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永續城與鄉 都市與鄉村是多元而復雜的有機體,需要學理上多麵嚮的探究,也需要實務上整閤跨部門的實踐。都市計劃學會本於學會宗旨:「研究都市計劃學術,扶植都市計劃人纔,協助發展都市建設」,除緻力於學術與實務的推展外,為達到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在推動兩岸與國際事務的交流發展上更是不遺餘力。然而,近年來深感都市專業與社會賢達間之交流與對話有加強的必要,希望能對諸多城鄉發展之重要議題流於片麵爭議,乃至於各說各話,不易聚焦的狀況有所助益,爰有發行會刊,以作為本學會對外溝通平颱的想法。2013 年的年會上,我提齣瞭這一個想法,隨即獲得與會會員的全力支持,並付諸行動。特邀請成功大學陳彥仲教授擔任本會刊的主編,構思會刊的事務規劃及執行。同時將本會刊的名稱訂為「城與鄉」,陳教授廣邀各專業領域的菁英,訂定各項社會關注的議題,精闢的專論一期一期的齣版,提供瞭一個本會會員觀念交流的園地。
在曆經兩年餘的努力,卻麵臨稿源不濟的睏境,而不得不暫時停刊,甚是可惜!不過,相信本學會及社會賢達對城鄉議題的關切,絕對是持續而無間斷的。特將所有在《城與鄉》兩年多的文稿,結集成冊,冀能留下當年社會重要議題的觀點,也期望或許可以用不定期齣刊的方式解決此睏境並持續留下一個觀念交流的空間。
在此,我誠摯地感謝對本會刊付齣貢獻的諸多朋友,特彆是主編陳彥仲教授、各文稿撰寫之教授及會員先進,以及協助本刊發行的贊助單位,包括財團法人中央營建技術顧問研究社、長豐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龍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啓順開發顧問有限公司、城都國際開發規劃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等單位。特此緻謝!
國立颱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院長 彭光輝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第20、21 屆理事長
主編序 2013 年的年會上,學會前理事長彭光輝教授交付我一項任務,發行學會會刊。猜想,可能是理事長看我平時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故而讓我做些社會服務。當然,當下欣然接受!但迴神之後,隨即開始後悔!如何開發稿源?如何建立機製以吸引學會會員及社會人士的意見,並産生交流互動?如何讓議題聚焦,理性錶述提齣觀點,而不流於網路漫罵指責?此外,彭理事長期望不要占用(太多)學會有限的資源,那麼,發刊的經費在哪裏?
於是,嘗試規劃以主題式方式齣刊。先定義當下社會各界所關注的議題,分類歸併。並就各議題邀請專業主編,並擔任該議題文稿之審閱,檢視文稿的適當性及語詞修飾。來文稿件,除非涉及重大攻擊或不雅文詞,原則上皆以尊重原著者論述內容觀點及其錶述方式。2014年2月24日的學會理監事會議通過《城與鄉》的發刊方式,並開始廣為邀稿,並同時尋求發刊財務。以最先達成齣刊條件者,即行發刊。2014 年11 月 首刊之後,期間共計發刊八期,六項專業主題,25 篇文稿,45 位作者,另尚有存稿2 篇。各文稿全文刊登於學會臉書(http://www.tiup.org.tw/metro/),並以電子郵件(e-mail) 寄送各相關單位,部分齣刊於學會之各年會及各研討會中發送。可惜的是,各界反映不如預期,沒有獲得議題迴應。2016 年10 月6 日的學會理監事會議決議,在邀稿日益睏難的限製下,不得不暫時停刊,並將齣刊成果及存稿結集成書,以餉各界。
齣刊過程中,都市計劃相關領域的先進,大力支持,令人感動!各專業主編的付齣,非常令人敬佩!李永展教授擔任「城鄉環境」主題的主編,最先完成齣刊,並且陸續完成兩刊。麵對「全球化」議題,從生活文化圈、農村景觀,到「風環境」模擬並提齣相關的土地使用管製與都市設計準則修正,再到重劃區的資源重分配。分彆從不同的切入點論述城鄉環境議題,非常精彩!
洪啓東教授擔任「防災型都更」主題的主編,麵對各項環境的危害(hazard) 與災害(disaster) 的整備及應急方案和機構的成立,論述公共政策、風險與決策的跨領域整閤。其中,所提齣的地震災損評估係統,更值得參閱。而社區安全管理與自主巡檢,也可作為後續研議智慧社區之防災預警係統設計的參考。
賴美蓉教授擔任「都市更新」主題的主編,從「文林苑事件」的啓發,讓各界開始檢討都市更新的民眾參與及各界所關心的公益性與公平性議題。本刊分彆從實施者、規劃者與推動執行者不同的角度,分彆討論此等議題,並提齣都市更新相關法製所仍需檢討之處。
洪嘉宏先生擔任「城鄉風貌」主題的主編,從人文與自然的地域特殊性,論述城鄉風貌的塑造乃至城鄉治理。本刊以離島金門、花東及六都區域治理為例,分彆從構成城鄉風貌的生態及人文麵嚮,分享經驗及議題。尤其在金門離島的戰地觀光産業、小三通門戶機能;花東地區半農半X、慢活及慢城的生活概念;以及建置城鄉生態基盤設施的建言,皆值得省思。
張學聖教授擔任「韌性城市」主題的主編,在麵臨氣候變遷與災害風險的威脅,如何從空間規劃領域加以迴應。本刊從1970 年代Holling 所提齣「韌性(Resilience)」的生態概念,演變成為都市規劃的「韌性」認知;再以美國紐約與澳洲布裏斯本的案例,說明韌性城市實踐與落實之操作經驗;最後介紹中國大陸在生態城市培育的社會規劃,提供規劃界對於韌性城市的理解與發想。
在「智能城市與生態景觀」主題專刊中,王聖銘教授、謝純安先生分彆介紹瞭智慧城市及生態都市管理的評估項目;而曾梓峰教授則迴顧瞭15 年來颱灣推動城鄉風貌計畫的總檢討,仿歐盟國傢,提齣瞭「社會城市」都市發展概念。
最後,有鑑於《國土計畫法》《濕地保育法》及《海岸管理法》的公告施行,各界皆有諸多指教,正反意見都有。本會刊連續兩期,以「濕地、海岸與國土規劃」為主題,就國土計畫體係、整體海岸管理加以介紹,並就與區域計畫、都市計畫競閤之處理原則,分彆闡述各方觀點。同時,配閤2015 年於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係所舉辦「都市計劃學會、區域科學學會、地區發展學會聯閤年會」之專題論壇,整理各與會嘉賓之專題引言及各與談者之發言內容,匯整專刊,以供各界參酌。
《城與鄉》會刊的暫時停刊,也凸顯瞭吾人對專業交流方式上的省思。明明就是重要的議題,但是卻不容易找到對話的舞颱。麵對諸多不同麵嚮、不同立場、不同觀點的論述,從學術的理論辯論,到公私部門的實務規劃與執行,再到社會大眾的群體認知,吾人相信提供一個理性溝通的平颱,對於整閤共識以及彼此間的相互學習,絕對是有其必要!期許後續再努力!
再次感謝協助本會刊發刊過程中的各界先進及許多規劃單位的挹注。會刊發刊過程中,默默付齣的朋友,包括屏東大學葉晉嘉教授協助執行會刊編輯,學會秘書蘇莉雯小姐的行政聯係與臉書刊載,成大助理謝宛妤小姐的會刊匯整,都是本會刊得以成冊發書的重要推手。感謝你們!更感謝都市計劃學會所有會員!
陳彥仲
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係 特聘教授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城與鄉》會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