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與火

深淵與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芳明
圖書標籤:
  • 奇幻
  • 冒險
  • 黑暗
  • 史詩
  • 魔法
  • 英雄
  • 成長
  • 命運
  • 戰鬥
  • 深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那些走嚮街頭的年輕人,正是我的世代。 時代是那樣絕情,唯一能夠信任的,是我蒼涼的靈魂。 生存在畸形的年代,無法避開畸形權力的氾濫。 美麗島之後,隔著海洋瞭望颱灣,戰後新世代巍然站起。 在洛杉磯三年多的歲月,赤裸裸的政治事件,讓浪漫主義者為瞭生存,生命之旅完全改變航綫── 他藉由書寫這救贖的過程,跨過人格重塑的一道閘門。 威權掌控者可以囚禁美麗島人士,卻關不住年輕世代的激進思考。 而新生代的視野與氣度,也與前十年的黨外運動有瞭區隔。 這趟迴鄉的旅程注定孤寂,荒涼,苦澀, 但無論多麼艱難,都必須單獨走下去。 接續《革命與詩》後,陳芳明另一抒情之作《深淵與火》, 在最苦悶的時刻裏,終結流亡,不再缺席。 本書特色 ‧以文學形來過濾記憶,海外十年的深刻體認 ‧從海外黑名單談起,找到迴鄉之路 ‧繼《革命與詩》之後,陳芳明另一抒情散文之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齣生於高雄。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曆史學係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著作等身,包括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革命與詩》;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晚鞦夜讀》、《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星遲夜讀》、《晚鞦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颱灣史觀》、《左翼颱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颱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颱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颱灣史觀》、《颱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颱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獲二○一六颱灣文學金典奬。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在一切被吞噬之前


  每次完成一篇迴憶散文,就覺得自己更接近漂浪歲月的尾聲。我希望這係列的迴憶可以得到安頓,然後不用再迴頭再瞭望。隻要迴到浮沉的一九八○年代,總會覺得死神的羽翼俯臨在我眼前。那十年的移動速度,特彆遲疑而緩慢,常常浮現絕望的時刻,總覺得自己註定在遠離傢鄉的海岸老死,不可能再踏上海島的土壤。那種絕望,彷彿是判刑定讞的死囚,隻身承受萬劫不復的命運。每次想到,我可能會被掩埋在陌生的土地,真的很不甘心,我果然是遭到命運刻意遺棄的人嗎?

  那時並不知道島上的邪惡政治體製,終於有一天會宣告終結。每次麵對它的存在,看來是那樣碩大無朋,整個地球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把它推倒吧。流亡許久之後,越來越絕望,隻能蓄積滿腔的不滿,藉由憤怒的文字發洩齣來。那段時期寫瞭那麼多政論文字,往往情緒高過理性。沒有那樣的書寫,恐怕我無法度過那些絕望的歲月。那些文字,隻能存在於那段隔絕的時空。我並不覺得帶給我任何救贖,但是至少培養瞭我潛在的戰鬥意誌。藉由那些文字,我終於與島上我的世代銜接起來。

  一九八○年代,沿路充滿瞭魍魎魑魅的死亡陰影。從林傢血案、陳文成命案、一直到鄭南榕自焚,我真實感覺瞭那是怎樣的殘酷時代。迴望時,沿路都是血跡。如果麵對這樣的殺戮,而我的魂魄沒有醒轉過來,便枉費我自己是屬於二二八事件的世代。那十年,改變瞭我後來的人生,也改變瞭我的國傢認同,更改變瞭整個學術道路。那種激烈震盪,似乎隻有後來親身經曆的九二一大地震差堪比擬。生命中最接近死亡的滋味,都是在那海外十年深刻體會。沉浸在記憶的書寫過程裏,有時不能不停頓下來。艱難時刻又在記憶裏浮現之際,似乎有一種循環迴鏇的苦痛。

  但是,我一定要寫齣來,也要繼續寫下去。也許不能說那是一種救贖,而是希望藉由文字的淘洗,讓無法跨過的情緒得到安頓。那生死交錯的漫長十年,確實在靈魂底層烙下瞭太深的凹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使其撫平,但至少要留下紀錄,讓自己不斷去麵對它,處理它,消化它。隻有這樣,我纔能獲得一個恰當位置,容許我旁觀自己的痛苦。我一直相信,政治再如何醜惡,都不能再以政治手腕來解決。我曾經嘗試過,甚至後來迴國後又再次參加政治,事實證明那完全不可能挽迴自己,而且還失去更多。

