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玉山社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譯者: 薛芸如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8/03/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04-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從日德比較,省思臺灣地緣政治的新可能。

  作者三好範英以能源轉型、歐元危機,與德國向俄國、中國兩個東方世界靠攏為主要面向,探討將能源系統的革命寄望於廢核、將歐洲永續和平的夢想寄託於歐元、將固有精神的故鄉往非啟蒙主義的東方世界尋根的德國樣貌,提醒日本是否有必要完全仿效德國?位處日本鄰國的我們,又可以從這些內容,獲得什麼樣的思考與檢視?

  台灣與日本一樣都是海洋島國,很能接受不同國家的優點來檢視自己,但有時見樹不見林,太過於美化他國而淪為自卑自哀。作者在後記中闡述,面對與自己價值理念不同的他者,閃躲無濟於歧見的溝通,而是用強韌的精神力、清晰的論理,堂堂對峙。對他而言,現在或許是日本人意志力與國民心理素質的考驗時刻。台灣現況又何嘗不是?

名人推薦

  本書作者擔任駐德記者期間,我曾與他多次交談,聽他抱怨德國對日本的刻板印象,如今他從日本視角寫了這本探討德國現況的書,我居間讀來,感受相當複雜。一方面,本書有他特殊的觀察:例如德國媒體如何誇大福島核災的危險,以及在面對歷史的態度上,德國對日本表現的道德優越感。另方面,書中不少看法也有待商榷:例如將能源轉型比喻成愛作夢的德國人莽撞的賭局。儘管如此,本書拒絕以德國為榜樣的鮮明立場,對目前傾向美化德國的台灣讀者來說,應能提供不同的觀點。——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作者,現任中央社駐德記者)

  作者站在日本立場寫德國,急切希望日本大眾改變長久以來看待心目中模範國的方式。這樣一本書,再由台灣人讀來,在其中,至少部分章節裡,看到的日本,恐怕不比德國少,而日本恰好又可說是台灣人最感親近的模範國。存著這樣的意識「再旁觀」很有意思,應當也有助反思台灣人過於熱中採集「他山之石」的傾向。——周盈成(前駐外記者、公視PNN網站「世界台」專欄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三好範英


  1959年生,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相關社會科學分科畢業。

  1982年進入《讀賣新聞》擔任記者。1990〜1993年擔任曼谷、金邊特派員。1997〜2001年、2006〜2008年、2009〜2013年擔任柏林特派員。現任報社編輯委員。

  著作有《特派員報告柬埔寨PKO:區域紛爭解決與聯合國》、《結算戰後「禁忌」的德國》(以上兩本為亞紀書房出版)、《重生的「國家」與「歷史」 後冷戰20年的歐洲》(芙蓉書房出版)。

譯者簡介

薛芸如


  1965年生,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研究科畢業,目前任教於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譯作有《恍然大悟》(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掌中記》(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獨身》(與邱維珍小姐合譯,商周出版,2001年)、〈阿拉至大:歐州、巴基斯坦、塞拉耶佛〉(《經典雜誌》,2001.11)、《發展的帝國與邊陲》(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中的〈日月潭電源開發與工業化的起始〉、〈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工業的結構——利用中國國民黨接收紀錄的研究〉等。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主編序  從日德比較的視野探索台灣地緣政治新座標

序言  「風險大國」德國——「夢想政治」所引起的混亂
芬蘭某位市長說的話╱能源轉型是場莽撞的賭局嗎?╱歐洲的德國化╱對俄國、中國所抱持的東方憧憬╱我們有必要向拙於處理政治現實的德國學習嗎?

第1章 偏頗的福島核災報導
1失衡失態的德國媒體
盡是反核立場的評論員╱核災評估的基準╱未審先判的德國公視報導╱戴著口罩的男士=陷於死亡不安下的東京╱核災造成一萬六千人喪生?╱保持冷靜的英國媒體報導
2對日本社會的批判聲浪逐漸升高
日本政府和媒體皆不可信?╱荒腔走板的日本論╱專業期刊對日本媒體的批判╱「福島50勇士是遊民」╱「綠」傾的德國媒體╱視日本人為對手的心態
3德國將核能發電視為道德問題
究竟是誰因為震驚而一籌莫展?╱「一百座風車沒有一座核能發電廠來得好」╱專業行家沒有聲量

第2章 陷入瓶頸的能源轉型
1沒有促核的政治勢力
將自然能源所占比率提升到80%╱所有政黨都支持廢核
2自然能源迅速普及
全國到處風車林立╱近海40公里處的巨大發電基地╱舊蘇聯的軍用跑道裝設太陽能面板╱14年內電費漲到兩倍
3不穩定的電力供需系統
花上二百年建設「能源轉型的生命線」╱走鋼索般的電力供需系統╱花錢請人來取電?!╱燃煤發電占43.2%的現實
4幻想著若是德國人就會做得到
未能依預定完成的大規模計畫╱被迫從根本重新審視的能源轉型

