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

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理查・希金斯
圖書標籤:
  • 梭羅
  • 自然寫作
  • 生態文學
  • 美國文學
  • 散文
  • 哲學
  • 環境保護
  • 田園生活
  • 觀察記錄
  • 季節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這本書中,理查.希金斯探討梭羅與樹木的深層聯係:他對樹木的敏銳感知,他在樹上看見的詩歌,以及它們是如何豐富他的靈魂。希金斯生動的文章錶明,樹是連結梭羅所有部分——心靈、思想和精神的綫索。 作者足跡踏遍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鎮,走過梭羅走過的每處所在,檢視每一株樹的每一條枝椏、每一片樹葉與每一蓓芽蕾,細細觀察與體會梭羅所見,彷彿穿越時空,與梭羅同行。 本書收錄梭羅百篇日記摘抄文與他的親繪素描,另包括作者七十二張樹的照片,以及梭羅文本最完善的視覺資料庫創建者暨傑齣攝影傢赫伯特.溫德爾.格利森(Herbert Wendell Gleason)的攝影作品,邀請讀者與梭羅一起與樹談心,顛覆我們對於樹習以為常的認識,體會最古老而素樸的美感體驗與心靈覺醒。 國內推薦 丁宗蘇 (國立颱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係副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 範欽慧 (自然作傢) 陳玉峯 (國立成功大學颱灣文學係教授) 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傢)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 劉剋襄 (作傢、詩人) 賴青鬆 (榖東俱樂部農伕)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國外贊譽 理查.希金斯的《梭羅與樹的對話》讓我著迷。 ——布剋奬評委會主席、英國當代作傢羅伯特.麥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當代名傢評論Best Book of 2017,英國衛報 幾乎沒有哪本有書能像此書那樣讓人滿心歡喜,完全滿足眼睛、頭腦和心靈的需要。 ——梭羅傳記《大衛.亨利.梭羅的一生》作者勞拉.達索.沃爾斯(Laura Dassow Walls) 一本關於北美珍貴自然遺産的精彩,令人迴味的書。 ——《康科德之書:與梭羅同行》威廉.霍華斯(William Howarth) 一場精湛的導覽,其遠見卓越的啓示,與想像力和智慧相提並論。 ——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教授,緻力推廣梭羅著作之文學社團Thoreau Society董事會成員Ronald Wesley Hoag 梭羅寫道,「樹確實有心。」在編寫梭羅書寫樹木作品此部傳神的匯編裏,理查.希金斯確實找到瞭樹的心髒和靈魂。 ——《梭羅便攜本》(The Portable Thoreau)編輯、瓦爾登伍茲圖書館梭羅研究所館藏館長Jeffrey S. Cramer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著作╱攝影


  現職為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知名作傢與編輯。曾任職《波士頓環球報》記者與編輯工作長達二十年,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基督教世紀》、《君子雜誌》與《史密森期刊》。希金斯擁有聖十字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哈佛神學院學位,為Taking Faith Seriously的共同主編與Portfolio Life的閤著者。二○○○年初,梭羅自然史論文與期刊重新喚醒並肯定希金斯童年時期對樹木的熱愛。他試著走過梭羅曾經造訪之處,熱愛相同的樹林,以及用嶄新的角度去觀察樹木。之後,他開始書寫並拍攝它們。成果即為本書。

譯者簡介

金恒鑣


  森林生態學學傢。颱灣大學森林係學士,加拿大森林土壤學碩士及地球科學博士。曾任林業試驗所所長、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主席、、颱灣大學教授。目前從事自然寫作,推廣科普教育與生態倫理。著有《山中的一個鍾頭》等書; 譯有《種樹的男人》丶《種子的信仰》)丶《繽紛的生命》、《眾神的植物》丶《半個地球》 等書。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作者中文版序

  本書能夠被譯成中文是我的榮幸,梭羅也應該會感到高興。他是首位閱讀過中國道傢與儒傢的英譯古典經書的美國人之一。他信奉這些古籍,從中獲得心靈上與哲學上的智慧,他本人的自然觀主要是道傢思想。你們的樹的外觀雖說與梭羅在麻薩諸塞州看到的不同,但是梭羅必然知道,這些樹的特質、所錶現的真實,以及散發的美,都是等量齊觀的。我深信他也必然想到颱灣赤鬆林與颱灣鐵杉林內走走,愛慕你們的紅檜巨樹林,以及觀賞颱灣三角楓的葉色。我們無法替梭羅看這些樹,但是我們能夠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看這些樹,正如他過去所做的,我們以此方式來尊崇他。

理查.希金斯
於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二日

譯序  

科學需要詩人代言


  亨利.大衛.梭羅,是一個難以歸類的人。光是後人給他的名銜就不下十種。有關他的專書,超過美國有史以來任何一個人。他過世一百五十年後,就至少有十本他的傳記。令人驚奇的是,至今還有人鑽研他的思想與言行,發揚他的理念,而這些傳記的材料全來自一座蘊藏量豐富的礦脈:梭羅生前的著作,包括書、論述、隨筆、詩,以及二百萬字的日記,閤計二十餘捲。

  梭羅以其獨特的方式觀察、記錄自然,用他的語言敍說自然。他隨時仔細地觀察並詳盡地記錄康科德鎮及其鄰近地區之三百多種野生植物的物候變化,亦即它們每年抽葉、開花、結實、成長及死亡的日期。這舉動在當時並不受到重視,甚至被譏為無所事事。誰料在一個世紀後,這些記錄變成寶貴的礦石,被人拿來琢磨成燦爛奪目的珍寶。這些珍寶以《對種子的信心》(Faith in a Seed, 1993)、《野生果子》(Wild Fruits, 2000)、《瓦爾登的暖化》(Walden Warming, 2014)、《梭羅的野花》(Thoreau’s Wildflowers, 2016)、《梭羅的一生》(Henry David Thoreau: A Life, 2017)、《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 2017),以及最近的《梭羅傳》(The Biography of Henry David Thoreau, 2018)等方式公開展示,成為重要的博物學文獻與推動環境主義的有力論述。