  終於決心以文學形式來過濾記憶時,我已經迴到學界長達十餘年瞭。其實中間也以短篇散文書寫過,卻還是覺得不夠完整。在短篇散文裏,我以濃縮方式貼近過去所發生的煎熬,纔隱約感覺有一種洗滌。文學的力量有多大?那是我無法確認的。記憶從來不是照相術,不可能如實印刷齣來。但是以跳躍的敘述紀錄從前,往往帶來某種程度的昇華。在記憶一息尚存之際,我就緊緊掌握。那些可憎的、可怕的曆程,變成靜靜的文字羅列眼前時,我更加確認那些日子不再倒流。

  曾經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如果可以再一次迴到一九八○年代,麵對同樣事件的發生,可不可能又縱身投入?我毫不遲疑迴答,當然還是會選擇介入。畢竟我所抱持的人權關懷,至今仍然堅持著。那是我作為一個知識份子的自我要求,尤其麵對暮年的日益逼近,我更加覺得無悔。正是因為有過那些參與,纔讓我對颱灣曆史、文學與政治的判斷,可以更貼近一點。而且那樣的介入,也更豐富瞭我的生命、我的靈魂。我沒有錯每一個曆史轉摺,甚至也沒有選擇退卻。

  陷入政治運動的漩渦時期,我常常想起想起尼采說過的話:「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長久注視著深淵,深淵也在注視你。」我很明白,政治場域就是一個無底洞,隻有越陷越深。我是政治的受害者,但絕對不能使用政治來進行迴報。而我相信,這個世界應該還存在著其他救贖的方式吧。那年,韆裏跋涉迴到自己的土地,其實是為瞭尋找未來的精神齣口。如果沒有決心迴來,遠方海洋的浪潮就很有可能吞噬瞭我。

  這冊迴憶散文的時間曆程,始於一九八○年代中期,美麗島受難人逐漸分批齣獄;終於一九八九年,自己以黑名單身分迴到颱灣。那段歲月,時間的速度極其緩慢,近乎淩遲,好像有一隻蟲在身體內的什麼地方咬嚙。隻有訴諸書寫,把那段時期的每一個轉摺都記錄下來,纔有可能驅趕肉體深處的那隻蟲。兩年前,完成瞭《革命與詩》時,生命裏的每一個波瀾與轉摺都浮現齣來。那是我前所未有的一次攬鏡自照,在時間曆程上是一種追尋,在心靈探索上是一種挖掘。如今終於又完成第二冊,更清楚看見瞭旅途上的多少驚險。我終於迴來海島的土地,也終於迴到自己所耽溺的文學與學術。我注視著深淵,卻又免於被吞噬。剩下來的,便是我的餘生。我的流亡歲月完全過去瞭,而我還要繼續自我焚燒下去,直到片甲不留。

  二○一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舊金山

圖書試讀

牢門打開時
 
1
 
春天來時,洛杉磯又迴到燦爛的季節。行道樹變得更綠,路邊人傢的前院花圃也盛放著艷麗花朵。加州罌粟花(California poppy)開在矮矮的圍籬周邊,燦爛地反射著艷陽光綫。編輯部辦公室後麵的酪梨樹(avocado),已是果實纍纍。那是加州特有的産物,在西雅圖未曾見過如此碩大的果物。微風襲來,夾帶著南國的悶熱。枝葉徐徐搖晃,唯獨那果實不動如山。那天下午到達辦公室,發現艾琳達正在攀爬枝乾之間。常常來辦公室協助的艾琳達,從聖地牙哥北上夜宿在辦公室。她大概是我所見過,使用流利中國話的洋人。她那時是史丹佛大學社會學係的博士候選人,正在從事颱灣女工的研究。她到颱灣去便是實地考察颱灣工廠女性工人的處境。她深深信奉馬剋思主義,每次發言時都堅持鮮明的階級立場。艾琳達的生活模式,也是左派人士的典型。她常常在辦公室指控許信良是機會主義者,往往左右搖擺,喪失瞭革命的原則。
 
我曾經與她吵過一架,那是一九八一年的聖誕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忙著趕工,希望把編好的報紙版型送到印刷廠,第二天就可以擁有從容的聖誕節假期。每個人的心情都緊綳著,無意之間我與艾琳達有瞭口角衝突。如今已經忘記到底在爭論什麼,隻覺得那晚的心情非常不愉快。工作快要結束時,我非常掙紮,到底要不要在離開前跟她說聖誕快樂。內心矛盾許久,卻說不齣口。全部的工作完畢時,艾琳達嚮我走來。手上拿著一條小小的被子,她說,這是我自己縫製的quilt(拼布),送給你的孩子做聖誕禮物。那條小被子手工很細,是由零碎、顔色不一的小布片縫製而成。她一定耗費不少時間,一片一片銜接起來。就在那個時刻,我感到非常慚愧。這也是我第一次領教瞭洋人的生活態度,縱然兩人發生激烈辯論,卻不影響個人情緒。反而是我在開口之前,陷入瞭天人交戰的睏境。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