第3章 歐元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1危機從希臘開始
雅典的光和影╱「希臘的島那麼多,賣一個就行」╱「第二次雷曼事件」╱似曾相識的國會決議場景
2對「戰後德國」的無名怨憤
歐元導入前既有的強烈反對意見╱「修正主義者」的反歐元論╱值得注意的「歐元南北二分論」╱反歐元政黨的出現╱與反伊斯蘭運動聯手
3那些永不放棄夢想的人
左派知識份子無盡的夢╱施密特:德國不可能成為「正常國家」
4被迫走鋼索的梅克爾
Madame NO(不夫人)╱梅克爾「一手糖一手鞭(賞罰並進)」的兩面手法╱德國會帝國化嗎?
5「夢想家德國」生出了歐元
柯爾擱置了政治整合╱「德國統一與放棄馬克」是場交易?╱歐元是大屠殺的總結

第4章 普丁理解者的出現
1對俄關係愈趨密切
以歐洲主導國之姿積極展開外交╱接受俄國併吞克里米亞的理由╱德國欠過的人情╱石油、天然氣有35%依賴俄國╱接近俄國與疏遠美國╱德國外交的兩個潮流
2「東方憧憬」的對象:俄國與中國
德國自問「我們真的屬於西歐嗎」?╱憧憬東方的結果

第5章  與中國起共鳴的歷史觀
1在歷史問題上的攻勢
以德國為舞台的反日宣傳╱隨中國起舞的德國媒體╱對安倍政府「歷史修正主義」的攻擊╱擴及到學界的負面日本觀╱歷史學者認為「日本出現了否定人權的現象」╱德國政府的亞洲觀令人不安╱是否真能拿納粹主義與日本的戰爭犯罪相比╱德國才是「特例」╱冷靜看待中國的主張
2歷史認識為何會傾中
為何標靶瞄準德國╱日德同盟是例外╱大陸國家彼此情投意合╱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在歷史觀上的差異

結語  浪漫主義思想的深遠影響
德國的不安╱浪漫主義與生態環保意識╱浪漫主義的後裔「68年世代」╱德國因素或將再掀世界波瀾
後記
 

圖書序言

第5與中國起共鳴的歷史觀
 
當德國作的東向大夢抵達中國時,有些現實問題日本不得不面對,情勢發展令人憂心。最大的憂心在於,透過歷史認識上的共鳴,德國在許多方面都會偏向中國的立場。
 
正因為德國在歐洲的主導性日漸鮮明,因此這將不只影響東亞的權力平衡,更極端地說,很可能還會牽涉到全球權力的平衡。
 
德國對東亞的關心,原本只在經濟利益方面。儘管以歷史角度來看有文化上的異國情結,但對於參與東亞國際政治倒不盡然那麼積極。但近年中國與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對立日趨激烈,德國媒體也開始對日本「修正主義」式的歷史認識展開強烈批判。
 
對於德國的傾中,許多分析都是從兩國經濟關係愈形密切的角度來看,但問題或許就在歷史認識本身。由於將否定納粹視為絕對的基準,德國的歷史認識具有「道德化」傾向。這種發想模式,也許從俄羅斯或中國這種大陸國家類型的歷史觀來看,更容易理解。當然,上述道德化傾向與大陸型國家歷史觀之間的親近感,只是我大膽的假設。
 
1在歷史問題上的攻勢
 
以德國為舞台的反日宣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3月22〜4月1日間,到歐洲各國進行11天的訪問。這次訪問之所以在日本引起特別注意,是因為一般預期習近平將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當成是對日本的歷史文宣戰。果不其然,28日習近平在柏林的飯店進行演說時,除了強調中國的和平發展之外,也直接指名日本展開批判。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一百多年間,中國社會戰火頻頻、兵燹不斷,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循環發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堪回首的苦難。僅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就造成中國軍民3千5百多萬名傷亡者的人間慘劇。」
 
在日軍進攻南京(1937年)時,有一位西門子公司外派到中國的約翰.拉貝,他保護了中國民眾,在日本也因為他的《拉貝日記》而聞名。習近平稱他為「一位中國人民愛戴的德國友人」,然後說了這麼一段話:「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占領了中國南京市,製造了屠殺30多萬中國軍民、慘絕人寰的血案。

圖書試讀

None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德國風險:反思德國浪漫主義的政治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