  《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卻是相當特殊的一本書,簡單地說是梭羅在樹林裏的沉思及其所悟齣的自然之道的紀錄。那些是他在過世前的十一年裏,不分季節、月分,晨昏、晝夜,晴雨、霧天,親近樹與林的紀錄與心得。他思考樹的樣貌並解讀樹與林的生態,他藉描述樹來闡述他的生命哲學觀。

  呈現梭羅的科學思維與梭羅透視樹與林的生態,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梭羅提齣森林的演替理論(林地樹種的更替)、樹林的營養循環(落葉、腐解,及樹液的輸送),及樹不因為高齡而停止增加生物量。這些理論遠遠走在當時的森林科學前麵。當今的科學硏究,例如登在二〇一六年《科學》(Science)上的論文,證實瞭梭羅這些理論的正確性。這種先見之明,著實讓我們驚奇丶佩服。

  當代尚有少數人否認人類活動已造成氣候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巨大環境災難。梭羅若在世,勢必會嚴厲地筆伐這些人,一如他當年嚴厲譴責擁奴製度的不義。

  筆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遭遇瞭若乾睏擾。其一是植物多用英文俗名,在譯成中文俗名之時,有可能會齣現差錯。其二,詩人的想像力豐富且抽象,有許多文句艱澀難懂,譯者雖嚮英文專業人士請益,亦難得到肯定的答案。這些地方將留待再版時修正,請讀者見諒。

  書中齣現 nature 或 Nature(不是句首)同字不同的寫法。前者是普通名詞,廣泛地指地球或宇宙的環境(如地質丶氣候)與其內的生命(如動植物),我譯成「自然」。而Nature是抽象名詞,是指神存在之形體。梭羅的 Nature 是指神所創造的獨一無二之形體,我譯為「神的自然」。事實上,二十世紀以後已罕有人用 Nature 這個字瞭。

  梭羅無法解釋他觀察到的若乾生態現象,但在今天卻已有科學答案。例如在「欹斜的鐵杉」一節裏,梭羅觀察到土堤上的鐵杉嚮河中央傾斜,但不知其理為何。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河堤的錶土層嚮河中央緩緩下滑,樹乾底部因此傾斜或彎麯之故我的學術專業是森林生態學,與北美洲的寒溫帶森林相處過十多年,書中的四季更迭、樹種,及樹林我也都熟悉,卻從未有過像梭羅這種深層的感受與體驗,實在汗顔!譯完本書,我深深地感覺到:科學實在是迫切地需要詩人代言!
 

圖書試讀

前言 
 
說樹的語言
 
亨利.梭羅的心為樹所擄,樹在梭羅作為作傢、博物學傢、哲學思想傢,甚至內心生命的創造力上起瞭重大的作用。梭羅以真情迴應樹,他瞭解樹在林裏度過的各種生活,及他那時代的任何一株樹。的確,有時候活像他看得見樹皮裏樹液的流動。從他筆下的《緬因州的樹林》(The Maine Woods)裏,這位詩人愛鬆樹愛到難分難捨,其實他在嚮鬆樹錶白自己。簡單地說,他會説樹的語言。
 
什麼力量讓他接納樹呢?樹的美與外形取悅瞭他的目光。樹的自然野性拋齣一條帶子縛住瞭他,樹的久等功夫讓他覺得,我們隻要留在原地,不必太久,便可趕上拂曉。留在當地,然後便可追著太陽,越過西方的山丘。他留守在康科德鎮過日子,他效法樹,要牢牢地紮根在地上。
 
人性看起來會稍為偏嚮梭羅這一邊,但是在梭羅眼中,樹的挺拔嚮上與品性高尚,是植物國度的高級族群。樹的思維方式與位階就是「古老的正直與自然的力量」。不可諱言的,梭羅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鬆樹更能承擔責任。」老樹與梭羅搭上綫已有一段時日,但不能從康科德鎮上的街鍾得悉,那街鍾無時無刻皆在閑言閑語與投機裏。老樹提醒梭羅:「我至少也是人類勇士部族的久遠後裔,有其傳統。」還有,樹是梭羅的老師。雖然梭羅說每年鞦天的落葉是不幸的事,但是他深知落到地麵的葉肥沃瞭土壤,過瞭一段時間,會在新長的樹上「謙卑地站起來」。說瞭又說,樹葉快快活活地、心甘情願地飄落,它教導我們死亡的真諦。
 
梭羅為樹寫瞭四分之一個世紀(1836-1861)捲帙浩繁的文字。他細心地貼近端詳樹,他非常瞭解樹,同時詳加描述它們,但他並未用臆測詮釋樹。他對樹的神祕性心存崇敬,那是一種超越樹本身的方式。對梭羅而言,樹是神聖的見證,在他的筆端留下神聖的特殊象徵與形象。梭羅在日記、散文、著作裏的描述、手繪、沉思樹的種種,既親暱又嚴正,在今天都還是活形活現,正如一八九一年,英國博物學傢彼得.安德森.格雷厄姆(P. Anderson Graham)筆下不凡的梭羅能「保存樹林裏四射的永恒光芒」。從這本書內的文字可見,梭羅是如何的端詳樹,樹對梭羅有什麼意義。這是關於他麵對樹之於他個人與創造力的迴應:他對樹的深切感受與從樹身上得到的迴報,喜悅的獲得,他從樹的身上看到詩,以及樹又如何滋潤他的心靈。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