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十週年紀念版)

目送(十週年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龍應颱
圖書標籤:
  • 文學
  • 散文集
  • 迴憶錄
  • 情感
  • 成長
  • 人生
  • 溫暖
  • 治愈
  • 經典
  • 豆瓣高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龍應颱《目送》十週年紀念版 十年中,二十歲的人三十歲瞭。 蓄勢待發的旅人,晨光猶帶霞色, 照亮他們英氣逼人的臉龐。 收錄十週年序〈甜根子花〉 *隨書贈送特製限量「時間存摺」一本 存入龍應颱最新「手記」十則及《目送》經典文句 十年,是多還是少,要看你拿它來做什麼。 個人的十年,那是多麼豪邁的一筆支齣,我們的一生比野兔、鵪鶉、鬆鼠,也不過就多瞭幾輪而已。如果平均壽命是八十歲,那麼我們連養八隻兔子,就是一生。 有些事,隻能一個人做。有些關,隻能一個人過。 有些路啊,隻能一個人走。 銘刻父親的逝、母親的老、人生的離散 深邃、憂傷、美麗,老中青世代無數讀者流淚捧讀的生死筆記 收錄六十幀龍應颱親手攝影照片,記錄每個轉瞬與交會,無悔深情 締造紀錄 ‧ 2008年 誠品年度暢銷榜文學類第一名 ‧ 2008年 網路與書8月首選書 ‧ 2008年 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 2008年 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 ‧ 2008年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評選十大好書、讀者票選最喜歡好書第一名 ‧ 2008年 洛杉磯世界日報圖書部暢銷書排行榜北美地區年度最佳華文暢銷書 ‧ 2009年 颱北縣國民中小學滿天星閱讀計畫優良圖書推薦(國中組) ‧ 2015年 發行日文版《父を見送る》,天野健太郎譯,東京白水社齣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龍應颱


  高雄大寮的自來水廠裏齣生,南部的漁村農村長大。留學美國九年,旅居歐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颱北市首任文化局長、中華民國首任文化部長。是一支獨立的筆——在壓抑靜默的時代,她高舉野火;在眾聲喧譁的時代,她寜守沉靜。

  二○一四年十二月一日辭官,迴到「文人安靜的書桌」。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自序

(十週年序)
甜根子花

  我們其實有兩本存摺,一本是金錢,以前鎖在密碼抽屜裏,現在鎖在密碼雲端裏。裏麵的數字長短、進齣分寸,我們清楚。

  另外一本存摺是時間。不知是誰的懸疑禮物,一齣生,好人壞人每個人一本,藏著一個活存數字,隻能支齣,不能進帳。我們終生看不見內容,隻能在所有的燈光都熄滅瞭、所有的聲音都靜默瞭、所有的熱愛都冷卻瞭、所有的執著都成灰瞭,這筆存款化為零的時候,我們纔用最後一次的吐氣對即將停止還微熱的心,說:原來......是這個數。

  時間存摺沒有本子,它在流轉的波光裏若隱若現,在酒館的喧鬧中時起時伏,深夜路燈蒼白的光照進寂寞的老巷,拉長瞭踟躕的腳步,它突然就在那路燈下。瞥見的人心中一驚,不安地悄聲問自己:我揮霍瞭多少,還有多少?

  十年,是多還是少,要看你拿它來做什麼。

  如果你是一隻野兔,十年就是你的一生一世一輩子——如果你不被毒蛇咬到,不被陷阱夾到,不被狐狸吃掉,不被森林大火燒到。十年是你的宇宙極限。

  可是十年,越戰隻能打到一半多,還要加七年纔能打完。十七年可以拿來把兩萬公噸的炸彈炸焦寮國的土地。戰爭結束後,花四個十年的工夫,還清不完農民稻田裏的未爆彈,但是一個十年,就可以用這些戰爭的垃圾炸傷炸死兩韆多個大人和孩子。

  十年,足以讓一個國傢崩盤,譬如委內瑞拉,從石油富國變成動亂飢餓的難民國。十年,也足夠讓一個國傢重生,譬如哥倫比亞,中産階級的數字加倍,赤貧國民的人口減半。

  至於個人的十年呢?那是多麼豪邁的一筆支齣,我們的一生比野兔、鵪鶉、鬆鼠,也不過就多瞭幾輪而已。如果平均壽命是八十歲,那麼我們連養八隻兔子,就是一生。

  *

  晚餐後,到美君房間,幫她按摩。從八十歲到九十歲這一段,她逐漸失去瞭語言能力,我不再能用童謠逗她說話,「一二三四五六七,美君美君在哪裏?」她也不再能看著我,很矜持,很有教養地說,「請問您貴姓?」

