝算不高,還是做以待幣,機會多些。」話纔說完,大傢都忍俊不住笑齣聲來。
 
一句簡單的成語用諧音法可以派生齣四個變體,玩的當然是文字遊戲。中文乃單音語文(monosyllabic language),多的是同音異義字,就說「音」字吧,便有英、嬰、鷹、鸚、英、殷、櫻……多個聲韻相同的單字,這提供瞭語言衍異的「捷徑」,但捷徑究非正途,偶一為之,得其諧趣,讓平闆膚淺的廣告文案活潑鬼馬,使日常談話生動佻皮。
 
不過語言要衍變、發展、自我豐富,不能光靠慣用語的「類同變異」(mutation),還須另覓其他可循途徑。就我看,媒體工作者與作傢在這方麵的貢獻良多,彼此取徑雖不盡相同,力圖提高語言的錶述效應的意願則一。
 
媒體工作者是記者、編輯,他們筆下的新聞報導,限於篇幅,必須言簡意駭,為瞭吸引讀者,更須生動活潑。新的社會現象往往需要新的詞匯、獨特的錶達方式纔能描劃交代清楚。過去不曾用過的詞,像「盲點」、「誤區」、「內爆」、「消音」、「軟著陸」、「硬著陸」、「隨機性」、「能見度」……見報率日愈頻仍,寖寖然已成為漢語的一部分。「反思」一詞大概是「反省思考」的簡化,這個詞在八十年代,尤其是六四運動後成為流行的文化詞匯。「娛訊」是「娛樂資訊」的簡稱。無獨有偶,英文媒體也把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截頭去尾另組infortainment這個新詞。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讀瞭一些後現代主義的文學作品,對那種解構、碎片化的錶達方式頗有體會,也開始思考語言在不同語境下的作用和變化。看到《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一種可能:這本書會不會探討的是,當語言不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是成為一種獨立的存在,一種可以被玩弄、被重塑、甚至被顛覆的藝術媒介時,它會呈現齣怎樣的麵貌?我特彆好奇“臨界”這個詞所指的究竟是什麼,是突破某個閾值,還是進入一個全新的維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引領我進入一個更加自由、更加開放的詩歌世界,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具有實驗性、前瞻性的詩歌作品,去感受它們獨特的節奏、韻律和意象。我期待著,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能夠發現一些能夠觸及我內心深處、引發我強烈共鳴的詩歌火花,讓我對詩歌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评分

老實說,我對“祕笈”這個詞有點敏感,總覺得會涉及一些很深奧、很玄妙的理論,但看到“趨近語言臨界”這個副標題,我又被勾起瞭興趣。我一直認為,詩歌的魅力在於它的留白和暗示,在於它能夠讓讀者在文字之外,構建齣屬於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本書的書名,似乎在強調一種突破性的嘗試,一種挑戰語言既定規則的姿態。我希望它不是那種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專著,而是能以一種更貼近讀者、更具啓發性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現代詩歌的“前沿地帶”。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一種充滿張力和創造力的詩歌能量,看到那些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詩人,如何用他們的文字,去觸碰語言的邊界,去創造新的詩歌風景。我相信,這種探索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和體會。

评分

讀過一些關於現代詩發展的書籍,大多是梳理流派、介紹名傢,雖然信息量大,但總覺得少瞭點“味道”。而這本《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光是書名就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我尤其對“趨近語言臨界”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它暗示著一種超越現有語言體係的探索,一種觸碰語言極限的衝動。我一直在思考,當語言的功能從描述、傳達信息,轉嚮更純粹的意象構建、情感抒發,甚至是一種存在狀態的呈現時,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猜想,這本書裏收錄的詩歌,或許會展現齣一些我從未想象過的詞語組閤、句式結構,甚至是非綫性的敘事方式。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詩人們如何用盡渾身解數,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去描繪那些難以名狀的情緒,去挖掘那些深埋在我們潛意識裏的體驗。這是一種冒險,也是一種覺醒,我相信它能拓展我的閱讀視野,讓我重新審視詩歌的無限可能性。

评分

作為一名對現代詩歌充滿熱情、但又時常感到睏惑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指引我深入理解詩歌世界、開拓視野的作品。《現代詩祕笈:趨近語言臨界》這個書名,就像是一道神秘的召喚,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一探究竟。我對“祕笈”的聯想是,它可能包含著一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但卻能深刻影響詩歌發展的技巧和理念。而“趨近語言臨界”則更讓我激動,這意味著這本書關注的是詩歌中最前沿、最活躍的部分,是那些試圖挑戰語言的極限、拓展詩歌錶達邊界的創新嘗試。我希望它能為我揭示詩歌創作中那些不為人知的“門道”,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詩句背後所蘊含的深意,讓我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主動地去探索、去感受、去領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頓悟,讓我能夠更加自信地走進現代詩的世界,去欣賞那些敢於“冒險”的詩人們的傑作。

评分

剛拿到這本書,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略帶神秘感和疏離感的字體,還有那種淡淡的、仿佛被歲月侵蝕過的紙張紋理,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那些挑戰常規、不斷探索語言邊界的文學作品情有獨鍾,總覺得在那些看似破碎、怪誕的文字背後,隱藏著一種更深刻、更赤裸的真實。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祕笈”和“臨界”這兩個詞,更是讓我充滿瞭好奇,仿佛它是一本藏匿瞭某種非凡力量的古籍,等待著有緣人去發掘。我特彆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詩歌維度,去感受那些超越日常經驗的錶達方式,去理解那些試圖打破綫性敘事、顛覆傳統審美的詩意嘗試。我相信,好的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是情感的共鳴,是靈魂的觸動。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帶來這樣的體驗,讓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處能夠靜心感受語言之美、探索內心深處的聲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