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收錄在《易碎物》這本短篇集的第一個故事〈綠字的研究〉(A Study in Emerald)來說吧:如果是個光看篇名就下意識露齣微笑的讀者,那麼一定已經知道,這是一篇對〈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的仿作──〈血字的研究〉是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登場作品,從主述者華生醫生初識福爾摩斯開始講起,記述他們一起參與的首宗案件──關於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的仿作有一大堆,其中不乏許多成名推理作傢嚮原作者道爾(Arthur Conan Doyle)的緻敬之作;不過,就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寫的那篇仿作,都沒有摻進任何超自然色彩,畢竟,福爾摩斯的世界,是個充滿邏輯思維、理性至上的世界。
不過,〈綠字的研究〉卻對此做齣挑戰。
蓋曼在《易碎物》的前言裏提及,這篇故事是應邀寫的,編輯的要求是「一個福爾摩斯撞進洛夫剋萊夫特筆下世界的故事。」──洛夫剋萊夫特(H. P. Lovecraft)是廿世紀初的恐怖/奇科幻小說大師,生前雖然不甚得意,但後起的此類型作者對他的作品大多十分推崇──洛夫剋萊夫特筆下的恐怖世界是全然反理智的,除瞭常有神經兮兮疑神疑鬼的主角之外,還會齣現來自遠古充滿陳舊腐朽氣息的惡意怪物。理性邏輯的推理故事如何加入非理智的狂亂恐怖?蓋曼不但在〈綠字的研究〉中做瞭場漂亮的演齣,贏得瞭二○○四年的雨果奬(Hugo Award,奇科幻作品的專門奬項)短篇小說奬,還因此被福爾摩斯迷所組成的「貝剋街非正規軍」(Baker Street Irregulars)納為會員。
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易碎物》這本集子裏可以舉齣好幾篇。
〈蘇珊的問題〉(The Problem of Susan)與著名的「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有關,〈創造阿拉丁〉(Inventing Aladdin)則源自《一韆零一夜》……從前輩大師們的作品中找到某些元素(無論是角色、場景、故事類型或者某些無以名之的設定技巧)加以發揮,聽起來似乎是種簡單方便的創作方式,實際上卻有許多執行睏難:隻要搭配稍有不巧,故事看起來就會是東拼西湊不成模樣的失敗版科學怪人,就算情節好不容易搞通順瞭,還是可能會有讀者認為用字遣詞不夠優美、角色形象不夠精準,直言這樣的東西隻算是大師作品的拙劣模仿,甚或被冠上褻瀆的罵名──不過,蓋曼的創作完全沒有這種問題。因為蓋曼並非單純地挪用既有設定,而是巧妙地利用自己的見解及敘事技巧加以轉換:〈蘇珊的問題〉談到兒童文學對讀者的影響,〈創造阿拉丁〉講到故事創作的過程,於是這些作品不再是某部經典的仿作,而成瞭蓋曼版本、獨一無二的全新作品,就算不認識原初的作品,仍會讀到一個絕妙的故事。
除此之外,《易碎物》中還藏著其他有趣的創作來源。
例如〈雀小姐失蹤案始末〉(The Facts in the Case of the Departure of Miss Finch)靈感來自美國插畫名傢Frank Frazetta替科幻小說係列「Savage Pellucidar」繪製的著名封麵畫作,〈歌利亞〉(Goliath)是蓋曼應邀替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irx)寫的短篇(後來也收入「The Matrix Comics」第一集中),〈十五張彩繪吸血鬼塔羅牌〉(Fifteen Painted Cards from a Vampire Tarot)是以塔羅牌為主題的係列短篇作品,〈幽榖之王〉(The Monarch of the Glen)裏則能見到《美國眾神》的角色們再度登場……這些故事本身就已經能夠提供有趣奇妙的閱讀經驗,倘若再對照蓋曼在前言當中一一細數的由來,那麼這些故事便成為前往更多奇妙世界的起點,就此行去,還有其他令人目不暇給的天地。
所有作品當中,或許該特彆談談〈怪怪小女生〉(Strange Little Girls)當中這些短短的故事。
Amos《怪怪小女生》專輯裏的翻唱麯中,有一首是Tom Waits的〈時間〉(Time),歌詞裏的這句「而你記不得的那些,告訴你忘不瞭的那些」(And the things you can’t remember tell the things you can’t forget),與蓋曼在《易碎物》前言中提及的「故事」本質,有著某些奇妙的契閤──蓋曼說道,故事的組成材料並不堅固耐久,但許多故事卻比所有說過它們的人更長壽,有些甚至比創造它們的國傢存活得更久;或許正是因為好故事會在閱聽者的內裏某處紮根,就算不一定能夠被完全記得,但在令人無法忘懷的物事裏頭,卻永遠有它們低低的耳語。如此易碎卻又堅韌綿長,這是所有好故事的特色。
讀完《易碎物》後,看看自己的心;將會發現,那兒也刻下瞭這種感覺。
***
臥斧,雄性。念醫學工程但是在齣版相關行業打滾。想做的事情很多。能睡覺的時間很少。工作時數很長。錢包很薄。覺得書店唱片行電影院很可怕。隻身犯險的次數很頻繁。齣版:《給 S 的音樂情書》(小知堂)、《塞滿鑰匙的空房間》(寶瓶)、《雨狗空間》(寶瓶)、《溫啤酒與冷女人》(如何)、《馬戲團離鎮》(寶瓶)、《舌行傢族》(九歌)、《沒人知道我走瞭》(天下文化)、《碎夢大道》(讀癮)、《硬漢有時軟軟的》(逗點)、《抵達夢土通知我》(衛城)、《FIX》(衛城)。喜歡說故事。討厭自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