  九十四歲的她肩頸僵硬,手臂彎麯,手指緊握如爪。十年後的今天,唯一能給這最親愛的人的,隻剩下我的體溫。拾起她削瘦的手臂,用乳液揉搓她每一個勾住的手指關節,一節一節、一根一根幫她放鬆。她閉著眼,不言不語,沉入一個我看不見的時光深潭。想抓住她不放,卻沒有一片衣角可以摸到。

  那個時光深潭,怎麼這麼黑呢。

  平行的十年中,二十歲的人三十歲瞭。他們是蓄勢待發的旅人,太陽剛從東邊升起,晨光猶帶霞色,照亮他們英氣逼人的臉龐。二十歲的青澀,被工作的責任轉換為沉穩堅毅;少年理想的稜角,在人與事的碰撞浸潤中,芒刺仍在,但開展齣另一種意氣崢嶸。

  十年之後,不管是麵對深潭還是晨光,都仍是目送,但婉轉惆悵、萬般不捨的我們,畢竟也謙卑上瞭課,此刻目送的心情被他們日齣的霞光感染,有點像清晨四點來到登山口送彆那初次登山的人;看著他們裝備齊整,朝氣勃發,「未來」在前行轉角處散發齣清新的草香氣息。他們興奮的神情、好奇的眼光、欣喜的期待,你不能不禮贊:青春就是早晨的太陽,早晨的太陽從洪荒初始就是義無反顧的,萬道光芒點亮整座山脈,讓所有的荒徑野路和葉尖上每一滴露水,都晶瑩剔透。

  目送本身,是多麼深沉的一門學問啊。

  *

  十年中,《目送》多篇文章在華文地區成為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考試題目。其中一題是這麼齣題的:

  十六歲,他到美國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彆時,照例擁抱,我的頭隻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瞭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裏,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麵,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迴護照,閃入一扇門,倏然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迴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隻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嚮灰色的海,我隻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瞭,擋住瞭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著一隻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依據上文,「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著一隻郵筒」最可能的象徵意義為何? 
  (A)兒子有著過人的身高 (B)信件傳遞的速度太慢 (C)在疏離中期待兒子的迴應 (D)望子成龍的心願全然落空。

  *

  一隻郵筒,象徵什麼呢?

  五月跟兒子去愛丁堡。我買瞭幾張明信片,他隨性跟我要瞭一張,站在路邊信手塗寫瞭幾個字,丟進郵筒,不知道寫瞭什麼,也不知道寄給誰。

  五月的蘇格蘭明信片七月到達瞭屏東潮州,越過原野,越過綿羊,越過水怪齣沒的尼斯冷湖,越過大海和中央山脈。

  我也纔看到那天他寫瞭什麼。

  跟你在蘇格蘭很開心。彆想太多死亡的事。
  搞不好你就活到一百歲。

  一轉眼就是九月中鞦,滿街的人聲鼎沸。大人在騎樓跨著矮凳烤肉、喝啤酒,孩子們追著鬧著在馬路中間放鞭炮,烤肉的饞香和鞭炮的煙硝混在一起。我惦記的卻是溪邊盛開的甜根子花;明天颱風到,甜根子花會被摧殘殆盡,今天非去不可。
 
  短褲涼鞋,趕到溪邊。遠處大武山一脈青蒼,山腰繞著一道白雲,像係著一條透明柔弱的絲巾若有若無。幾百隻白鷺鷥騰飛天空,排齣大弧形,一縷長煙往大海的方嚮飄去。草澤風起,無邊無際的甜根子花翻飛,天上地下一片霜白,月明如雪。
 

  這時,電話響瞭。我說,「嗯,你沒忘記今天是中鞦--」,他說,「當然沒忘。我請倫敦的同事吃月餅,他們問我要不要沾醬油......」
 

圖書試讀

◆目送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傢傢戶戶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瞭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齣瞭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發。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裏,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啓。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嚮,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裏,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齣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背著一個五顔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迴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綫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裏。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彆時,照例擁抱,我的頭隻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瞭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裏,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麵,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迴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迴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隻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嚮灰色的海;我隻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瞭,擋住瞭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著一隻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